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萌
摘 要:通過職業素養課程教學,探索“1引2論3動4提”的漸進式職業素養教學模式,使學生具備從事實際工作的精神、態度、思維、行為、情感、語言等職業特質,縮短學生與企業崗位實際要求的距離,達到學生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對接和融合,從而最大限度地助力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使學生從社會人轉變為職業人。
關鍵詞:職業素養 教學模式 責任與擔當
課 題:本文系2020年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職業素養的創新實踐”的研究成果。
學校作為立德樹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思想,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握青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全面提升人才質量,努力形成學生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動局面。
職業素養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筆者所在學校培養每位學生成長,滋潤學生的心靈,涵養學生的多彩人生。通過職業素養教育,使學生具備從事職業的精神、態度、思維、行為、情感、語言等職業特質,縮短學生與企業崗位實際要求的距離,達到學生與企業之間的有效對接和融合,從而最大限度地助力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使學生從社會人轉變為職業人。
一、為什么中職學校要開設職業素養課
王亞峰認為,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大學生事業啟航的重要基石和潛力所在,能幫助培養和提升學生主動拓展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也能幫助學生不斷修正自我發展的人生職業規劃,開闊事業發展的眼界。劉厚、倪望軒指出,良好的職業素養是中職學生選擇和從事未來職業成功的保證。白翔認為,開展職業素養養成教育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盡快成才,并提出職業素養教育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兩課”教學、技能訓練及資格證書考試、社會實踐及第二課堂活動、就業和創業教育等方式進行。
在開設職業素養課程前期,筆者所在學校去企業做了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企業在錄用員工時的基本要求中“專業技能”占45.92%;“專業理念知識”占4.29%;“職業素養”占48.5%。占比第一位的是職業素養。這說明近年來,企業的用人觀有了較大的轉變,企業要求學生具有職業責任心、職業精神、敬業態度以及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團隊合作、抗壓、解決問題、處理信息等能力,通俗來說就是“會做人”比“會做事”更重要。
在對企業的調查中筆者還發現,企業非常希望中職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開展職業素養教育,以提高中職畢業生的職業素養,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根據統計數據,企業認為學校開設專門的職業素養課程“非常有必要”的占51.07%,認為“有必要”的占43.35%,兩項合計達94.42%。
既然企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有較高要求,那么學校的教師就要與時俱進,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調查表明72.5%的教師非常認可開設職業素養課,但認為教學難度比較大。
筆者所在學校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和師資條件,以提升中職學生素養為人才培養目標,以職業素養課程建設為支撐,以師資隊伍水平提升為保障,探索通過課程育人,培養具有清晰的職業角色意識、較強的工作勝任力、能夠自主發展的高技能人才。
二、 職業素養課程的教學模式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上職業素養課時,以活動體驗為載體,探索出“1引2論3動4提”的漸進式職業素養教學模式。“1引”即情景引入,“2論”即課堂討論,“3動”即活動體驗,“4提”即總結提升。
整個課程以情景為導向、以活動為主線,通過設置各種各樣的職業情景、課內外活動育人。在此,筆者以職業素養課“責任與擔當”為例,介紹如何實施“1引2論3動4提”的職業素養教學模式。
(一) 情景引入——講述最美司機的故事
吳斌于1965年在杭州出生,28歲的時候進入杭州長運客運二公司作為公共汽車的駕駛員。2012年5月29日,他像往常一樣正常駕駛公共汽車,當公共汽車行駛在滬宜高速上時,突然從窗外飛來一個長方形剎車片,瞬間擊中了他的腹部及手臂,當時他感到被剎車片擊中部位劇烈疼痛。但他保持了冷靜,乘客并沒有看出他的異常。他趁著還有意識,停穩公共汽車后拉好手剎、閃起雙黃燈, 然后趴到了方向盤上,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24名乘客的安全。
(二)課堂討論——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
問題1:吳斌為什么這么做?
讓學生明白,因為吳斌意識到身上有沉甸甸的責任,所以在危急關頭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問題2: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樣選擇?
學習吳斌,以挽救生命為己任。
問題3:司機的職責與義務是什么?
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堅守崗位,安全行車,杜絕交通事故的發生。
問題4:吳斌的“最美”體現在哪個地方?
在肝臟突然被刺破的瞬間,他以堅強的、崇高的責任堅持到把后面一系列的動作完成、在關鍵時刻保障大家的安全。他的心靈是美的、品德是高尚的、奉獻是無私的。
問題5: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
責任是指必須承擔的使命;擔當是要勇于擔起自己的責任。
問題6:中職學生的責任與擔當精神表現哪些方面?
