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
摘? 要: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極其重要的內容,作為學生思政教育的引領者,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影響著大學生“三觀”塑造及立德樹人目標的更好實現。本研究采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行研究,針對當前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普遍存在的壓力大、問題多的狀況,深入全面地剖析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面臨的現實困境,探討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得出以下研究結論:增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意識、優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管理機制、抓好教師隊伍師德師風建設,從而更好地促進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長遠持續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5-0061-04
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水平的關鍵,對于提升大學生政治與思想覺悟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1]。本研究重點關注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分析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探討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舉措,以期更好地推動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思政科研與教學的良好融合。
一、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剖析
(一)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合理
當前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存在明顯的斷層現象,沒有發揮良好的以老帶新作用,尚未培養出骨干教師,也未建成精英隊伍。
從學歷結構來看,當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不夠合理,整體學歷偏低,多數是專升本學歷,不少教師是在學校的要求下逐步獲得學歷層次的提升,表現出極其明顯的“學歷達標”模式,難以充分滿足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基本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民辦高校思政教師人才隊伍的引進機制存在不足,現有師資力量沒有實現較好的資源配置,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培養和培訓機制方面不夠完善,難以充分凸顯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突出的人才優勢。
從年齡結構來看,民辦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不夠合理,整體年齡分布表現出“兩頭大、中間小”的態勢,教師隊伍偏向年輕化,中年骨干教師明顯不足,缺少真正的拔尖優秀人才,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二)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整體不足
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民辦高校的學生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由此也體現出民辦高校思政課教育的重要性[2]。然而,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弱化,教育理念略顯失衡,不少教師片面關注思政理論課的教學,而沒有將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
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認同度偏低,一些教師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職業自我認可,在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及提升教育質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專業不足。
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科研水平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工作任務重,科研時間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年輕化的教師隊伍對思政科研還相對生疏,缺乏思政科研的積極引導和培訓,使得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科研水平偏低[3]。也有一些民辦思政課教師受到量化考核的影響,將教學與科研相互割裂,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科研活動的參與度明顯不足。
(三)思政課教師隊伍不穩定
民辦高校思政教師的工資待遇偏低。青年教師的工資僅達到甚至達不到當地省份的平均工資水平,這難以滿足青年教師的生活需求,增加了思政教師的不滿情緒和憂慮心理。
民辦高校思政教師的職稱晉升受阻。一方面,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配備不足,青年教師課時量大、任務重[4];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普遍起點不高,科研能力不強,缺少名師教授和學科帶頭人,在個人成長方面明顯受限。另外,學校在對兼職教師的管理方面相對松散對兼職教師進行選聘時沒有全面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缺少對兼職教師的長期規劃,在激勵管理中也主要是以處罰為主,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由上可見,這些都導致了思政教師隊伍不穩定。
(四)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模糊
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普遍存在身份認同困惑,呈現出群體認知下行的趨勢。一些教師以思政課對學生的影響有限為由,在課時上較少安排甚至存在直接將思政課程取消的現象。同時,思政課教師的定位模糊不清,缺乏思政課教學的動力和思路,導致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部分思政課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不夠清晰,沒有結合環境與自身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缺乏適宜于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導致在思政教學實踐中存在心理倦怠的現象。
