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江蘇師范大學實踐計劃人文社科類項目,項目名稱:股東網絡內企業間經營傳染(項目編號:2021XKT0702)
摘 要:本文基于股東關系網絡視角,探尋企業創新能力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本文以2008—2021年上市公司數據為依據,得到16340個樣本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企業創新能力越強,企業經營績效越好。同時股東關系網絡在該影響路徑中發揮中介作用,即企業創新能力可以改善企業所處的股東網絡位置,進而提升企業的經營績效。
關鍵詞:風險承擔、股東關系網絡、融資約束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個體之間連接越發緊密,在企業之中也不例外。為了能夠適應如今嚴峻的形勢,企業需要更強的創新能力以迎合市場瞬息萬變的需求。企業通過創新能力的提升,帶來更加多樣化或者更迎合需求的產品,能夠影響創新質量和效率(楊嬋等,2017),自然能夠提升企業整體的經營績效。同時,企業彼此之間可以通過股東、董事、高管等形成聯系,彼此之間相互合作。股東關系網絡以企業之間股東的連接作為依據,形成整個股東社會網絡。企業可以從這種社會網絡中獲取信息、機遇、資源(邊燕杰和丘海雄,2000)。股東關系網絡在企業之間形成的聯系產生了彼此之間交換信息和資源的節點,幫助企業及時獲取資源和信息,改善企業的財務績效。同時,提高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實際上,股東網絡這種社會網絡把企業彼此之間連接,在網絡之中形成了一個內部資本市場,處在這個網絡之中的節點企業可以通過這些因彼此聯系形成的內部市場獲得更多的資源和信息,抓住發展的機遇,規避可能存在的風險,幫助企業與企業之間形成更好的合作,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通過不斷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以此來確立自己所處的股東關系網絡內的位置,獲取更高的信息優勢,進而不斷利用優勢提升自己的經營績效。
因此,本文以2008—2021年上市公司數據為依據,從股東網絡治理的視角下分析企業創新能力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本文主要貢獻在于:首先從股東網絡出發,研究企業績效,拓寬了社會網絡研究。其次,為社會網絡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創新活動具有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但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獲,優秀的創新能力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企業的創新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且,通過創新,企業能夠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幫助企業奠定堅實的基礎,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企業不斷渲染創新意識,員工的創造力更強,使得研發人員能夠研發出更好的產品,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績效和利益。不僅是員工,包括股東等在內的利益相關者都會受到創新的影響,增強創新的意愿。不同種類的創新能夠給企業帶來不同的改善,例如綠色創新能夠保障企業收益,實現績效的提升。企業加強創新投入,強化員工和技術上的進步,加大創新產出效率,提升企業的財務績效。從多個角度來看,企業強化創新可以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改善企業的績效?;谝陨戏治?,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1:企業創新能力能夠提升企業績效。
股東關系網絡是由多個相連接的股東在企業之中形成的聯系網絡。這種網絡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企業能夠帶來更多的資源和信息,提升企業的經營水平。在股東網絡之中,企業所處的位置越高,能夠獲取的信息就越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融資約束,快速發展,能夠帶來更好的名聲,獲得政府的資助。因為企業所處的位置高,資源優勢和信息優勢使得企業更加愿意去治理,保持較好的聲譽,以維持甚至提高自身所處的位置。因此在企業創新過程中,通過自身所形成的創新優勢獲得更高的網絡位置,或者通過治理股東結構獲取好的網絡位置,以此實現資源優勢,幫助企業提升改善企業績效?;谝陨戏治觯疚奶岢鲆韵录僭O:
假設H2:企業創新能力能夠提升股東網絡位置,進而影響企業的績效。
三、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8—2021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樣本,并對數據進行以下處理:刪除ST、*ST類企業;剔除數據缺失樣本;剔除金融保險行業樣本,最終得到16340個公司樣本。本文的所有數據均來源于CSMAR數據庫。本文股東關系網絡相關指標使用Pajek、Ucinet計算得出,其余計算均使用Excel、Stata15.1完成。
