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我國數字經濟飛速發展。近年來,遼寧提出“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遼寧產業數字化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數字經濟在三次產業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數字產業發展和產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仍然面臨了很多問題亟須解決。本文立足遼寧數字經濟發展現狀,探究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破解遼寧振興發展難題、推動形成競爭新優勢、實現遼寧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數字經濟;數字遼寧;經濟發展
一、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飛速發展衍生出數字經濟,數字內涵寬泛,總的來說是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結合。數字經濟也被稱為智能經濟,從技術上包含了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新零售”“新制造”都是數字經濟的典型代表。數字經濟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依托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借助信息通信技術的融合應用以及全要素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對全球資源稟賦、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都將產生關鍵性影響,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具有無形性、非消耗性等特點,幾乎接近零成本且可以無限復制。數字經濟對傳統產權、流通、分配、治理等制度都提出新挑戰,亟須構建與數字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不斷解放和發展數字生產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將發展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先后出臺了《網絡強國戰略實施綱要》《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等多項綱領性文件,從國家層面部署推動數字經濟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更是對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作出重要部署,為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吨袊鴶底纸洕l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2%,產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超過八成,數字經濟結構更加優化,產業數字化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二、遼寧數字經濟發展現狀
遼寧省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提出“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核心理念,將數字化建設作為落實數字中國、制造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加快區域經濟數字化轉型。
總體來看,遼寧數字經濟發展呈良好態勢?!吨袊鴶底纸洕l展白皮書(2022年)》顯示,2022年上半年,遼寧省新動能加快孕育。一是高技術制造業增速較高。全省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2.2%。2022年1—9月遼寧省軟件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625.44億元,同比增長10.7%,占全行業收入的比重為49.0%;信息技術服務實現收入574.79億元,同比增長10.5%,占全行業收入的比重為45.1%;
“十四五”開局之年,遼寧省編制實施《數字遼寧發展規劃(2.0版)》,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賦能行動、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布局首批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16個,新建工業互聯網平臺18個,成功舉辦2021工業互聯網全球峰會、首屆“興遼杯”5G應用場景大賽,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推進重大工程建設。
2022年7月,遼寧省發布《遼寧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若干措施》,在產業升級、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創新能力、營造發展生態等方面提出了多項支持措施,為推動遼寧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數字產業集群提供政策支持。
目前遼寧省及部分地級市數字經濟相關政策文件如下表所示:
三、遼寧數字經濟建設存在的問題
1.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尚不健全,管理措施缺乏創新性
與全國情況相同,目前遼寧省數字經濟體制滯后于發展速度,多元協同治理體系不健全。面對數字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領域、新場景、新問題,政府在對大數據、AI、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使用仍不充分,阻礙了數字經濟治理的時效性、科學性和準確性。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各級法律法規陸續出臺,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行業、企業、協會、社會公眾各方主體的權、責、利邊界模糊情況逐漸顯現,多元化監管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2.區域數字產業發展不均衡
遼寧省的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均呈現出“三二一”產業逆序滲透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一、二、三產業數字化滲透率分別為10%、22%、43%,第三產業數字化發展較為超前,一、二產業明顯落后。從整體上來看,遼寧區域數字產業在三個產業中覆蓋不均勻,第三產業數字化滲透率相對平穩,發展迅速,一、二產業,特別是工業方面數字化滲透率亟待提升和加速。同時可以看到,遼寧作為老工業基地,重工業和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仍然較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現有經濟和數字經濟發展存在著基礎和發展結構性失衡問題。
根據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發布了“2021年度電子信息企業競爭力報告及前百家企業名單”,遼寧省無企業上榜??梢钥闯觯袊娮有畔a業分布區域性明顯,主要集中在產業基礎比較好的地區,遼寧缺乏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遼寧目前除了遼寧京東云大數據產業、金普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帶等外,沒有形成具有規模和帶動示范作用的產業集群,且缺乏數據源、底層構架、軟件集成、互聯網平臺等主要產業鏈關鍵技術的規模以上企業,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和集聚效應。
3.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度不夠
制造業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關鍵。雖然近年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但是多數企業數字技術滲透率和融合度仍然較低,數字技術對于實體經濟的助力作用不顯著。絕大多數企業對于數字技術的利用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沒有實現數字技術對于生產力的挖掘和推動,特別是數字技術對于生產關鍵環節的賦能。究其原因,一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涉及組織架構、公司實際業務流程、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的系統性工程,遼寧目前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受制于企業規模、經營資金、基礎設施、技術技能人才儲備等因素,無法承受因此帶來的巨大資金壓力。同時,數字經濟對于這些企業來說,周期長、見效慢,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4.數字經濟安全體系不健全
