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蘭蘭
摘 要:農村高中思政課教學應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在新課改不斷深入推進的過程中,本土紅色文化資源的作用日益凸顯。南梁精神起源于甘肅慶陽市,是老一輩革命家在南梁(今甘肅慶陽市)革命實踐中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革命文化,其蘊含的精神內涵、優秀品質十分豐富。在農村高中思政課教學中納入南梁精神,旨在通過運用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提升思政課堂的有效性,推動紅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基于此,文章對南梁精神的內涵與價值進行了提煉,并以具體課例探究了如何將南梁精神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
關鍵詞:南梁精神;農村高中;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4-014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48
南梁精神屬于建黨精神譜系,為了將南梁精神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高中思政教師要深刻把握南梁精神的內涵和價值,更好地將其作為本土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之中。
一、南梁精神內涵與價值
南梁精神的內涵為“直面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是開拓”,高中思政教師要深刻解讀其精神內涵,充分彰顯其時代價值、教育價值。
(一)直面群眾
直面群眾是南梁精神之基。在南梁精神的形成過程中,劉志丹等共產黨人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始終緊密聯系當地群眾,深受當地群眾愛戴,建立了牢不可破、緊密相連的軍民魚水情,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支持與信任。老一輩革命家們高度重視人民群眾關系,堅持從群眾中來,向群眾中去,始終團結發動群眾,不斷發展和壯大了南梁革命根據地。
(二)堅守信念
堅守信念是南梁精神之核,是陜甘邊地區的革命先輩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在高中思政課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革命先輩的故事,以深化學生的信仰。新生代高中生必須學習革命先輩堅定理想信念的高貴精神與品質,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補好人生精神之鈣,在與時俱進中始終把握時代發展主旋律,成為有目標、有方法、有思路的新生代高中生。
(三)顧全大局
顧全大局是南梁精神之質,在南梁精神形成的過程中,很多革命先輩不顧個人安危,始終顧全大局、服從紀律。教師要引導學生始終樹立大局意識,通過全局分析問題、思考事情、辦好事實,形成團結協作、舍己為人、包容信任、顧全大局的高貴精神,在團結互助中奔赴高考戰場。
(四)求是開拓
求是開拓是南梁精神之粹。在南梁精神形成的過程中,由于敵我力量懸殊,若硬碰硬地進行戰爭對抗,勢必導致失敗,此時采取轉移策略來保存革命火種才是上策。在新時代背景下,不管是外部還是內部面臨的風險和挑戰都較為艱巨,高中生只有不斷夯實基礎理論知識,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采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
二、南梁精神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的基礎
(一)高中生的特點
第一,高中生對互聯網的依賴性較強。教師將南梁精神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可以以互聯網為紐帶,采取線上的方式,引領學生學習南梁精神,從中汲取思政元素,滲透思政教育,引領思政教育新高度。
第二,高中生的思想較為活躍。在利用互聯網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領學生思考南梁精神的精神內核,汲取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賡續紅色基因的精神實質;教師應以思政教育增強學生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政治自覺,增強學生的思政素養,以及志氣、骨氣、底氣。
第三,高中生的獨立意識強烈。逐漸從家庭的“束縛”中脫離,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高中生,獨立意識較為強烈,急于展示自我、證明自我,主動學習技能和展示優秀才能。教師將南梁精神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開展南梁精神讀物朗讀活動,鼓勵學生將讀后收獲與他人進行分享,或表達自身的困惑。教師應在思政教育的高地,筑牢高中生的成長防護網,通過思政教育筑牢人才培養的底色。
(二)高中教育的特點
高中教育的本質與外界環境決定了高中教育的發展定位,現代高中教育始終以中國特色高中教育發展道路為基本路線,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貫穿思政教育發展全過程。將南梁精神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要結合高中教育的特點,凸顯思政教育特色,引導學生感悟家國情懷,汲取奮進力量,煥發思政教育風采,運用思政教育筑牢學生的思想防線,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講好思政課,守好意識形態“責任田”。
三、南梁精神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的具體策略
(一)夯實思政之源
1.將南梁精神常態化地納入農村高中思政課,應緊密結合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切實注重南梁精神的無縫滲透。例如,為深化學生對依法治國的理解,教師可以介紹馬錫武在陜甘寧邊區高等法院任隴東分庭庭長的故事,以陜甘寧邊區蘇維埃政府“豆選法”作為切入點,給學生講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讓學生了解南梁精神背后真實人物的紅色故事,在豐富內容的同時,使得政治課堂教學更加生動。
2.發揮思政課堂引領方向的作用和固根守魂、凝心聚力的能效,南梁精神作為本土紅色文化資源,將其納入高中思政課堂教學,夯實思政之源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鑄立德樹人之魂。因此,教師需要在高中思政教育中加強南梁精神的運用,將南梁精神打造成思政教育的源頭活水,持續深入地實施培根鑄魂、浸潤身心的工程。例如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闡釋南梁精神中蘊含的紅色精神、紅色文化、紅色基因,讓學生對南梁精神的內涵進行深入把握。教師在為學生講述南梁精神的過程中,可以引入具體的小故事,讓學生在思考和分析中領略南梁精神的內涵,深化對南梁精神的把握。
3.找準源頭活水,保證用好用足,高中思政教師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理論基礎,發揮互聯網時代下思政教育資源日益豐富的優勢,彌補理論知識新穎性不足、學習內容枯燥導致學生思政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堅持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新發展理念是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時期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的真實寫照,為幫助學生深化對“堅持新發展理念”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南梁精神背后的革命先輩在當時有哪些新的發展理念和精神,再將新時代的發展理念進行對比,學生會發現不管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當今和平年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從而深化對發展理念的認知。
