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豐源 陳 琛
全國技巧錦標賽平衡性套路分析——以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為例
于豐源1陳 琛2
(1.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2.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文章分析了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性套路,發現各隊伍在成套編排中的相同點,提供一定的成套編排策略:在一級成套編排過程中為達到難度分要求,可選擇分值較高的尖子造型,保證羅漢造型的完成性;個人難度應注重路線、完成質量以及動作完成造型;舞蹈動作應結合音樂主題表現團隊配合能力。
技巧運動;男子四人平衡性套路;成套編排
近些年技巧運動在我國蓬勃發展,憑其高超的技術配合以及富有沖擊力的成套編排吸引大眾的視野,但對其比賽成套編排文獻較少,各高校在開展技巧運動相關課程后,無法深刻踐行“常賽”的要求,由于疫情原因2021-2022年無技巧比賽。文章結合《2017-2020年全國技巧比賽規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對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性套路進行分析,通過對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性套路比賽羅漢造型、單人動作、舞蹈動作等方面進行分析,為我國技巧運動員的訓練以及編排提供理論意見,為提高我國技巧運動整體水平貢獻綿薄之力。
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性套路。
1.2.1 文獻資料法
利用中國知網、萬方等相關途徑查找并收集技巧運動編排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研究現狀與成果,幫助尋找研究方向與重點,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訪談法
訪談的人員包括國家級并有執裁經歷的技巧裁判、國家級并有帶隊比賽經驗的技巧教練員,專業院校參加過全國比賽的運動員。針對技巧成套的編排進行訪談。
1.2.3 視頻觀察法
收集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性套路的比賽視頻,觀察成套的羅漢造型、單人動作、舞蹈動作。
1.2.4 數理統計法
采用數理軟件對觀察記錄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歸納分析整理。
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性套路(以下簡稱“平衡套”)要求將選自《規定動作難度表》中的4個動作難度值相加即為難度分,最高難度分為1.0分,難度分值超過1分以1分計算。以下將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套決賽難度選擇情況匯總如下。
2.1.1 羅漢造型研究
羅漢造型分別由“底座”與“尖子”層層疊成各種樣式,底座起支撐作用,為尖子選手提供支撐點。尖子選手位于底座選手上方,并在進行羅漢造型時保持平衡姿勢,羅漢造型需要運動員其中在比賽中羅漢造型使用情況如表1。
表1 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套比賽成套羅漢造型使用情況(n=6)


表2 2020年全國技巧錦標賽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套名次排名
由表1所示,由于規則要求技巧一級難度最高分為1分,有3支隊伍難度值達到1分。其中有16%的隊伍選擇難度值為一分的羅漢造型且完成情況較為良好。另外兩組運動員使用表1中第5列的羅漢造型,但是其尖子的支撐動作為雙手疊掌分腿支撐,以使整個羅漢造型難度分值由原先的0.1分成為0.5分。在6組成套羅漢造型中,90%尖子造型為直角支撐姿勢;10%為雙手疊掌分腿支撐,難度分值為0.4分,對于尖子的身體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2017-2020年全國技巧比賽規則》一級四人項目平衡類自選動作中,100%的隊伍選擇了架子b,并且大多數隊伍的創新上下法都體現此羅漢造型之中。
表3 比賽成套羅漢造型創新上下法分析(n=6)

2.1.2 單人動作研究
由《2017-2020年全國技巧比賽規則》一級單人動作難度表所示,單人難度動作分為平衡類、靈巧類、柔軟類,每名運動員必須完成3個不同類別的單人動作。

表4 比賽成套單人難度動作使用情況(n=24)
單人難度動作不計算難度值,其完成性占據重要地位。全部運動員在平衡類難度動作中選擇了一級單人難度動作頭手支撐倒立,該動作成功率為100%,運動員可以根據操化以及成套編排選擇不同的上下法;在靈巧類難度中,在參賽的24位運動員之中,僅有一位運動員選擇了一級單人難度動作原地向后團身空翻,95%的運動員選擇了一級單人難度動作側空翻,在完成靈巧類動作時,需注意運動員完成動作后的落地姿勢,需根據難度表嚴格執行。對于柔軟類難度,運動員在比賽中選擇了西里華爾下或跳轉360°成縱劈腿。
技巧成套是由難度(羅漢造型、個人難度)和舞蹈動作兩部分所構成,每一套動作都將展現不同運動員及教練員不同的特色以及他們所想表達出的不同主題,同時對于場地的運用、對于音樂的選擇、對于服裝的應用,也都對成套所想傳遞出的思想起到促進作用。
2.2.1 時間
規則要求成套的最長時間為2min,超過規定的時間2秒鐘以上要扣分。音樂的第一個音符表明成套時間的開始,成套時間的結束是音樂的最后一個音符,它必須和同伴的靜止造型相一致。
由表2所示,各隊伍成套時間在1:51s-1:59s之中,時間是成套展示中不易被扣分的內容。

