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規定時間內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編制并發布的反映公司業績的報告,也稱為定期報告。在當今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中,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對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影響越來越大。文章通過剖析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普遍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提出實際可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存在的問題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F8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7-093-03
一、引言
在當前世界經濟背景下,市場中的資本正在進行巨大的變革。令人瞠目的GDP和進出口貿易額伴隨著大量的交易,而會計信息反映著資本運作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有效性和其他質量要求對經濟市場中的運營效率和資源配置產生著影響。同時,會計信息所包含的內容也指導著投資者的決策。上市公司提供會計信息,應對會計信息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會計信息的披露必須將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遞給用戶,以便用戶了解公司的運營能力和財務情況。會計信息的披露質量對管理人員決策和利益相關者以及股東的利潤分配產生內部影響,對投資人決策以及市場資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產生外部影響。
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
我國對于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時間有嚴格的要求和明確的規定。但調查發現,部分上市公司的披露時間并不合規。在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重大事件,如股價、股權、股價升值或減值等,影響較大。出資人無法及時了解這些重要的事項,進而影響做出決策。另外,在媒體和輿論聲中,難免會出現一些與公司相關的不實消息,影響投資者和股東,從而導致股價異常波動。此外,仍有一些上市公司對信息披露的及時性不夠重視,導致沒有按時披露公司重要財務事項,甚至有些公司用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報告,嚴重影響報告的及時性,無法準確反映兩次報告之間發生的重要事項。再者,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差對股市的穩定也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一些公司會利用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操縱股市,為內幕交易提供便利,導致股價失真,中小股東的利益被損害。
(二)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
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是投資者作出投資判斷的關鍵因素之一。上市公司只有在確保財務信息披露真實性的基礎上,才能確保投資者利益不受損害。然而,為了籌集更多資金并滿足上市條件,一些公司頻繁通過欺詐和捏造的手段進行虛假盈利和粉飾財務報表,這導致公司潛在的經營能力與真正公開披露的信息結果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這些虛假信息可能誤導信息使用者,使投資者以不真實的信息做出錯誤的決定,并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
利益相關者要通過上市公司披露的有關信息,去知曉企業真正的經營情況,分析披露的信息,合理配置資本投放,并根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做出相關決定,表明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影響著投資人的利益和資金的分配。因此,我國上市公司需要更加重視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
(三)會計信息披露不完整
盡管我國新的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要求提供真實、有效和全面的信息,但仍有許多公司沒有提供完整的會計信息。生成會計信息需要經過三個環節,分別是會計業務的發生、會計核算和報表的披露。會計核算時,企業可以根據規定,在適合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選擇恰當的會計估計方法。在報表披露時,一些企業隱瞞重大事項,只對有益的信息進行披露,而不披露對公司不利、影響公司聲譽的信息,以致于信息披露往往避重就輕,導致公司和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投資者處于不利地位,無法獲得最全面的信息,很可能導致決策失誤。
(四)會計信息披露可比性差
不同的上市公司會計估計和會計核算的方法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家企業,使用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財務報表的披露也可能截然不同,這可能會對報表之間的可比性產生不利影響,而公司的信息使用者通常會用同樣的標準對會計信息進行衡量,但信息的缺乏通常使投資者無法掌握公司的情況,從而導致誤判。
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意味著評判標準的不確定,使公司違規經營的風險增加,同時加大了監管部門的工作難度。因此,使會計處理方法保持一致是極有必要的。
三、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內部原因
股價通常可以反映公司的經營狀況,是衡量公司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如果股價一直在處于低位,可能會被市場認為管理水平較低。當前,大部分企業采取股權激勵制度,股價與企業管理者自己的利益相關聯。此外,財務報表中包含的信息對投資人的決策產生影響。若是財務報表中利潤可觀,說明企業盈利情況良好,能夠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這樣公司就能吸收大量資金,保證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需要。因此,有些上市公司會選擇謊報會計信息,影響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公司董事會主要負責制定公司章程、保障企業資金來源等。但是,有的民營上市公司董事會并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董事會中的許多大股東對企業經營決策具有控制權,中小股東無法與之競爭,應有的權利不能落實,導致大股東控股和控制董事會的情況時有發生。還有一些公司的監事會被孤立,不能發揮其作用。這些情況也會對會計信息披露產生不良影響。并且,企業還需完善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保證各部門能夠獨立進行工作。諸多不規范的經營制度導致信息披露過程不嚴謹,使違規的概率大大增加。
內部控制系統貫穿了整個企業的日常運行,因此需要專業的人才、技術和其他強大的軟硬件支持。然而,依然有一些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不夠,在內部控制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欠缺,導致內部控制體系無法發揮風險防控和日常管理的效果。雖然一些企業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但依然會因為后續監管不足或信息處理不及時,無法充分體現出內部控制的作用。因此,公司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也是拉低信息披露質量的原因之一。
最后,因為會計制度隨著社會的變革在不斷更新和完善,可能會導致公司在確認資產、收入、費用和其他項目時與現行會計制度不一致,這種情況會讓會計信息失真,影響信息披露的質量。
(二)外部原因
我國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監管的主要部門有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以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國證監會是負責初始財務信息披露的最權威部門。證券交易所位于監管的前沿,但并未完全取得處理相關事物的權利。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主要通過會計師事務所間接監督會計信息的質量。
在選擇會計處理方式時,由于各公司業務情況不同,會計制度并未做強制要求,對會計處理方式的選擇主要依靠主觀判斷,導致監管部門在選擇監管依據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另外,對于注冊會計師的懲處力度不夠,目前最嚴重的處罰僅是吊銷注會執照,懲處力度應當有所增強。
