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 鞠金瑜
田徑運動是小學體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也可以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為了充分發揮田徑運動的積極作用,小學體育教師應更新自身教育觀念,對場地、設施進行恰當調整,從實際學情出發,保障教學內容的科學合理化,積極嘗試更新穎有趣的田徑教學方法,構建更生動高效的體育田徑課堂。
對于小學生來講,其心理還不夠成熟,處于生理發展的特殊時期,在體育訓練上提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學生只有對訓練內容或方式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全身心參與其中,才能以良好的運動習慣為之后自主、科學開展田徑訓練提供支持。所以,新時期的田徑教學活動的設計組織,要對小學生各階段身心發展特點作出充分考慮。
教師要認真鉆研與全面把握新課標對小學體育運動訓練提出的各項要求,只要能給學生之后的學習、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的知識內容都可以納入體育課堂中。所以,在田徑教學內容選擇過程中,除了新穎還要體現科學有效的特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體會到加強田徑運動訓練對未來學習成長的重要性,讓學生學習積累到的體育知識與訓練方法更加實用,以順利落實各階段教育培養目標。
受資金、場地等因素影響,學校在體育教學場地建設以及相關器材引進方面的投入各不相同,造成因運動訓練條件有限,導致一些適合學生的科學有益的訓練項目無法順利開展,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在設計組織田徑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教學場地、器材配備情況作出全面考慮,充分發揮現有資源、條件的優勢特點,有效彌補以往體育運動訓練存在的不足之處,為教學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就以往的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引用的訓練方式較為單一,大多一邊演示動作一邊講解知識,較少會有教師挖掘更新的元素創新教學方式。久而久之,不僅不利于提升田徑教學活動有效性的,還會讓學生對田徑訓練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并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導致訓練效果往往不夠理想。由此可見,教學方式單一、學生田徑學習興趣不高直接影響體育田徑教學質效。
每位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學習發展需求也各不相同。但就現階段教學情況分析,教師在開展田徑教學時引用的方式缺乏針對性,未考慮學生田徑基礎上存在的客觀差異,進而導致各層學生的學習、訓練效果難以得到保障,學生差距也會越來越大,難以為體育田徑教學質效提供保證。
田徑運動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訓練開展之前,教師若沒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未對學生學習探究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做出充分考慮,不僅難以為教學、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還可能導致學生在訓練中受傷。
以“賽跑比賽”田徑活動為例,在正式授課前,若沒有引導學生準確掌握跑步方法,在比賽中容易出現摔跤情況。所以,在正式開展田徑運動訓練之前,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創可貼、藥水,這樣學生一旦有意外情況產生,教師也能夠及時處理,最大限度保證學生的安全。在田徑訓練中的安全性也要給予有力保障,不僅要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還要確保參與的每位學生的安全性。教師要對設備、運動場地等安全性作出充分考慮,要對操場上的各種障礙物做好移除等方面的處理,以免因為器材存在問題而帶來安全隱患,為教學有效性、安全性提供有力保障。
在新時期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在組織田徑訓練時,應及時更新自身教育觀念,除細致講解動作技術外,還要著重為學生傳授田徑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運動競技精神,以提高學生田徑運動興趣和能力,促進田徑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
以“障礙跑”田徑活動為例,教師要及時更新自身教學觀念,不要對技術細節的掌握給予過高追求,而是先以有效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全面把握障礙跑內容,再給學生做出簡單示范。在學生初步掌握后,組織學生開展“捕捉小動物”游戲活動,讓學生將每個障礙視為森林中可愛的小動物,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興趣,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反復練習中熟練掌握運動技巧。待學生對這一運動越來越熟悉之后,其對田徑技術細節、規則也會自然掌握。
又以“跨欄”田徑活動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脫離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示范標準、技術要求等方面的限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讓其在跨欄中大膽嘗試,勇敢將自己覺得對的動作做出來,這樣既可以突破訓練瓶頸,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順利地完成跨欄訓練。
要想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到體育訓練中,不能忽視輕松氛圍的營造,若訓練氛圍沉悶、枯燥,則難以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熱情和主動性。因此,在體育田徑訓練中,教師要整合各類資源營造輕松的訓練氛圍,讓學生在參與中充分體會田徑運動的活躍,能夠將自身調整到最佳狀態,熟練掌握相關運動技能。
以“跨越式跳高”田徑活動為例,教師可以故意做出錯誤示范讓學生“找錯”,鼓勵學生細致觀察教師的示范過程,主動指出教師所示范的動作有哪些錯誤,以對相關動作要領產生深刻印象。
