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供應鏈金融近幾年發展迅速,它有利于我國融資結構的改革,同時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小微企業,對資金服務于實體經濟有重要影響。在人民銀行226號文等綱領性文件的指引下,數十個地方省市發布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專項政策,供應鏈金融正成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重要抓手。然而供應鏈金融其自身存在信息不對稱,核心企業信用難以進行有效跨級等問題。因此,需要創新當前的供應鏈金融模式,解決目前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困境。基于此,本文探討區塊鏈技術實現供應鏈金融模式路徑以解決我國供應鏈模式發展弊端,最后提出有利于我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區塊鏈;創新模式
一、引言
區塊鏈產品融合了密碼學,共識管理機制,點對點數據傳輸等多項現有技術手段,具備了無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跟蹤,公平透明,集體保護等優點。鮮京宸教授(2016)指出區塊鏈系統是一個由不同的數據節點聯合參與的分布式大數據系統,屬于開放式賬本系統。在出現了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通過區塊鏈技術的運用能夠實現不要求第三方的保證。張偉,丁開艷(2017)指出區塊鏈技術并不必然意味著去中心化,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信任。范方志,蘇國強,王曉彥(2017)指出未來我國金融創新發展的需求與區塊鏈技術相契合,而“區塊鏈+金融”創新的發展模式在未來會成為中國金融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風口”。
我國已經有3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有關區塊鏈的相關政策,包含從企業財稅補貼到人才引進獎勵措施等多個方面。各地區政府在國家有關部委發布關于扶持區塊鏈行業發展的文件后積極貫徹有關政策措施,提高了對區塊鏈發展的扶持力度。截至2020年,全國已有2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著技術優勢的顯現,國內眾多知名公司已開展區塊鏈應用試點,其中既包括百威啤酒、馬士基等“傳統”企業,也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新興互聯網企業。更多的專家提到了通過區塊鏈信息技術為企業融資賦能來克服傳統企業金融服務面臨的困難。基于區塊鏈本身所具備的信息準確性和不可篡改的優勢,能夠進行信息多級傳輸,形成高效的資金信息交換系統,從而能夠幫助處于供應鏈末端的中小型企業進行更便利的企業融資業務,從而推動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傳統供應鏈金融痛點
1.信息不對稱,存在信息孤島
因為整個供應鏈中各參與者的網絡系統建設上都相互獨立,但具體的服務卻被各系統分散處理,而各個信息系統之間由于在技術條件、數據標準等方面也存在著不同,從而涉及數據安全問題和不一致的信息,個體之間也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四流難以合一。由于供應商系統所代理的貨物,涵蓋了貨物從制造到配送的全過程,范圍廣、跨地域大,因此數據跟蹤溯源問題仍然是重點難題。而由于供應商系統內的各服務方沒有建立一體化服務體系的技術要求,因此每個參與者都僅僅掌握了部分的貿易數據、物流信息和資金流數據,并不能切實地解決信息傳輸與獲取環節中的安全性問題,因此數據孤島仍然存在,數據不對稱現象也仍然突出。傳統企業融資方式下,一個企業主要和一個商業銀行簽約,受限于其屬地化管理,每個企業都需要在指定商業銀行的指定分行開戶,不然貸款功能、貸款質量將受到較大限制。因為商業銀行無法直接掌握多級企業貸款所需要的基礎信息,為了防止虛擬交易出現,商業銀行需要中心企業逐筆證明應收賬款資料的真實性與完整性,再提交具備法律效力的確授權文書。由于融資材料復雜,操作流程長,核心企業配合意愿低,進一步增加了銀行的風控難度。
2.核心企業的信用難以進行有效跨級
因為缺乏高效快捷的信貸平臺,核心企業信用無法隨交易結果傳導至供應鏈“尾端”的中小企業。以應收賬款為例,一方面,傳統企業融資需要應收賬款方、增信銀行公司、保理公司等多方面介入,轉賬周期長、手續費高昂;另一方面,因為標的數額小,收益無法涵蓋成本費用。一般的企業融資方式下,由于核心中小企業只對一級供貨商進行直接支付金融服務,公司由于受風控因素限制,不愿意對二層、三層或者更遠端的中小企業進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核心中小企業的信貸才能傳導給核心中小企業,這樣就出現了“想融資企業”與“商業銀行希望提供融資服務企業”不相匹配的現象情況,而這也為銀行獲取客戶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因為核心公司信用等級無法跨越層級傳導到二至N類供應商,使得有著巨大投資需求的產業鏈末端的小微公司無法通過核心公司信用等級實現投資。
