熊珞欽 吳欣迪 肖可心 周琳 葉曉強
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大力提升,農村電商也得到迅猛發展,但農村電商人才卻十分匱乏。高職院校作為農村電商人才的主要來源,需培養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業意識,又具備正確“三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物流人才,推動農村電商行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為此,針對“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對學生素養的影響關系進行假設,開展實證分析,提出相應改善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結構方程;農村電商人才;“雙創”教育;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C40?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5.00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rural e-commer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However,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are very scarce. As the main source of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students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s well as correct "three values"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mmerce industry and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this end, hypotheses are proposed regarding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students' literacy, empi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and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uctural equation; rural e-commerce tal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引? 言
在鄉村振興的推動下,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強化。截至2022年6月,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58.8%,相比較于2021年底提升了1.2個百分點。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解決了信息滯后,農產品流通緩慢的問題,加速了城鄉經濟消費雙循環。2022年上半年,農村網絡零售和農產品網絡零售分別增長2.5%和11.2%。由數據可看出,農村電商發展勢頭迅猛,電商將成為帶領農村地區走上致富之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據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之后的五年,我國農村電商人才缺口將會擴大至350萬。農村電商迅猛發展與人才培養滯后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增強,尤其是具有良好思政素養的“雙創”人才難引進、難招募、更難留住,并且缺乏領頭羊一樣的人才,而與此相對應的是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又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201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即“雙創”)這一概念,其政策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雙創”機制能夠推動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體系中來,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水平。高等教育是培養電商人才的最好途徑,在鄉村數字化發展的背景下,通過創新創業教育+良好的思政教育培育一批以返鄉大學生為代表的農村電商人才,能夠有效填補當下農村電商人才的缺口,推動農村電商行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1? 理論基礎與假設
1.1? 國內文獻綜述
羅美娜研究指出思政元素融入《農村電商運營管理》專業教材建設,不但切實可行,而且行之有效,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張立就“雙創”思想在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加以探討,并主要提出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方法要與創新創業的理念思想相吻合,充分發揮創新創業的理念優勢,培養出來的農村電商人才才更適合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和符合實際需求。師超指出電子商務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若要更好地讓電子商務行業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就要完善和重視農村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現有研究為理解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提供有益參考,但仍然存在有待拓展的空間。第一,已經有部分學者對課程思政融入農村電商專業教材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就融入路徑做了探討,為后續高校培養有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有家國情懷的農村電商人才摸索了一條新途徑。第二,也有部分學者提出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當中來,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學生返鄉就業,利用自己所能,帶動農民增收。一個視角是從高職院校培養農村電商人才時應將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育;另一個視角是高職院校在培養農村電商人才時應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兩者都是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的有效路徑。課程思政的融入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政意識,將博大的家國情懷、堅定的政治信仰、強烈的責任意識融入教學過程,鑄牢當代大學生“雙創”的精神品質,“互聯網+雙創”教育的融入增強學生實踐技能,更符合新時代電子商務人才的綜合需要。
