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出了全面部署,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檔案事業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1]。歷史和實踐證明國家的一切發展都與檔案和檔案工作密不可分,都需要通過檔案去記錄和留存,都需要運用檔案去服務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同樣離不開檔案事業的現代化,所以應該從中國式現代化的大視野全面準確理解檔案事業現代化的內涵、目標,積極探討其實現路徑。
一、檔案事業現代化的內涵特征
何為檔案事業現代化,國家檔案局局長陸國強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書寫檔案事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報告中指出,檔案事業現代化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和復雜的系統工程,要系統謀劃推進檔案工作現代化建設,確保檔案事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進程相適應。全國人大代表蔣秋桃代表認為檔案事業現代化就是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能夠隨時隨地查詢到其職責(權限)范圍內所需要的檔案,檔案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兩者分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認識了檔案事業現代化。綜合而言,檔案事業現代化是指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和管理理念,對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提高檔案工作的效率、質量和服務水平,以滿足中國式現代化各項工作的檔案需求。檔案事業現代化應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一是數字化存儲,通過掃描、復印、微縮等數字化技術,將紙質檔案轉化成電子檔案進行保存;二是信息化服務,利用信息技術提供更加便捷、快捷、精準的檔案服務,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三是網絡化共享,通過建立檔案數據庫和共享平臺,實現檔案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四是智能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提高檔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實現檔案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精細化;五是專業化服務,加強檔案專業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提高檔案管理的專業化水平,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檔案服務。
二、檔案事業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檔案事業現代化的目標是建立和完善現代化的檔案管理體系、實現檔案工作的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提高檔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具體而言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檔案人不懈的努力和奮斗,實現檔案管理理念的整體化、協同化、集成化;檔案資源的數字化、信息化、共享化;檔案治理的法治化、現代化、效率化;檔案利用服務的網絡化、區域化、智能化;檔案人才的專業化、創新化、國際化的遠景目標。
(一)檔案管理理念的整體化、協同化、集成化
檔案管理理念是指在檔案管理工作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思想、原則和方法,是指導檔案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檔案事業現代化的管理理念主要體現在整體化、協同化、集成化三個方面。整體化是指將檔案管理的各個方面,包括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環節統一納入一個整體化的檔案管理系統中,實現全面、系統、科學的管理。協同化是指在檔案管理的各個環節,強調各個環節之間的協同配合,實現檔案管理的無縫銜接和高速運轉。集成化是指將檔案管理的各個方面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檔案管理體系,實現檔案管理的高效、便捷、安全和可持續發展,這三個方面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只有實現整體化,才能為協同化提供有力支撐,只有實現協同化才能為集成化提供有力保障,而實現集成化則需要整體化和協同化的有機結合,因此整體化、協同化、集成化是檔案管理理念中不可分割的三個方面。
(二)檔案資源的數字化、信息化、共享化
檔案資源數字化、信息化和共享化是檔案管理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階段,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數字化是指將紙質檔案轉化為數字形式,實現檔案的電子化存儲和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對檔案進行管理和服務,包括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共享化是指建立檔案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檔案資源的共享和交流,促進各領域之間的合作與發展,提高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益。可以說,數字化是信息化的基礎,信息化是共享化的基礎,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檔案管理的現代化發展。檔案資源的數字化、信息化、共享化程度直接決定檔案事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檔案事業現代化核心就是檔案資源的數字化、信息化、共享化。
(三)檔案治理的法治化、現代化、效率化
隨著我國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以及近年來檔案工作技術環境、管理對象、業務內容的深刻變革,加快檔案治理體系建設已成為當前推進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2]。《“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全面推進檔案治理體系建設的任務目標。檔案事業現代化的目標之一就是實現檔案治理的法治化、現代化、效率化。1.檔案治理的法治化是指用法治的手段和思維處理檔案事業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問題和事務,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實現依法治檔[3]。簡而言之就是以法治理念為指引,解決檔案治理領域的突出問題,它是貫穿檔案治理的主線,法治化建設應重點包括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強化普法宣傳工作、提升檔案執法能力、推進檔案法治效能化和現代化等方面。2.檔案治理現代化是檔案治理體系和檔案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包括檔案治理起點、過程和效果的現代化,具體表現為檔案治理理念、治理方式和治理效益的現代化。3.檔案治理效率化是指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檔案治理績效,其目的是追求檔案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實行高效治理[4]。通俗地講,高效治理就是要實現治理過程的效率化、治理結果的效益化,其實質更多的是關注治理成本與治理效果的關系。因此,需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檔案治理成本,提升檔案治理效果。檔案事業現代化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檔案治理法治化、現代化和效率化,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推動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
(四)檔案利用服務的網絡化、區域化、智能化
檔案利用服務是檔案管理的重要環節,是檔案資源價值的體現,利用服務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的水平,高水準的檔案事業現代化也一定會表現出檔案利用服務的網絡化、區域化和智能化等特征。檔案服務利用網絡化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將檔案資源的利用服務進行網絡化,為用戶提供在線查詢、閱覽、遠程復制等服務。與傳統檔案利用方式相比,網絡化利用服務具有省時、省力、方便、快捷、高效的特點。檔案利用服務區域化是指將檔案利用服務的范圍擴大到幾個或者多個地理區域內進行提供利用服務。北京通州區檔案館與河北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檔案館簽訂異地跨館利用查詢協議、長三角一體化民生檔案在線查檔等都是檔案利用服務區域化的典型例子。檔案利用服務的智能化是指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提高檔案利用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實現更加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的服務。隨著我國科技不斷發展創新,檔案利用服務工作也逐漸向智能化發展。山東省惠民縣就已經在查檔大廳配備了智能服務機器人,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檔案管理與智能技術創新融合模式。檔案利用服務的網絡化、智能化促進了利用服務區域化的發展,當然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的目標應該是檔案利用服務的大區域化甚至可以說是全國化,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五)檔案人才的專業化、創新化、國際化