表5 比賽成套時間與藝術分分析(n=6)
由表5所示,操化動作時間與藝術分高低關系較小,但擁有一定的操化時間可以表達更多的成套主題、同伴協作等方面,藝術分的高低,與比賽排名也成一定的正比關系。
2.2.1.1 難度動作時間分析
在成套編排中,各隊伍難度動作占成套總時間的53%以上,羅漢造型占據成套時間40%左右,個人難度動作占據成套時間12%左右。
6支隊伍羅漢造型使用總時間在39s-54s之間,其所用時間由羅漢造型的難度、上下法,支撐時間,以及運動員對于羅漢造型的熟練程度所決定。由表5所示,各隊伍在完成羅漢造型時都符合規定時間的要求,由于一級成套中規定羅漢造型難度較高,所以其上下法所耗費時間遠遠長于架子規定支撐時間,這就使得羅漢造型所用總時間占據成套較長時間。
各隊伍中首個羅漢造型出現時間最早在第13s,最晚在第40s,83%難度分值為0.5分及以上,將難度分值較高的羅漢造型安排在成套前半部分,使得運動員有充足的體力完成難度較高的技術動作。其中66%的隊伍安排兩個羅漢造型位于成套后半套,但難度分數較低,完成質量較高。
個人難度所占時間僅為13s左右,僅占成套時間的10%左右,所以其路線編排以及動作完成度就更為重要。
個人難度時間位置分配較為不同,各隊伍中,最早進行個人難度的時間在第14s,最晚在第43s,差異較大,所有隊伍皆選擇兩個難度及以上連接完成,通過起身或一個八拍舞蹈動作節省過渡連接時間。其中有83%的個人難度在成套的前半部分完成。
2.2.1.2 舞蹈動作時間分析
各隊伍舞蹈動作占比在45%以上, 每隊均以舞蹈動作開頭、結尾,并在提示音結束后,使舞蹈動作保持在2個八拍以內開始進行個人難度或羅漢造型。
2.2.2 空間

圖1 比賽成套羅漢造型的位置安排
各隊伍對于場地的運用較為良好,均達到場地的四個對角的位置,50%的隊伍選擇對角線斜排隊形,每只隊伍都使用對角斜線的移動路線,用于進行靈巧類個人難度。
各隊伍在編排柔軟類及平衡類個人難度時均選擇較為對稱的空間位置,通過這樣的編排,能夠給予裁判及評委較為規整的視覺感覺,有利于加強成套的一致性效果。而在靈巧類難度的空間安排上,大多選擇交叉進行或同向進行的編排方式,選擇同側進行的編排方式,可使得成套動作觀感上更加整齊,而選擇交叉進行能夠提高成套的視覺沖擊感,且在進行靈巧類難度時,對于場地空間的利用明顯高于進行平衡類與柔軟類難度的場地空間利用。
由于場地為12m×12m,將場地劃為9等份,以此展示完成羅漢造型時位置占比。
由圖1可視,各隊伍在運用羅漢造型的位置選擇各不相同,但在場地中心位置以及右中部完成羅漢造型的次數較多。將羅漢造型放于中心位置,有益于為羅漢造型上下法準備空間條件,在完成羅漢造型后有更大的選擇進行操化動作以及個人難度。
在個人難度方面,對于靈巧類難度各隊伍選擇橫向交替或對角線進行,一方面靈巧類難度需要較大的活動空間,另一方面可以體現運動員一致性以及隊形編排。對于柔軟類難度以及平衡類難度,90%隊伍選擇同側進行,以展示成套編排一致性,或采用各自向外或各自向內的編排進行。
在青年組男子四人一級平衡性套路成套中,在選擇規定羅漢造型時,各隊伍并沒有過于追求難度值過高的羅漢造型,而主要以選擇的架子難度值相對較低的羅漢造型以追求完成性,而尖子造型的選擇以直角支撐與疊掌分腿支撐為主。在選擇自選羅漢造型時,選擇底座半蹲式的隊伍較多,且在進行上下法創新時,主要在自選羅漢造型中進行,以展示運動員以及教練員的創編創新能力。
在個人難度的選擇上,各隊伍所選擇的難度動作范圍較小,并且其時間節奏所占成套時間較少。在平衡類動作的選擇中全部運動員選擇頭手倒立,在柔軟類動作的選擇中80%的運動員選擇西里華爾下,在靈巧類動作的選擇中95%的運動員選擇側空翻。且各運動員對于個人難度的完成性較高。
操化動作是體現成套主題的重要載體,占據成套總時間45%以上,通過有編排,有層次的操化能夠完美的串聯成套,并賦予成套較高的藝術價值。
在編排成套時,由于其難度分值的限制,不必過于追求難度分值過高的羅漢造型,應根據運動員的實際運動水平進行選擇,而羅漢造型的完成質量,在保證其完成度同時,應注意上下法的編排創新。而為了達到一級成套1分難度值,可以在進行羅漢造型時,提高尖子造型難度分值,以提高難度分。
在個人難度中,由于其完成時間占成套比例較少,且并不計算難度分值,在編排成套時應注重于其完成質量以及路線安排。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完成個人難度時的落地動作要求。
在操化編排時,可以通過結合音樂精心設計操化動作體現隊伍之間的團隊協作,表達運動員情感,展示成套編排創造性,以提高成套整體藝術性。
[1]楊艷,陸玉林.世界技巧錦標賽男子四人靜力性動作編排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30(2):76-77.
[2]周桐,周傳標.中國技巧男子四人項目備戰世界級比賽的研究:以備戰2016年世錦賽和2017年世運會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4,13(6):77-81.
[3]潘寧.我國技巧運動可持續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10):40-44.
[4]周桐.技巧運動競賽制度與規則的演變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7,16(6):106-109.
[5]劉倩.我國技巧項目競賽改革探析[D].首都體育學院,2018.
[6]胡秋蕊.現代舞編排方法在技巧項目成套創編中的應用研究[J].體育師友,2021,44(3):35-37.
An Analysis of Balance Set in National Skills Championship-- Take the Youth Group Men's Four-person Level as an Example
YU Fengyuan, eta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于豐源(2000—),碩士生,研究方向:混合式教學,技巧、啦啦操運動訓練與教學。
陳琛(1990—),博士生,講師,研究方向:體操、技巧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