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平 姜松榮
(1.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三亞 572000;2.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 410000)
中國的禮制化家具源遠流長、貫穿古今,代表的是一種中國文化,是中國古代造物思想的物質載體。通過對中國禮制化家具造物思想的分析,結合現代社會消費文化方式,從中國傳統造物思想中尋找與中國式禮制化家具的結合點進行現代化轉換,以小見大,以此打開中國傳統造物思想指導中國式現代化禮制家具設計的途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禮制家具設計對傳統造物思想的傳承與發展。使得大眾對中國傳統造物思想有更廣更深的探索,真正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禮制家具設計的融合推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禮制家具設計之路。因此,研究中國特色的禮制化家具所代表的造物思想,啟示中國式現代化家具設計,是當代中國禮制化家具設計文化應該追求的一個目標。[1]
隨著人們對消費需求的日益提升,中國傳統家具設計的廣度與深度都有了不同程度改變,不再是規格寬大、色調凝重、設計規范的傳統印象,各個年齡段的消費者都可以按照自身的審美要求,選用不同形式與格調的禮制家居。不管從品位還是格調上,隨著當前的消費方式升級,新型消費主體在知識、眼界上都越來越不凡,更極力尋求自己的價值主張,也勢必有了全新的消費觀,其對禮制化家具產品都形成了直接影響。
據調查,高端人群及中老年人曾是傳統禮制家具的消費主力,但由于新的消費時代的來臨和全新的消費文化所帶來的影響,當前該類家具受眾人群正逐步擴大,年齡階層也越來越多元化,如22歲到30歲年齡段,傾向于有設計感、小眾的家具風格,要求自然清新和功能多樣,在材料上以松木、橡膠木、水曲柳為主;30歲到40歲的消費者選擇現代簡潔風偏多,更強調傳統手工的痕跡,在材料的選用上,楠木、水曲柳、胡桃木、橡木、黑胡桃等更受追捧;而40歲到55歲的消費者,則注重于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及其材料的貴重,紅木、桃花芯木、胡桃木、楠木等材質頗受歡迎。因此,針對不同的年齡階段的消費文化方式和審美需求,傳統禮制化家具在設計及用材上也要進行細化和創新設計。
為適應不同的消費人群,在設計方面由單一的傳統禮制化家具劃分出來各種風格。如宋韻家具無論怎樣外延,要求絕對單純,即圓、方、素色、質感的單純,講求含蓄、內斂,講求一種簡約至樸的極簡家具。整體營造出工整簡潔、樸素儒雅、雅致脫俗的藝術風格,凸顯的都是體驗向往的生活方式。漢唐家具寬大厚重,雕花、裝飾比較多,富貴華麗。明式家具的古、雅、精、麗,反映了簡單樸實的藝術風格,既飽含著匠人的高超手藝,也浸潤著明代文人的審美趣味。
隨著現代家具市場的日益發展,消費者群體對于家具使用性需求越來越大,板式家具開始走向了定制化的路線,不過現代工業的制造水平很難滿足傳統禮制化家具的工藝特點,而禮制化家具所特有的天然材質的紋理和質感是無法比擬和模仿的,為了給予更多選擇,仍然需要開發符合現代市場需求的傳統禮制化定制家具。
傳統禮制化家具是對中國歷史文化和精神建設的延續,引起的是對歷史認知和現代審美認識的巨大沖擊,而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傳統禮制化家具,幾乎是按照了明清時期古典家具的老造型。但伴隨著現代人生活模式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傳統禮制化家具形制、舒適度和設計功能都已經無法適應現代人的生活使用需要。所以,在家具設計中主要運用現代的藝術手段詮釋了我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其造型風格統一、造型簡單、以線為主,構造嚴密、做工細致、設計合理、木質堅實、紋理優美。既保留利古老的傳統的榫卯結構,也沿用了古代卷草、云紋、月洞、回型紋等傳統圖案,從而突破了傳統禮制化家具的陳舊、老氣,提高了在生活使用上的舒適感。同時結合了現代的五金配件、布藝、陳列等元素,在延續中國傳統工藝優點的基礎上,更多的迎合了現代人對中式傳統特色家具的鑒賞和使用要求。
(1)造型簡練、以線傳情
嚴格的比例尺度是禮制化家具造型藝術的基石。如桌椅等家具,其上端和下端之間,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即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極為均勻和諧。毫無冗余的累贅,并且功能與結構需求又極相符合,整體即線的組合。其各部件的線條,都呈現挺拔秀麗之勢,剛柔兼顧,表現出了質樸簡練、典雅而大方之美[2]。
(2)制作精良、結構嚴謹
禮制化家具的卯榫結構,富有一定的科學性。其特點是它不用釘子,只利用卯榫加固物件,也不受自然環境氣候的(干燥和潮濕)限制,在制造上采用攢邊等加工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嵌以牙條、牙板、券口、圈口、矮老、羅鍋棖、霸王棖、卡子花等,增加了堅固性能,既美觀端正,又結實耐用。其結構設計,是當時科技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因結構而形成的樣式。體現出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3]。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
