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 王塏寓 郭曉



摘要:傳承和保護陜西關中民間文化,推動馬勺臉譜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挖掘傳統紋樣潛在創新的同時滿足市場及消費者對歷史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需求。對鳳翔馬勺圖案進行收集整理,運用形狀文法對其進行代表性因子提取、推演、細化及再設計,豐富其表現形式之后運用到現代設計中。設計出具有創新性的鳳翔馬勺臉譜元素形象。將馬勺臉譜圖案元素與現代形象設計結合,旨在推動馬勺臉譜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并為此類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馬勺臉譜圖案 鳳翔 形狀文法 形象設計 紋樣創新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1-0022-04
引言
鳳翔馬勺臉譜是陜西關中地區由社火臉譜演化而來且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被列為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由于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傳統文化與現代產品結合的形式逐漸掀起了新的浪潮。為了使鳳翔馬勺臉譜呈現多元化的同時能被大眾所熟知,因此在本文中設計師整合資源,利用形狀文法對鳳翔馬勺臉譜進行圖案和色彩分析并提取其特征元素展開設計,在豐富馬勺臉譜設計內容的同時體現出鳳翔當地的風土人情。
一、形狀文法
(一)形狀文法概念
形狀文法(Shape Grammar,SG)于1972年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喬治·斯坦尼(George Stiny)提出[1]。形狀執行語法計算的兩個主要步驟分為:先識別特定的形狀,然后將其用可能的形狀代替[2]。表示為帶有四個分量的函數,其形式表示為SG=(S,L,R,I),式中SG表示S經過推演后的形狀集,S表示形狀的有限集合,L表示符號的有限集合,R表示規則的有限集合,I表示初始形狀。通過形狀文法所生成的一切新形狀,都應由初始形狀經過形狀規則派生所得。形狀文法推理規則分為生成性推演和衍生性推演兩類:生成性推演包括置換(用其他的形態曲線去替換初始形態曲線)與增刪(對初始形狀中的形態曲線進行增加與刪除),衍生性推演包括縮放(將初始形態曲線進行不同比例的放大或縮小)、鏡像(將初始形態曲線沿X軸或Y軸進行垂直或水平的鏡像轉變)、復制(將初始形態曲線進行復制和移動)、旋轉(將初始形態曲線進行任意角度的旋轉)、錯切(改變初始形態曲線坐標位置的同時保留初始形狀特征)、貝塞爾曲線變換(調節初始形態曲線的節點,使曲線更加光滑)[3]。基于上述規則的形狀文法有著利用計算機軟件快速生成新圖案的優勢,因此被廣泛應用到工業設計、文創產品設計以及視覺創意設計等各個領域當中。
(二)馬勺臉譜圖案創新設計應用流程
根據形狀文法規則的相關應用流程,本文針對馬勺臉譜圖案的創新設計研究進行了歸納與總結(應用框架流程圖見圖1)。該框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對于鳳翔馬勺臉譜圖案與色彩元素進行提取分析,研究其特征和內涵,然后進行概括總結;其次,提取臉譜中的顯性因子與隱性因子,利用一定的圖案推演規則對獲得的設計因子進行轉譯,對整個推演過程進行條件約束,而后推演出新的基本單元和組合形式,經過實驗進行結果評估后確定出合理、美觀、適用的創新圖案;最后,根據推演規則衍生出新的紋樣,并將其應用到后續形象設計中得以產生新的方案。
二、鳳翔馬勺臉譜特征分析
(一)鳳翔馬勺臉譜的歷史淵源
由社火臉譜衍生而來的馬勺臉譜有著1500年的歷史,為三秦地方民間所獨有,與古代祭祀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是古代祭神集會的變相。馬勺原為陜西關中地區先民的一種生活用具,以優質桐木、柳木、桃木,雕刻成馬勺(一種喂馬的器具),在上面畫上巨口獠牙的蚩尤,掛在大門或房檐下辟邪、祛瘟、祈福,被稱為蚩尤馬勺[4]。如今的馬勺臉譜多出自當地民間手工藝人之手,既包含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想象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因此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