有專家學者就課程思政和“雙創教育”兩者結合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進行了探討。蓋慶武教授曾指出兩者融合的可行性,并著重指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協調所帶來的重要作用和價值意義。黃雪瑩提出在高等教育階段,將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相融合,將“雙創”人才培養成為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熱愛農村農民的“三農”人才是一項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課題,并就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兩者的融合路徑作出了探討,以此推動農村電商創業人才發展,以期助力鄉村振興。張弢指出“雙創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高等教育思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培養既具有創新思想和創業意識,又具備正確“三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鑒于此,本文利用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的研究方法,重視課程思政和“雙創”教育的關聯,以西部高職院校電商專業學生為調查對象,進一步探索其兩者的影響因素和差異性,以期為高職院校培養農村電商人才提供可行性建議。
1.2? 研究假設
崔奎勇在高職學生基本素養評價體系探究中提出評價體系主要分為基本素養和基本能力兩個部分,其中包含文化、政治、法律、職業等素質和信息、英語、數學、溝通、管理等能力。羅曉麗在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模糊綜合評價中將學生職業素養分為思想、心理、專業、行為和社交五個維度。郎艷就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綜合素養提出相應評價指標,其中包含電子商務能力與互聯網認知能力。朱桂英在基于“雙創”的高等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中提出學生“雙創”素養考察指標包含學生背景與學生能力。張春梅在此基礎上優化指標,增加學生“雙創”素質與學生“雙創”學習。白秀銀通過數據挖掘提出學生“雙創”能力與“雙創”知識技能的評價指標。馬俊結合“立德”+“創新”,提出思政教育可從認知層、情感層和行為層搭建體系。
通過以上文獻綜述構建關系假設和設計調查問卷,使用SPSS和Amos軟件以及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思政教育對學生專業素養與個人特質的影響關系,“雙創”教育對學生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的影響關系(如圖1所示)。
學生素養與“雙創”教育、思政教育的關系假設如下:
H1:思政認知對個人特質有顯著影響;H2:思政情感對個人特質有顯著影響;H3:思政行為對個人特質有顯著影響;H4:思政行為對專業素養有顯著影響;H5:思政情感對專業素養有顯著影響;H6:思政認知對專業素養有顯著影響;H7:創業能力對專業素養有顯著影響;H8:創業技能對專業素養有顯著影響;H9:創業能力對專業能力有顯著影響;H10:創業技能對專業能力有顯著影響。學生素養與“雙創”教育、思政教育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2? 實證分析
2.1? 樣本特征分布描述
通過對四川科技職業學院和云南錫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的電商相關專業學生發放調研問卷,共收集203份問卷數據,有效問卷180份。其中電子商務與物流管理專業人數占比80.1%;男女比列接近1∶1;主要調查對象來自農村,占比高達71.7%;主要集中年級為大二。調查樣本特征分布如表2所示。
2.2? 信度分析
在本研究中,主要的因素均通過量表的形式進行測量,因此對于測量結果的數據質量進行檢驗是保證后續分析具有意義的重要前提。首先通過克隆巴赫系數信度檢驗方法分析各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
在分析中,信度分析的結果如表3所示,學生素質以及“雙創”教育總體以及各個二級維度的信度系數均在0.8~1的范圍內,思政教育中僅認知層在0.7~0.8之間,其余均在0.8~1的范圍。因此說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量表均具有很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很好。
2.3? CFA模型適配度檢驗
根據表4的模型適配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素養量表CMIN/DF(卡方自由度比)=2.107,在1~3的范圍內,為優秀;“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量表CMIN/DF(卡方自由度比)=3.211與3.538,在3~5的范圍內,為良好。學生素養與思政教育量表RMSEA(誤差均方根)在<0.08的良好范圍內;“雙創”教育量表RMSEA(誤差均方根)=0.111,與0.08值相差不大,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另外的ITI、TLI以及CFI的檢驗結果均達到了0.8以上的良好水平。因此,綜合本次的分析結果可以說明,各類量表CFA模型具有良好的適配度。
2.4? SEM模型驗證結果
根據表5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的路徑假設關系檢驗中,思政教育對學生個人素養影響顯著,創新創業能力與技能對學生專業素養與能力影響顯著,因此假設H1,H2,H3,H7,H8,H9,H10成立。思政教育對專業素養影響不夠顯著,因此假設H4,H5,H6不成立。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 論
思政教育對學生綜合素養中的個人特質影響較為顯著,思政行為與思政認知對學生專業素養有一定的影響,思政情感對學生專業素養影響不夠顯著;“雙創”教育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中的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影響較為顯著。
模型可優化空間較大:“雙創”教育可增設新的二級指標;題目數量上可適當增加;思政教育題目選擇可借鑒更多理論文獻。
3.2? 建? 議
3.2.1? 加強學生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參與鄉村振興
在“雙創”人才培養過程中,部分大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創新創業綜合能力,但服務農村電商發展的主體意識不強。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的主陣地應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三進”作用,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為目的,從純粹的課堂學習轉型為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綜合性課堂,組織學生多下鄉實踐,結合當地特色,啟發學生多思考、多嘗試,多創新,激發學生興趣愛好,讓學生學以致用,將學習融入到田野之間,培養大學生們自愿自主的鄉村服務意識。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愛鄉教育,加強學生對家鄉本土文化的了解,引導電商專業的學生積極返鄉就業創業,為家鄉創造經濟價值,提升專業發展內涵,將學生培養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會經營”的電商人才。
