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西栓 李新功
摘要:在我國“雙碳目標”的背景下,為促進舊家具資源高效回收利用,延長舊家具生命周期,設計一種將舊家具回收與傳統木作工坊相結合的新型木作工坊。針對目標消費群體展開調研,證明木作工坊的運行模式具有可行性。提出新型木作工坊的“回收舊家具→篩選、分類→拆解、修整→清潔消毒→再利用”五段式的運營流程,并結合可利用資源和市場需求設計出木作工坊的七種產品服務類型,探討木作工坊應具備的軟硬件條件。為新型木作工坊發展奠定理論基礎,為我國舊家具回收利用開拓新思路。
關鍵詞:舊家具 回收利用 木作工坊 創新設計 運營流程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23)11-0006-04
引言
我國是家具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產生以廢舊木家具為主的木制固體垃圾約6000萬噸,折合體積約8500萬立方米,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和人們對物質條件的要求不斷增高,舊家具的產量仍在逐年上升。但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舊家具回收再利用產業鏈,大量仍具有資源利用價值的舊家具被當作廢品直接掩埋、焚燒,在浪費資源的同時,也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1,2]。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碳排放問題越來越受到我國的重視,節能減碳,形成綠色產業鏈成為各個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提升舊家具的再利用水平,減少碳排放,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成為當前家具行業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舊家具回收利用背景
(一)發達國家舊家具回收利用現狀
國際上,美、德、意等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末就已針對廢舊木材回收利用展開研究及實踐,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廢舊木材回收利用體系。如德國政府早在2003年便頒布“廢舊木材管理法令”,通過立法對廢舊木材資源處理加以限制和約束,禁止隨意填埋廢舊木材并發放“垃圾回收日歷”,告知居民大件垃圾回收時間和地點。英國在城市郊區設置大件垃圾處理中心,居民可自己將大件舊家具拿到當地大型垃圾處理中心處理,也可花錢請垃圾處理中心或私人清理公司幫忙把垃圾拖走。意大利將廢舊木料回收后用來生產刨花板,MauroSaviola 集團每年利用回收的廢舊木料生產約150萬m?的刨花板。澳大利亞設置“大件垃圾丟棄日”,居民在丟棄日將大件物品堆放在指定地點,由專門的公司清理回收。日本居民丟棄家具、家電等大件垃圾,需先付費購買垃圾處理票,將垃圾處理票貼在要丟棄的大件垃圾上并運送至指定地點,如隨意丟棄將被處以罰款或判刑[3,4]。
(二)我國舊家具回收利用現狀
雖然舊家具仍具有較高的資源利用價值,但由于舊家具來源廣、品種多、形狀各異、含雜質多,導致處理舊家具的成本高,國內尚未形成完整的回收利用體系。就國內大多數城市來說,舊家具回收主要是通過二手家具交易市場,商販回收仍具有使用價值的二手家具再轉手賣出,但隨著現代人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二手家具市場成交量和利潤不斷萎縮。還有人在處理舊家具時,會選擇贈予他人或直接丟棄。部分物業公司會將小區內丟棄的舊家具送至大件垃圾處理中心,但由于部分城市沒有專門處理大件垃圾的回收中心,或物業公司不作為,保潔人員會直接將舊家具拆散,作為垃圾直接丟棄。
近年來舊家具回收再利用逐漸受到政府和相關機構的重視,很多城市在舊家具回收利用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舉措和探索,如設置專門的大件垃圾回收處理中心(圖1)或木材回收站,開展廢舊木材用于人造板生產的項目研究等,但由于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回收渠道不暢、回收和再利用市場混亂等因素,我國尚未形成系統完善的體系,仍需在這方面做出更多的舉措和努力[5]。
二、舊家具用于木作活動的現狀與前景
木工技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瑰寶之一,有悠久的發展史和深遠的影響力,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自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進程迅速發展,傳統制作家具的木工活動逐漸被家具工廠工業化、機械化生產代替。除了家具工廠、裝修工程這種生產性的木作活動外,目前民間的木作活動主要分為以下兩類:一是由木作工坊組織的各類木作活動。近年來我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傳播,人們學習傳統工藝的興趣逐漸高漲,木工技藝得到許多人的追捧和喜愛,社會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木作工坊[6]。我國木作工坊自2014年迎來快速發展期,面對逐漸發展壯大的產業規模,中國林產工業協會于2018年正式成立木藝工坊委員會,據統計,當時我國的木作工坊有2000家左右。但近兩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市場擴張減緩,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木作工坊市場發展相比,我國木作工坊仍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7-8]。
