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鈕忠平
“更快、更高、更強!”這句最有代表性的奧運口號,道出了體育運動的真諦:在競技中尋求自我極限的突破。無論是專業體育項目的鍛煉培養,還是聚集體育業余愛好者的訓練俱樂部,都將“競技”列為開展體育訓練的潛在初衷。這種競爭的心態,成就了體育運動的蓬勃生機,但也客觀上放大了體育訓練風險的可能性。要切實發揮體育訓練鍛煉身體、磨礪心性的作用,有關機構就必須通過多重措施,完善訓練過程中的風險管控機制。而為達到這一目標,有必要對訓練風險的多重類型及誘發風險的多種原因做詳細探究。
從個體發展的角度看,青少年群體參與體育訓練的目的,可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完全內在的,以提升個人身體素質為目標的身體運動機能鍛煉;另一種是涉及人與人關系的,以超越普通人群、追求人類運動極限為目標的專業體育訓練。無論是哪一種訓練動機,都植根于訓練參與者對自身體育素養的提升,都緊密遵循體育運動以人為本的天然屬性,而注重訓練過程中的風險保障,則能夠確保安全體育的實現,從另一個角度彰顯出現代社會體育人文關懷的理性回歸[1]。
在體育服務人類發展的社會共識下,體育訓練本身的安全性同樣也將成為體育項目能否獲得大量受眾的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在網絡傳媒高度發達的今天,任何類型的體育訓練風險,都會在大眾傳媒的反復傳播下,成為特定體育項目的“黑點”,從而減少該運動項目的潛在參與者規模[2]。當青少年對某個體育項目展現出興趣,或家長為青少年選擇體育鍛煉類型時,首先關注的便是訓練過程中的安全保障是否到位,以及近期是否發生過嚴重的安全風險。因此,從青少年體育訓練的主導機構視角來看,注重體育訓練的風險管理也是促進體育項目良性發展的客觀保障。
從更高層級的國家戰略視角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也為我國“全民體育”戰略的順利落實提供了根本保障。欠缺風險防控的體育訓練過程,必然是令人“望而卻步”的。一方面,頻發且多樣的訓練事故,無疑使體育訓練的實際效率大幅降低,削弱體育項目的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在個體價值日益受到尊重的今天,任何忽視參與者體驗訴求的活動,都很難獲得廣泛的受眾群體認可,每一次體育訓練中的突發風險,都是對該項運動的一次負面宣傳,都將導致體育訓練小眾化。
生理風險,是體育訓練中最常見的主要風險類型,也是直接影響訓練者主觀積極性的重要風險來源之一。比較典型的生理風險有:因大量訓練而產生的內臟肌肉疲勞,以及心理疲倦;因擅自提升訓練強度而誘發的陳舊性運動損傷、肌肉病變;因訓練設計不規范、不科學導致的突發性運動損傷;等等。由生理風險的典型表現可知,其產生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是作為訓練參與者的青少年群體,對自身的實際體能水平欠缺清晰認知;其次是主導訓練過程的體育教練,對具體體育項目的認識不到位,對學員群體的能力分層不夠準確。
體育訓練中的環境風險,共有三層含義。首先是訓練場地潛藏的風險,如運動場地中隨意擺放的障礙物,溫控設備缺失導致的學員中暑等;其次是與訓練設施相關的風險,如雙杠高度設計失當導致的摔傷風險、運動場燈光不足導致學員誤入危險運動區域等;最后,環境風險還包括多項體育訓練共享場地時可能引發的學員碰撞風險,以及運動器材砸傷學員的嚴重事故等。環境風險的存在與訓練主導機構的硬件健全程度及場地管理水平密切相關。當運動場地兼具良好的封閉性、完善的器材管理機制,以及科學的場地劃分方案時,環境風險的發生概率也將大幅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青少年體育訓練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比較罕見且難以預防的特殊風險。比如因指甲過長,學員在籃球、足球訓練中手指扭傷;女生頭發沒有按規定束起,而卷入體育器材;運動服、運動鞋與訓練項目不符,導致跌傷、腳踝受傷等。特殊風險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預防方法仍然有跡可循。如前述舉例情形,只要訓練主導機構有完善的風險應急響應機制,教練能做好學員的儀容、著裝要求,在訓練中全程注意學員的舉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絕風險發生。
現階段,我國的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在風險管理與風險應對工作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首先,由于政策指導的缺失,體育培訓機構的風險管理制度不具備統一的規范和理論指導,風險管理制度的制定過程缺少應有的針對性和約束性,相應的管理條例也與實際的體育運動訓練脫離,難以發揮降低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的實際作用。其次,中小學、體育活動中心對運動設施及運動場地的管理力度明顯不足。特別是在我國的中小學校園,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制度往往不包括對體育訓練設施的管理,導致運動器材的維修、養護及更新工作失去了制度性的監督和管理,不利于體育運動風險管理人員對風險成因的全面控制。
在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對不同種類的風險與潛在風險因素的重視程度嚴重失衡。以中小學體育教師為例,大部分體育教師對學生課外體育運動風險的管理意識明顯低于課堂教學,對醫療、急救等保障機制及體育運動設施的管理意識普遍不足。這一現象表明,體育教師作為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主要的管理人員,雖然能夠在課堂風險管理工作中表現出較高的風險管理意識,但是普遍缺乏對課外體育運動及相應保障系統的管理意識。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管理人員管理意識的薄弱,還體現為風險規避工作及風險成因分析工作不到位。可以說,管理者沒有形成積極主動的風險管理及防范意識,在無形中加大了青少年體育運動的潛在風險。