其中,股東關系網絡是利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計算的。本文將上市公司作為節點,若兩家公司存在一個或以上相同股東,即認為兩家公司在同一股東關系網絡內,否則不在同一網絡內。依據此種方法形成的社會網絡,利用Pajek和Ucinet軟件計算出企業節點的中心性來衡量企業網絡位置。在內生性檢驗時,將前十大股東中屬于一致行動人的不同股東視為同一股東,重新計算相應的股東關系網絡指標。
2.變量選取與模型構建
(1) 企業經營績效(Roa)。使用資產報酬率Roa作為企業績效的衡量指標。
(2) 企業創新能力(Yanfa)。參考李世剛(2022),使用企業研發投入的自然對數作為企業創新能力的衡量標準。
(3) 連鎖股東治理(Degree)。參考黃燦(2021),使用度中心性衡量企業股東網絡中所處的位置,衡量企業連鎖股東的治理。
(4) 控制變量。參考學者們的做法,本文選用如下的控制變量:企業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獨立董事比例(Indrate)、企業年齡(Age)、托賓Q(Tobin Q)。本文還控制了年度亞變量。
控制變量中,企業規模為企業資產總額自然對數,資產負債率為負債與資產總額比值,營業收入增長率為本期收入增長額與本期期初收入比值,獨立董事比例為獨立董事人數與董事會總人數比值,托賓Q為企業市值與資產總額比值。
(5) 模型構建。為了驗證假設1,即企業創新能力對企業績效產生正向影響,建立模型(1) 。
Roai,t=β0+β1Yanfai,t+∑k βkControlsi,t,k+εi,t模型(1)
其中,Roa表示的是企業績效,Yanfa表示的是企業創新能力,Control表示的是控制變量,i、t為企業和時間,k表示控制變量數。本文預期顯著性為正,即企業創新對企業績效產生正向影響。
本文假設2于機制分析中驗證,即連鎖股東治理的中介效應。
四、實證分析
1.描述性統計
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Roa)平均值是0.027,標準差是0.055,最小值為-0.636,最大值為0.786,這表明樣本企業的績效存在較大的差距。解釋變量(見表2)企業創新能力(Yanfa)的平均值17.976,標準差1.687,最小值0,最大值25.025,這表明企業創新能力同樣存在較大差距。企業規模(Size)平均值22.50,標準差1.289,最小值19.02,最大值27.967。資產負債率(Lev)平均值0.486,標準差0.165,最小值0.0636,最大值0.950。營業收入增長率(Growth)平均值0.267,標準差0.468,最小值-0.400,最大值2.998。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Top1)平均值0.343,標準差0.149,最小值0.022,最大值0.900。獨董比例(Indrate)平均值0.376,標準差0.055,最小值0.333,最大值0.800。企業年齡(Age)平均值17.860,標準差5.879,最小值2,最大值39。托賓Q(Tobin Q)平均值1.524,標準差0.463,最小值0.800,最大值3.000。
2.相關性分析
企業創新能力(Yanfa)的系數為0.091(見表3),在1%水平上顯著,這說明企業績效和企業創新能力之間存在相關性,盡管相關性分析為負顯著,但由于相關性分析和回歸分析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結果并不準確,因此結果需要以回歸分析為結論。其他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8,適合于線性回歸。
3.共線性檢驗
本文的所有變量的VIF值均在1—2之間,說明變量間并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能夠保證本文分析結果的準確和穩定性。
4.基本回歸分析
首先,對本文模型進行回歸,以探尋企業創新能力是否影響企業績效。Yanfa的回歸系數為0.00232,在1%水平上正顯著,這就表明企業績效會受到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即企業創新能力會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假設1成立。
5.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上述結論的可靠性,本文進行穩健性檢驗。
(1) 更換為固定效應模型。前文使用OLS回歸對模型進行檢驗,但可能忽略個體不可觀測的異質性問題,故此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驗證,Yanfa回歸系數0.00183,在1%水平顯著,結果與前文一致。
(2) 更換解釋變量。為了保證結果穩健性,使用專利申請數的自然對數來衡量企業創新能力,并再次回歸,回歸系數0.00224,在1%水平顯著,再次驗證了假設1成立。
(3) 單邊截尾。參考陳強遠(2019)的做法,本文將被解釋變量Roa進行單邊截尾,截去了Roa最小的15%的樣本,并重新回歸,Yanfa回歸系數為0.00180,在1%水平顯著,回歸結果與前文一致。
6.內生性檢驗
(1) 滯后一期。為了進一步解決內生性問題,參考孫傳旺(2019)的做法,對所有的控制變量進行滯后一期的處理,Yanfa回歸系數0.00211,在1%水平顯著,結果仍然成立,進一步驗證了企業創新能力對企業績效帶來的影響。
五、機制分析
