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路徑探析

2023-07-18 19:53:39王慧董博清
甘肅教育 2023年10期
關鍵詞:德育

王慧 董博清

【摘要】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是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圍繞主題活動,以跨學科知識為內容,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良好道德素養的教學實踐形式。本研究從德育的課程性質、實踐屬性、現實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德育課程中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必要性及實施困境,并從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跨學科共同體的建立、教學內容的設計等方面提出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實施的路徑。

【關鍵詞】德育;主題教學;跨學科;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10—0019—07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面臨諸多現實挑戰,新課改背景下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育為先;《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德育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決定了課程的實施不是孤立的,需要尋求多學科之間的融合點進行跨學科主題教學,實現跨學科協同育人。下面,筆者從德育的課程性質、德育課程實踐屬性、德育課程實施需求等方面闡述德育課程中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必要性,并結合實際案例分析當前的實施困境。理論探討結合實踐案例分析,探究主題式跨學科德育教學的實施路徑,尋求德育實施的新樣態。

一、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內涵

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以主題統整學科內容,跨學科革新德育實踐模式。主題教學和跨學科教學是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包含的兩個關鍵詞。

(一)主題教學

20世紀50年代,主題教學(thematic instruc? tion)的理念最早在美國提出,可追溯至當時的教學改革運動。1955年,美國的哈納首次比較系統地界定了這一概念,他認為主題教學基于兒童社會需求,圍繞某一具有社會意義且橫斷各學科的主題理解而進行的一種有目的的學習體驗[1]。哈納強調選定主題的社會意義和跨學科性質,其實質是打破學科界限,基于社會現實進行的一種有意義的學習體驗。20世紀80年代,主題教學的內涵繼續深化,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國學者李祖祥認為,主題教學是通過橫斷各領域的主題活動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形式[2]。紀德奎和喬虹指出,主題教學是就分科教學表現出的現實不足而提出來的跨學科教學模式,教師圍繞核心主題,整合多門具有內在邏輯或價值關聯的學科,讓學生體驗不同學科視角的深度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思維發展,培養綜合素質[3]。熊芳玉從課程內容的角度出發,指出主題教學的兩個關鍵點,即特定主題和課程資源整合,強調“特定主題”的廣泛性,包含社會熱點話題、學科核心概念、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等;“課程資源”的多樣性,不囿于某一學科領域[4]。不同學者的界定是相互關聯的,同樣體現主題的跨界融合,強調主題教學本身具有跨學科性。

從歷史發展演進來看,主題教學實質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產物,他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立足社會現實需求,落腳到課程整合,具有跨學科性。主題教學兼顧跨學科性和社會性,是課程與教學方式的變革,指出德育課程的設計與組織方式是主題式的跨學科活動形態,是基于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的學科內容,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方式,指向社會問題的解決。

(二)跨學科教學

欲知事物的本質需先從概念開始,探討跨學科教學首先要知道跨學科的由來。20世紀20年代中期,跨學科(cross-disciplinary)一詞最先由美國的伍德沃斯教授提出,到50年代,這一用語在社會科學界被普遍使用,80年代傳入我國。劉仲林認為“跨學科”的含義至少有三層理解:一是融合不同學科知識或方法的一種教育活動;二是指包括眾多交叉學科在內的學科群;三是一門獨立學科,以研究跨學科為基本內容,即“跨學科學”[5]。可見跨學科內涵豐富。

從教學視角來看跨學科的含義,跨學科教學是指以一個學科為基礎,選擇一個中心課題,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對所指向的共同課題進行教學內容加工和設計的活動過程[6]。根據這一概念闡釋,從本質上看,跨學科教學與主題教學相互聯系、密不可分,都是對分科教學內容結構和方式的一種革新。跨學科教學是課程結構與教學策略的合體;分科教學是跨學科教學的基礎;跨學科教學內涵分科教學[7]。在借鑒不同學者觀點的前提下,結合我國目前的跨學科實踐,這樣界定“跨學科教學”這一概念:跨學科教學意在打破學科界限,有效整合各學科相關知識,挖掘不同學科的關聯要素構成一系列課程內容,以核心素養為目標選擇相符合的德育主題并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以主題的形式串聯不同學科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各學科知識的融合。

