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摘 ? ?要]英語學習的主題實踐是一種有意義、有價值的主題實踐。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主題進行教學統領,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英語主題探究,從而促進學生的英語思維、想象等不斷地進階。要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主題實踐,從而發展學生英語學習的跨文化意識,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跨文化能力。英語主題教學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主題教學;深度學習
主題是學生英語課堂學習的中心、思想與靈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以主題為統領,能引導學生展開英語深度學習。教師要善于遴選英語學習主題,借助于主題引導學生的英語閱讀,促進學生的英語思維發展,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力,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主題教學能豐富學生的英語語法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技能,促進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內化。主題教學能充分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一、主題統領: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
學生的英語學習優化首先就是對英語學習內容的優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以主題為統領,駕馭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而學生要以主題為聚焦點,豐富學英語學習內容。在學生的英語主題學習中,英語教材是最為重要的學習載體、媒介,但卻不是唯一的載體、媒介。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的英語主題學習豐富相關的課程資源、素材等,讓相關的英語學習素材、資源等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服務。
(一)以教材為主體
以教材為主體,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深入解讀教材,并且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自主性學習。人教版《英語》教材是以主題為中心展開的。通常情況下,教材的一個主題都是圍繞著一個主題而展開的。主題是教材的眼睛,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方向、參照。[1]作為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賦予學生解讀教材的自主時空、權利等,讓學生緊緊圍繞教材單元主題展開。如教學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 ? B“Read and write”這一板塊“What a dream!”時,讓學生關注文本的脈絡、結構,啟發學生厘清教材文本段落結構之間的關聯,深化學生對主題理解。圍繞Wu Yifan在夢境中的兩次賽跑不同特點,我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探究、補白等。如在教學中,我提供支架——“The first race”“The second race”“ran fast”“could not…”“cheetah”“tripped and fell”“worried”“good”“excited”“sad”“relaxed”,引導學生在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表達。以教材為主體,讓學生重組語篇,能整合出個性化的文本主題意義。
(二)以生活為補充
以生活為補充,就是充分喚醒、激活學生的英語學習經驗。實踐證明,學生的英語主題學習離不開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生活經驗。作為教師,要及時鏈接學生的生活中的場景、活動等,充分發揮學生的經驗功能。如在教學上述六年級下冊Unit 4 ?Then and now ? B“Read and write”“What a dream!”板塊內容時,在“夢”的主題統領之下,我就引導學生暢談自己的夢、交流自己的夢、分享自己的夢。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我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夢境的書寫,從而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通過生活化內容的補充,讓學生處理自己的情緒,讓學生傾訴內心的想法等。實踐證明,以生活化內容作為學生的英語學習的補充,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為鮮活、更接地氣。在生活化的英語互動、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得以增強,學生的英語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三)以跨界為支持
引導學生展開英語主題學習,要將相關學科知識、資源、素材等融入、滲透其中。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性的學科,語言性的學科涉及的內容非常廣,牽涉的知識點比較多。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英語學科的核心知識,圍繞英語學科主題,進行綜合性的英語主題教學。作為教師,要站在學生視角進行學習分析,要關注主題的價值導向等。如在上述Unit 4 ?Then and now ? B“Read and write”“What a dream!”板塊教學中,我就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如借助于教材中的三幅插圖,讓學生對故事進行整體性的預測;如借助于多媒體。創設主題性的動物賽跑的動畫情境,讓學生能獲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體驗等。通過多種形態、模態的感知刺激,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方式等走向了多樣化、多元化,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整體效能獲得了提升。