有責任意識的表現。一天早上,同學們做完衛生后,發現剛清潔干凈的教室地面上出現了一個早餐盒,這時班主任走進教室,看到地上有垃圾,詢問是誰扔的?但同學們怕老師怪罪到自己頭上,都沒作聲,都認為這不是自己的責任。但有一名同學馬上將餐盒撿起來,另有一名同學諷刺那名同學是“假表現”。老師說:“不管是不是表現,至少這名同學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討論擔當意識。老師在上課,有兩個學生嘰嘰喳喳地說話,其中一個學生說這不是自己的錯,是同桌拉著他講話;有學生連續遲到卻說不能怪自己,是媽媽沒有按時叫他起床;有學生做錯了事情,抱怨說好多同學都做錯了,老師為什么只找他;有學生學習成績差,卻說是這個學校的辦學條件不好……針對這些表現,老師要引導學生對所有的錯誤有擔當的行為,不要推卸責任。
(三)活動體驗——設計課堂活動
1.活動規則
(1)報數,兩隊相比用時少的為贏。
(2)所有學生報數,盡量使用普通話,聲音清楚、洪亮。
如果出現以下4種情況將直接判輸:搶報數、錯報數、漏報數、跳報數。
(3)如果A隊在報數時,B隊的學生發出了各種聲音進行干擾,例如大笑、給出混淆的數字等,直接判B隊輸,反之判A隊輸。
(4)每一輪比賽開始之前,老師要求:請各隊準備,隊長指揮隊員做好報數準備。
(5)輸隊隊長面向贏隊做俯臥撐。
2.活動感受
(1)在活動中,組織者要布置任務、選擇參與者、布置場地,參與者進行角色扮演、討論優化方案,每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
(2)在活動中如果因為成員的失誤而讓隊長受到懲罰,成員會感到愧疚和不安,所以每一位成員都有責任感,團隊才有凝聚力。
(3)我能為班集體做什么?我能為父母做什么?我能為社會做什么?
在團隊中,每個人都應該積極承擔自己的責任,如果有成員不履行責任, 就要由相關人員來承擔,只有大家齊心協力, 團隊才能更有凝聚力與活力。團隊成員要有責任感與擔當精神,只有努力、敬業、堅持,才能收獲快樂,得到成長。
(四)總結提升——設計互動小游戲
1.游戲
請班級的學生們在紙條上寫出:與你有著直接血緣關系的最親的四個人。
2.老師講故事
一天,你和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去海上劃船時,突然船被一個水里的障礙物撞到了,海水灌進船里,船開始慢慢下沉。為了挽救生命、使船下沉的慢一些,這時必須有一個親人要離開這艘船,為家人做出犧牲。
請學生們選擇:如果必須有第一個家人要跳下水,你會選擇誰呢?如果第二個、第三個……船還在繼續緩緩下沉,這時仍需要一個人跳下去,你會選擇誰 ?
本次活動會讓學生體驗到難以割舍的親情、生離死別的痛苦,從而教育學生珍愛現在所擁有的、學會感恩每一個人。然后讓學生們分析:作為丈夫(妻子)、爸爸(媽媽)、兒子(女兒),你的責任是什么?作為丈夫(妻子)要呵護家庭,照顧親人;作為爸爸媽媽,要撫養教育孩子、贍養老人;作為兒子(女兒)要孝順長輩,從而得出結論:我們要心中有愛,深知責任與義務,努力生活、努力學習!
三、實施效果
經過半個學期的職業素養課程教學,筆者調查發現,232個學生中有91%的學生對職業素養課程感興趣或者是非常感興趣,喜歡職業素養課程的教學形式;有95%以上的學生認為職業素養課程中已開設模塊的內容非常實用;有94%的學生認為開設專門的職業素養課程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對于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贊同占比最高的是活動體驗,學生對活動體驗職業素養教育的實用性評價非常高。例如,某班級的一名學生,第一次上臺來發言時很害羞,到第三次上課完成團體項目活動時,這位學生已經成為小組的主力成員,積極帶動該組成員完成任務,也敢于大方自信地回答問題,溝通、協調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倩.職業素養培養在中職商貿專業中的實踐探索:以倉儲管理課程教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46).
[2]方嬌.中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以中職茶藝專業為例[J].河南農業,2016年.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