(三)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

新課程方案強調課程要協同育人,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要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主題教學具有綜合性、跨學科性和開放性,德育同樣符合跨學科性和主題統籌性。跨學科是開展德育的一種方法論,將跨學科思維應用于學校德育的開展和實踐,構建新型的德育途徑和方法。有學者指出,跨學科德育是依據各學科的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所涉及的德育主題為中心,對照學校德育目標和學生年段發展目標,通過“學科與學科協同,學科與實踐活動整合”的方式開展學科德育實踐模式[8]。學者們強調德育主題和學科協同,具有明確的指向性。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綜合了主題教學與跨學科教學的關鍵內涵,各學科都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圍繞德育相關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按計劃對學生教授德育內容,通過活動指導學生實踐[9]。

如果將主題教學和跨學科教學放在一起,那么二者指向相同,側重點不同。德育的跨學科主題教學以主題為中心,聚焦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體現學科間的有機整合,在德育課程實施中體現德育的跨學科性和活動的主題性。鑒于此,本文的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以思想道德教育為起點,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圍繞主題活動,以跨學科知識為內容,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良好道德素養的教學實踐形式。

二、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必要性

(一)德育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決定跨學科主題教學的需求

1.德育的綜合性決定了德育的過程是復雜的,需要跨學科實踐。德育內容包括道德、法治、政治和思想教育等多方面,換句話說,德育不止于學校,家庭和社會中都蘊含著德育,德育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魯潔認為德育是系統活動的過程[10]。德育的實施過程體現系統綜合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來協調,活動本身就是綜合性的實踐。從《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明確的課程性質可以看出,德育本身是一門系統化、綜合化的課程,自然會呈現出整合性和交叉性[11]。學科領域和德育之間不是一一對應的,所有的學科領域都有助于德育的實施和發展,德育課程中的每一個目標要求都不能依賴某一學科來實現,這必然要求教師運用跨學科的方式整合知識,圍繞某一主題開展教學活動,以綜合化途徑滿足德育的課程目標。

2.德育的實踐性決定了德育過程具有統籌性,需要跨學科主題活動落實實踐育人目標。實踐是教師向學生施以教育的基礎,實踐性是德育過程的重要特點。蘇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識”的論點。那德育誰來教?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在實踐中加強德育,也就是說要通過行動進行德育,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接受教育和影響。實踐活動是復雜而多變的,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廣泛性和社會性,所以德育課程的實施不能任意為之,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這決定了德育需要整合相關學科知識、以主題為中心的跨學科實踐。

(二)單一學科模式的局限性決定了德育需要跨學科實踐

單一學科教學的局限性凸顯,使得學校德育必須要探索新的實踐形式。學科教學是教學形式的主流,德育作為一門學科也被列入必修課程之中,《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等學科為大家所熟知。學科教學突出學科知識,每門學科知識之間存在屏障,使得知識無法互相聯系,固化了學科教學,從當前素養導向的理念來看,難以實現全面育人。雖然教師熟悉德育內容,但以什么樣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確實是一個難題。單一的學科教學無法滿足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道德知識的傳授不是單純講出來的,德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最終也要指向社會實踐,學科教學將德育與生活割裂開來,教師疲于講授德育知識,然教學效果甚微。由此,單純依靠《道德與法治》這一門學科教學或是專門的德育課程不能達到當下德育的目標要求,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打通學科間的知識壁壘,讓德育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彌補單一學科德育的局限性。

(三)跨學科主題教學能夠滿足德育實施的現實需要

跨學科主題教學強調以不同學科的視角審視一個主題,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的知識,深入探究主題,既能弱化學科界限,又不至于完全模糊學科屬性,避免泛活動化,能更好地提升學習成效。跨學科主題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審辯思維、溝通合作、問題解決等共性素養上獨具優勢[12]。德育課程旨在解決學生的一些不良道德行為問題,通過改變原有態度,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為方式。他的有效性在于學生課堂上全身心的投入和情感的認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通過各種真實或近似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并加強對道德規范的認同,所以德育不止于課堂,更強調在生活中體悟和踐行。德育在“五育”中具有特殊地位,不同于其他各育,德育要達成的目標僅僅靠課堂教學是無法完成的,單一學科德育和專門的德育課程都有局限性。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注重主題的確定、內容的選擇、生活情境的創設、活動方式的多樣、教學實踐,能最大程度保障德育實施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進行德育的一種很好的方式[13]。但在教學實踐中,對其研究遠遠不夠,不少學校都在積極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但在實施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三、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面臨的現實困境

