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英
摘 要:隨著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小學生除了要在課內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還應通過課外閱讀進行知識的積累。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有助于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提升認知能力。文章論述了小學低年級的課外閱讀教學實踐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課外閱讀;閱讀興趣
作者簡介:楊曉英(1969—),女,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愛德校區。
課內閱讀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但教師不能因此忽視課外閱讀,如果沒有課外閱讀的輔助,不管課內閱讀的效率有多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都難以達到預期。學生要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教師要通過有計劃的、多樣性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筆者長期耕耘在語文教學的第一線,在帶領學生完成課內語文學習任務的同時,積極努力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總結了一些課外閱讀教學的方法和途徑。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進行相關論述。
一、教師率先垂范,引領學生閱讀
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應具備先進、科學的思想觀念,以引領學生學習進取,培養新時代的人才。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教師應主動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筆者是這樣實施教學并影響學生的。
(一)教師自覺閱讀,加強積累
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筆者加入了學校教師的讀書社團,在社團里和其他教師一起閱讀,共同進步。社團成員們共讀的第一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每讀一個章節,成員們就寫一篇閱讀心得。筆者與其他成員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教育專著,還開展了多次閱讀沙龍活動,每一次都有不小的收獲。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闡述以及書中的教育見解對筆者的影響很大,其中提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這給了筆者很大的啟發。學困生讀書越多,就越能進行清晰的思考,越能激發出潛在的智慧。筆者將自己在讀書社團的收獲滲透于教學之中,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同時更加堅定了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的信心和決心。
(二)教師帶領學生閱讀,做好榜樣
每天早上,筆者早早地進入教室,和學生一起閱讀。學生看到筆者手捧書本在閱讀后,會主動自覺地拿出書本,坐在位子上靜靜地閱讀。在世界讀書日、學校讀書節時,筆者會帶領學生在班級內開展閱讀活動,如在黑板上張貼有關閱讀的文字,營造閱讀的氛圍,而后師生進行默讀。筆者會著重介紹自己近期在閱讀的書,并向學生展示,引領他們閱讀。筆者還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書,師生在分享中互相影響,感受閱讀的趣味性。
經過筆者的堅持帶領和引導,兩年多來,筆者所教的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喜歡閱讀、沉迷于閱讀,與書成了摯友。
二、開展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投入閱讀
閱讀的大門一旦打開,便如潮水一般澎湃激涌。在帶領學生閱讀的過程中,筆者做了一些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事情,例如:鼓勵學生自己選書,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購書,開展一些閱讀活動,給學生推薦好書,進行課堂閱讀指導,組織學生去學校閱覽室閱讀,等等。有了教師的帶領,有了家長的支持配合,學生的閱讀熱情被點燃,閱讀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一)建設班級圖書角
建設書香班級,讓教室充滿濃濃的書香味,是語文教師應該做的事情,這與語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每個學期,筆者都會組織學生建設班級圖書角,要求學生從家中帶來一些已經看過的課外書,充實圖書角,與其他同學進行資源共享。這樣的閱讀方式有多方面的優勢:一是學生帶來的書籍基本是其精心挑選的,是他們喜歡的,那么,其他學生往往也有閱讀的興趣;二是促使學生相互借閱,互相分享,方便實惠;三是班級學生可以一起閱讀,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經過長期的堅持,班級學生就可以交流閱讀感受,這有助于班級閱讀氛圍的營造。
(二)鼓勵學生進行日常閱讀和記錄
除了要求學生完成課內的日常閱讀,教師應合理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以讓學生堅持閱讀,保持一定的閱讀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低年級小學生識字量有限,需要父母陪同閱讀,教師可以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達成閱讀教育的共識,讓家長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親子閱讀可以是孩子讀,父母從旁指導,教導孩子讀生字;也可以是孩子讀一部分內容,父母讀一部分內容,相互朗讀,增添趣味性。閱讀后,學生要寫閱讀記錄,主要記錄閱讀書目、閱讀時間,書寫閱讀評價。其中,一年級小學生掌握的字詞量有限,家長可代替其寫閱讀評價以及自己對于親子閱讀的體會。二年級小學生掌握的字詞比較多,教師可以要求其寫自我閱讀評價,讓學生自己記錄自己的閱讀情況,并與班級其他學生交流。
(三)開展好書推薦活動
學生自主閱讀的書多了,自然會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為了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好書分享給其他人,教師可以在班級內組織學生開展好書推薦活動。在好書推薦活動中,學生可以介紹書名、作者、書的內容,或者交流讀后感等。教師要鼓勵每一個學生都參加班級的好書推薦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在一次好書推薦活動中,學生小羅與其父母一起做了十分用心的準備,他先和父母一起制作好書推薦PPT,然后進行多次的練習演講,最后在活動中向班級學生進行了一次精彩的好書推薦講解,這不僅鍛煉了他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還發揮了帶頭作用,鼓勵其他學生參與好書推薦活動。