又以“長跑”為例,教師應增加與學生的溝通,鼓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自己內心真實想法表達出來,試著說一說自己印象中的長跑是怎樣的,講的同時可以配合相關動作示范。之后,再由學生一起總結,讓學生在講解、示范等環節中對相關技巧有更深刻的理解,為之后的運動鍛煉奠定堅實基礎。
要想取得理想的訓練成果,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運動過程提供恰當指導,從學生運動興趣出發,調動其主觀能動性。為此,小學體育教師應對學生各階段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等方面做出綜合考慮,結合授課內容,選擇更新穎、對學生吸引力更強的方式進行田徑運動教學。
以“短跑”田徑活動為例,為了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教師應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如講解劉翔、蘇炳添、博爾特、杰西歐文等短跑運動員相關事跡,以激發學生對短跑田徑項目的興趣。但有一些團體運動項目在開展之前,需先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相關運動規則,再進行相應訓練。比如,在“4×100 接力”相關內容講解中,要先將田徑競賽的相關規則講清楚,以確保學生可以做到對競賽過程中各注意事項的全面把握,再講解相應的運動技巧,并結合相關規則進行正確、錯誤示范,最后在學生更全面掌握“4×100 接力競賽”規則和動作要領后進行相應強度的訓練。
由于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個人體質、理解能力、體育基礎等方面存在差異。教師在各類運動訓練活動設計時,須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體育素養差異,通過對不同資源、現有條件的有機整合與充分利用,針對不同學生教授不同的知識內容,以不同方式進行分層式體育訓練,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在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時都可以獲得良好發展。
以“跳高”田徑活動為例,不同學生在學習、訓練中接受的挑戰各不相同,對此,體育教師應始終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策略,以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取得理想的訓練成果。針對體育素養、身體素質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先耐心地進行語言引導,有效消除學生對跳高產生的畏難情緒,再將桿設置成適合學生體育基礎的高度;針對性格活潑、體育素質與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橫桿的高度,要求學生在跳高的過程中規范動作。這樣既可以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找到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學習要求與目標,確保體育教學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以取得更理想的跳高訓練效果。
生活元素在田徑教學活動中的恰當融入,可以讓學生在實際參與中對田徑運動項目與日常生活之間存在的關系產生深刻體會,促使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各項田徑訓練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順利落實各階段教育培養目標。
以“快速跑”田徑活動為例,教師在設計組織相關教學活動中,應注重授課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靈活運用生活元素豐富活動內容與形式,讓學生在實際參與中可以循序漸進地提升反應速度和位移與運動速度。比如,教師可以借助上課鈴開展快速跑趣味訓練,讓學生聽到鈴響后,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以更快的速度回到教室,以此增加運動訓練的趣味性、有效性。小學生的好勝心較強,對于這類比賽會產生較強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想要跟其他同學比一比,看看誰可以最快到達教室。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生動的課間活動理解和掌握“快速跑”相關動作要領。
不論文化課還是體育課,教學活動開展之前都要注重班級領頭羊的確立,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在以往的體育田徑教學活動中,因為課堂教學時間、空間上的限制,田徑運動訓練難以有效普及所有學生。對于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選出班級中學習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鼓勵這些學生為其他體育基礎較弱的學生提供幫助。這種互幫互助層層遞進的教學過程,既有助于提升班級教學效率,也有助于營造良好教學氛圍,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運動興趣。
以“沙坑跳遠”田徑活動為例,因為學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存在一定差異,一些學生經常出現跳了許久也未掌握基本跳遠要領的情況。對此,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合理劃分成幾個小組,秉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鼓勵學生互幫互助,增強訓練效果。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鞏固所學知識,也能夠提升田徑教學的有效性,發揮“領頭羊”帶動作用。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師在設計組織田徑教學活動時,應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做出充分考慮,充分利用教學場地、各類器材,以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需結合學生學習興趣、身體素質發展情況營造更輕松的教學氛圍,增加田徑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以多樣化教學形式吸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田徑運動鍛煉中,為小學生終身運動理念以及綜合素養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