通過現有文獻研究的分析和總結,結合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實踐經歷,歸納出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存在認識不足、關系不清、實施不順等問題,導致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面臨諸多現實困境。

(一)認識困境:德育實施過程中跨學科和主題意識不足

教育理念決定教育行動。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是一項綜合教學改革實踐活動,要落實和推進這項教學改革工作,教師是關鍵。教師是課堂的管理者和掌舵人,教師對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理解和認識決定跨學科德育實施的效果。然而,一些教師對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未能全面準確認識。一方面,教師自身認識不足使得在一些行為上有所偏頗。在現實教學中,教師沒有轉變教育觀念,堅持常規模式和思維方式,重視學科教學。古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自身存在問題,何談教育學生呢?教師應以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當下的學生,反思教育現狀,尋求新時代教育新模式。另一方面,作為學科教師,受自身所教學科限制,比較關注學科知識教授,忽視了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緊密關聯,對其他學科知識置若罔聞,不愿有所突破。很多教師認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事倍功半,往往不會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甚至產生抗拒心理。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真正實現需要教師的積極響應,很多時候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卻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去支撐自己的教學實踐,所以出現了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很少涉及跨學科的現象,這是當前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開展的一大困境。

(二)關系困境:德育與各學科的交叉融合度不夠

德育與其他學科缺少聯系,不能相互貫通,使得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陷入困境。多年來,傳統的學科教學使不同學科之間涇渭分明,而德育是一項綜合性活動,《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在內容上涵蓋甚廣,包括政治、經濟、社會、道德、健康等方方面面,具有跨學科特征[14]。德育不是單靠一門學科就能實現,需要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二者各有側重,要實現協同育人,不能顧此失彼。由此,德育要與其他學科保持緊密聯系,否則離開學科的德育課程好比“無根之木”,無法立足。就目前來看,教師在課堂上既要完成自身學科的教學任務,又要兼顧德育,落實課程思政,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厘清主次,把握教學重點,巧思教學環節。德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過于關注德育內容,導致與其他學科內容脫節。另外,在德育實施過程中,混淆了德育課程與學科教學之間的關系,導致重德育大于重學科的現象。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礎,該有的地位不能撼動,不能為了德育而舍本逐末,這不是跨學科德育實施的本意,這一矛盾是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又一困境。

(三)實施困境:教師忽視學科大概念,德育教學實效不高

“行百里者半九十。”完成德育教學環節并不意味著跨學科主題教學就成功了,過程和結果同樣重要。如果僅僅簡單沿襲學科本位,囿于單一學科困境,固守自我學科邊界,將不利于學生對自然和社會中綜合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學科德育的局限日益顯現,單一學科內部線性知識的學習雖然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內容,但是忽略了德育本身復雜知識結構的整體把握,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繁雜且無法融通,不便于知識提取及使用[15]。而且這樣清晰的學科界限讓德育在眾多學科中難以實現協同育人,教師通常花費大量時間給學生教授文字、公式等具體內容,錯過了學科中滲透德育的契機,而且這些學科中的具體內容很容易被學生遺忘或者可能在生活中根本不需要它,不少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仍然不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科概念,出現了教的知識都還給教師的現象。由此,在教學中教師缺乏學科大概念意識,使得主題的選擇面臨極大挑戰,這也是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現實困境。

近年來,教育改革一直在強調落實核心素養,對德育而言,評價更應關注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行為表現、意志品格,是否真真切切體現在受教育者身上。反觀當下的教學實踐,結果不盡如人意,有的單純看待德育實效,忽視學科教學效果,原本的基礎目標沒有達成,得不償失;有的過分注重學科教學效果,全力追求學科教學成績的提升,忽略德育的綜合性、系統性,不注重情感態度的培養。這是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又一現實困境。

四、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實施路徑

做好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工作,需要正視困境,敢于面對。教師是跨學科德育課程的實施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成效。從教師層面看,理解跨學科德育是什么、怎樣開展主題教學等一系列問題都會成為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開展的難點。需要結合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理論探索以及一些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探析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可行路徑。

