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宋旗鎮宋旗學校 陳毅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業呈快速發展的狀態,與世界聯系越來越密切,為此如何與外國友人進行交流成了重要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英語教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不過在英語語言學習中,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學習。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會帶來不同的學習效果。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當前的課程特色之一就是多樣化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法便是其中之一,其已經融入學生的學習中。探究式學習其深層意義是需要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學習的多樣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方法,或者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學習。探究式學習在英語課堂上占有一定的分量,所以本文就此作出探究。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需要學生自主學習不斷積累,這樣學生的英語成績才可以得到顯著提高。但如何進行英語學習成了學生難以克服的問題。為此探究式學習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中。探究式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課堂中教師教授的內容,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壓力。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體驗多種學習方法掌握英語知識,幫助學生尋找適當的解決方法,發展學生綜合技能,爭取讓學生練就聽、說、讀、寫的能力。可見,探究式學習是幫助學生進步的重要方法。學生為了從學習中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應該積極采用探究式學習,增強自身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
教師應該在開始分析探究式學習之前,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一種以教材為主要探索對象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起到重要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結合學習環境等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而在課堂上,教師則應該提供先進的學習平臺,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對知識的困惑,對講述內容的質疑,讓學生采用多種學習活動將知識牢牢掌握,使其可以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下,往往是“教師講知識,學生聽內容”的模式,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相對來說比較被動,采用的被動接受或進行機械練習等方法習得英語知識,學習效果不是很明顯。但探究式學習可以彌補這些缺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主動學習英語知識。
對于初中英語課程而言,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英語這一門語言。為了不讓英語在初中課堂上成為“死”語言,教師應該讓學生大量練習發音,以此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英語學習需要滿足學生的日常英語交流。為此,在進行探究式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口語方面入手,讓學生大量練習口語表達。為了使得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口語練習中,教師應該采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學生,避免學生因為對英語知識的不熟練而不好意思開口,使英語學習進程變得緩慢。為此教師可以創設適合學生表達的語境,讓學生主動學習英語。
例如,在《welcome to china》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口語教學,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角色分配,然后代入角色進行朗讀,便于學生接受這種口語表達訓練方式。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口語表達中,教師應該分析如何創設情境才可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何讓學生進入角色、如何提高初中英語口語教學效率。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讓學生分清各種時態,因為每種時態都表達著不同的含義,如果學生沒有把時態的問題分清楚,學習效率也會變低,會養成錯誤的閱讀習慣。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沒辦法讓所有學生都在全班學生面前進行口語練習,所以為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英語知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分小組練習,在小組成員內部進行口語練習,這樣既保證了每個學生的表達機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因為有些學生可能因為性格內向,不太喜歡在大眾面前進行表達,所以學生之間互相表達就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口語是英語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英語學習中,口語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應該重視它的作用。只有通過開口表達,學生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加以改正。完成口語練習后,小組之間可以自由交流和討論,探究英語學習的規律。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語言綜合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該注重組織這些活動,創造一個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教師應該思考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并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為此,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鑒于初中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待提高,教師應該預見學生遇到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漸熟練掌握英語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識,并喜歡上學習英語。為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提問的問題常常是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但是忽略了英語是一門語言、需要學生進行表達這一特點。為此教師可以提出適合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多思考、勇思考、善思考,自主對問題進行解答,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教師可以提問發散性問題,讓學生勤于思考,表達自己的不懂。
例如,在《where are you from》教學時,教師可以就這個題目進行提問,讓學生自由討論,讓學生思考如何用英語回答。等到討論出結果后,教師可以隨機挑選幾個同學回答這個問題。在回答的時候,如果學生出現了表達上的錯誤,不要立刻打斷學生,教師應該在學生表達完后指出問題所在,然后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千萬不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都不一樣,有些學生適合多提問、多思考;有些學生比較適合大量口語練習。教師除了給出問題之外,還可以擴展一些其他的問題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如當學生回答完自己來自哪里之后,教師可以建議學生用英語介紹一下自己的家鄉,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但是有些學生可能對英語比較抵觸,學生在解決完第一個問題之后,如果教師繼續提問問題,學生會來不及思考,甚至對英語產生反感。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問題難度。
除了傳授英語知識,教師還應該注意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特別是道德素養。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推動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實現自我價值。探究式學習具有極大的開放性,使得學生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法進行學習,從而逐步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促進教學過程的溝通和交流,對于學習英語有很大的幫助。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與自己交流,傾聽學生的反饋,及時處理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完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通過以上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作用,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整體素養。
例如,在《what class are you in》教學時,教師在講述完成教學內容之后,可以主動隨機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講述一下有沒有哪些地方沒有聽明白,或者哪些地方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課堂時間有限,科技發達帶來的便捷,教育也應該享用。教師可以創建微信群聊或釘釘群,在群中進行溝通。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讓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達到因材施教。互聯網為學生和教師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也讓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更容易浮出水面。以往布置的任務,往往基于教師的“想象”和“以偏概全”,默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一致,但實際上學生的水平有高有低。教師可以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掌握情況布置任務,選擇適合學生的任務進行布置,更有效地展開探究式學習,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知識。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是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教師在講桌上講述再多知識,若學生沒有參與進來,也是無法產生應有的教學效果。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一些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沒辦法保證學生的參與性。教師通常會一個人在課堂“侃侃而談”講述知識,學生單純聽教師的講解,學生的參與程度沒有很好的保證。而科學的教學方法應該是在保證學生參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避免教師賣力教學、學生沒有參與的現象發生。為保證學生的參與性,教師可以采用各種方法,如在課堂中隨機抽查學生,對學生進行提問,或者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對學到的內容進行總結。不管是哪種方法,教師的主要目的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主動思考。總之,保證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可以創設課堂情境,優化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參與程度。
科學布置的引導任務要求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使其在面對開放性問題時能獨立思考、查找資料、分析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從而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每個單元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問題,提問與當前單元主題相關的現實生活問題,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并提供個人見解和解決方案。這樣的任務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每個小組在課后時間分別負責研究一個具體的英語主題或話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該主題,互相討論、合作研究和收集資料,然后形成小組報告。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可以相互激發思維、分享知識,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當然,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創建與英語相關的課題,如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國家文化、英語流行歌曲的翻譯與理解等,然后要求學生制定相關學習計劃,讓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深入研究并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在課堂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重在表達。探究式學習的本質是學生主動進行學習,這和英語這門學科的特性相吻合,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練習,注重英語知識的運用。教師應該循序漸進,采用緩和的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學習負擔讓探究式學習在英語課堂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