3.存在造假風險,缺乏可信的貿易場景
目前,面臨造假風險,出現倉單、發票偽造等情形,這會加大商業銀行等機構的信貸風險,讓金融行業產生業務風險,進而降低金融行業開展供應鏈金融的積極性。企業的內部信息系統往往相互獨立、分散,甚至可能因為企業高度機密的原因使得內部信息無法互聯互通,金融機構方不能充分了解整個鏈上的資金信息情況。金融機構當無法判斷交易信息的準確度和真假以及無法判斷企業的信用風險時,基于對交易安全性的考慮,也可以減少介入企業金融市場的意愿。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投資、結算、清算等諸多過程均依靠人力完成,不能實現企業信息化的最快捷方式。其一,企業易發生對同一單據重復投資、虛構貿易背景以及債權證明等現象,使得整個投資流程中需要多個人員的合作,從而導致企業周轉耗時過大、工作效率降低。第二,在投資流程中,往往包含了多項流程,人工作業程序復雜、費時較久。其三,在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方式下,公司和供貨商之間的支付方式以線下協議約定為基礎,以手工操作為主體的結算手段,在中間清算活動牽涉眾多企業,并要求在多個層級同時進行之后,中間清算過程面臨著諸多不明確的人為因素,如沒有中間信息保證,就加大了企業的清算風險。不是自動化的處理手段,不能進行強制性支付,對于拒絕支付、延遲付款的情況處理功能薄弱,輕則浪費部分資金,重則干擾整體的資金鏈運行。
三、區塊鏈技術實現供應鏈金融模式分析
1.區塊鏈定義及技術特征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種分布式數據庫共享技術。數據以區塊的形式存在,不同的區塊之間根據密碼學的原理相互連接,也就是區塊鏈。區塊鏈有著去中心化,數據不可隨意篡改,信息安全透明等技術特征。其中去中心化是指不需要中介機構的參與,鏈上節點同時參與數據的記錄;數據不可隨意篡改是指當信息存儲到區塊鏈后就會有完整的數據記錄,并且只有當鏈上半數以上節點同意后數據才能更改,否則將永遠存儲;信息安全透明是指區塊鏈的參與者都可以查看存儲在區塊鏈中的數據,并且采用密碼學的技術加密信息,使得鏈上數據信息完整,并且可進行驗證,保障數據的真實性。
2.“區塊鏈+供應鏈”的金融創新模式分析
“區塊鏈+供應鏈”自金融模式存在諸多優勢,首先區塊鏈助力供應鏈金融四流合一,供應鏈上的參與方將業務接入同一區塊鏈技術平臺。企業將四流環節的加密數據寫入區塊并上鏈后不可篡改,因此實現四流全程可追溯;供應鏈上不同環節的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可以被大范圍地檢測到,同時完成信息識別,控制風險,監督流程等任務,以此確保鏈上企業提供的信息是真實可靠的。其次,可以推動多主體更好合作,由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征和分布式賬本等技術能夠保證信息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及建立節點(參與方)點對點關系,因此優化參與方之間信用關系,構建全局信任,降低機構間信用合作風險和成本,降低憑證單據審核、計算評估中的系統性和非系統風險,有助于管理票據、資產、交易、回款等一系列風險點。最后“區塊鏈+供應鏈”自金融模式實現多層級信用傳遞,提高驗證交易真實性的效率,傳遞核心企業的信用,整合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方便溯源。具體模式分析如下:
(1) 基于區塊鏈票據的供應鏈金融模式
根據圖1所顯示,區塊鏈票據的供應鏈上自融資模型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第一步,由商業銀行將融資借貸給核心企業,然后核心企業再進行自融資拆分并通過區塊鏈票據的形式向供應鏈上的下一層企業傳導信息,在這一層級的所有公司都實現了自身融資需求之后,剩下的融資會再向下一層公司傳導信息,直到全部融資都分配完畢。在這種流程中,整條供應鏈上的資本進行配置,各個層次的公司通過債權向銀行借款,即便是供應鏈末端的銀行也可以滿足它們的融資需求,并且成本與其他企業一致。
區塊鏈票據系統能夠幫助供應鏈末端的中小型公司進行低成本貸款業務的主要理由有如下兩點:1.區塊鏈分布式的技術可以使鏈條上各個環節的所有信息都是可以通過驗證的,從而能夠實現區塊鏈票據的真實性。2.由于票據上具有日期戳,節點信息按日期順序排列,所以票據的數據輕易不能篡改,這樣可以保證信用傳遞的不可更改。
(2) 基于區塊鏈數據分析實現供應鏈金融模式
