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志 吳曉輝
摘要:我國強調要推進教育信息化,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共同體成為經濟等領域發展的新理念,國家針對繼續教育本質要求提出要推進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形成五級治理體系。網絡教學成為繼續教育實施的重要方式,因此構建終身教育共同體離不開教師團隊的支持,應立足于共同體視域剖析開放大學網絡教學團隊建設的具體方案。
關鍵詞:共同體,網絡教學團隊,繼續教育,評價模式
網絡教學團隊主要是基于繼續教育特點,以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目標,由來自繼續教育體系內同一組織或者不同組織之間的專兼職教師,按照不同的職能分工而組建的學習服務團隊。黨的十八大以來,共同體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理念,尤其是針對繼續教育作出多次指示,要求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推進社區繼續教育發展。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既有現實性需求,也有必然性趨勢。面向全民的繼續教育不同于傳統的職業院校教育模式,由于其受眾面比較廣,因此對于教學團隊的要求相對比較多,需要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網絡教學團隊,以此滿足繼續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共同體”最早出現于斐迪南·滕尼斯出版的《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其指出共同體是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礎上,建立的緊密相連的、具有排他性的社會聯系或共同生活方式。[1]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人才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為了推動高質量發展,各類異質性主體間需要開展對話與互鑒,通過制定明確的目標克服困難與分歧,以此實現合作共贏的最佳優勢。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發展,構建學習共同體成為繼續教育發展的重要形式。共同體下的網絡教學團隊建設則是滿足專業、課程的建設要求下,通過組建不同專業結構的教師團隊來實現的。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教學互促的共同目標。由于繼續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基于遠程教育的特點,開放大學教師人員較為分散,分工不明確,尤其是基層教學站點的教師存在師資分布不均的問題,而構建網絡教學團隊則可以實現師資資源的優化配置,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為教師提供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載體;二是相互依存的合作活動。開放大學需要依賴于教學團隊的支撐,通過教學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完成遠程教學任務;三是跨越邊界的成員構成。[2]由于開放大學分布于全國各地,其辦學組織都是相對獨立的,尤其是面對全民的繼續教育體系需要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繼續教育,因此開放大學屬于“緊密型”辦學共同體。作為支撐開放大學的網絡教學團隊符合學習共同體的理論定義與構成要素,《關于公布2021年春季學期國家開放大學網絡教學核心團隊及一級統籌團隊成員名單的通知》中表明,截至2021年5月,國家開放大學網絡教學核心團隊及一級統籌團隊成員名單統計顯示教學團隊總計326支,涉及課程345門,參與教師2820人次。由此可見,參與的地方開放大學、課程門數和教師數量顯著增加,網絡教學團隊規模也在逐步擴大,所以加大網絡教學團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實踐證明加大網絡教學團隊建設力度不僅是推動繼續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優化開放大學資源配置,推動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基于共同體模式下的繼續教育辦學模式,開放大學要不斷優化網絡教學團隊建設路徑。結合多年工作經驗,開放大學網絡教學團隊建設需要遵循以下框架與路徑:
(一)基于共同體理念的網絡教學團隊建設的框架設計
