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上午,由河北省收藏家協會文獻專業委員會、河北英華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建的“紅色中華教育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石家莊新華茶城圓滿舉行。
河北省文化廳原副廳長、省文物局原局長、省收藏家協會創會會長趙德潤和河北英華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彥軍為基地揭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國家文物局關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國家文物局、財政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革命文物工作的通知》等,都對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安排。
“紅色中華教育交流基地”的揭牌,正是積極落實各級政府關于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工作精神的重要舉措?;貙⑼ㄟ^不定期組織紅色文物文獻展覽、交流、研討、鑒賞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突出社會效益,強化教育功能,提升紅色傳播,充分發揮革命文物文獻在弘揚革命精神、繼承革命文化,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要作用,引導、教育廣大社會人士、青年學生等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跟黨走。
揭牌儀式后,嘉賓們參觀了在“紅色中華教育交流基地”舉辦的首場展覽——迎七一第四屆紅色文獻珍品展。
本次展覽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展出的文獻文物檔次高。共展出革命文獻、文物珍品80多件。其中,有數件展品與國家博物館藏一、二級文物相同。如展出的一、二級文物級別的展品有《華北大學開學典禮特刊》、李大釗的《史學要論》等。二是展出的珍稀文獻比較多,如1894年恩格斯在世時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925年早期中共黨員施存統翻譯出版的《資本制度淺說》、1925年出版蕭楚女的名著《國民革命隊與中國共產黨》、1935年全紅油印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1936年巴黎華僑籌備成立抗日后援組織的《通啟》、1936年海外最早印有毛澤東與朱德頭像的彩色大地圖、1938年出版的《抗大動態》、1944年出版的《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形勢圖》等,以及1945-1949年中外出版的9部《毛澤東選集》。三是早期藏品多,絕大多數展品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或更早的藏品,其中問世百年的展品有5件,這些珍稀展品多數首次亮相。展品由文獻委員會的張清華、江志君、董瑞國、杜建國、劉興武提供。
紅色中華教育交流基地的落成,第四屆紅色文獻珍品展的開展,為利用紅色文獻、研讀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

(責任編輯:劉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