3.2.2? “政校企”合作搭建農村“雙創”實踐電商平臺,推動學生參與
通過政府、企業、學校三方相互合作,打造出一支集實踐教學及就業培訓、學生“雙創”項目孵化、產教一體化、農村電商經營與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型平臺,既有利于學生在“雙創”過程中得到一系列培訓和幫助,又能讓相關專業的學生能夠在畢業后更加輕松的找到合適的工作。
首先,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應設立包含電子商務、廣告營銷、農業交易等知識在內的“雙創”綜合型主題課程,豐富理論知識;其次,借助政府、企業等多方力量,整合實踐教學資源,用學校的電商實訓基地和校企合作平臺,建立農業生產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開展農村電商的頂崗實習等相關的實踐活動并完善“雙創”項目與農村電商相對接的激勵機制,由老師帶隊,指導學生深入農村基層調查,進行電商實踐鍛煉,學生在深入調查農產品市場后,鼓勵學生組隊參加創新創業比賽,將實踐項目與創新創業理念融合。學校給予資金支持,企業給予技術指導,政府給予保障,從產品選定到公司注冊,再到網店運營和設計以及物流配送、營銷策略等,為其提供真實性、實踐性強的機會和環境,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大型電子商務企業的實際運營中去,以實現真實的農業產品營銷、創新創業、自主學習經驗。將重構政校企合作模式形成長效機制,培養學生農村電商創業氛圍,發揮學生的創意思想,帶動本地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3.2.3? 構建復合型“雙創+思政”師資團隊,保障學生教育
建設一支高素質、具有豐富理論與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是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的一大前提。為培養出高效的“雙創+思政”教師隊伍,首先,應該加強教師隊伍的理論知識與思政素養培訓,邀請行業內專家學者為老師培訓農產品交易、農業經濟管理、教師思政素養等相關知識等;其次,鼓勵老師下鄉實踐和鍛煉,讓老師親自參與電商企業的建立和具體運營環節中去,熟悉電商市場和農業運作流程,提倡老師將更多的創新創業理念融入實踐及專業教學;最后,完善良好的科研學術環境與條件,支持教師團隊開展科研工作,組建課題研究團隊,一是教師團隊在親自考察農村電商發展環境后,可以幫助農村電商企業解決運營中的問題,實現“雙贏”;二是可以完善教學案例,為將來的人才培養提供更多的資源,在此后的教學工作中,有計劃、有目標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和思政素養,培養出的學生更能適應市場的實際需求。
參考文獻:
[1] 張弢,楊軍. 雙創課程與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不足問題的根源及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23(12):3-5.
[2] 羅美娜. 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專業教材的設計及實踐探索——以《農村電商運營管理》為例[J]. 現代商貿工業,2023,44(5):246-248.
[3] 黃雪瑩,劉倩倩,廖惠蘭. 課程思政背景下“雙創”人才培養助推鄉村振興的路徑研究[J]. 河池學院學報,2022,42(3):80-85.
[4] 師超,邵曦雯. 鄉村振興背景下數字鄉村建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究[J]. 黑龍江糧食,2022(4):112-114.
[5] 張立. 雙創理念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中的應用[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38-141.
[6] 張立,萬玉龍. 職業教育助力鄉村電商人才培養的途徑與方法研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2):196-198.
[7] 白秀銀,李忠陽. 基于數據挖掘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測評系統設計[J]. 現代電子技術,2021,44(20):37-41.
[8] 馬俊. “立德”+“創新”——數字教育時代研究生學術道德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21(6):57-59.
[9] 郎艷.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評價指標的相關探究[J]. 電子商務,2020(12):78-79,81.
[10] 張春梅,王晨. 高校“雙創”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測量[J]. 長春大學學報,2020,30(8):37-43.
[11] 朱桂英,袁玉萍,何東,等. 基于“雙創”的高等教育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 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9(3):29-31,85.
[12] 羅曉麗.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模糊綜合評價[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3):26-27,47.
[13] 蓋慶武. 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創新論[J].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7(1):1-4.
[14] 蓋慶武. 基于教育服務理念下高職院校后勤保障機制的創新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33):86-88.
[15] 崔奎勇. 高職學生基本素養評價體系探究[J]. 職業時空,2012,8(6):81-83,85.
收稿日期:2023-04-13
基金項目: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鄉村人才振興實現路徑研究”(22BGL229);2022年云南省研究生優質課程《人力資源管理》項目
作者簡介:熊珞欽(1995—),男,四川內江人,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吳欣迪(1998—),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肖可心(2000—),女,河南禹州人,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周? 琳(1998—),女,云南大理人,云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葉曉強(1995—),男,四川內江人,四川科技職業學院二級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職素培養。
引文格式:熊珞欽,吳欣迪,肖可心,等. 鄉村振興視角下“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對農村電商人才供給側的影響探究[J]. 物流科技,2023,46(1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