(一)轉變教育理念,將跨學科主題教學融入學校德育的實施過程中

隨著學科課程的不斷發展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傳統的、相對固化的教學科目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學科間的橫向聯系使教師缺乏對學科內容整體性的把握,這一困境促使教育者開始反思學科教學問題。實施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關鍵在教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敢于創新,不斷反思,改進教學方法。

轉變觀念是前提,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師需要確立的育人觀念。在新課改理念支持下,眾多一線學校重點突出德育建設,設置德育校長,統籌指導、開展一系列德育實踐活動。在實踐探索中,召開跨學科主題班會是一大特色。學校每學期初由年級負責人確定每周主題班會的主題并列出計劃表,班主任負責落實并選定班會主持人,每個月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靈活調整。例如,某初中的跨學科主題班會圍繞“家國情懷”這一主題,闡述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實施。首先,以語文學科為基礎,從部編版七年級下冊教材第二單元內容出發,依托綜合性學習“天下國家”這一活動展開[16],選取《黃河頌》《老山界》《誰是最可愛的人》和《土地的誓言》這四篇課文,通過講述和學習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激發學生濃厚的愛國熱情和頑強拼搏的精神;歷史教師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了解語文課文中事件的歷史背景,組織學生觀看革命戰爭年代的歷史視頻資料,引導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的英雄故事,讓學生明白我們生活的和平年代,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道德與法治教師圍繞英雄人物一生的故事,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談談從這些人物身上看到了什么,學習紅軍長征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體會抗日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影響,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應該怎樣愛國;最后,美術教師組織學生繪出自己內心所想,讓學生在自由創作中感受革命戰爭年代中國人民浴血奮戰、頑強拼搏的精神品質,促進美育的發展,進一步提升道德情感。

(二)加強德育與各學科間的關聯,建立教師“教研共同體”

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圍繞主題活動,以跨學科知識為內容,這一特點決定了跨學科德育的實施需要教師團體的協作。教師要具備跨學科能力,借助“教研共同體”更好地實現課程資源共享,課程內容互聯,提升自身跨學科素養,共同協作、互相監督、提高教學質量[17]。一方面,學校德育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德育意識,加強跨學科教師的德育意識培養;另一方面,學科教師的德育知識儲備不足,難以應對跨學科教學,使得不管是學科教師還是德育教師都有局限性。因此,合理運用教學案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合作交流會提高教學效率,事半功倍。

此外,加強學科間聯系,需要學校落實相關教研制度,在分科教研的基礎上進行合科教研,教師們圍繞主題,聚焦問題,整合不同學科間相關聯的知識。學科教師要虛心向其他學科教師學習,增加不同學科的知識儲備,靈活調動相關內容,并立足學情,發散思維,大膽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統籌推進教學設計的提升,雙向加持,保障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能夠高質量開展。

實踐研究可知,教師共同體能加強學科間聯系,為德育的實施提供沃土。各學校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響應“雙減”政策,因地制宜,自定活動主題,一是本著“培養興趣,增強信心,體驗快樂,提高能力”的原則,開展跨學科德育教學相關主題活動。比如,圍繞“責任擔當”這一主題,結合道德與法治和語文、音體美學科的課程知識,通過詩文朗誦、主題征文、書法繪畫、歌舞器樂、趣味活動等多種活動,搭建平臺,讓學生盡情展示自己,在實踐中收獲知識與能力,培養他們正向的合作與競爭觀念,為步入社會保駕護航。二是發揮家校社協同育人的作用,家長與學校統一思想,相互理解,共同培育。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連接作用,共同推進社會教育的實施。各校積極努力,引導學生樹立取之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責任意識。

(三)圍繞學科大概念精選跨學科教學的主題,注重德育實效

德育主題的選擇要關注學科大概念,聚焦學科的核心知識、核心思想,以主題統領德育教學內容,將跨學科思維滲透到每一節課堂中。埃里克森聚焦課程內容,認為大概念是指向學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從學科內容中抽象出來的深層次的、可遷移的概念[18]。大概念具有概括性、永恒性、普遍性、抽象性,圍繞學科大概念進行教學設計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19]。跨學科德育的課堂主要形態是進行主題教學,毋庸諱言,確定主題是第一步,也是進行其他教學工作的前提,他決定了課程的內容。主題的選擇可以依據課程標準、核心素養要求,也可以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現實生活的考量。