(二)鳳翔馬勺臉譜的構圖形式
馬勺臉譜的譜式大致分為對臉、破臉、懸臉、碎臉、轉臉、定臉等 [5]。整臉即以一種主色來勾畫眉毛、眼窩、鼻子和嘴巴的紋理,以關公的紅整臉為代表;對臉則是以鼻子為中軸線兩邊對稱,以蚩尤、聞太師等為代表;懸臉呈現為“S”形,用來表現所描繪人物兇狠殘暴的性格特征,以荊軻、應龍為代表;破臉是打破對稱構圖,鼻子兩邊的色彩和紋樣均不對稱,以楊七郎、姬蘭英等為代表;定臉則是由于某些特殊的人物需要以固定的臉形、色彩、紋樣等來表現,不能隨意更改替換,例如包公、楊任、關羽等。
(三)鳳翔馬勺臉譜的設色規律
李繼友在《中國陜西社火臉譜》一書中提到,社火臉譜無論是從色彩使用或章法布局上都比其他戲劇臉譜更為古老,大膽的用色和強烈的對比更使得忠奸善惡各具特色、異彩紛呈。馬勺臉譜在繪制時的設色既要和諧統一又要符合人物性格,遂以礦物染料配比四成蜂蜜、三成雞蛋清及三成冰糖水配成調劑進行調和,依照不同的人物特點,其用色口訣是“紅色忠勇白為奸,黑為剛直青勇敢;黃色猛烈草莽藍,綠是俠野粉老年;金銀二色色亮澤,專畫妖魔鬼神判”[6]。
(四)鳳翔馬勺臉譜的繪畫特征
馬勺臉譜結構嚴謹,紋樣復雜,筆觸時而粗狂時而細膩,表現方式也因刻畫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章法布局豐富飽滿,五官在臉譜的刻畫中都有細致描繪,尤其注重額、鼻、嘴三部分的變化,用來區分那些紋樣和色彩相近且容易混淆的人物;在紋樣上則表現為:局部區域造型各異,在創作時不受具體形象的限制,多運用諧音、比喻、象征符號等手法表現,以突出馬勺臉譜所具有的吉祥寓意,使之具有藝術美感,例如:在額處畫銅錢或元寶代表財神、畫仙鶴或壽桃是壽星、畫蝙幅代表福氣等[7],且每位藝人對同一種題材的表現方式都大不相同。正是由于這些不可替代的歷史“精華”,使得馬勺臉譜這枝民間藝術奇葩開放得更加鮮艷。
三、方案推演與生成
(一)確定推演對象
馬勺臉譜常被用以驅邪避災和寄托美好的生活祝愿,是象征吉祥的物品,也是民間百姓祈求福順安康、實現愿望的表現形式。設計師通過實地調研及文獻查閱發現鳳翔藝人的作品中多喜繪制“福神”臉譜,這是由于“福”有神佛保佑之意,所以自古以來便是中國文化中最能夠代表吉祥如意的文字;當代福文化學者觀同也指出:一個“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是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亦是圓滿、和諧人生的極致追求;福神,意為能賜予人間福祉的神靈,有“天官賜福”之說,其形象多以蝙蝠額飾、順眼、形式豐富的鼻花以及獠牙嘴為主。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推演對象為馬勺臉譜中具有美好寓意的“福神”形象(紋樣分析見表 1),利用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輔助軟件將福神中最有代表性的紋樣進行提取分析并建立參考圖庫以便運用到后續的方案設計當中。
(二)初始形狀提取
紋樣元素提取是實施形狀文法的首要前提,將福神臉譜中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進行歸類與編號,作為后期實現轉換時的參考標準,通過形狀文法推理規則進行不斷地推演與變化,最終生成符合大眾審美的設計方案。
本文通過對馬勺臉譜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共提取到來源于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馬亞洲和李娜兩位傳承人的“福神”作品五件,其中有額飾五套(E1-E5),紋樣多用蝙蝠、錢幣、花草等形態呈現;眼睛四套(Y1-Y4),以馬勺臉譜中常表現正面人物的順眼為主;鼻子四套(B1-B4),部分紋樣較為繁復,多由曲線形態與云紋、梳子紋等裝飾紋樣共同構成;嘴巴四套(Z1-Z4),多以猙獰血口的獠牙為主。(鳳翔馬勺福神臉譜元素提取見表2)。
(三)形象推演設計
1.確定初始形狀
從表2福神臉譜紋樣庫中選取各部分適合后續設計演變的紋樣進行規則變換,在統一中找變化,在變化中找規律。經過對馬勺福神臉譜元素的系統評估與綜合考究,最終選取出福神特征明顯且適用于現代形象設計的元素E-2、Y-2、B-2、Z-2形成初始的形狀合集,并運用形狀文法中的部分演變規則依次進行變換,能夠生成許多新的基本單元。
2.確定變換規則
根據形狀文法的推演變換原理,設定變換規則為:R={R1=置換;R2=增刪;R3=縮放;R4=鏡像;R5=復制;R6=旋轉;R7=錯切;R8=貝塞爾曲線}。通過此變換規則,將提取到的紋樣有目的地演化生成為適合后續形象設計的初始形狀合集。
3.確定約束條件