以“主題”為統領,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始終圍繞著軸心展開。教師要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素材、資源,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萬變不離其宗”,有了主題的牽引,所有相關的英語學習素材、資源、內容等都不會偏離方向,都會圍繞著主題而展開。學生的英語文本閱讀就會有針對性、方向性和實效性,就不會發生學習游離、思維偏離、認知缺失等的現象,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就會誕生許多精彩的生成。
二、主題探究: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進階
英語學科減負著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力、想象力的任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主題語境下的驅動性任務,來引導學生的英語感知、促進學生的英語理解。要以主題為背景進行情境、問題、任務等的支架的搭建、以主題為基點進行英語思維、想象力等的培育、以主題為橋梁進行英語交流的促進、英語學習反饋與評價。[2]實踐證明,主題性的探究,能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進階,能幫助學生建構、完善英語認知結構,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的綜合性發展。
(一)搭建驅動性任務,引導學生進入主題
主題語境需要一定的支架的搭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驅動性的問題、任務等,引導學生快速進入主題。要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感,讓學生積極參與、融入其中。一般來說,驅動性的問題、任務等具有如下特質:一是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參與熱情,提升學生的英語參與度、參與效能等;二是能激發學生形成于英語新知相關的記憶、理解;三是相關的任務、問題等具有現實性操作的意義、價值等。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Unit 1 ?Whats he like ?B“Lets learn”板塊,我設計研發了這樣的驅動性任務“Help Wu Yifans class recommend suitable candidates for monitor”。借助于這一總體性的驅動性任務,能讓學生建立“班長”與相關的系列因素。如“班長具有怎樣的能力”“班長應該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等。這樣的一種驅動性任務,能讓學生迅速進入主題相關的學習活動過程之中。
(二)激發驅動性思維,引導學生深入主題
驅動性的英語思維、想象是學生英語主題學習的重要素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源,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性的思考。同時,教師要利用相關的閱讀鏈接,將相關的課程資源、素材引入其中。激發學生的驅動性思維,能引導學生有效深入學習主題。如在上述 ?Whats he like ?B“Lets learn”板塊的教學過程中,我設置了如下的任務:[任務1]In Wu Yifans class,who is the most suitable person to be the monitor?[任務2]:List your reasons.借助于這樣的驅動性任務,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對各位候選人進行評估。學生會積極主動地提供他們認為的合格的候選人。為此,我在積極肯定學生思維的同時,也指出教材中插圖所提供的信息量的有限性,從而引導學生思考:班長應該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從而讓學生更為全面、更為理性的思維。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逐步培養出了學生不盲從、獨立思考的品質。在教學中,我還提供了有關的班長的素養的資料,為學生選擇、評判提供一種評價參考等。
(三)引導有效性評價,促進學生升華主題
評價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不僅僅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工具,同時也能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目的。在學生的英語學習尤其是學生的互動交流中,教師要通過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其他人的思維、認知中獲得某種啟示、啟迪。如在上述 ?Whats he like ?B“Lets learn”板塊的教學過程中,我將推薦人選從班長擴展到學習委員、紀律委員、勞動委員等。如此,實現學生從教材文本的學習轉向現實生活的學習。同時,這樣的一種教學,能有效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相關知識、能力等遷移到生活實踐中來。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引導學生交流、研討。“New semester comes,you need to elect your class cadres.Who are the most suitable cadres in your class?借助于對學生的引導、反饋、評價,引導學生真參與、真思考、真交流。通過引導學生有效交流、評價,促進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遷移、應用,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從感知走向理解、從理解走向評價、從評價走向創新。
主題探究是小學英語主題教學的重要方式,也是驅動學生進行英語學習的重要引擎。作為教師,要給予學生主題探究的充分的時空、權利等,讓學生展開自主性、自發性、自能性的英語學習探索。基于主題的英語學習探究,能完善學生的英語認知結構、思維結構,能促進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綜合發展和提升。
三、主題實踐:發展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
主題性的英語學習,要充分發揮主題的作用、功能,彰顯主題的意義、價值。在小學英語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主題探究,更要引導學生進行英語主題實踐活動。英語主題實踐活動,能有效發展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通過英語主題實踐,能培育學生的英語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選擇等。在英語學習的文化比較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增進學生的文化認同,從而實現文化育人的英語教育目標。[3]