受宗法觀念和倫理觀念的影響,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裝飾的家具。所以,禮制化家具的裝飾方法很多,雕、鏤、嵌、描等均有使用;而紋飾材料也非常普遍,有螺鈿、琺瑯、牙、竹、石、玉等等。不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只是按照其的整體特點,做一些恰如其分的點綴。例如在明式家具的桌椅背板部分,做了小面積的嵌入或透雕,將其放在桌案的部分,再施以較矮老的卡子花等,盡管已進行過裝修,但從總體看,仍不失質樸與清秀的特點,可謂相宜得體、錦上添花。
和合之美理念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主要藝術價值[4],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中華民族文化靈魂的最全面最完整的表達方式。“和合”思維是我國傳統觀念文化精神中最富活力的文化精神核心和因子,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表現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也正是我國禮制化家具美學要求的目標,即將自然美、形式美、韻律美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將其融會貫通,實現了物景融合的最高意境。
同時,受我國傳統藝術上強調“整體意識”的影響,中國式禮制化家具的設計理念表現為“以和為美”,即以充實為美,以多樣為美。將“和”的觀念運用在造物工藝上,重點是表現在對形態和功用之間的適度融合。既講究中和,也講究節制。
中國特色設計視域下禮制化家具設計之美的第一要義是“新”,即求新、求異、求變化,否則設計將無法稱為設計。而這種“新”既可能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創新性的;第二要義是“合理”,一個設計之所以被稱為“設計”,是因為它解決了難題,家具設計不可能完全獨立于整個社會和市場經濟而存在,合胡價值規律是家具設計產生的原因;第三要義是“人性”,設計是為人而創造的,服務于人們的生存需求才是產品設計的終極目的。當然,家具設計的審美價值需要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美學情感。
原汁原味的傳統禮制化家具已經是極小眾化市場,而新一代消費者群體的傳統人文素質、消費觀念、現代審美觀,以及自我價值都需要有全新的中國式現代化家具產品,這就要對傳統禮制家具進行現代本土化構建設計。這種改變是向著中國人文屬性與現代文明的融合方面發展,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式現代禮制化家具。
消費模式環境下的中式現代化特色禮制式家具設計應該去除中國固有的一些煩瑣雕飾,以現代美學的線條變化為主,將中國元素和現代文化融合,在風格上既有傳統中國文化的味道,也有現代時尚的主流美學風格,并朝著簡潔、藝術、科學、環保的目標推進,是現代文明之下時尚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融合的中國式現代化禮制家具。其家具演變順應社會的主流要求,與消費人群的價值主張一致,立足中華民族精神,放眼世界,尋求科學、美學的精神歸宿。
“禮”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文化,禮制化的家具無形中給人以熏陶、引導和感染,實現“禮”的制約性。在家具設計中,傳達著中國式現代化“禮”的內涵,于潤物細無聲中體現某些道德約束,以規范人們的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可有利于促進社會的進步,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在我國古代器物造型設計中使用的方圓造型,是中國古代智慧的認知方式,表達了作為符號的力量[5]。
本次作品設計從現代多元消費文化的角度為禮制化家具產品的發展注入新的理念、設計視角,創意來源中國傳統漢字文化,靈感來自“天”字的演變,重在通過產品的造型或樣式傳達禮制思想。如圖1,本次設計的系列椅子家具之一,名為“凈”,此設計元素采用了簡潔的線條來構思設計,椅面采用方形的形態,靠背則輔以圓形,通過圓潤的線條美感,全線條的設計和完全沒有雕琢工藝,將中國文化元素蘊涵于家具線條、圓弧構造之中,詮釋了中國文化的韻味,并且選用了較好的木質材料,這是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隱性表達,同時整個造型也給人一種深厚的信任之感,給人以功能至上、穩重大氣之感。如圖2,本次設計的系列椅子家具之一,名為“相”,色澤紋理和諧,質感樸素,“像”隨心而定,“意”由像而生,線條流暢,靠背多樣靈活的變化其充滿生機。采用實木手工制作,實木的弧度感給人別樣的美,表達一種對生活的感受。因此,在消費文化方式的沖擊下,我國特色的禮制化家具風格的類型日趨多元化。

圖1

圖2
豐富的中國特色文化,為傳統禮制家具設計提供了海量素材。尤其是近些年的米蘭家具設計展,不斷涌現出借鑒中國傳統禮制文化的家具設計,驚艷了世界,國外設計界以發現的眼光,注意到了中國特色的獨特魅力。但是隨經濟的發展,現代人消費文化方式的變化,中國式現代禮制化家具也必然要跟隨現代生活方式進行改變。而代表中國特色的禮制化家具在還沒有抽取出設計元素時,便成了符號,一旦成為符號就容易形成穩定的形式,難免僵化而失去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我們的一些現代家具設計也就順水推舟地延續了符號的穩定性[6],簡單地采用完整的傳統造型,而不是從傳統造型中提煉設計元素來應用于中國式禮制家具設計之中。
本文從體驗式消費的視角入手,以禮制化家具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中國傳統家具中禮制人文思想的表達以及中國式現代化家具設計中的禮制文化的剖析與探究,對消費方式影響下的中國式禮制化家具進行探討,旨在促進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禮制化家具設計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