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靜 陳俊龍 王憲良
摘? ?要:高校專任教師和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兩支重要隊伍。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協同育人是高校完善育人體系的應有之義,也是教育品質提高、學生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有助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目前,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存在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知識欠缺、角色定位偏差致使參與不到位以及缺乏溝通交流平臺導致協同效應低等問題。對此,高校應該貫徹落實“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應該從全面樹立協同育人理念、搭建協同平臺、加強思政建設以及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等方面進行有效干預,促進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強化協同育人效果。
關鍵詞:“三全育人”;輔導員;專任教師;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3)12-0119-04
自《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三全育人”的理念以來,各地高校逐漸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各類課程的方方面面,不斷探索,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高校學生培養體系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接班人。而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政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員,與專任教師協同育人是“三全育人”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與途徑。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的價值意蘊
(一)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落實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作為高校辦學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應該貫穿整個教育過程的始終。“育人”“育德”“育魂”三者缺一不可,不僅要培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技術型人才,更要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接班人。專任教師側重“育人”,輔導員側重“育德”“育魂”,兩者在教育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培養方式和思維。但是,在新時代的需求下,要更新培養方式和理念,全面落實協同育人、“課程思政”等一系列新時代教育理念,將專業培養體系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才能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順應新時代人才建設需求。專任教師需要明確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善于運用發散思維,不局限于課本知識,結合專業課程特點,從專業知識中解讀思政元素,促進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在專業教學中建立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輔導員是學生和專任教師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可以從專任教師處獲取學生的課程表現,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思想引領,助力學生高效學習。如此,通過專任教師和輔導員信息共享、協同育人,可顯著提升高校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進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順應教育互補需求
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具有同一性,即同一工作主體、同一工作目標,這使得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開展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存在可行性。專任教師扎根于自身淵博的專業知識背景,側重于傳道授業,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培養社會發展所需棟梁之材,是高校學生進入社會謀生的引路人;輔導員則是高校學生在校生活的直接參與者、陪伴者,輔導員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性質,對高校學生個人品質、黨性修養、思想素質等方方面面發揮著標桿作用,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兩者的工作是不可割裂的,是優勢互補,思政教育和專業培養相輔相成,可以形成“1+1>2”的協同育人合力。為培養合格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的職責要求他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對方的工作。對于專任教師而言,傳授學科知識時需要同時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對于輔導員而言,要通過對學生日常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干預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助力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在新時代,需要凝聚全員育人合力,積極展開協同育人工作,順應教育互補需求,從而提升高校學生教育品質。
(三)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協同育人體系下,專任教師和輔導員資源共享,形成教育聯動,助力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專任教師要根據輔導員的信息資源,精準、全面地了解學生,因材施教,注重反饋,合理規劃教學設計,以利于專業課教學效果的提升;輔導員則須根據專任教師的信息資源了解學生學業情況、學習狀態等,做到提前預防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同時,根據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更好規劃學生的職業發展道路,給學生提供更加專業、更加具體、更加適合學生自身特質的建議和指導。專任教師講授專業課程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而輔導員根據學生專業知識設計個性化思想道德培養方案,將思想政治教育聯系專業實際情況,從而實現兩個教育體系相互聯系、相互融合,形成對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專業知識的再理解、再復習,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有助于提升高校對于學生的全面認識,從而顯著提升高校學生綜合能力建設,進而提高高校學生的教育品質。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知識的欠缺
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專任教師和輔導員要形成聯動,共同促進高校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提升。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引路人。盡管輔導員不直接進行專業課程的講授,但由于其工作性質與學生的接觸最為親密,可以通過談心談話等方式身體力行地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這要求輔導員必須具有扎實的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知識。然而從目前各高校輔導員招聘公告來看,盡管部分高等院校表明對于思想政治專業的應聘者優先考慮,但是對于輔導員的專業要求并不是特別嚴格,這就導致一些高校輔導員沒有足夠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對學生進行輔導。專任教師在專業知識領域具有優勢,相較于高校輔導員招聘專業的“寬松”,各高等院校對于專任教師的招聘要求一直很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確保專任教師的專業知識過硬。但是,術業有專攻,高學歷人才往往專注于某一研究領域較為細致的一個方面,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在專業學科知識上的優秀并不能代表他在思想政治理論上博聞強識。目前高校專任教師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儲備是較為薄弱的,因此也導致專任教師無法將專業知識聯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緩解專業課程的單一性和生硬性,難以有效實現高校學生培養的以“德”促“學”、以“學”固“德”要求。
(二)角色定位偏差致使參與不到位
專任教師和輔導員是高校學生培養體系的重要參與者和實踐者,在對學生專業知識培養中學習和生活雙管齊下,全方位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社會主義建設者。但是,由于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工作各有側重,導致二者存在思想上的局限性,有時只專注于自己的分內工作,聯動意識缺乏,弱化了協同所帶來的教學質量的提升。專任教師授課側重于專業技巧和知識,往往忽略專業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課程思政”意識薄弱,無法通過專業課程的講授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進一步提升。同時,專任教師只能從課堂表現了解學生,沒能深入了解學生的課后反饋,不能據此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重點服務于學生黨團建設、思想品德建設、就業和升學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其工作任務導致輔導員容易忽視學生課堂學業上的表現。但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是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學生在校各類問題的出現往往也是基于學業壓力。因此,積極與專任教師溝通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有助于輔導員更好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盡管隨著“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各高校開始注重專任教師和輔導員之間的聯動性,但仍然存在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定位偏差,使得二者仍然表現出“單打獨斗”的現象,無法同時進行“德育”和“智育”,弱化了協同效應帶來的教育效果提升,不利于高校教學品質的提升。
(三)交流平臺的缺乏導致協同效應較低