(一)理解主題,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
理解主題、把握主題的意義是英語主題教學的首要目標。作為教師,要將教材中的相關內容轉變為學生的英語認知、思維,轉化為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轉化為學生的英語文化、精神等,才能真正地實現學生能夠用英語語言來交往。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3 ?Weather ?這一單元的相關內容時,我依托單元的主題,將相關的跨學科內容引入其中,從而擴大學生的認知視界。如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中國各大城市天氣狀況,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天氣、溫度等的表達方式,同時還可以滲透、融入“攝氏度”“華氏度”等相關的知識;可以滲透、融入相關文化知識,如不同國家的人在氣溫方式描述上的差異等。通過相關學科知識的融入、滲透,培育學生的跨文化表達意識。如中國使用攝氏度,而美國則使用華氏度等。通過跨學科、跨界的教學,培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通過英語主題閱讀學習逐漸成為一個擁有中國情懷、跨學科和跨界視野以及跨文化溝通力的人才。
(二)比較主題,增進學生的文化自信
對于中國人而言,母語始終是文化的根。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培育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也能感受、體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深邃。如,教學人教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3 ?Weather 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在教學中,滲透、融入了相關的氣象諺語。通過中英文的氣象諺語的同樣主題的表達差異對比,增強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學生發現,我國的氣象諺語語言生動、形象,表達言簡、意賅。在主題教學的基礎之上,我有意識地搭建相關的支架,對相關的內容進行總結。我出示了這樣的一則關鍵詞填空:People can predict weather by ? ? ? .學生通過自主性的學習、研討、互動、交流,自主得出相關的結論,如“People can predict weather by animals,plants and the sky.”
(三)應用主題,潤澤學生的文化生命
學生的英語主題學習不僅僅要認識西方國家的文化習俗,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恰當地使用英語來表達中國傳統的文化。只有引導學生應用英語來表達中國傳統文化,才能讓學生真正生成中外文化交流、溝通的能力。作為教師,要積極主動引導學生將相關的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鏈接生活,從而提升學生的文明素養,培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增長學生的文化生命。[4]要引導學生在英語主題學習中學會做事、做人,要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等。如在上述Unit 3 ?Weather ?主題單元教學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從個人層面思考、交流在日常的生活中能為環保做一些什么?這一主題性的活動,不僅能引導學生應用英語來進行表達,更能引導學生樹立綠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讓學生自覺踐行低碳生活。如有學生認為要多植樹,有學生認為應當減少碳排放量,有學生認為應該綠色出行,有學生認為應該在全社會提倡戒煙等。通過這樣的互動交流,學生還提出了一個倡議,制作英語畫報在“世界地球日”這一天宣傳環保等。這樣的一種主題教學,豐盈了學生的精神、潤澤了學生的生命。
實踐證明,學生的英語主題學習實踐是一種意義性、價值性英語學習實踐。作為教師,要依托主題設計有梯度、有文化、有價值、有意義、有挑戰性的英語學習活動。[5]為此,要跨學科、跨界發掘相關的文化元素,并將之融入、滲透到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中去。由此,就能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文化意識、增進學生的文化自信、增強學生的文化自覺、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潤澤學生的文化生命。
英語主題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教學策略、路徑等,更是一種教學思想、理念。作為教師,還要基于兒童立場、從兒童視角來研究、開發、實施、評價學生的英語主題學習。要讓主題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讓主題具有可視性,讓主題能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想象、能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主建構。英語主題教學不僅僅要注重優化內容,更要注重豐富形式、完善方式。只有這樣,英語主題才能發揮應用的教學功能,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不斷進階!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
[2]孫傳萍.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2021(26):19-20.
[3]易愛平、易嬌艷、劉正芳.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0(07):19-26.
[4]游海燕.主題意義探究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08):14-20.
[5]寧永莉.小學英語單元教學改革視域下的課時教學設計與實施——以人教PEP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3 Weather第二課時為例[J].廣西教育,2021(32)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