二、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長效機制建設策略
(一)重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民辦高校要提高對思政教師隊伍建設的認知,深入全面地體會思政課教師隊伍長效化發展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地位。
1.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
要加強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理論學習,加強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學習認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工作自信心。
2. 進一步開拓高校思政課教學空間
民辦高校可以成立思政論壇網站,以班為單位進行分區管理,由任課老師對本班的各個主題論壇進行實時在線監督、管理和控制,加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通過BBC、ICQ、Email、聊天室、微博、微信等網絡載體和工具,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主動性[5]。
3. 強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凝聚力
高校要給予思政課教師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充分調動其參與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在評先評優活動中做到公平、公正、民主、透明,激發思政教師不甘落后、渴求先進的強烈自我激勵感,從而在思政教師隊伍中形成一種奮發向上的工作氛圍,增強高校思政教師的凝聚力,推動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二)優化思政課教師隊伍規模和結構
1. 穩定專職思政教師隊伍
要配齊民辦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統籌解決好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缺口問題,加大對思政課專職教師的引進力度,核定思政課專職教師的崗位及編制。并從聘任和選拔機制上進行改進和優化,避免競崗競聘導致思政課教師內部出現沖突。轉變以往單一的優勝劣汰制度,構建高校思政教師聘任選拔的長效機制。同時,還要進一步豐富思政專職教師的培養方式,要采用集中學習的方式提高思政教師的品德修養,深入開展思政課教師備課、上課、說課、評課等活動,激發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意識。還要注重民辦高校思政課專職教師隊伍的團隊建設,鼓勵校內思政課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行校內團隊的開發,通過采用“傳、幫、帶”的方式達到以老促新的目的。
2. 優化兼職教師隊伍
為了更好地推進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發展,還要通過任用兼職教師、構建輔導員隊伍等方式,有效彌補民辦高校科研力量薄弱的缺陷。以構建輔導員隊伍為例,要嚴格把關選聘環節,探索專業化、階梯化的輔導員隊伍工作模式,暢通輔導員發展渠道,打造輔導員溝通交流體系,通過對兼職教師的適度管理和量化措施,有效開展兼職教師的招聘、選拔、薪酬發放等工作。并結合高校思政建設的戰略性目標,吸引兼職教師轉化為專職教師,進一步提高兼職思政教師的專業素質,增強兼職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三)優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管理機制
1. 拓展師資引進機制。在“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下,民辦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拓寬思政課教師隊伍引進渠道,為高校思政教師隊伍補充新鮮的血液,進一步調整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高校要建立思政課教師隊伍發展的長期規劃,制定短期階段性的師資力量發展目標,選取科學可行的師資引進與選聘機制。在思政課教師隊伍引進與選聘過程中要大膽創新、敢于突破,根據實際需求選擇多樣化的師資引進與選聘策略,如采用網絡招聘、獵頭招聘的方式拓展人才引進與選聘渠道;也可以采用廣發英雄帖、召開學術交流會等方式,通過“柔性引進”的方式擴大師資力量。
2. 完善教師薪酬體系。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薪酬待遇偏低,為此民辦高校要建立公平高效的全面薪酬績效體系,采用浮動薪酬制度進行靈活有效的調節,實現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科學管理和薪酬分配。尤其是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表現優異的教師,可以采用物質獎勵和薪酬浮動管理的方式,激發思政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穩定性,讓教師感受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3. 改進培訓機制。要加強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內部培訓,構建分層次、多形式、有側重點的培訓機制,對新任教師和中青年教師要加強崗前培訓,將其貫穿于思政課教學行為實踐之中,提升新任教師及中青年教師的思政教學技能。并為思政課教師提供機會參加社會上的專職培訓,實現對思政骨干教師的常態化、制度化培養,不斷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素質和教學水平。可以通過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載體,打造豐富的思政課教師工作氛圍,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結對幫教和交流互動,不斷拓展民辦高校專兼職思政教師的知識面。
4. 優化激勵機制。要進一步優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激勵機制,根據不同教師的年齡、性別等因素,合理選擇差異化、靈活化的激勵政策和機制,較好地滿足高校思政課教師的不同層次成長需求,提高思政課教師對學校的忠誠度。如采用工會福利的方式對思政課教師提供購房補貼、旅游獎勵、增加培訓機會等,實現對思政課教師的有效激勵。在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實施激勵的過程中,還要將差異化激勵方法與激勵時間進行有機結合,用及時有效的激勵達到最佳的效果。另外,還要構建科學完善的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細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考核評價指標,包括骨干培養指標、學科帶頭人指標等,形成具體化、明確化的考核評價機制,有效實現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激勵。
(四)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