針對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的單向思維、缺乏核心概念意識這一現實困境,各學科教師應緊緊圍繞學科核心概念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以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標準為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是道德與法治課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在課程內容部分,分學段設置了相對應的學習主題,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階段學生進行相關聯的主題教學,教師可參照課標選擇與設計教學內容。

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會發現,圍繞學科大概念進行德育對教師和學生而言是雙贏。抓住學科的核心概念,使教師能夠在保證主題教學的過程中,突出重難點,在教學中靈活應變、有的放矢,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同時,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有跡可循,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通過學科大概念讓知識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使學生在社會中遇到更復雜的問題也能有應對挑戰的能力,發展學生指向未來的終身素養。

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圍繞主題活動,以跨學科知識為內容,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素養,符合新時代課程方案的新要求[20]。《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思政課具有綜合性、實踐性,跨學科德育按學生成長規律組織德育內容,圍繞學生發展和社會生活選定德育主題,開展課程一體化設計與實施效果,確保德育的一貫性和整體性[21]。新時代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當下,教師應當樹立課堂教學的全局觀,即“課堂教學是一種集體過程,不是一種簡單的認知過程”。學校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改革也是如此,學校德育必須率先改革,通過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更好地落實這一根本任務。通過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使學生學會從多學科視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校形成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整體育人、全面育人的德育態勢,與新時代的育人方針相契合。

綜上所述,從理念、教研、確定主題等三個角度提出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可實施的路徑,從教學實踐出發,跨學科主題教學、德育實施和跨學科教學設計這三者本身就包羅萬象。那么,如何以跨學科為抓手設計指向核心素養的德育教學方案極其復雜,相關研究亟待深入。

參考文獻

[1]HANNA LAVONE AGNES.Unit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New York:Rinehart,1955.

[2]李祖祥.主題教學:內涵、策略與實踐反思[J].中國教育學刊,2012(09):52-56.

[3]紀德奎,喬虹.主題教學的本質、實施現狀及改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1):55-59.

[4]熊芳玉.主題教學三范式[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1(06):47-48.

[5]劉仲林.跨學科教育論[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6]杜惠潔,舒爾茨.德國跨學科教學理念與教學設計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08):28-32.

[7]田娟,孫振東.跨學科教學的誤區及理性回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9(04):63-67.

[8]楊宏宇.跨學科德育—激活學校德育的一池春水[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01):487-488.

[9]黃敏.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教學與管理,2018(18):92-94.

[10]魯潔,王逢賢.德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12]詹澤慧,季瑜,賴雨彤.新課標導向下跨學科主題學習如何開展:基本思路與操作模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01):49-58.

[13]來堯林.提高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成效的策略[J].中國德育,2015(02):35-37.

[14]石芳,王世光.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解讀[J].全球教育展望,2022(06):03-13.

[15]李剛,呂立杰.大概念課程設計:指向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課程架構[J].教育發展研究,2018,38(Z2):35-42.

[16]溫儒敏.語文:七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17]黃敏.跨學科德育主題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教學與管理,2018(18):92-94.

[18]Erickson H L.Stirring the Head,Heart,and Soul:Redefin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M]. Corwin Press,1995:221.

[19]邵朝友,崔允漷.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案設計:大觀念的視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7(06):11-19.

[20]素養導向,一體化設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J].基礎教育課程,2022.

[21]鐘啟泉.課堂教學的分析性要素[J].基礎教育課程,2015(21).

編輯:徐春霞

猜你喜歡
德育
德育動感操,一舉兩得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中國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12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讓德育之花在節日文化中盛開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德育無處不在——從生活中挖掘德育資源
學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8
對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德育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91偷拍一区|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青青草综合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本亚洲精品网站|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91九色国产在线|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无码高清专区|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91www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区在线看| 欧美在线导航|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999福利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 香蕉精品在线|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天堂在线亚洲|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片在线无码观看|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成人在线综合|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伊人久久婷婷|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人人射|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天天躁狠狠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