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 馬勝銘



【摘 ?要】制造業和物流業融合發展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必要手段。論文以無錫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兩業融合績效為研究主題,基于2012-2021年的面板數據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無錫市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融合績效,研究發現,無錫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前期發展較緩慢,后期發展速度較快且先進制造業發展速度低于物流業;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發展,已達到優質協調階段。
【關鍵詞】先進制造業;物流業;無錫市;耦合協調度模型
【中圖分類號】F424;F259.2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6-0160-03
1 引言
2021年無錫市社會物流總額3.75萬億元,同比增長30%;全市社會物流總費用1 922.08億元,同比增17.2%,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3.73%,同比增長3.5%。無錫市物流業市場規模增長較快,但是實現物流業高質量發展還需進一步努力。而無錫市已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10個產業集群,其中物聯網集群為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生物醫藥、高端紡織集群也相繼入選第三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無錫市先進制造業總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而制造業和物流業聯動發展更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佳途徑。國家發改委會同工信部等13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稛o錫市“十四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指出將“兩業融合創新工程”作為重點任務工程。圍繞產業強市戰略,依托16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加快推進供應鏈創新應用,突出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是無錫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對兩業融合發展情況及未來發展方向,探究深度融合發展的途徑顯得尤為重要。
2 指標體系建立與數據選擇
2.1 產業指標體系
關于產業評價指標的選擇通常包括經濟性、規模性、發展能力等維度[1]。陳勝利等[2]從投入、產出、發展規模、成長能力等維度選擇評價指標。龔雪等[3]從產業規模、發展效率、產業結構、發展潛力等4個方面測算兩業發展情況?;谝陨犀F有文獻的研究,文章選擇投入、產出、產業規模及發展潛力等4個維度10個指標作為研究對象,如表1所示。
2.2 數據選擇
文章的所有數據來源于2012-2021年《無錫市統計年鑒》中的面板數據?;跀祿目傻眯?,且統計年鑒中無直接對應的先進制造業行業分類,則用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指標替代,物流業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和郵政業經濟數據替代,缺失數據使用插值法進行填補計算。
3 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發展水平分析
文章采用熵權法核算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發展情況,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分別作為兩個子系統獨立研究其發展情況。熵權法的計算過程如下:
①數據標準化處理。
根據圖1可以看出,無錫市先進制造業在2012-2016年發展較為緩慢,2017-2021年呈高速發展態勢,2017年先進制造業綜合發展指數為0.287,2021年綜合發展指數為0.837,年均增長率達到11%。在人力資源及固定資產投資增幅不大或呈縮減趨勢的情況下,2017年無錫市先進制造業產值達到15 459.54億元,較2016年增長7%。2016年無錫市先后發布《 2016 年無錫市七大先進制造業推進計劃》《無錫市“十三五”制造業轉型發展規劃》,明確無錫市七大先進制造業推進計劃,加強推進產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發展,全力構建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作為政策引領指導無錫市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加大招引項目投資,升級改造制造業老舊設備,建立創新體系等舉措,有效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物流業在2012-2021年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2017年之前增長較緩慢,2017年之后增長較快速。物流業作為現代服務行業的衍生品,是制造業發展的有力支撐,2017年無錫市在物流業投資的固定資產額達到198億元,投資額達到歷史新高,對物流業增長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作用。
整體而言,無錫市制造業和物流業行業在近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先緩慢增加后突飛猛進的態勢,且在行業的發展并沒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是物流業的增長趨勢要好于先進制造業,這是由于先進制造業的發展受傳統制造業設備舊、技術更新慢等因素制約,而無錫市作為長三角交通樞紐,有著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網絡。物流樞紐功能性突出,區域內具有航空、公路、航道、鐵路等多種運輸手段,貨物運輸能力列至江蘇省第二,給物流業的蓬勃發提供了非常好的區域優勢。同時,借助電商行業突飛猛進的發展,物流業作為電商時代不可缺少的產生,物流服務產值迅猛增長。
4 無錫市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融合發展分析
對于制造業和物流業兩業融合發展的研究,已有文獻多采用定量的分析法,包括投入產出法、數據包絡、灰色關聯、耦合協調度模型、距離協同模型等。期初投入產出法受到學者們的青睞,如程永偉[4]將“聯動彈性系數”引入投入產出供需依賴性模型中,研究了各國兩業融合發展的異質性。沙穎[5]和楊瑩[6]則采用灰色關聯模型以中國及各地區為研究對象,了解中國兩業融合發展的演變過程。近年,梁紅艷[7]利用改進后的距離協調模型闡述兩業融合發展的演變過程。而王曉蕾和王玲[8]、劉曉萌和王蒙蒙[9]、周曉曄等[10]、田強等[11]基于面板數據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對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水平進行測算。可見,制造業與物流業測算方法中,耦合協調度模型更加受到學者們的青睞。從國家層面看,兩業融合發展受地區經濟水平等因素影響存在差異性,且兩業融合的水平呈增長趨勢。因此,文章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測算無錫市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融合發展水平。
4.1 基于耦合協調度模型測算兩業融合發展水平