1. 加強黨政領導。高校思政教師的師德師風是極其重要的前提。要通過黨的領導和制度完善等外在約束,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師德師風整體水平。要加強中國共產黨對思政課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領導,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要”為根本遵循,形成新時代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標準和核心內容,并以此為發力點,明確思政課教師應具備的師德要求,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引領作用,開展經常性的聽課、座談會、研討會等活動,加強對思政課教師的理想信念教育,強化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師德師風。要全面推行黨政主要負責人“雙帶頭人”制度,由行政主要負責人和黨組織對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擔負主要責任,對師德不合格的思政課教師要實行“一票否決”,以師德紅線作為最后的邊界,有效提高思政課教師的師德建設實效性。
2. 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教育。要充分關注師德教育的重點群體,包括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學科領軍人物等,尤其要做好青年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教育工作,注重青年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教育追蹤調查和反饋。不斷豐富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教育內容,將馬克思主義、“四史”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師德教育的內容,提高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理論水平。還要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內蘊的優良傳統道德,培養思政課教師的愛國情懷,引發思政課教師的情感共鳴,提高思政課教師自身的師德修養。
3. 創新師德教育的形式。要借助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和手段,搭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教育線下線上平臺,充分利用微博、電視、微信等載體,開辟優秀師德典型學習專題、優秀教師事跡欄等。建設專門的師德資料庫,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了解師德建設相關的政策文件、理論知識、經驗材料等,提高師德教育的實效性。可以采用走訪慰問、座談會等形式開展思政課教師的師德教育,分享優秀老教師的經驗,并在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結幫扶對的過程中,實現對青年教師的引領。高校還可以開發利用當地資源,建設師德教育實踐活動場所,構建富有特色的師德教育基地或師德博物館,為思政課教師提供進修學習、深造提升的渠道。
4. 完善師德建設相關機制。首先,要完善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師德培訓機制,深度體現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的多渠道、分層次特性,并將師德培訓納入教師年度考核評優和職稱晉升考核體系,較好地培養思政課教師的高尚道德品質和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要進一步完善思政課教師師德考核機制,注重師德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采用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充分提高思政課教師師德考核的有效性,引導教師學會自我反思和總結。并在師德評價中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制定出一套可視化的標準,全面考察思政課教師的價值、觀念、信仰、情感和美德。再次,要完善思政課教師師德激勵機制,設立思政課教師研究專項資金,增加科研經費的投入,獎勵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師,并設置思政課教師崗位津貼,將其納入績效工資管理體系。還要注重對思政課教師的精神激勵,要大力扶持思政課教師的在職培訓、學術研討、出國研修、評優評先等工作,使其在課題立項、人才選拔、職稱晉升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較好地提升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提升自身的師德水平。最后,要完善思政課教師師德監督機制,從監督小組、學生監督、教師互監等不同層面入手,設立專門的思政課教師“信箱”,組建師德監督工作組,對思政課教師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風方面等進行監督和跟蹤觀察,重點審查思政課教師是否存在違反師德的傾向。還要正確發揮大學生群體對思政課教師的監督作用,對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行為進行監督,并采用訪談、座談、問卷調查、網上評價等方式進行定期反饋。還要完善教師相互監督的責任機制,通過相互監督的方式及時察覺教師日常思想動態和行為中存在的偏差,對其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長效機制建設體現出極其重要的作用。要適應民辦高校發展的需求,從思想認知入手提高對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度,持續優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改進思政課教師的日常管理,強化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培訓、考核和激勵獎懲,并加強思政課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穩定性,整體提升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水平,推進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風. 提升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的要素探究——基于20所民辦高校的調研和課程建設標準的分析[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09):50-53+73.
[2] 高偉麗. 對加強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以武漢東湖學院思政課部為例[J]. 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3, 26(01):69-73.
[3] 齊鵬飛.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J].教學與研究,2020(11):5-20.
[4] 張娟. 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基于甘肅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素質現狀調查[J]. 佳木斯職業學院 學報,2020,36(08):33-34.
[5] 周嬌. 思政課青年教師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基于60多所民辦高校、獨立學院的實證調研[J]. 遼寧高職學報,2019,21(02):56-61.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