數據是數字經濟乃至國家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數據安全是保證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海量數據在釋放巨大數字價值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數字安全風險。目前,遼寧乃至全國的網絡安全工程建設無法跟上數字經濟和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要求,無法應對數字化帶來的安全調整。近年來,網絡攻擊案件屢見不鮮,新型網絡詐騙、電信詐騙案件更是頻繁發生,已經成為目前社會影響極其強烈的犯罪形態之一。2022年遼寧省發布《遼寧省大數據發展條例》,第六章為“數據安全”章節,規定了實行數據安全責任制和分類分級保護制度,明確了責任確定原則,對于全社會各主體建立落實數據安全保護制度、強化數據存儲管理和應急處置等予以明確。但是整體上來看,《條例》缺乏“定制化”“個性化”條款,與區域性數字安全環境不能完全符合,且單獨一項條例無法滿足目前復雜的數字網絡安全環境需要,未形成較為完整的數字經濟安全保障體系。
5.數字化人才缺乏
數字經濟的高創新性、滲透性、覆蓋性等本質特征決定了數字化人才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和驅動力,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資源。培養和引進數字化人才是遼寧打造競爭優勢,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戰略之一。近年來,遼寧省人口增長緩慢,人才流失現象嚴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外流尤為突出,對本省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雖然近年來遼寧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且遼寧擁有較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基礎條件和巨大發展空間,但是與北上廣深及其他經濟發展較好省份相比,仍然比較落后,加之市場化意識不強,政策機制不靈活,人才引進投入不足、人才留存能力較弱等原因,導致數字人才的吸引力、聚集力、留存率比較薄弱。
另外,數字經濟對人才的專業性有較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掌握計算機、網絡、通信、數據庫、軟件技術等,還要掌握各行業專業知識,打通數字化和行業之間的斷層,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產業與數字化的融合。但是,遼寧省內很多高校目前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需要,無法輸出高素質的數字經濟人才。
四、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策略
1.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創新管理模式
要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提升區域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水平。首先要明確權利義務,明確數據要素權利歸屬,清晰界定法律主體行為,依法維護數據要素權益。同時,要完善法律救濟原則,保障全力救濟渠道的暢通,保障數字權益,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遼寧整體經濟活力。
另外,要健全完善協同監管規則,創新管理模式。數字經濟發展迅速,涉及領域眾多,因此要及時跟進和研究金融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與數字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法律制度,提升法治化水平,積極確立規則,加強監管,創新監管理念和監管模式,優化監管技術手段。
2.構筑區域數字經濟發展格局,促進公平有序發展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強調,發展數字經濟要堅持公平競爭。要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營造所有城市、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嚴格監管防止平臺企業濫用數據優勢,實施壟斷行為或不正當競爭行為,威脅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行為。明確行業、企業、協會、社會公眾各方主體的權、責、利邊界,完善多元化監管體系。
結合遼寧省內各地級市數字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合理進行產業布局,完善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鞏固和突出大連、沈陽、鞍山數字經濟現有優勢和帶頭作用,同時支持省內城市產業鏈聯動作用,加強各城市間基礎設置、數字資源共享,形成以點帶面,協同聯動、優化配置的發展態勢。
3.打造更多場景加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遼寧省經濟發展既定戰略,因此要在全產業鏈、多領域打造應用場景加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融合上主要包括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兩個方面的發展。探索“X+數字”場景,如對于遼寧來說,農業、旅游業等都是較好的突破口,利用好遼寧各城市自然稟賦,體現地方特色產業。立足特色資源和現有優勢產品發展新型在線經濟,深化互聯網消費滲透,推動產業與互聯網對接。另外,可以發展數字經濟配套服務,如部分區域性中心城市可以建立物流區域集散中心等,為“商流”“信息流”提供基礎支持服務;遼寧整體人力資源成本較低,可以利用人力資源打造如客戶管理中心、呼叫中心等功能性特色業務集群。
4.構建數字安全體系,加強數字安全保護
建立分工明確、責任清晰、協同聯動的數字安全管理體系,提供多部門、多層級、多維度的數字安全管理服務保障機制。首先,行業主管部門要基于行業基本特征,進行行業網絡安全工作協調部署。企業事業單的主管部門要在現有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基礎上,根據地方實際情況構建網絡安全保護平臺,接受安全監管部門監管。地方安全監管部門則要負責省內各個城市之間的統籌協調、安全審查、監督考核、評價改進。其次,要完善數字安全治理工作機制,推進重點工作開展和落實,如重要數據目錄備案管理、安全信息共享機制、社會投訴和舉報機制等,實現多部門協同聯動。
5.大力推進數字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堅持把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緊密結合。尊重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根本上扭轉“官本位”人才管理理念,切實將服務人才工作落實到位。通過建立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引進優秀的數字化人才,打破遼寧省內目前數字化人才短缺的形式。另外,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對于遼寧省內多數三四五線城市來說,受限于城市層級和城市能級,在高素質數字化人才引進方面更應該創新引進機制,可通過項目合作、掛職、兼職、咨詢等方式進行柔性引進。
在數字化人才培養方面,企業數字化轉型包括業務、管理、數據、技術等多個方面,因此要進行多層次、分類別、定方向人才培養。對企業高層管理者要進行數字化規劃能力和數字化思維培養,對企業原有技術人才進行技術技能提升和轉型,培養專業領域專家,對于普通員工則要進行數字化基本技能培養,提升普通員工的數字化素質。
參考文獻:
[1]許悅雷,張帆.推進遼寧數字經濟發展對策研究[C].第十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21:887-891.
[2]郭雅蘭,王福英.數字遼寧建設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2(8):18-20.
[3]韓芳.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助推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2):81-83.
[4]滕菲.數字經濟支撐遼寧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3):87-90.
[5]韓雪峰,王曉雨,徐寧,李菲菲.促進遼寧省數字經濟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22(27):159-162.
作者簡介:陳思(1987— ),女,滿族,遼寧省凌海市人,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