馬勺臉譜中的形象都有著光明正大,剛正不阿的即視感。而“福神”形象的推演就是在保留其嚴肅剛直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審美進行推演變化,生成新的視覺形象。通俗地講,馬勺臉譜的形狀推演目的就是將“福神”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經過一定規則的變換,與現代設計特征相融合。推演生成的結果要充分符合當下時代的審美潮流,并且由于形狀文法產生的結果具有隨機性與不確定性,所以將約束尺寸制定為:300mm×300mm,又因形象設計在五官部分力求簡潔,所以對于元素使用的約束條件制定為:可隨機分布在設計物的特征和服飾上。推演過程結束后必定生成若干套不同的方案,此處將不再一一列舉,繼而選擇出最適合現代文創產品設計的結果,實現進一步方案細化,最終形成一套具有創新性的馬勺臉譜元素的形象設計。
4.推演過程演示
對于傳統圖案紋樣而言,表現形式不僅是視覺信息的傳達方式,還蘊含著中國傳統哲學精髓與文化內涵[9]。在我國,古老傳統的紋樣大多用來表示吉祥如意、健康長壽、財福雙全等美好寓意,且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包括但不僅限于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對稱均衡等形式。所以在此次的推演過程中高頻率地使用到復制、旋轉、貝塞爾曲線等變換方式,通過這些規則能產生出許多對稱、和諧、美觀的圖案(推演過程見表3),以便運用在后續福神的形象設計中。
演化一:額部紋飾E-2作為虎頭帽額頭部分的初始推演形態,通過使用兩次R2(增刪)規則,去除“王”字圖案以下的花紋裝飾,再將左右兩邊裝飾進行合理裁剪,最后根據規則R7(貝塞爾曲線)適當調整節點以形成最終效果E-2*,實現繁瑣裝飾簡單化。
演化二:眼部紋飾Y-2作為虎頭帽眼睛的初始推演形態,首先使用R2(增刪)刪去右邊眼睛,再使用R6(旋轉)將其調整到合適的角度,然后通過R5+R4(復制+鏡像)使得左右兩邊的眼睛相同,最后通過R8(貝塞爾曲線)將眼尾與眼梢部分稍做調節成為圓弧狀,得到最終形態Y-2*,以此體現福神的喜樂感。
演化三:鼻部紋飾B-2作為虎頭帽鼻子的初始推演形態,通過R2(增刪)選取合適云紋圖案進行保留,得到最終形態B-2*,象征高升和如意。
演化四:嘴部紋飾Z-2作為虎頭帽嘴部的初始推演形態,通過R8(貝塞爾曲線)調整嘴角與牙齒的圓滑程度,然后通過R2(增刪)減去嘴的下半部分,得到最終形態Z-2*,并同時將此圖案作為福神形象的頭發部分,以便充分貼合福神的角色設定。
基于鳳翔馬勺臉譜深深根植于關中民間的藝術特色,所以在此次福神臉譜的推演過程中既要保證不破壞馬勺臉譜的原有特征,同時又要符合現代設計中形象設計的比例與特點。以福神形象設計為例,額飾中的“王”圖案保留不變,并且在五官中適當融入“虎”的特點進行呼應;為貼合現代審美特點,過于尖銳的眼梢眼角便不再適用,調節為圓弧狀更為貼切;繁瑣的裝飾紋樣簡化,實現與現代角色設計準則高度匹配。要實現以上變化,前提是必須通過不斷調整元素的比例與約束條件,才能設計出既不失傳統延續性亦不缺乏元素創新性的文創產品。本文通過數次實驗嘗試,使用最適合于馬勺福神臉譜的變換規則生成鳳翔馬勺臉譜福神形象設計推演形狀集I*={E-2*,Y-2*,B-2*,Z-2*}(見表4)。
四、設計方案展示
(一)基本形象生成
福神臉譜形象設計的制作過程是以馬勺臉譜中福神原作為依據;以象征祈福辟邪的“虎”的特征和面部比例為參考;以微笑的神態保證形象憨態可掬、自然隨和,也能夠充分體現設計師賦予福娃“送福”的人物性格。本文中設計師根據福神的人物特點、性格內涵、文化寓意等不斷進行調節修改,選取最貼合福神形象的元素進行設計,并且充分利用到諸多“王”、花紋、金幣、財寶及虎紋等象形元素,在不失基本辨識度的前提下,實現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的有效結合。推演結束后的各部分紋飾經過不同比例的搭配生成了多種結果,經過實驗與調查篩選,最終決定以“送福虎娃”的形象作為基于形狀文法的鳳翔馬勺臉譜圖案創新設計的推演結果(效果見圖2)。
(二)形象比例設定
人們對于一個產品的體驗,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多方面獲得的,在人類大腦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里,視覺感受為83%,占主要比重。所以將形象設計作為此次福神設計的呈現方式,最顯著的特點便是能將消費者的精神生活質量提高。