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控制水平仍舊有待提升,風險管理工作亟須進一步加強。尚不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嚴重制約著青少年體育運動事業的發展。首先,風險管理規劃工作缺失。在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管理體系中,風險的預判和風險管理計劃工作的不足,不僅使風險管理工作過度依賴以往的管理經驗,也導致實際的風險管理活動缺乏應有的風險預案與必要的準備工作,降低了風險發生時的應對能力和解決效果。其次,風險評估能力薄弱。現階段,我國中小學體育運動風險評估和對風險因素的識別水平已經得到較大提升,然而,對于不同領域體育運動潛在風險的應對策略和具體措施尚不能滿足青少年體育運動的安全性需求,特別是體育運動風險與運動傷害發生時,風險應急機制與通報系統仍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針對性。
完善的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制度,應以國家和教育部門的政策法規、規章制度為指導方向,以運動場所及青少年的實際情況為重要參考,在高度重視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上,提升對潛在風險的把控和應對能力。首先,風險管理制度的完善應以明確的管理目標為前提。青少年體育運動的組織和發起部門作為主要的風險管理者,有必要在具體的風險管理目標下,通過對體育運動潛在風險的科學評估和精準分析,制訂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其中,體育運動風險管理目標既要針對可能存在的體育運動風險,也應包括體育運動風險的發生率及可以承受的范圍,確保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制度在有效目標的管理下發揮最大效用。其次,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制度責任化。體育運動風險管理部門作為風險管理的主要責任方,應在風險管理制度的構建和落實過程中推進風險管理工作的責任制,強化風險管理工作的實施效果。最后,強化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工作的審查及監管力度。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制度的落實有賴于高效的審查及監管工作,只有進一步完善風險審查與監管制度,體育運動風險才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的安全性才能有所保障。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審查與監管,不僅應包括對運動器材、運動設施的科學管理,還要求管理者重點監督體育運動的培訓與教學活動,確保教練、教師的執教活動符合教學與培訓流程。
作為青少年體育運動的主要風險管理人員,中小學體育教師和體育運動培訓機構的教練,不僅負責組織、引導青少年的體育運動訓練,同時也肩負達成培訓與教學目標、及時規避可能發生的體育運動風險的重要任務。為此,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理念、提高風險管理工作質量成為管理人員的重要工作目標。
第一,強化風險管理意識。為確保提高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的安全性,管理人員應樹立積極的風險管理意識,并結合青少年的實際情況對培訓和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改良。在實際的培訓和教學活動中,管理人員有必要強化自身的風險管理意識,對青少年的危險行為進行及時預判,對運動器材和訓練場地的危險因素進行科學排查,杜絕因僥幸心理而造成的體育運動安全事故。第二,樹立對體育運動風險的正確認知。從事體育培訓和體育教學的風險管理人員既要明確自身在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職責,也應樹立對體育運動風險的正確認知,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為此,中小學、青少年體育運動培訓機構及體育活動中心應就體育運動風險對管理人員進行嚴格培訓。在培訓環節,要將相關人員體育運動風險認知能力的提升作為重要的培訓目標,確保管理人員在具體的風險管理過程中明確自身責任,了解風險管理工作對降低運動風險、確保青少年運動安全的重要性。此外,在體育運動場地張貼運動安全海報、普及風險管理常識、進行體育運動風險演習活動,都是進一步明確管理者對風險管理工作的認知、提升風險管理者實踐能力的方式。
對于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風險管理工作而言,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是強化風險管理力度、提升風險管理工作實際成效的重要前提。首先,制訂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風險管理方案。在青少年體育運動風險管理過程中,風險管理方案的制訂,不僅能夠體現出風險管理工作的落實情況,提升風險評估水平,還可以在青少年參加體育運動前對一些常見的、較明顯的風險因素進行及時發現和有效排除。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風險管理方案的制訂,應在合法、合規的基礎上充分結合具體的運動環境和運動條件,確保風險管理方案有較高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其次,構建完善的風險識別與評估體系。由體育訓練的三大風險類型可知,實際工作中的體育風險,往往有復雜的誘因,除可能性、嚴重性兩大風險評估指標外,青少年體育訓練主導機構還應結合風險發生的頻次,風險在各年齡段青少年、各性別群體中的分布特點,制訂完善的風險識別、評估體系,為進一步精準防控風險提供參考。
綜上,在青少年體育運動訓練中積極防范各種風險,符合現代體育倡導人文情懷的時代趨勢,是擴大各主要體育項目受眾,提高新生代身體素質的必要舉措。要實現對體育訓練風險的有效管理與預防,相關部門仍需將重點放在風險防控制度和風險管理方案的完善上。當體育訓練環境實現了訓練設備與防護設施的健全,訓練主導機構制定出有效響應多種風險的機制,體育訓練的全方位安全保障也將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