專任教師和輔導員之間缺乏溝通交流的平臺,導致雙方信息不對稱,這種現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由于大多數高校沒能發揮好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的協同效應,沒能及時構建專任教師和輔導員信息交流的平臺,因此,無法形成協同效應。盡管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在教書育人上是同一目標,但是兩者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側重點存在較大差異。輔導員的日常工作集中于學生評獎評優、黨務活動、就業、心理健康等的方方面面,學生日常工作任務繁雜瑣碎,致使輔導員工作任務量大,思想教育工作無法細致到兼顧每一位學生,對于與專任教師溝通交流學生課堂表現和學業情況更是分身乏術。而專任教師致力于學生專業技能、科學研究等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還需要兼顧自己的科研工作,科研任務較為繁重,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無法兼顧學生課堂外的生活。因此,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交集較少,繁重的工作壓力和科研任務也使得二者難以空出大量時間進行交流探討,因對彼此工作缺乏了解,信息互通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和不完整性,致使協同育人成效不大。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優化策略
(一)全面樹立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理念
貫徹落實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共育,必須轉變“單兵作戰”的陳舊思想。首先,要充分意識到協同帶來的教育質量的提高,提升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的熱情。其次,要強化協同育人意識,強化身份帶來的認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注重培養專任教師和輔導員“課程思政”意識以及協同意識等,加強培訓,宣揚協同育人模范,構建協同育人培養體系,將協同育人理念植入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的工作方式中,真正發揮優勢互補,全面促進學生發展。
(二)搭建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平臺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專任教師和輔導員應破除工作壁壘,積極打造溝通交流渠道,促進“育德”和“育智”的有機結合。一是定期舉辦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研討會。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可借助研討會共享自己所掌握的學生信息,各科專任教師分享所授科目上學生課堂表現以及知識掌握程度。輔導員老師根據與學生談心、談話、活動等方面分析學生性格特征,從而促進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學生,而不僅僅是從單一層面評判學生。這樣既有助于發現學生閃光點,幫助專任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幫助輔導員發現學生的潛在特質,以更好開展學生思想引領等工作,也有助于對學生給出正確的就業建議和指導,實現互利共贏。二是積極搭建學生一人一檔,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共同關注有困難、有問題的學生。通過搭建學生一人一檔,全方位記錄學生基本情況以及學習情況,輔導員上傳學生社團活動參與狀況、黨團建設情況、獲獎情況以及任職情況等,專任教師及時更新學生出勤情況、課堂表現以及學業掌握程度,形成協同效應,實時全方位了解學生生活和學習狀態,從而及時發現表現異常的學生、約談存在問題的學生,盡早發現、盡早處理,從而營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提高教育效果,進而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三)持續推進專任教師和輔導員隊伍思想政治建設
為切實推動“課程思政”在高校全面落實,需要提升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的思想品德建設,營造濃厚的全校“思政”氛圍。首先,從學校層面來說,積極組織專任教師和輔導員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系統性學習,在全校教職員工中形成“愛黨”、“愛國”的新風尚。積極舉辦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網絡答題等各類活動,促進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的“思政”興趣,鼓勵專任教師和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領域的科學研究,深入學習新理論。其次,從專任教師和輔導員自身來說,積極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提升自我素養,積極主動將所學所感納入學生教育實踐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好“課程思政”,落實“三全育人”。
(四)優化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
進一步完善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獎勵機制,促進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意識培養,從而提升協同育人效果。首先,應該綜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方式,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考核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成效。第一,從學生滿意度、協同成效等方面定性考核。利用學生專任教師和輔導員教學表現評分,定性評判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成效;同時,根據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各項規劃活動舉辦情況和完成程度也能得到一定的評判效果。第二,從學院專任教師和輔導員開辦研討會的次數、協同教學、協同科研項目等層面定量考核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的成效;同時,專任教師和輔導員進行協同成效自評,將自身促進協同教育的項目逐個列出。其次,完善的考核機制離不開相應的獎勵機制,通過獎勵機制可以促進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意識培養。第一,轉變目前科研作為單一評判標準的問題,將協同成效、課程思政建設等納入績效獎勵、職稱晉升、干部評選的考核標準中,提升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積極性。第二,鼓勵專任教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增加協同育人項目專項經費,優先考慮兩者共同申報的項目,并落實經費保障。第三,對協同育人的專任教師和輔導員進行補貼,對于在工作時間外共同參與協同育人活動的專任教師和輔導員給予一定的補貼,激發二者協同育人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崔玉婷.“課程思政”背景下輔導員協同育人路徑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2):105-107.
[2]? ?袁波.“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工作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244-246.
[3]? ?邵臨光,盧晨曦,郝宇剛.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探究:基于課程思政的視角[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3):90-92.
[4]? ?張華麟.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機制探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6):37-39,47.
[5]? ?林鋮,陳勇烽.高職輔導員與專業教師協同育人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2):97-99.
[6]? ?蘇丹.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準備及實現: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的視角[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4):114-117.
[7]? ?田崢,甘少雄.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與專業課教師協同育人模式探索[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1(11):32-34.
[8]? ?施衛華.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協同育人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1,13(4):68-72.
[9]? ?周春燕.新時代高職院校輔導員多維視角育人法探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9):150-151.
[10]? ?李佳斌,張萌,安哲鋒.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綜合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高教學刊,2022,8(1):144-147.
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Full 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under the Concept of “All-round Education”
Liu Haijing, Chen Junlong, Wang Xian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Full-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wo important teams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All-rou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s the due meaning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udents qua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ll-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lac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deviation in role positioning,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platform resulting in low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is reg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All-rou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ly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platform,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full-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All-round Education; counselors; full-time teachers; validity
[責任編輯? ?彥?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