依據馬勺臉譜中的各部分紋飾的造型和特點,結合現代審美形式所生成的具有親和力的形象,整體造型呆萌可愛,但在裝飾部分依然保留了傳統馬勺的藝術特征,對稱的裝飾紋樣、夸張的造型設計以及馬勺原本的外形輪廓。設計師依據其原始形象設計出福神臉譜的衍生物,形象比例設定選用市面最常見的1:1比例作為基本造型特征,將經過形狀文法規則衍生出的馬勺福神臉譜中的元素運用在虎頭帽部分,并且分別在鞋服部分、耳朵部分以及鼻子處增加了“虎”的元素及特征,為形象設計的五官與著裝部分提升了呼應程度,同時保證了設計的完整性(“送福虎娃”形象見圖3)。
(三)形象色彩設定
在馬勺福神臉譜形象設計的色彩搭配方面,考慮到其本身所選用的中國傳統五色中黑、白兩色在使用時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最終確定沿用馬勺中大面積出現的紅、黃、藍色系色彩因子。又因馬勺原始色彩明度、純度和色相都較為飽和,與現代色彩審美潮流匹配程度不高,所以為了使配色進一步貼合人物性格設定,福神形象設計在提取馬勺臉譜色彩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原始色彩的HSB值(色相、飽和度、亮度),使得各部分顏色的色值都有相應變化,紅色H值保持不變,S值降低36%,B值提高15%;黃色H值降低19度,S值降低23%,B值提高5%;藍色H值降低19度,S值提高15%,B值降低24%,最終得到適合于“送福虎娃”的新配色。
(四)設計的多維意義
在民間藝術品復興浪潮席卷而來的時期,人們對于馬勺臉譜的重視不僅體現在購買與收藏等方面,賦予其一定的文化性與娛樂性也不乏是另一種方式。
1.于文化角度而言
“送福虎娃”的形象依然保留了原始福神馬勺臉譜的構圖形式,將原本的視覺重心略微轉移到形象設計的裝飾部分,繼續作為重點進行體現,傳統紋飾經過再設計后與現代設計結合,以一種新的視覺元素出現,能夠在馬勺臉譜的推廣與宣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于娛樂程度而言
緊貼當今時代的審美潮流趨勢,“送福虎娃”所衍生出的制品,可以是布偶、貼紙、服飾裝飾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在文化形象層出不窮的今天,使其擁有豐富的載體形態與充足的市場活力,以便于后續的開發。在形象設計的基礎上,設計師將對文化產品及潮玩市場進行調研,后期將借助多種形式推廣“送福虎娃”。
結語
立足陜西關中文化,深入挖掘社火馬勺臉譜的特征與內涵,將具有鮮明藝術特色的臉譜紋樣元素通過形狀文法生成新的設計方案,并將其運用在文創設計、產品設計、平面設計等領域。形狀文法具有利用計算機軟件快速生成圖形方案的特點,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再設計,同時以文創產品為載體能夠進一步為發展和延續鳳翔馬勺臉譜圖案提供設計思路。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7YJC760007)。
參考文獻
[1]STINY G.Introduction to Shape and Shape Grammar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Planningand Design,1980,7(3):343-351.
[2]李雅.建筑平面布局的自動生成方法綜述[J].安徽建筑,2021,28(08):158-161+182.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21.08.073.
[3]盧兆麟,湯文成,薛澄岐.一種基于形狀文法的產品設計DNA推理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04):704-711.
[4]尚尚. 陜西關中馬勺臉譜藝術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7.
[5]王若鴻,孟文君.寶雞馬勺臉譜視覺符號及文化寓意探析[J].包裝工程,2019,40(06):100-106.
[6]徐紅軍. 淺談“社火”臉譜[J]. 固原師專學報,2003(2):74—75.
[7]李繼友.《中國陜西社火臉譜》[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上海,1989.
[8]范琳琳. 陜西省寶雞地區馬勺臉譜藝術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4.
[9]馬箖珺.陜西社火馬勺臉譜主要代表人物與常見繪制內容分析[J].明日風尚,2018(14):126-127.
[10]趙阿心.基于中國傳統圖案紋樣表現形式的類型分析[J].大眾文藝,2022(0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