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蔣 蔚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發展性評價觀,提倡課程評價體系從“淘汰性課程評價”轉變為“發展性課程評價”,充分發揮課程評價的作用,助推每個學生獲得應有發展。在“發展性課程評價”體系中,多元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元評價是評價主體、評價維度和評價方式均具有多元化特點的教學評價[1]。加德納曾言,每個學生都有潛能,是潛在的天才,建議教師用整體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促使學生實現多元發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多元評價,可以使教師在轉變傳統評價觀的同時,從不同方面了解學生,采用適宜的方式助推學生獲得多元發展,增強英語教學效果。所以,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樹立發展性評價觀,以促進學生多元發展為目的,以教學過程為抓手,以評價主體、評價維度和評價方式為重點,著力進行多元評價。
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獲得應有的發展。學生在參與英語閱讀教學時,早已在閱讀興趣、語言儲備、閱讀方法等方面建立了一定的認知。同時,學生還從不同方面了解了他人的閱讀情況。進行學生評價,可以使學生加強對自身和他人的了解,揚長補短,獲得發展。學生評價一般包括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2]。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教學需要,選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生評價。
以Food and lifestyle 為例,本單元的閱讀篇章是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在閱讀篇章的過程中,學生要了解Kitty 和Daniel 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基于此,教師 提 出 閱 讀 任 務:“Please read the article, learn about Kitty and Daniel's diet and lifestyle, and set up a table to show the specific content.”在此任務的作用下,學生邊讀邊思,發現關鍵信息,將其置于表格中。表格是學生進行自評或互評的依據。于是,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鼓勵他們與小組成員共享各自的表格,討論具體內容。此時,教師提出自評要求:“Please watch other people's forms carefully, compare them carefully,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your own forms, and try to improve the contents of the forms.”受到此要求的驅動,學生進行自評。實踐表明,學生通過自評,不但可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閱讀情況,還可以主動向他人學習,彌補自身不足,增強對閱讀內容的認知,為進行深入閱讀做好準備。
教師是多元評價主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評價往往以學生的學習過程為立足點,以激勵為主[3]。有效的教師評價既可以使學生掌握閱讀內容,又可以使學生獲得身心發展。所以,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
以Dream homes 為例,在課堂上,教師可立足具體語境,引導學生探究語言知識,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了解篇章內容。朗讀是閱讀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便于學生增強對語言知識的認知,深入理解篇章內容。于是,教師可以立足學生的閱讀情況,組織朗讀活動。在組織活動時,教師可隨機選擇學生代表。如果所選擇的學生代表中有一名學困生,其在朗讀時,雖然出現了六處錯誤,但與之前的朗讀情況相比有所進步。此時,教師要大加贊賞其進步之處。在教師的贊賞下,該學困生獲得滿足感。在滿足感的支撐下,他能夠自覺傾聽他人,借此進一步鞏固語言知識,提高朗讀水平。
家長是英語教學的“助力”[4]。進行家長評價,可以使家長了解學生的英語閱讀情況,繼而利用家庭生活時間指導學生閱讀,助力學生獲得良好發展。同時,進行家長評價,還可以使家長和教師互通有無,全面了解學生英語閱讀情況。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多樣方式引導家長進行教學評價。
例如,為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設計家長調查問卷——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引導家長做出評價(見表1)。

表1 家長調查問卷——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在家長填寫后,教師回收問卷,認真閱讀,了解每個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借此判斷學生是否有課外閱讀興趣。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精選適宜的閱讀文本,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助推學生獲得進一步發展。
評價維度包括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成果等。英語閱讀教學評價維度多元化,可以使教師、學生、家長從不同方面了解具體情況,從多方面入手,助推學生發展[5]。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多維內容為入手點,確定具體的評價內容,進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
以Do it yourself 為例,本單元的閱讀篇章是My cousin and DIY。在課堂上,教師組織了朗讀活動、表達活動、書寫活動。圍繞不同的活動內容,教師設定不同維度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借此進行多維評價,具體內容見表2。

表2 閱讀篇章評價表
如此多維評價便于教師和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發展情況。尤其學生可以在多元評價的作用下,實現多維度發展,提升自身水平。
課堂觀察記錄是以課堂教學過程為依托,以學生課堂學習表現為抓手,以激勵學生發展為目的的評價方式[6]。教師進行課堂觀察記錄,可以從多維度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繼而進行指導,使學生了解自我,調整學習態度和方法,從感性習得發展為理性習得。一般情況下,在進行課堂觀察記錄時,教師可從三大維度入手,即課堂參與度、學習習慣和學業成果。
以Natural disasters 為例,在引導學生閱讀The Taiwan earthquake 時,教師依據學生的篇章理解情況,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If there were an earthquake,what would you do?”在提出問題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在學生交流時,教師走進每個小組中,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并在評價表上記錄。在規定的時間結束后,教師選擇幾個學生,引導其表述自己的看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在評價表上記錄,見表3。

表3 Natural disasters課堂觀察記錄
教師如此記錄,能夠從不同方面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依據具體情況,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如教師發現有學生能參與小組交流活動,但不愿提出自己的想法。針對此情況,教師對該學生進行引導:“Do you have any other ideas? I want to know your opinion.”此時,該學生會組織語言,表達看法,踴躍參與活動。
課本劇表演是語言運用方式之一。通過進行課本劇表演評價,教師可以多方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如表達興趣、語用情況等。在了解情況后,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指導,使學生獲得進一步發展。同時,學生也會端正態度,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逐步提升自我能力。
以Travelling 為例,在課堂上,學生體驗多樣活動,了解了香港的基本情況,同時儲備了語言知識,感受到了地域文化魅力。立足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可組織課本劇表演活動。在組織活動時,教師鼓勵學生化身為導游,回顧、整理文本內容,從不同方面對香港進行介紹。在學生做好準備后,教師搭建舞臺,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現不同圖片,引導學生上臺表演。在學生代表表演時,教師和其他學生認真觀看,并依據具體情況,填寫評價單(見表4)。

表4 Travelling課本劇表演評價
在每個學生表演后,教師會依據評價內容,及時做出點評。如有學生出現語用錯誤,教師便指出語用錯誤,并做出正確示范。在教師的評價下,學生會改正錯誤,積累語用經驗。在課后,教師回收所有的評價單,綜合其他學生的評價情況,為學生打分,并將分數記錄于學生成長檔案記錄袋中,以此獲得一手資源,增強英語閱讀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教學評價多元化,便于實現教學評價作用——激勵、促進學生發展,增強英語教學效果。所以,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發展性評價觀,時刻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以課堂教學過程為入手點,結合具體教學情況,圍繞多維度內容,采用多樣方式,進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和家長評價,實現教學評價多元化,切實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及時且有針對性地助推學生發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