如圖2所示,供應鏈自金融模式的實現依靠三種路徑。第一種是核心企業與下一級企業之間進行融資;第二種是下一級企業與直接關聯的下二級企業間進行融資;第三種路徑是下一級企業與不直接相關聯的下二級企業之間進行融資。這三種融資路徑與傳統依靠銀行等金融中介的融資模式不同,它依托的是融資企業的信用,對供應鏈上的資金進行整合分配,使得非核心企業也能高效融資,實現企業間的借貸,從而實現供應鏈的高效運行。此外,由于第一種和第二種融資路徑借貸雙方同屬于上下游關系,依靠區塊鏈數據分析,企業間能直接借貸,但是在第三種融資路徑下,借貸雙方不屬于上下游的關系,所以不僅需要區塊鏈數據分析,同時需要上級企業提供為下級企業提供信用證明來提高融資方的信用水平最終實現企業間的融資。
四、促進我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模式發展建議
1.打造互聯互通,開放包容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首先應該基于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個實時共享的數據平臺,將核心企業,物流公司,中小企業以及資金提供方等產生的交易融資數據通過端口上傳到系統中,在這個過程中同時需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其次,供應鏈平臺也應該對接相關監管部門,稅務部門,實現線上監管,在平臺上可以查詢企業的繳稅記錄作為企業信用證明。最后,將供應鏈金融平臺與中央銀行等征信系統對接,及時上傳企業增信及失信的相關信息,將平臺打造成集融資,信息共享,監管,防范風險于一體的互聯互通,開放包容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2.法律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
在法律監管方面,英國政府在2015年首次提出“監管沙盒”概念,這個概念同樣適用于供應鏈金融領域。監管沙盒促使監管者通過主動調整監管舉措來實現市場創新,在監管創新中有很強的影響力。它強調一種由風險驅動監管的被動理念轉化為主動引導調整監管措施的理念。另外,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建立相應的行業自律規范協會十分重要。自律調節具有一定的彈性優勢,同時行業自律組織是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溝通的橋梁。通過自律性的規范管理,不僅可以使政府監管部門及時了解供應鏈行業現狀,同時通過對自身行為監督,也能夠使政府和監管部門客觀地看待區塊鏈技術,避免對新興行業“不管則亂,一管則死”的后果。
3.注重人才選拔和培養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需要專業人才和技術支持。為了保證供應鏈上數據的真實可靠,使鏈上企業更放心地使用區塊鏈技術滿足其融資需求,國家需要培養高質量的區塊鏈技術人才,創建專業的研發團隊,不斷改進優化區塊鏈技術,優化完善供應鏈融資流程,提高企業間融資效率。培養區塊鏈技術人才,需要高校與企業聯合,在專業團隊帶領下,定期對技術人才培訓,同時向有經驗的企業學習,熟悉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原理及流程,不斷提升我國區塊鏈技術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范方志,蘇國強,王曉彥.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及其風險管理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12):34-43.
[2]張偉,丁開艷.區塊鏈的本質特征[J].中國金融,2017(18):89-90.
[3]常晶.從區塊鏈技術視角探究供應鏈自金融模式[J].財會月刊,2020(11):136-141.
[4]林永民,史孟君,陳琳,等.信用穿透與多方共贏: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創新研究[J].征信,2021(5):28-34.
[5]王權堂.區塊鏈賦能下供應鏈自金融發展困境與模式創新[J].經濟體制改革,2021(4):152-157.
[6]趙磊,石佳.依法治鏈:區塊鏈的技術應用與法律監管[J].法律適用,2020(3):33-49.
[7]韓景旺,韓明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創新研究[J].齊魯學刊,2022(4):131-141.
[8]劉雙良,秦玉瑩.區塊鏈金融的發展演進、突出難題與提升路徑[J].金融理論探索,2020(2):3-10.
[9]劉翔.區塊鏈技術賦能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21(23):148-152.
[10]鮮京宸.“區塊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與前景展望[J].財會月刊,2017(14):79-83.
作者簡介:張瀛月(2000.04— ),女,漢族,遼寧省人,河北金融學院,學生,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