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娟
[摘 要]財務管理作為民營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數據密集型工作,關系到民營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構建與企業實際相適應的財務管理體系,推動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對民營企業而言至關重要。文章從人員配置、資金管理、財務監控及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討論了共享經濟模式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站在共享經濟的視角分析民營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要點,提出了相應的實施策略及保障措施,希望為民營企業實現財務管理轉型提供指導。
[關鍵詞]共享;財務管理;轉型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3)13-0001-03
(一)人員配置不合理
企業各項財務管理政策制度的實施主要依靠財務人員,從當前民營企業財務團隊建設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財務團隊中會計核算人員占比較大。這些人員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核算事務上,并未參與到業務決策、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等價值更高的活動中[1]。不少企業財務人員不足,存在一人身兼多職的情況,違背了不相容崗位相分離原則。
(二)資金管理不到位
大多數民營企業的資金較為分散,缺乏統一的資金管理系統平臺,未能實現資金的集中統一管理,資金閑置或浪費情況較為嚴重,也存在一定的資金違規行為,給企業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2]。宏觀經濟變動給民營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諸多民營企業遭遇嚴重的資金危機,更有甚者不得不申請破產倒閉。從融資角度來看,民營企業的融資優勢并不明顯,可選擇的融資渠道較為單一,融資成本較高,融資結構不合理,無法通過銀行融資解決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
(三)財務監控缺失
財務監控是企業強化內部治理的需要,也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但現階段,不少民營企業財務監控有所缺失,存在嚴重的財務風險。例如,證監會于2021年3月對樂視做出了2.4億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經查明樂視有連續多年的財務造假情況。樂視以虛增賬面業務往來的方式擴大賬面收入,發生65億元的巨額壞賬,導致樂視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并于2020年終止上市。
(四)信息化建設落后
“大移物智云區”等技術的成熟與發展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巨大沖擊,民營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相對落后,未能使信息化的優勢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得到充分發揮。具體表現為:已有軟件系統功能較為單一,部分工作仍由人工操作,對人力表現出較強的依賴性;各系統獨立運行的情況較為嚴重,基礎數據、交易數據無法在各系統間共享互通;缺少財務信息化人才與完善的財務信息化管理制度[3]。
(一)財務人員的配置與管理
共享經濟模式下,企業財務人員職能發生了巨大轉變,企業的財務管理需求不斷提高,企業應根據實際管理需要合理配置與嚴格管理財務人員,使財務的預測、分析、規劃、控制和監督等職能得到充分發揮。遵循不相容崗位相分離與內部控制平衡原則,優化調整財務管理組織架構,滿足財務戰略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和業財融合等方面的管理需要。重新定位財務角色,合理劃分財務層次,根據人員的專業方向及能力水平分配崗位職責,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二)資金管理
資金是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共享經濟模式下,民營企業通過內部資金系統與銀行系統的有機對接,規范化管理銀行賬戶,將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按照實際需求規劃與分配資金,動態監督資金運轉過程,減少資金風險。此外,民營企業要與供應鏈核心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通過資源共享獲得融資便利,彌補資金漏洞。
(三)財務監控機制
財務監督控制職能的充分發揮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管理成效,民營企業應加強財務監控機制建設,以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減少財務風險的發生。在內部監控機制建設過程中,要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動態監控,將財務監督控制貫穿于每一個關鍵流程及環節中,提前進行風險預警,及時處理已發生的財務風險。在外部監控機制建設中,強調企業財報的真實、完整及合規披露,接受社會監督。
(四)流程再造
財務管理轉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讓財務從低附加值、高重復性的基礎財務工作中抽離出來,成為業務伙伴及價值整合者,推動企業業財深度融合,助力企業實現價值創造,這必然涉及對原有流程的再造[4]。
在流程再造過程中,民營企業通過對流程的梳理與整合,將易于規范化、標準化的流程固化于財務共享中心,并根據內外部環境變化不斷改進流程,保持流程的持續更迭,做好流程化管理。在華為的流程管理中,流程被劃分為兩類,分別為運營流程與管理支持流程,前者面向客戶,為客戶創造價值;后者面向公司內部,保證運營管理的高效執行。華為的流程管理給民營企業流程再造的啟示是:重視流程建設與執行,絕不能“唯流程論”,既要讓流程為外部服務,又要強調內部流程管理。
(五)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當前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主流趨勢,在財務管理中,信息化并非單純應用信息技術及軟件系統處理財務事務,其還涉及企業改革。在思想方面,形成信息化思維,樹立信息安全意識,并對財務信息化建設予以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在組織方面,設立專門的信息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技術部門等形成協同配合,共同推進財務信息化建設。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統運行與管理制度、信息與溝通制度、信息安全制度等。在人才方面,培養復合型的財務信息化人才。在軟件設施方面,與優質軟件供應商合作制訂符合企業實際的財務信息化解決方案,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資源,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5]。
(一)人員轉型
共享經濟模式下,民營企業更加需要“懂財務、懂業務、懂技術”的復合型財務人員。不同財務崗位的職責有明顯差異,民營企業應根據崗位職責需要促進財務人員轉型,提高其素質水平。例如,與傳統預算管理相比,全面預算管理更加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特點,它包括財務、業務和資本等多方面的預算內容,對企業規劃現在、預測未來具有重要作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要求預算人員熟悉企業業務流程,了解實際業務情況,熟練運用信息化、智能化系統,處理各項預算事務。