(四)舉辦故事會
講故事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講名人故事的活動。講名人故事活動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還有助于鼓勵學生學習名人的優秀品質。對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報上自己想講的故事的題目,然后為他們預留準備的時間,讓他們做好講故事的準備,比如背誦文稿等,在練習的過程中加上肢體動作,或先在家中講給父母聽。最后,教師在班級內開展活動,讓報名參加活動的學生到講臺上講故事。在一次活動中,學生小尹為了講好故事,和父母一起做了一個多月的精心準備。小尹在父母的幫助下積極找資料、整理內容、進行了多次練習,最后進行故事分享。他講得非常成功,受到了其他學生的好評,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班級其他學生受到鼓舞,也紛紛參與講故事活動,這激發了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興趣,班級內形成了很好的閱讀氛圍。
(五)教師錄音領讀
寒暑假期間,為了可以持續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教師可以朗讀書中的故事并進行錄音,而后將錄音文件傳到班級群中,讓學生聽。筆者給學生朗讀的第一本書是《中國神話故事》,第二本是《成語故事》,這些都獲得了學生的喜愛,得到了家長了肯定,此后,筆者繼續為學生錄音朗讀《三國演義》《水滸傳》《山海經》《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的故事》《中國寓言故事》等書的節選內容,引領學生在寒暑假堅持閱讀。
通過筆者的悉心指導,隨著班級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學生的閱讀興趣越來越強烈,班級的閱讀氛圍也越來越濃厚,筆者經常看到班級學生在寫完作業后就專心致志地閱讀,經常收到家長發來的關于學生購買書籍的照片。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已經愛上了閱讀,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家長陪伴閱讀,助力學生成長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在學習和生活上都還需要父母的幫助,在閱讀活動中,他們因為認識的字詞有限,尤其需要父母陪伴閱讀。父母陪孩子一起閱讀對孩子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十分重要,這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系良性發展,還可以讓學生在溫馨的環境中學習,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一)父母應每天都堅持陪伴孩子閱讀
在開學的第一天,筆者就向學生家長提出每天陪伴孩子閱讀二十分鐘的建議。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培養閱讀習慣的初期階段,需要父母陪伴,且每天閱讀二十分鐘比較適合他們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家長和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交流、互動,可以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能讓人開心的事,這有助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比如,小陳同學的媽媽雖工作忙碌,但她已認識到親子閱讀和陪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經常抽時間用心地陪伴孩子閱讀。筆者經常收到小陳的媽媽發的閱讀陪伴反饋信息,她有時會告訴筆者她為小陳新購了什么書,有時告訴筆者親子閱讀的進度,還會跟筆者研討親子閱讀的方法。小陳的媽媽若工作忙碌不能陪伴小陳閱讀,小陳的爸爸就會陪伴小陳閱讀,對于孩子的閱讀陪伴,小陳的父母從來都沒有缺席過。經過長期的親子閱讀,小陳的閱讀能力提升比較快,已經能獨立閱讀整本書。可見,父母的陪伴對孩子閱讀興趣、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二)父母帶領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閱讀
書店的書琳瑯滿目、種類繁多,總有學生感興趣的書,而且書店和圖書館的閱讀氛圍比較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靜下心來,養成專心閱讀的習慣。筆者建議學生家長每月帶學生去一次書店或去一次圖書館,并把閱讀活動的照片發在班級群內與其他家長分享。筆者的學生小林是一個性格比較沉默的孩子,在班級內很少跟其他學生交流,存在學習困難的問題,難以長時間保持專注力。筆者曾家訪過,跟小林的父母提出讓孩子多閱讀,提升小林專注力和閱讀能力的建議。基于此,小林的父母開始重視帶領孩子開展閱讀活動,有意識地帶小林去圖書館閱讀。圖書館的閱讀氛圍比較好,小林漸漸在閱讀氛圍的熏陶中沉下心來。此外,圖書館內有各類圖書,可以滿足學生多方面的認知需求。學生有了較多的選擇,就能發揮自主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父母和孩子一起選書
低年級學生還不具備獨立選擇適合自己的圖書的能力,父母要引導孩子,使其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圖書。父母應在大方向上引導孩子,讓孩子在把握了方向之后自己選擇想閱讀的圖書,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例如,學生小尹的家長很會選書,小尹受到家長的影響,在挑選閱讀文本上具有較強的能力,閱讀能力也比較強。小尹及其家長曾挑選一百多冊圖書送至班級,分享給班級學生閱讀,其挑選的圖書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受其影響,班級學生在挑選閱讀文本上越加用心,這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四、收獲總結
在兩年多的課外閱讀教學中,在筆者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筆者所教的班級學生已逐步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學生大都具有較濃厚的閱讀興趣,養成了每天閱讀的習慣。在二年級下學期,筆者從學生的寫話作文中感受到閱讀對他們的巨大影響:學生的寫話作文字數不斷增多,寫話內容日益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在班級中,筆者時常能看到學生手捧圖書在閱讀的場景。
閱讀貴在堅持,教師的堅持、家長的堅持和學生的堅持,缺一不可。在帶領低年級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探索實踐中,筆者努力找尋適合本班學生的閱讀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效,收獲了一些成果。今后,筆者將繼續探究,帶領學生在閱讀路上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
朱永新,孫云曉,劉秀英.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一年級孩子[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