基于共同體理念的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既是終身教育發展的方向,也是終身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表征元素。基于終身教育體系的深入推進,開放大學必須要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基于共同體視域的教學團隊建設框架:開放大學屬于多級辦學組織體系,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發展,開放大學的學生與教師規模都在增加,網絡教學團隊是支撐開放大學教學的重要元素,因此在網絡教學團隊建設上必須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確教學團隊建設的具體目標。開放大學遠程教育屬于面向全國的終身教育模式,所以要以課程為基本單元進行組建,對于大規模課程采取兩級統籌的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模式,即總部負責課程建設的教學核心團隊+分部負責課程運行的教學實施團隊;小規模課程可以單個課程或專業課程群為單位組建網絡教學團隊,一般可采用團隊一級教學,由總部負責或委托某分部負責。
團隊構建模式直接影響網絡教學團隊的質量,管理學理論認為,高效能團隊組建應該控制在一定規模內,團隊的構建有效性與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多個維度有關。由于開放大學采取的是多組織辦學模式,因此在團隊構建模型上采取的是“倒金字塔”學習支持服務團隊與“正金字塔”專業課程建設團隊并行的方式。教師在不同性質的團隊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開放大學總部、分部教師在“正金字塔”中發揮主導作用,學習中心教師則是“倒金字塔”學習支持服務團隊的主要成員。為了有效解決總部教師資源浪費與基層師資匱乏的矛盾,要促進專業課程教師“下沉”與學習支持服務團隊“上移”,形成供需閉環、敏捷反應的“學習型共同體”。以開放教育《金融專題講座》課程網上教學與團隊應用的組織與實施為例,該門課程的探索是結合成人學生的實際情況,支持學生泛在學習,使用移動互聯手段開展教學,作為國開學習網學習資源的補充,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即在手機移動端,利用微信App,依靠雨課堂公眾號向所在班級學生推送PPT課件、慕課視頻等學習資源,豐富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和方法,為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創造條件。
(二)網絡教學團隊建設的路徑
開放教育在構建網絡教學團隊過程中,整合辦學體系師資力量,對課程進行一體化教學設計,即網絡教學與面授導學相結合模式,注重教學過程設計,充分發揮了教學團隊的優勢,在提升教師課程管理能力,積極探索通過組建教學團隊,提供多級教學支持服務的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按照網絡教學團隊建設要求,構建基于共同體視域的網絡教學團隊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教育培訓,優化網絡教學團隊結構
基于遠程教學的不斷推進,尤其是十八大以來著重提出的終身教育理念,要求開放大學要深入推進遠程教育進社區、進企業,實現終身教育與社會培訓工作相結合。網絡教學團隊是遠程教學的重要支撐,為了提高遠程教學質量,開放大學必須要以教師團隊素質提升為抓手,加大優質人才引進力度,豐富網絡教學團隊結構:一是開放大學要加大對現有教師隊伍的培訓力度。由于網絡教學團隊改變了傳統的教師隊伍管理,尤其是網絡教學團隊成員不受開放大學人事管理制度的約束,因此為了更好地提高遠程教學質量,開放大學要強化培訓機制,提升對現有師資隊伍的培訓水平。例如基于遠程教育平臺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要求教師要及時掌握最新的遠程網絡教學平臺操作技能,以此適應遠程教學工作的要求;二是不斷優化網絡教學團隊結構。隨著遠程教育的發展,遠程教育受眾面比較廣,因此要求從團隊結構入手。一方面要優化網絡教學團隊結構,優化團隊成員的學歷、支撐結構,將學術精、能力強、專業技能高的教師作為教學團隊的帶頭人,通過“老帶新”等方式指導網絡教學團隊成員,以此不斷提高網絡教學團隊的質量。另一方面要拓展網絡教學團隊成員。長期以來網絡教學團隊主要集中在專業教學方面的教師,而缺乏非教學方面的教師,導致繼續教育難以滿足繼續教育學習需求。
2.創新網絡教學團隊管理機制,明確工作職能
構建完善的網絡教學團隊管理機制是網絡教學團隊建設的基礎,網絡教學團隊建設的基礎就是要具有相同的目標與共同遵守的制度。基于共同體視域下的網絡教學團隊建設要從管理制度方面入手:一是開放大學要構建完善的網絡教學制度,明確教師的崗位職責。由于在遠程教學中需要教師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在大規模教學中需要開放大學課程教師與學習服務支持教師的相互配合,所以為了提高網絡教學團隊建設的規范性,開放大學必須要創新網絡教學管理團隊的建設機制,細化不同教師的工作任務;二是要實施網絡教學團隊成員退出機制。遠程教育網絡教學團隊成員既包括專業教師,也包括社會志愿者。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團隊管理中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教師退出機制。例如對于不再符合網絡教學要求的社會志愿者要及時解聘其網絡教學教師的身份,以此不斷豐富與優化網絡教師團隊結構。
以深圳開放大學 “互聯網+”背景下全系統網絡教學團隊新建設為例,探索開設MOOC課程《中華文化概說》《中華詩詞之美》,兩門課程均實現了手機移動學習的App,學生可自行下載安裝并利用App完成網絡課的學習和考試,運用團隊協同高效的特點,配備配齊分校和教學點專門管課教師和班主任,通過整合全系統優秀師資,組建每門課約10位教師負責相關教學與教學管理工作,從通知、答疑、學習階段發布和成績提醒等管理方面,明確分工,通力合作,加強網絡教學團隊實效運行工作。