木作工坊根據活動種類的不同,批量采購不同品種和不同規格的木材,目前幾乎沒有利用到舊家具。
二是木工愛好者出于興趣愛好或生活需求進行的木作活動,制作木制工藝品、木制家具或改造舊家具。制作木制家具對場地和設備有較高要求,而制作木制工藝品和改造舊家具相對來說較簡單,
這兩種占較大比例。舊家具改造者們將自己的舊家具改造過程、成果(圖2為改造案例)和經驗分享至設計論壇或視頻網站,受到很多木工愛好者歡迎,不僅為舊家具再利用設計提供了更具規范性和系統性的操作參考,也為普及舊家具資源回收利用理念、傳播“無廢社會”觀念、增強民眾的資源節約意識等提供了新渠道[9-11]。
總的來說,舊家具回收和利用雖然引起了廣大學者和木作愛好者的關注,但目前舊家具在木作活動中的應用較少,局限在舊家具改造這一類木作活動中,木作工坊雖是木工活動的重要場所,卻沒有利用到廢舊家具資源。隨著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發展,對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貫徹落實,我國民間的木作活動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在木作活動中更多地利用舊家具資源,也是未來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
三、舊家具回收用于新型木作工坊可行性分析
因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成本高,再利用產生的價值低,所以舊家具資源并未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12]。而木作工坊每年消耗大量木材用于木作活動,消費者將木作活動作為一種興趣愛好和休閑娛樂行為,注重情感價值和文化價值。若將舊家具回收后作為木作工坊的原材料,既可將廢舊木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又可在原有基礎上大大減少木作工坊對木制資源的消耗,為舊家具回收利用和減少木制資源消耗提供新的思路。并且這種做法具有良好的教育意義,讓更多人認識到資源回收的重要性,并參與到資源回收利用的實際行動中。
為評估將舊家具回收用于木作工坊的可行性,筆者展開了問卷調查。共收到216份有效調查問卷,其中年齡在20歲以下的占比22.22%,年齡在21-30歲之間占比39.81%,年齡在31- 40占比22.22%,年齡在41-50占比12.04%,年齡在50歲以上占比3.7%。
其中87.04%的受訪者認為,有必要對舊家具進行改造再利用設計,52.78%的受訪者出于環保角度,34.26%的受訪者出于懷舊情懷;79.63%的受訪者表示將舊家具回收和木作工坊相結合的新模式有利于環保事業,64.81%的受訪者表示這種行為可以帶動人們的創新設計思想發展,應當支持;80.5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有意向支付費用參加木作工坊回收、再利用舊家具的木工活動;75.9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愿意購買木作工坊利用舊家具資源制作的家居物品(圖3)。
問卷調查結果說明,將舊家具回收后在木作工坊再次利用,這種模式具有較好的市場接受度,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具有可行性。
四、舊家具回收與傳統木作工坊結合的新型木作工坊設計
根據舊家具損壞程度不同,目前舊家具回收改造主要有以下3種形式:不改變家具結構和功能,單純進行表面修飾翻新;通過增減家具部件,使舊家具具備新功能;將家具拆解后重新構建,制作新的家具產品。目前市場上的木作工坊有教育培訓類(圖4)、俱樂部類、傳統文化研究類、展示銷售類等幾種不同類型。
新型木作工坊創新性地將舊家具回收利用和傳統木作工坊運營合二為一,借鑒兩類市場的現有成功經驗,并在原有體系上加以創新。借鑒對舊家具回收改造的經驗,將回收后的舊家具進行分類篩選,分級利用;產品類型設計考慮消費者喜好,學習市場成功模式,并注重對學生群體和社會人員的教育培訓功能。
新型木作工坊投入運行,既能高效回收舊家具資源,延長木材的碳封存時間,又大量節約傳統木作工坊對木材資源的消耗,并在社會上具有較好的對環保理念的宣揚教育作用。
(一)木作工坊運營流程
舊家具回收利用率低一是因為回收難,舊家具來源廣泛,沒有成熟穩定的回收體系;二是因為利用難,舊家具資源回收后沒有高效的利用方法,再利用產生的價值低,大多被當作燃料或直接掩埋。如何高效回收、高效利用,這是新型木作工坊運營流程設計中最關鍵的兩個問題。