前文研究發現,企業創新能力會改善企業的績效,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和利潤。而現如今在各個企業之間,股東彼此相互聯系緊密,形成了連鎖股東體系。在股東社會網絡內,企業的網絡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績效能力,也就是說當企業所處的網絡位置越高時,企業自身的績效也就越強。企業可以通過對連鎖股東的治理,形成自己在整個股東網絡內的位置優勢,獲取更多信息和資源?;诖?,本文進行機制分析,探尋其中影響路徑。本文認為,企業創新能力能夠通過對連鎖股東的治理來穩固企業自身所處的股東網絡位置,進而形成更強的績效。本文使用度中心性作為企業連鎖股東治理形成的股東網絡位置衡量指標,指標越高,企業所處的位置越高。被解釋變量為Degree時,Yanfa的回歸系數為8.649,在1%水平上正顯著;當被解釋變量更換為企業績效(Roa)時,Degree回歸系數為0.000319,在10%水平上正顯著,Yanfa的回歸系數為0.00180,在1%水平上正顯著。且通過Sobel檢驗,Z值為7.986,在1%水平上顯著,通過了中介效應檢驗。由此可知,連鎖股東治理在企業創新力影響企業績效過程中承擔了中介效應,影響路徑為:企業創新能力—連鎖股東治理—企業績效,證明假設2成立。
六、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文通過利用2008—2021年上市公司數據、前十大股東等數據,計算出企業所處的股東網絡位置并進行分析,研究分析發現:(1) 企業創新能力對企業的績效呈現正向影響;(2) 在創新能力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的路徑之中,企業的連鎖股東治理發揮中介作用,通過提升所處股東網絡的位置影響企業績效。
2.建議
(1) 樹立創新意識,加大創新支出,形成核心競爭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知悉自己的處境,了解客戶需求,不斷創新和改善產品,以吸引更多客戶,搶占市場份額。同時,企業內部必須強化員工培訓,樹立廣泛的創新意識,無形之中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為此,企業需要在創新上加大投入,借此形成獨樹一幟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斷壯大。
(2) 提升創新能力的同時,利用所處的網絡位置優勢,獲取更多的信息,以便改善企業績效。股東關系網絡的形成使得其中的成員企業能夠利用連鎖股東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源。當出現機遇時,企業可以通過關系網絡及時獲得信息,及時提出對策,實現可持續發展。
(3) 強化產品創新的同時,也要加強管理系統的創新。產品創新可以抓住客戶,幫助企業實現市場份額的搶占,但也要知曉市場需求變化,這就需要企業不斷創新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幫助企業快速獲取市場信息。將內外部創新和企業股東網絡位置優勢相結合,幫助企業從內而外實現創新,讓企業績效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嬋,賀小剛,朱麗娜,等.垂直薪酬差距與新創企業的創新精神[J].財經研究,2017(7):32-44,69.
[2]邊燕杰,丘海雄.企業的社會資本及其功效[J].中國社會科學,2000(2):87-99+207.
[3]李善民,黃燦,史欣向.信息優勢對企業并購的影響——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1):141-155.
[4]萬叢穎.股東聯結網絡、網絡位置與企業績效[J].財經問題研究,2019(9):120-127.
[5]余明桂,李文貴,潘紅波.民營化、產權保護與企業風險承擔[J].經濟研究,2013(9):112-124.
[6]孔東民,徐茗麗,孔高文.企業內部薪酬差距與創新[J].經濟研究,2017(10):144-157.
[7]顏愛民,龔紫,謝菊蘭.外部企業社會責任對員工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07-116.
[8]李林,雷雅琳,何建洪.消費者綠色偏好、參考價格效應與供應鏈綠色創新[J].工業工程,2021(4):20-26.
[9]Kang J K,J Luo,H S Na.Ar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with multiple blockholdings effective monitor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8(3):576-602.
[10]吳伊菡,董斌.獨立董事網絡位置與企業技術創新行為[J].現代經濟探討,2020(9):76-88.
[11]李世剛,蔣煦涵,蔣堯明.連鎖股東與企業創新投入[J].南開管理評論,2022.
[12]黃燦,蔣青嬗.股東關系網絡與企業創新[J].南開經濟研究,2021(2):67-87.
[13]陳強遠,林思彤,張醒.中國技術風險承擔激勵政策:激勵了數量還是質量[J].中國工業經濟,2020(4):79-96.
[14]孫傳旺,羅源,姚昕.交通基礎設施與城市空氣污染——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J].經濟研究,2019(8):136-151.
作者簡介:孟永濤(1998.08— ),男,漢族,江蘇省徐州市人,江蘇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會計專業,研究方向:股東關系網絡、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