基于上文采用熵值法研究了無錫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子系統的發展規律。進而,使用耦合度協調模型測算兩業融合發展情況,耦合模型公式如下:
式中,C∈[0,1]是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耦合度,C越接近1,表示兩業融合的水平越高;U1和U2是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綜合發展指數,表示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的發展水平。由于耦合模型不能同時反映兩個子系統綜合發展水平和耦合度,所以需要改進耦合模型,采用耦合協調度模型。
式中,D是耦合協調度,計算結果越大代表兩業融合的程度越高;T是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兩系統綜合發展指數;?琢和?茁代表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在兩業融合中的貢獻率,通常?琢+?茁=1。而制造業是第二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制造業是無錫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產業,在兩業融合發展中占有主導性作用,物流業作為服務業中的重要部分,對制造業生產效率的提升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琢=0.6,?茁=0.4。
通常,當D小于等于0.5時,被認為兩業融合處于失調狀態;當D大于0.5時,被認為兩業融合處于協調狀態,具體的耦合協調度等級劃分如表2所示。
表2 ?耦合協調度等級體系
4.2 無錫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水平
根據上述耦合協調度模型,計算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耦合協調度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2012-2021年無錫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度從瀕臨失調到逐漸過渡到優質協調的狀態。2017年之前兩業融合耦合度增長速度較慢,在2014年和2015年有明顯的下降,基于上述先進制造業和物流業行業內部綜合發展水平分析,可以看出在2014年和2015年兩業自身發展速度較慢,經濟產值較低,說明行業本身沒有較好的發展能力,對兩業融合的促進作用存在較大欠缺。2016年,兩業融合耦合協調度較之前略有回升。2017年耦合協調度為0.59,兩業融合水平從失調狀態過渡到協調狀態,彼時兩業自身發展呈增長趨勢,兩業融合水平與行業發展態勢保持一致和優質協調的方向發展。202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名單,其中江蘇8家企業、5個案例入選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典型案例名單。5個典型案例有2個出于無錫市,包含4家企業。由于行業自身發展、市場驅動、政府政策等因素,物流作業漸漸從制造型企業業務中剝離出來,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間的合作模式發生變化,物流業務外包促使制造型企業集中精力專營生產制造,物流業大力發展服務水平,提升物流業占比。兩業自身高質量發展,物流服務從簡單的配送延伸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促進兩業深度融合水平提高。
5 結論與建議
文章基于無錫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數據,分析了無錫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綜合發展情況,2017年作為兩業發展的轉折點,在此之前,先進制造業與物流均顯現較低甚至負增長,而2017年以后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均呈現快速增長的勢態。同時,基于物流業市場規模、營運模式的快速發展,無錫市物流業發展速度快于先進制造業發展速度。而關于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水平的發展趨勢與兩業自身發展情況相似,前期兩業融合水平處于失衡狀態,在2017年以后逐漸過渡到優質協調狀態,且增長速度較快,說明無錫市在兩業融合方面采取的相關措施成效非常顯著。但是仍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證無錫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持續穩中求進,助力地方經濟騰飛。
①從制造業層面,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已經在眾多文獻中得到證實,無錫市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4個地標產業集群、6個優勢產業集群、5個未來產業”產業體系的構建。先進制造業包含多個制造行業,應該進一步細化行業,根據行業特性構建與物流業融合發展的合作模式。②從物流業層面,無錫市已經開啟多項兩業融合試點及成功申報兩業融合典型案例,物流業在兩業融合中起到服務性功能,從歷年數據中可感知,物流業發展迅猛,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13.5%,在進一步發展物流業規模的同時應該通過技術更新、流程優化等方面促使物流業深度降本增效。
【參考文獻】
【1】王新娥,王學劍.兵團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態勢測度與評價[J].現代農業裝備,2023,44(02):80-86.
【2】陳勝利,王東.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的空間差異及動態演進[J].統計與決策,2022,38(22):102-107.
【3】龔雪,荊林波.物流業與制造業耦合協同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07):22-37.
【4】程永偉.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測度及影響研究——基于供需依賴性視角[J].中國經濟問題,2013,276(01):62-71.
【5】沙穎.物流業與制造業的灰色關聯協調度測算研究[J].求索,2012,240(09):44-46.
【6】楊瑩.青海省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效率測度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4,208(04):197-204.
【7】梁紅艷.中國制造業與物流業融合發展的演化特征、績效與提升路徑[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1,38(10):24-45.
【8】王曉蕾,王玲.我國物流業制造業融合發展對制造業的產業升級效應及地區差異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22(02):94-111.
【9】劉曉萌,王蒙蒙.京津冀城市群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耦合協同發展效率評價[J].商業經濟研究,2022(10):166-169.
【10】周曉曄,馬小云,朱梅琳,等.智能制造背景下制造業與物流業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2,44(02):14-16.
【11】田強,劉巖,李娜,等.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協調發展——基于華東地區的實證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22(0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