針對回收難的問題,因目前居民處理舊家具方式和渠道繁雜,不成體系,因此新型木作工坊應與社會上處理舊家具的各個中間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從社會面更廣泛地回收舊家具,并設置定點回收和上門回收兩種方式,使居民處理舊家具更加方便,逐步擴大影響力,引導居民從各個中間機構逐步轉變到新型木作工坊回收渠道。
針對利用難的問題,針對舊家具特點和木作工坊功能,確定舊家具回收后的利用方式是作為木作工坊改造舊家具、制作小件家具和木工工藝品的原材料。為提高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率,舊家具回收后,首先根據損毀程度篩選分類,分為無法再利用、部分可利用和整體可利用三個等級。隨后,修整整體可利用類家具,作為待改造家具存放;拆解部分可利用和無法再利用類家具,將有利用價值的部件分為可制作、改造家具用的結構部件和制作工藝品的原材料,拆解后無利用價值的廢料運送至垃圾回收站或者人造板廠家,作為制作人造板的原料或者燃料。出于衛生方面的考慮,對各部件進行消毒殺菌,運送至木作工坊工作室,經木工活動加工成新產品。考慮到很多消費者參與木工活動是出于環保理念或者個人愛好,制作的產品自己并不需要,因此木作工坊可代為售賣或捐贈產品,提高消費者參與木工活動的積極性。
基于以上設計想法,細化新型木作工坊的工作流程,具體分為:回收舊家具→篩選、分類→拆解、修整→清潔消毒→再利用5個階段。通過這些流程,將舊家具資源再次利用,賦予舊家具資源新的生命周期,以新的形態再次回到人們手中(圖5)。
1.回收舊家具:居民在處理舊家具的時候,會選擇不同的渠道,舊家具來源廣泛,搭建與舊家具處理者之間的溝通橋梁至關重要。
木作工坊與小區物業、二手市場、垃圾回收站等主要的舊家具處理渠道之間建立聯系,從多個社會渠道接收舊家具,同時也可采用上門回收、在指定地點集中回收等方式,使居民處理舊家具更加便捷,使更多居民選擇新型木作工坊,提高社會覆蓋率。
2.篩選、分類:舊家具被回收后,統一儲存在木作工坊倉庫,根據損毀程度進行篩選分類。外觀較好、結構完整的舊家具,可以改造后繼續作為家具使用,歸為整體可利用類;結構不穩固、外觀受損嚴重的家具,不具有直接改造利用價值,但其部分家具部件完好,可拆分后被木作工坊繼續利用,歸為部分可利用類;外觀差且體積小的家具,拆分后其部件也不能被木作工坊再加工利用,歸為無法再利用類。
3.拆解、修整:舊家具經拆解修整后分為待改造家具、家具部件、工藝品零部件和廢料4類。整體可利用類家具經修整后作為待改造家具存放,供客戶挑選后進行改造利用,也可直接作為二手家具售賣;部分可利用類家具拆解后,可利用的部件進行修整和再加工,較大的部件用來改造舊家具或制造新家具,較小的部件作為制作小工藝品的原材料,不可再利用的部分作為廢料;無法再利用類舊家具,拆解后作為廢料,木制廢料運送至人造板廠,作為生產人造板的原材料,金屬、塑料等其他廢料,運送至廢品回收站再次回收利用。
4.清潔、消毒:舊家具因來源廣、使用年限久,木質材料易受病蟲害危害。在筆者設計的問卷調查中,有81.3%的人表示,自己會擔心舊家具的衛生問題。所以舊家具和零部件在流入木工坊工作室之間,必須經過清潔和消毒殺菌,保證原材料衛生安全,同時打消消費者的擔憂和顧慮。
5.再利用:消費者提前在工作坊線上平臺預約,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類型和參與活動的時間,可選擇在工作坊自主完成,或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完成自己的木工作品。若不需要木作工坊提供場地和工具,也可只購買相關材料。完成的木工作品消費者可自己帶回、借助工作坊的線上平臺售賣或進行公益捐贈,家具實物捐贈給公園、學校等公共場合使用,家具或產品售賣后的資金捐贈用于舊家具回收或資助貧困兒童等事業。
(二)木作工坊產品服務類型
木作工坊可利用的舊家具產物主要為待改造家具、家具部件、工藝品零部件3類。以這3類可利用的材料為基礎,結合市場上消費者的喜好和需求,設計出木作工坊的產品服務類型,達到既能高效利用資源,又能獲得良好市場滿意度的目的。木作工坊的產品服務主要有樂趣體驗課程、入門基礎課程、專業培訓課程、自主創意實踐、舊家具定制改造、定制課程和各類材料包、舊家具售賣等類型(表1)。
1.樂趣體驗課:制作鑰匙吊墜、手機支架、戒指、桌面擺件、八音盒、兒童玩具等半天內可以完成的簡單工藝品(圖6),原材料主要由舊家具拆分后的小塊部件制成。工作坊提供材料包和技術指導,適合對木工手作感興趣,想體驗木工樂趣的人群,可作為親子活動、團建活動、學校校外實踐課程等。
2.入門基礎課:制作小木馬、小茶幾、臺燈、矮凳等小件家居用品(圖7),原材料主要由舊家具拆分后的大塊部件制成。相比樂趣體驗課難度稍高,3天內可完成,適合有耐心學習木工技術人群。
3.專業培訓課:課程周期較長,課程培訓從制作簡單家具到大件家具,適合想系統學習、掌握木工技能的人群。課程使用拆解的舊家具部件作為教學模型,供學員學習、制作榫卯結構,并將修復破舊的大件舊家具作為課程練習內容。使參與培訓的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有助于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4.自主創意實踐:在木工坊倉庫中挑選舊家具或部件,自己發揮創意,設計并制作新的家具或家居用品。技術和工藝方面可向木工坊師傅尋求幫助。適合熱愛設計、有設計基礎的人群。
5.定制改造服務:部分消費者存在懷舊情懷,家里的物件舊了之后不想丟棄,希望可以翻新、改造后繼續保留,針對這類人群的需求,木作工坊可對其帶來的舊家具進行翻新和改造。消費者可將物品交給木工坊代工,也可一起參與改造過程。