注冊會計師在實際審計過程中可能會不謹慎、不嚴格。然而,在過去幾年中,我國在積極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進行改善,然而注冊會計師往往沒有足夠的權利和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此外,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還不成熟,發展時間相對較短。上市公司和相關機構的法治觀念相對薄弱,在監管上市公司時仍然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唯一執行監管的機構是中國證監會,其他部門只能發揮輔助作用。
法律法規對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由于法律法規頒布不及時,導致相關問題無法有效解決,有些問題發生時,無法找到對應的法規去解決,等法規頒布時往往已來不及處理相關問題,導致相關法規無效。此外,我國對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質量低等問題的懲處力度較小,問責制度也有待完善,上市公司對于有關問題重視程度不夠。一些上市公司投機取巧,任意披露低質量會計信息,導致市場上出現各種不規范行為。
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構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上市公司應當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對披露的信息內容進行分類和規范。監管部門必須強制上市公司對必要信息進行披露,以避免模糊大眾的視線。與此同時,上市公司也可以主動披露一些財務信息進行補充,從而樹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加上市公司的主動性。
大部分上市公司對于有關利潤的數據都不愿過多透露,但這部分數據對于投資者決策而言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認為,相關監督管理部門應適當地對上市公司盈利信息披露施加披露內容和披露“尺度”,在滿足投資者的需要的同時也不會損害上市公司的利益。
企業會計目標和企業發展目標需要保持一致,會計信息披露行為的規范應在此前提條件下進行。企業應當將投資預測與實際財務信息進行對比分析,以有效實施管理工作。財務部門必須詳細記錄每一筆款項在企業運營中的支出和投資情況,在業務開展過程中不斷改善自身管控體系,強化會計制度建設,以便財務管理工作有效推進。
(二)加強外部監管力度
提高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需要加強外部監管,充分發揮證監會、交易所和中注協的監督管理作用,使其權利與監管范圍相匹配。
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外部監管,首先要從離上市公司最近的證券市場入手,加強證券法律制度的穩定性、有效性和系統性。中國證監會將繼續加強對會計信息造假等相關行為的監督管理,嚴格信息披露制度,加強監督處罰。
注冊會計師審計財務報告的質量決定了是否能夠有效落實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第一,企業應當組織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培訓,使其明確自身的職責,增強注會在企業中的獨立地位。他們應當規避與上市公司產生利益關聯,要根據實際業務發生情況進行審計,加強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監管力度。第二,注冊會計師應當謹慎根據有關制度出具通俗易懂的審計報告,明確在審計報告期間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運營和財務狀況。第三,會計師事務所還應當對自身的監督管理規范進行完善,確立相關獎懲制度,強化事務所對注冊會計師的約束。
(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上市公司應該著重內部控制制度的設立,將監督與管理分開,嚴格執行不相容職務分離原則。在會計人員和硬件設備方面,公司應盡最大努力確保其運營能力并與時俱進。徹底解決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問題,應當解決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問題。
優化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首先要確保合理的股權比例。股權比例過于分散或過于集中,都不利于企業的成長和發展。將股權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一股獨大”的局面,可以激發公司的發展潛力,保持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其次,加強董事會建設,合理配置董事會成員,增加獨立董事人數,強化董事會的獨立地位。同時,在董事會成員的工作任職上,要避免董事會成員同時擔任兩個職位的情況,實現工作職責和權利的合理劃分。最后,要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在加強對舞弊行為處罰力度的同時還要保護好舉報違規違紀行為的職員,防止他們遭到打擊報復。
(四)健全法律法規,加大懲處力度
當前,我國在證券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規還有待完善,許多突發情況無法應對,導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無法保證。所以,企業要想提升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首先需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相關監管部門應當主動根據實際情況,以建設切實可行的制度為目標,設立有關法律法規,以此來增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閱讀性,保證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法律是監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防范上市公司發生舞弊行為的最有效途徑。國家有關部門應當精誠合作,多采納群眾建議,完善法律制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辦法。此外,制定計劃時應考慮可行性,盡量避免公司投機取巧的行為和漏洞。
在國家制定了法律法規之后,需要通過強制措施增加懲罰力度。只要懲罰力度夠大,讓投機取巧的人感到得不償失,就能阻止一些舞弊行為的發生。有關部門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堅決落實這些準則。將違規成本提高,從根本上消除和降低發生虛假會計信息披露的概率。政府須出臺有關法律文件,做到有法律可循。違反法律法規的企業必將受到對應的處罰,督促上市公司在減少成本和接收處罰之間權衡利弊,從而抑制舞弊行為的發生。
五、結論
披露信息的質量對信息使用者作出決策產生影響,改善信息披露的質量和資本市場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在逐步改善。在保護股東利益、給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促使公司及時披露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然而,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還有不完善之處。上市公司應認識到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改善公司內部結構,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專業水平教育、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多元化解決現有問題,更快更好地發展中國資本市場。
參考文獻:
[1] 卜一諾.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研究[J].金融,2021,35:72-73.
[2] 李月潔.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研究[J].社科論壇,2021,10:149-151.
[3] 武靖朝.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稅研究,2021,18:159-161.
[4] 付潔茹.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和提高披露質量建議[J].財務與審計,2022,28:170-171.
[5] 林虹.提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2022,315:130-132.
[6] 王宗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分析[J].理論探索,2021,12:21-123.
(作者單位:山煤國際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貿易分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作者簡介:韓琦(1995—),女,漢族,山西太原人,工商管理碩士,中級會計師,山煤國際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貿易分公司財務人員,主要從事會計、財務管理研究。]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