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已到,6月可以說是承上啟下月,那么PR們在這個特殊月份,又會忙著準備什么傳播話題呢?從外部熱點話題來看,6月的話題不算密集,但個個都有“分量”。比如,打頭陣的“6.1兒童節”,給6月定下歡樂的基調,隨后的世界環境日&世界海洋日,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接下來就是年中購物狂歡節了。針對以上這3個話題,從不同的傳播角度,PR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結合宣傳調性選用。
兒童節,已經不再僅僅是兒童的兒童節了。在網友們的戲謔中,小到3歲女娃,大到30歲女嬌娥都可以自稱為“寶寶”,而寶寶們,都是要過兒童節的。其實,從年輕人玩的“梗”中,品牌可以進一步探究背后的心理需求,從而更好地策劃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活動。在兒童節中,品牌就可以擴大過節人群的范圍,不防把這個節日打造成一次回歸童真的小小狂歡。小朋友們認認真真過節,大朋友們則可以得到壓力的消解。比如,樂高近日發布了一篇慶六一的新聞稿,宣布其借著這個節日時機上新了近百款產品,嘗試用玩具開啟小玩家們的大世界。其中的多款產品不僅“俘獲”了小朋友們的心,更是勾起中青年們的童年回憶。如悟空小俠系列傳奇東海龍宮套裝、幻影忍者系列命運賞賜號套裝、哈利波特系列守護神咒套裝。這篇新聞稿簡單直白地介紹了品牌在六一期間的新動作,因其品牌調性與六一的歡樂屬性高度契合,因此獲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而對于不直接與兒童教育、成長相關的品牌,則可以從親子的角度出發,深度挖掘親子消費的各種場景,從而鏈接六一這個大熱點。比如,石梅灣艾美度假酒店就曾從親子休閑度假的角度,在六一兒童節期間與海南本土插畫師隨野跨界合作自然主題插畫展。通過這一次畫展,酒店不僅幫助家庭捕捉到了自然野趣,也再一次對外展示了品牌休閑娛樂的底色,這一次與兒童節的鏈接對品牌來說是一次有益嘗試。
另外,品牌也可以從公益的角度出發,借助自身的專業力量給需要的兒童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依視路曾經與“點亮眼睛”教育公益支持中心等公益組織聯合舉辦了一場有關青少年視力健康的公益項目,幫助偏遠地區兒童解決就醫難、配鏡難的困境,也補足了兒童及家長在視力健康方面的知識空白。此類公益活動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品牌的社會價值,也幫助品牌樹立了一個溫暖的、充滿人文關懷的形象。

查一下這兩個日子的日期會發現,兩個環境相關的日子靠得很近。密集出現的環境日也暗示著環境保護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于企業的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要。可以說,環保問題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環保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擁抱的領域。
圍繞環保話題,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策劃傳播:一、展示綠色成果,公布ESG報告;二、研發綠色產品,踐行向善商業;三、深度參與環保公益。
在公布ESG上,愛茉莉太平洋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經驗,近幾年幾乎每年會對外公布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與成果。這樣的做法直觀地展現了企業的綠色發展成績,且持續輸出系統、嚴謹的ESG報告這件事本身就讓人看到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嚴謹精神。這對于塑造品牌形象無疑大有裨益。
除了ESG,企業在日常傳播中可以通過不斷對外宣導本企業的環保理念,并將之融入自己的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售后中,慢慢樹立起低碳環保的企業形象。比如,榮耀在去年世界環境日期間發布了一篇題為《榮耀發布最新環保進展,綠色行動更進一步》的稿件,稿件從生產、包裝、廢棄物管理再到公司運營,展現了榮耀作為一個科技品牌的社會責任。同時這篇稿件以具體的數字直觀展示了品牌的綠色成績,讓企業的低碳行動更具說服力,因而獲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而從環保公益的角度,就可以比較簡單直接地切入公益事件,也可以在稿件中增加公益項目的背景,讓讀者更多了解品牌參與此次公益事件的價值所在。康菲公司去年與國際鶴類基金會(ICF)合作,發起對中國鶴類飛禽的保護,守護它們的遷徙路線。普通公眾對鶴類飛禽的生存困境知之甚少,因此這篇新聞稿中不僅科普了它們的生活習性、生存現狀,亦提出了保護方案,因此獲得了大量的媒體關注和轉載。
6月正值零售旺季,關于這個話題,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面向C端的消費類品牌,這對他們來說可是一場大考。然而,關注這次購物狂歡的可不止是零售品牌,因為消費的背后是市場,而市場的波動則會牽動著相關的行業起伏。具體來看,處于不同行業的品牌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延展去講一講品牌之于618的故事。
首先,可以直奔主題談戰績。比如Swisse曾在618之后公布了品牌在這個狂歡節中的銷售戰績,并在標題中定下基調“618領跑行業第一”,值得敲黑板的是,這個第一當然是需要有真實數據做支撐的,所以品牌才敢在標題中用上“極限詞”。Swisse不僅公布了銷售數據,并且分析了爆款產品熱銷的背后,國人對健康的需求變化,也正切中了如今人們對生命本身的重視,所以這篇稿件的傳播效果非常不錯。本土運動品牌匹克也曾用類似的做法,借著618的熱度,漂亮的完成一次企業傳播。
其次,品牌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宣傳需要,借著618的熱度,對外輸出品牌戰略。良品鋪子曾在618之后發布一篇解讀品牌戰略的新聞稿。稿件中,良品鋪子再一次對自身的高端戰略進行宣導,夯實了其“高端零食”的定位。通過對自身戰略的解讀、市場環境分析以及市場策略調整,讀者更理解了品牌的發展故事。在這篇新聞稿中,良品鋪子較好地完成了一次與消費者的溝通。

最后,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品牌也可以從幕后走到臺前,打造自身的品牌力。比如,浪潮信息在去年618后期發表了一篇題為《浪潮信息聯手京東云為訂單綠色加速》的稿件。顧名思義,浪潮信息在這場618狂歡中,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給予了強大的計算力支撐。這樣,品牌就從幕后走到了臺前。通過新聞稿,讓讀者了解到浪潮作為信息技術企業,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事情上所能發揮的作用。另有一家供應鏈企業——益邦供應鏈,也選擇類似的傳播策略,講述了品牌如何在618大戰中提供物流保障,如何緩解電商賣家的物流壓力等,這篇稿件最終獲得了媒體的大量關注。
以上是本文梳理的6月熱點話題,無論是看起來輕松歡樂的兒童節,還是嚴肅的環保話題,亦或是充滿緊張感的618大促,都考驗著傳播人將外部話題轉化為品牌故事的能力。 PR
(作者簡介:Cindy,美通社內容顧問 )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美通說傳播”)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