6.定制課程:參與木工活動可促進兒童手眼協調能力發展,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培養思維能力及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專注力、創造力、合作意識等學習品質的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和中小學開設木工啟蒙課程[13-14],但建造專門的木工教室成本較高,有些學校班級較少,木工教室使用率不高。對于這類學校,木作工坊可與其展開合作,提供場地和原材料,定制開發適合其學生的課程,并在木工課程中向學生講解舊家具的回收利用過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鼓勵學生參與到環保活動中。
7.工藝品材料包、舊家具部件、舊家具等材料售賣:消費者若不需要木工坊的場地、工具和技術指導,可單獨購買課程的材料包、舊家具及舊家具部件等。
(三)木作工坊應具備的軟硬件條件
1.倉庫:分為3個區域,分別用來存放剛回收的舊家具(區域1)、拆解和整修后的可利用家具及部件(區域2)、改造完待出售或待消費者提貨的家具(區域3)。
2.加工車間:處于倉庫區域1和區域2之間,用來處理回收后的舊家具,對其進行拆解、整修和清潔消毒。
3.工作室:消費者的主要活動區域,在這里參與木工活動。工作室內具備常用的木工加工工具、一定數量的工作臺和一定面積的材料存放區等。
4.線上平臺:消費者可通過線上平臺查詢信息、預約上門回收、預約木工課程、售賣或捐贈木工作品、購買木工材料、分享交流木工經驗等。
5.工作人員、運輸車輛等。
結語新型木作工坊將舊家具回收與傳統木作工坊結合,以木作工坊為媒介,打通了舊家具資源從消費者手中流出、再流入的渠道,通過五段式的運營流程,解決了舊家具回收難、利用難的根本問題,為舊家具回收、再利用開拓了新思路。并且節約了傳統木作工坊對木材資源的大量消耗,弘揚發展低碳環保理念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實際行動中來,為提高民眾“文化自信”、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貢獻一份力量。
基金項目:
1.浙江省建設廳建設科研項目(2020K128);
2.浙江省2021年度職業院校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建筑裝飾專業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與機制創新研究);
3.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項目(Ky21016)。
參考文獻
[1]許修桐,張雨萌,富艷春.廢舊實木家具的回收利用[J].林業和草原機械,2021,2(02):39-42.
[2]劉若曦. 舊家具再利用設計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22.
[3]尚奕萱,梁立軍,劉建國.發達國家垃圾分類得失及其對中國的鏡鑒[J].環境衛生工程,2021,29(03):1-11.
[4]張占倉,盛廣耀,李金惠,等.無廢城市建設:新理念 新模式 新方向[J].區域經濟評論,2019(03):84-95.
[5]趙曉曦.基于低碳環保理念的可回收木質家具設計研究[J].林產工業,2020,57(08):80-82+85.
[6]張天晴. STEAM模式下的中學美術木工制作教學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2.
[7]李蓉. 木語舍木工坊營銷策略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22.
[8]張宗玲,柯清,張帆,等.高校木工類實驗室新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林業大學家具制作實驗室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07):126-128.
[9]于海洋,呂九芳.廢舊木家具表面處理型回收利用工藝探究[J].林產工業,2021,58(01):54-56+61.
[10]毛軼超,侯建軍.廢舊木質柜類家具回收復用的設計及工藝方法[J].木材工業,2020,34(02):53-57.
[11]張悅,孫佳琪,唐天生.民間老舊木質家具的再利用設計[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12):22-24.
[12]楊越淳,張蕾,王海東,等.C2C理念下的木家具回收利用及回收流程體系研究[J].林產工業,2022,59(03):61-65+68.
[13]張孜. 幼兒園木工區域活動中教師介入策略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9.
[14]杜巧. 幼兒園木工區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9.
[15]郭卜爾.城市家具的“再”設計研究[J].設計,2022,35(13):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