(二)凝聚奮進之力
提高思政教育深度,對象是學生,主體是學生,動力源也是學生,只有增強學生的共識,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心勁,深入推動思政教育在高中思政教育中深度實施,從南梁精神中凝聚奮進之力,與學生一道謀求共識、贏得共識,并在凝聚共識、贏得共識的基礎上攜手同行,在團結奮進的基礎上攻堅克難,勇往直前,才能開創思政教育新局面、新業態、新活力。南梁精神是革命先烈、仁人志士、進步人士在坎坷歲月中樹立的寶貴精神,是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忠誠擔當、豪情大義的深刻詮釋。在凝聚奮進之力深化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不畏艱險、不屈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堅定信仰、追求真理的無比崇高精神,勇于擔當、果斷勇敢的無我忘我精神,從南梁精神中凝聚奮進之力,深化思政教育深度,凝聚思想共識,強化課堂思政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三)提高思政素養
提升思政素養是深化高中生思政教育深度的又一關鍵點。基于南梁精神的高中政治教學,應以提升思政素養作為著力點。例如在《法治社會》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學習南梁精神中蘊含的革命精神、紅色文化內涵,教師可以以南梁精神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南梁精神的實踐調研活動,從村居、老紅軍、紅色文化場館中,調研南梁精神,并總結當時社會的情況,再與法治社會進行對比,使學生理解革命先輩追求平等自由和敢于實踐創新的開拓進取精神,深化學生對南梁精神的認知,使其成為提升學生思政素養的主要途徑。
教師應將南梁精神作為占領紅色文化育人高地、陣地的主要載體,以思政課程作為紅色文化育人的主要渠道。將南梁精神融入思政教育內容,既能豐富思政教育業態,又能創新思政教育內涵。南梁精神中蘊含的倫理道德、紅色精神、教育思想,能夠引領學生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堅決抵御來自西方社會的錯誤思潮,自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人生觀、健全的世界觀,使其成為人生成長道路上的潛在因素與不竭動力。例如在教學《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時,教師可以采取項目式教學法,讓學生以“從南梁精神革命先輩看價值選擇”作為項目主題,每個小組搜集與南梁精神有關的英雄人物事跡,分析其價值觀和紅色精神,梳理其行為與價值選擇,從而深化學生對南梁精神及革命先輩的理解和認知。
(四)筑牢思政課程生態圈
深化高中思政教育深度,以南梁精神為載體,就是要學生通過南梁精神深刻理解何為“志氣”“骨氣”“底氣”,深刻思考如何才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深化高中思政教育深度,以南梁精神為載體,就是要教師從南梁精神中挖掘筑牢思政課程生態圈的紅色因素、思政元素、紅色文化,推動紅色基因傳承與發展,認真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推動思政課程改革,聚焦基礎理論、課堂教學、百年實踐,夯實高中生的政治素養與培育質量,增強高中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借助思政教育實踐活動,增強高中生的責任感、使命感,筑牢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安全力量根基。
1.思政課堂。思政課堂教育中對南梁精神的深度納入,能夠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在南梁精神的助力下,思政教育的深度與維度能夠得以深化。思政理論課堂是納入的主要路徑之一,教師應借助南梁精神挖掘思政元素、思政教育素材、紅色精神精髓,以思政課堂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筑牢思政教育的新高地、傳承南梁精神的匯聚地,講出有政治高度、理論深度、情感溫度的思政課堂,引領高中生樹立“事業常成于堅韌,而毀于爭躁”的態度,將人與自然相處的真諦移植到思政課堂,培養出具有政治理論深度的人才。
當代高中生作為新時代青年,只有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理想,才能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思政教師以南梁精神作為深化高中思政課堂教育的載體,能夠堅定學生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使學生通過品讀南梁精神、學習南梁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等,感受南梁精神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道路、改革開放的態度、行為、選擇,并在身體力行中不斷守正創新,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把握和感受南梁精神帶來的力量,進而將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精神變為日常工作、學習、生活實踐的動力,從而奮力譜寫高中思政教育新篇章。
南梁精神的背后是“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誓言的踐行者,是始終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思政教師以南梁精神為載體深化思政教育成效,就是要將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作為著力點,深化思政教育成效,結合南梁精神對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信念的堅定立場,來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教師要注重思政課程與主流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以南梁精神的內涵引領高中生的價值觀念,鞏固思政課堂作為思政教育主陣地的地位與作用,從南梁精神中挖掘思政元素,彰顯出思政教育的專業性、前瞻性、創新性,引領高中生始終堅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自覺肩負時代使命,在思想政治的引領下筑牢意識形態新陣地。
2.實踐活動。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非常緊密,在思政理論課堂深度納入南梁精神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領學生深入開展實踐,通過實踐來感悟南梁精神形成的環境、心境、意境,將從中汲取的奮進之力在實踐中體現出來。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獨立意識強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學習紅色精神來克服自身的依賴性,將從中汲取的精神之鈣與自身實踐進行對比、反思,打造屬于高中生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從而切實提高高中生的政治理論深度。
四、結語
“直面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是開拓”是南梁精神的內涵,教師在農村高中思政課堂中納入南梁精神,應緊密結合高中生和高中教育的特點,以高中思政課堂為主陣地,通過采取夯實思政之源、凝聚奮進之力、提高思政素養、筑牢思政課程生態圈的方式,推動南梁精神在高中思政課堂的落地落實,在提高思政成效的同時提升高中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徐志堅,戎鈺.南梁精神對中國共產黨革命斗爭精神理論構建的貢獻[J].甘肅政協,2022(4).
[2] 張云麗.南梁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引領作用[J].隴東學院學報,2022(4).
[3] 繆文靜.從偉大的建黨精神中感悟南梁精神的時代價值[J].時代報告,2022(5).
[4] 張曉陽.南梁精神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蘭州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