3.提供健全的職業發展渠道,提高團隊建設效率
組建高質量的網絡教學團隊的關鍵就是要為每個成員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激發網絡教學團隊成員的工作積極性。基于共同體視域要求,開放大學要從團隊建設管理入手:一是要精準分析網絡教學團隊成員的個性,圍繞體現“課程”精致性的要求對網絡教學成員進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在開放大學遠程教學中,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健全的職業發展空間。例如基于當前終身教育的發展,社區教育成為開放大學遠程教學的主要方式,對此開放大學可以加強與社區的合作,鼓勵網絡教師深入到社區教學指導中,組建具有特色的網絡教學團隊組織;二是要加大資金保障投入力度,鼓勵網絡教學團隊開展相關課題研究。開放大學要鼓勵網絡教學團隊成員開展項目研究,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必要的資金、制度支撐。開放大學承擔著繼續教育的重任,所以開放大學要鼓勵教師開展課題研究,促進網絡教學成果轉化效率;三是通過“管理向服務轉型”打造教學團隊核心競爭力,激發團隊智慧、挖掘成員潛能,實現團隊和個人價值最大化。
4.完善網絡教學團隊管理和評價模式,增強網絡教學團隊工作積極性
構建完善的網絡教學團隊管理機制是網絡教學團隊有效運轉的重要保障。開放教育主要采取的一是負責人主持制。即團隊負責人對所建團隊的預期目標、建設方案、人員組合、建設進展等方面總體負責,并負責團隊建設中期和結項檢查及驗收工作。核心組員主要協助負責人進行與團隊建設及有關教學業務的設計和組織工作,并帶動骨干成員一起參與團隊建設及相關業務的實踐與探索。二是建設周期管理及經費保障。為了保證教學團隊建設的質量,實現預期目標,學校要求團隊建設的周期一般為1—2年,建設周期內需取得團隊建設的預期成果,同時學校給予一定的建設經費支持,積極參加教學改革的,學校優先給予教改項目立項和經費支持。三是建立網絡教學團隊工作管理平臺。為了公開團隊建設進度、成果,吸引同行關注團隊建設的成果,學校將專項建立“網上團隊工作平臺”,促進團隊成員及同行之間的交流互動,開展研討共同提高團隊建設質量。
構建完善的網絡教學團隊評價機制是促進網絡教學團隊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對于教學團隊的評價主要從教學成效方面入手,由于遠程教學成效反饋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開放大學網絡教學團隊評價采取分段式的評價模式(建設期評價、運行期評價和期滿評價)。建設期評價的依據是團隊建設任務書;運行期評價則要根據每學期團隊工作成效的量和質,以及推進教育教學創新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對未能按既定計劃完成預期目標和不合格的團隊,停撥建設經費,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申請撥款,否則取消團隊建設資格及經費支持;建設期滿評價主要是團隊建設期滿后,教學團隊要提交團隊建設總結報告,學校將組織校內外學科專家對團隊建設的各項成果進行評價和驗收,驗收合格將頒發證書。對于建設成果非常突出和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經驗的團隊應給予獎勵和表彰,并優先推薦參與上一級教學團隊評選。
評價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定性評價一般應綜合考慮以下內容:是否已構建一支完整的運行順暢的網絡教學團隊、是否有明確的建設方案和實施方案、是否有明確的建設計劃和階段實施計劃以及團隊建設是否有經實踐驗證可運行、可推廣的創新內容和創新舉措。定量評價則應優先考核以下指標:統一學習平臺的行為次數、在線天數是否有顯著提升;團隊成員和選課學生發帖回帖數是否顯著提升;課程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的信度和效度是否提升等。
總之,網絡教學團隊是支撐開放大學教學和教學管理的重要力量,是推進終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隨著終身教育理念的快速發展,在全面構建學習共同體的背景下,開放大學必須要立足于構建終身學習格局的視角,加大網絡教學團隊建設力度,與系統辦學規模相適應,運用多級聯動的網絡教學團隊管理來為遠程教學工作提供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從而保障開放大學的教育教學質量。 PR
本文系深圳開放大學2021年度重點課題“開放教育‘一站式教學團隊運作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D20-003;“網絡教學團隊運行模式構建及評價研究”,項目編號:SD20-004。
參考文獻:
[1]孔邵穎,厲欣巖.適應開放教育的網絡教學團隊建設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2):98-99.
[2]龍嘉,汪濤,張世鳳,等.遠程開放教育網絡教學團隊建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20(12):23-25.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