(二)績效考核
績效考核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促進和激勵作用,民營企業能夠通過績效考核了解當前各管理層級與各部門的責任落實情況,以及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情況,以此作為改進財務管理方法和措施的重要依據,并根據考核結果實施有效的激勵獎懲,促進全員參與到企業財務管理轉型中。對于公司級的考核,企業可選擇應用平衡計分卡,以平衡短期經營與長遠發展、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的關系;對于部門級的考核,企業可選擇應用KPI考核方式,根據部門特點設置差異化的考核指標。
(三)信息溝通與傳遞
信息不對稱是阻礙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民營企業應強調信息的有效溝通與傳遞,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為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奠定堅實的信息基礎。一方面,暢通企業上下級的溝通渠道,確保上級的思想、政策、制度等能夠在基層得到落實,而基層的管理問題能夠及時反饋到上級。另一方面,加強部門間的緊密聯系,尤其是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聯系,既要讓財務進駐業務前端了解業務,又要讓業務理解財務的基本工作邏輯,為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而努力。
(四)一體化管理平臺建設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企業財務管理,以信息化系統為依托,通過將數據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提高管理效率效益。然而,“系統壁壘”的存在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了嚴重阻礙。企業需要搭建一體化管理平臺,對內連接預算管理、會計核算、資金管理、資產管理、電子檔案管理、風險管理和項目管理等系統,對外連接政府稅務系統、銀行清算系統和供應商平臺等,打通“系統壁壘”,促進數據的共享互通。必要時,可應用RPA技術,以實現跨系統跨業務的管理操作。
(一)人才保障
人才是現代企業競爭的重要力量,企業一切價值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相較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缺乏豐富的人才儲備,存在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由于人才流動性較強,難以保障財務管理轉型工作的順利推進。民營企業要建立健全人才引進、培養及保留機制,打造專業化的財務管理團隊,通過滿足財務人員的精神、物質需求,強化其使命感、歸屬感,防止人才流失。
(二)強化內控
內部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基礎,強化財務內控有利于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能力,促進財務管理轉型[6]。《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配套指引對企業的內部控制提出了明確要求,民營企業應在此基礎上從內控五要素入手,結合企業實際構建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便于財務管理轉型相關工作的順利推進。
控制環境上,從上到下深化全員的財務內控意識,使其明確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內在聯系,并加強內控組織建設,由財務人員、業務主管及審計部門等共同構成企業內控防線。
風險評估上,摒棄原本依賴主觀判斷及經驗的評估方法,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評估內外部環境中的風險因素,形成風險清單。
控制活動上,根據不同的財務管理需要選擇針對性的控制措施,比如對于應收賬款管理,加強客戶的信用評估,動態追蹤客戶還款進程,充分落實賬款催收工作。
信息與溝通上,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披露財報,定期出具內部審計評價報告,真實反映企業內控情況。
內部監督上,保持審計部門的獨立性,由審計部門、財務部門共同促進監督工作常態化,督促各單位、各部門解決當前管理中的問題。
(三)完善制度
行業龍頭企業與一般企業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有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民營企業應從制度缺陷的實際出發,對其不斷完善。一是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明確各管理層級與各部門的管理權責,避免權責交叉或一人身兼多職,并對各項財務管理流程給出嚴格規定。二是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從風險識別到應對的全流程管理機制,將財務信息風險納入管理范圍內,設立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承擔相應工作。三是完善信息化系統運行與管理制度,合理劃分系統權限,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系統運行檢查與升級維護工作,彌補系統漏洞,防止財務人員鉆空子謀取個人利益。
(四)信息安全保障
共享經濟模式下,數據成為關鍵的生產要素之一,企業通過對數據價值的深入挖掘,優化企業決策、改進管理方法措施,并推進價值管理。但數據天然具有可共享、可復制和可更改的特點,一旦出現機密數據泄露,企業容易遭遇財務風險。對此,民營企業應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在此過程中,要加強信息安全教育,使全員樹立信息安全意識,明確泄露企業機密數據的危害及犯罪成本,提高全員的思想道德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地核對系統數據與實際業務的一致性,審查會計憑證的真實性,對威脅企業信息安全、資金安全及資產安全的人員予以嚴肅處理,必要時追究其法律責任,從而起到警示作用。
共享經濟模式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人員配置不合理、資金管理不到位、財務監控缺失和信息化建設落后等問題。民營企業應根據實際管理需要合理配置與嚴格管理財務人員,利用信息化優勢實施資金集中統一管理,通過與供應鏈核心企業合作獲得融資便利,加強財務監控機制建設,加快推進流程再造與信息化建設,加大人才、內控、管理制度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為實現財務管理轉型創造良好條件。
[1]干曉露.民營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思考[J].中國市場,2020(05):93-94.
[2]唐建琴.基于財務共享視角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0(06):60-62.
[3]雷愛華.業財融合背景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建議[J].中國產經,2022(06):96-98.
[4]陸柳卿.業財一體化背景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2(14):155-157.
[5]田偉鵬.基于財務共享視角的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1(21):65-67.
[6]王立明.財務共享視角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研究[J].財經界,2021(3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