要實現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檔案事業現代化宏偉目標,離不開“人”這一核心要素,要時刻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全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堪當檔案事業現代化先行者的檔案人才隊伍。檔案事業現代化所需要的人才應該符合專業化、創新化、國際化的特性,用檔案學專業理論知識,在科技創新的背景下,從容應對國際風云變幻。
三、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的策略
檔案事業現代化是檔案事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順應中國式現代化時代特征的必然選擇,它是一個伴隨中國式現代化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不斷實現的動態過程。那么如何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首當其沖的應該是靠檔案系統自身的努力實現,當然也少不了社會各方面的支持與聯動。筆者認為檔案系統自身要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應從黨的領導、信息化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幾方面來探討。
(一)以黨的領導為根基確保檔案事業現代化的政治方向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決貫徹執行黨的關于檔案事業的方針、政策,尤其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集中統一管理原則”;二是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做好依法管檔、依法治檔,堅決擁護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三是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加強檔案系統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四是堅持黨的領導必須自覺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這一中心任務,積極做好檔案的各項基礎工作和提供服務利用工作。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檔案事業現代化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讓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在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
(二)以信息化建設為核心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檔案資源的數字化積累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說過:“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5]。這也為檔案事業現代化指明了方向,檔案事業現代化的關鍵就是信息化,信息化貫穿檔案事業現代化全過程。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指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將檔案資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檔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利用和長久保存。檔案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高速、高效、高質的優勢有效解決傳統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可以說“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新時期實現檔案事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對于推進檔案資源的數字化轉型,提高檔案利用服務質量都有積極推動作用。2021年實行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中特別新增信息化建設章節,《“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實施檔案信息化強基工程,在全國檔案信息化基礎性關鍵性領域開展專項建設,推動檔案信息化固本強基邁上新臺階”。這些足以說明檔案信息化近年來對中國式現代化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性。檔案信息化正逐漸為檔案數字資源建設、數字檔案館建設、檔案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檔案數字資源安全管理、檔案利用服務體系等提供數字支持,為檔案事業現代化提供數字積累。
(三)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加速檔案事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
檔案的科技創新,不僅能提升檔案人員的科技觀念、創新意識,轉變檔案管理觀念,拓寬現代技術的應用,還能不斷提高檔案管理規范化和標準化水平,提高檔案服務利用水平,為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持續科學技術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檔案事業創新發展”,這為新時代檔案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十四五”及更長時期加快檔案科技發展指明了方向。牢牢把握“四個面向”的科技創新方向,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擺在檔案事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創新培育新發展動能,引領和推動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檔案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6]。如何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進檔案事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一是創新檔案科技機制,推動科技興檔工程。創新機制,規范科技項目立項管理,提高科技項目立項質量,完善科技成果評審、獎勵工作,建立科技信息資源庫、創新成果庫等,為檔案科研人員提供服務,不斷推動科技強國興檔工程。第二,完善檔案科技管理,營造檔案科技創新環境。應該著力完善檔案科技規劃管理和檔案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兩方面,把檔案的科技創新工作放到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全局中去謀劃布局,準確定位科技創新在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動檔案科技創新與檔案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檔案力量。第三,運用創新科技信息技術,提升檔案服務利用水平。統籌協調利用科技創新推進檔案信息化,加快數字檔案館、智慧檔案館建設,不斷提升檔案事業現代化服務利用水平。
(四)以人才建設為基礎提供檔案事業現代化的人才保障
要實現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檔案事業現代化宏偉目標,離不開“人”這一核心要素,要時刻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全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堪當檔案事業現代化先行者的檔案人才隊伍,為檔案事業現代化提供人才保障。一要培養適合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的堅守政治信念的檔案學專業人才。要始終以“黨管人才”“黨管檔案”的根本原則去培養專業檔案人才隊伍。二要培養符合檔案事業現代化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傳統的檔案專業人才早已滿足不了檔案事業現代化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打破學科專業壁壘,重視交叉學科人才培養[7],例如計算機科學、數字人文、元宇宙科學、大數據、歷史學、電子文件等科學交叉領域的人才培養。三要培養符合國際合作需求的國際型檔案人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檔案領域的國際合作也逐漸增多,且范疇更廣、層次更高、領域更寬,這就需要培養有國際競爭力的檔案學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 陸國強.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書寫檔案事業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在全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的報告[N].中國檔案報,2023-2-27 (001)
[2] 嘎拉森,徐擁軍.檔案治理體系的構成要素與實現路徑[J]檔案學通訊,2022(6)
[3] 趙春莊.論檔案治理的法治化建設——以新《檔案法》為背景[J]檔案與建設,2021(9)
[4] 徐擁軍.熊文景檔案治理現代化:理論內涵、價值追求和實踐路徑[J]檔案學研究,2019(6)
[5] 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 推進檔案工作走向現代化[EB/OL].[2022-4-16]. http://daj.yueyang.gov.cn/6630/30097/content_1950161.html
[6] 程春雨,楊來青.為推動“十四五”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創新支撐[J]中國檔案,2021(12)
[7] 張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的檔案學專業人才發展戰略研究[J]檔案與建設,2023(2)
作者單位:遼寧省黑山縣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