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中,“隨筆”篇幅短小但以小見大;隨意寫作但言之有物。強化學生隨筆寫作,有利于提高其文字的敏感和駕馭能力,夯實寫作基礎。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對隨筆寫作重視不足、缺乏方法指導;學生疏于素材積累,“隨筆”習慣不佳,影響了“隨筆寫作”應用的廣度和深度。針對上述問題,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基于新教改視野,強化學生隨筆寫作“學法”指導,強化素材積累,培養興趣和習慣,以隨筆寫作為基礎促進學生習作能力提升。
關鍵詞: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新教改
在語文教育中,作文歷來備受關注,被定義為語文教育的“半壁江山”。以高考語文為例,滿分150分,而作文占60分,由此可見其重要性。誠然,寫作作為學生語言“輸出”的有效途徑,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其知識儲備、語言表達、思想情感的綜合表現。正因如此,近年來,以“寫作”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從未停止。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筆者近年來基于新教改視野深化了寫作教學的研究。解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可見:“進行美的表達與創造”“研究語言文字表達的效果和美感”是2017版課標對學生語文表達的基本要求[1]。然而,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寫作卻暴露出許多問題,如過于關注考點使得文章生澀、內容略顯蒼白、寫作素材的應用不充分等。“隨筆寫作”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這一不受內容和文體限制的寫作形式,能夠讓學生“隨心所欲”地創造,對激發學生寫作思維和創造力具有積極的意義[2]。本文中,筆者基于新教改視野,探索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的對策建議。
一、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概述
(一)“隨筆”的內涵及特點
1.隨筆的內涵
《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對“隨筆”一詞有兩個解釋:①隨筆是一種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的散文文體;②筆記。即以隨筆記錄為主的著作體裁。
在西方,“隨筆”這一文體形式被認為是由16世紀法國人蒙田創立;在中國,隨筆的產生由來已久。以選入中小學教材的課文為例,如《勾踐滅吳》《曹劌論戰》等都隸屬于“隨筆”的范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很多內容多樣、篇幅短小的“隨筆”已經產生,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是典型代表。正是因為隨筆源于人們對生活感悟的記錄,使得其在當今的語文學習中依然備受關注。
綜合相關研究可見:所謂隨筆,即“隨筆一記”,是一種文體形式,通常指散文創作。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兼具抒情、議論兩種特性。本文中,筆者所指的“隨筆”,是指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的方式。與理論意義上的“隨筆”相比,這一訓練方式更加具有目的性和功能性,對學生語言表達、謀篇布局、理性思維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隨筆的特點
與常規意義上的寫作相比,隨筆的特點顯而易見,具體如下:
第一,篇幅短小,取材廣泛。隨筆是學生對見聞、感悟的隨手記錄,重點在于表達內心所想,因此,隨筆的篇幅一般都較為短小。同時,隨筆的取材較為廣泛,無論是生活瑣事還是重大題材,學生均可涉及,可謂是包羅萬象。
第二,表達靈活,形式多樣。隨筆的表達方式較為靈活,在隨手記錄的過程中,學生可記敘、可抒情,亦可議論,甚至兼而有之。同時,隨筆記錄,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不再受到條條框框的約束。
(二)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在關于文學閱讀和寫作的陳述中特別提出了“隨筆”這一寫作方式,強調學生可以通過“隨筆、雜感”等形式寫閱讀感受和見解。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也深刻認識到隨筆寫作這一方式對學生寫作素養和作文水平提升的重要意義。新教改視野下的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與理論意義上的“隨筆”其實并無本質性的區別,是指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為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記錄生活感悟、所見所聞,以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
隨筆在內容和體裁形式上靈活,具有“隨意”之特點,但“隨筆教學”不能隨意。高中語文教師開展“隨筆教學”,需要有相對長遠的規劃安排,一般以一個學期作為計劃周期。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計劃,提前預設好每個周的隨筆主題,并且應當有監督學生完成和對隨筆進行評改評價的安排。每周的隨筆主題設置也不能隨意,而應當注意根據教學的需要來考慮。比如下一周要開展寫景作文的教學,這一周的隨筆就應當引導學生練習寫景隨筆。這樣有計劃的隨筆可以對大作文的教學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也有利于學生在寫作上成系統地進步。
二、新教改視野下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現狀
基于上述分析可見:高中語文教學中,“隨筆寫作”具有篇幅短小、形式靈活的特點,是教師輔助作文教學的重要工具。而通過筆者近來關于隨筆教學的調查研究,發現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存在如下問題:
(一)“教”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思想、內容和目標具有導向性作用,即教師“教”什么,學生往往也就學什么。因此,“教”是影響甚至決定學生學習內容和效果的關鍵因素。就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而言,教師教學存在問題如下:
1.對“隨筆寫作”重視不足
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要點一般是嚴格按照高考考點進行的,即高考考什么,教師教什么。通過筆者的調查研究發現:很多高中語文教師作文教學的重心,在于各種文體的寫作方式和要點。很少有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強調學生要“隨筆寫作”,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是否寫“隨筆”也缺乏必要的監督和指導。整體而言,高中語文教師對“隨筆寫作”這一習作方式理論認知不足,導致“隨筆寫作”在如今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
2.缺乏方法指導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3]。這句話強調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以促使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學習,實現“授人以漁”的教育目標。新教改視野下,高中語文教師“隨筆寫作”教學,應當立足新教改“能力培養”的核心教育思想,通過學習方法的指導,促進學生隨筆寫作能力的提升。然而,通過筆者的課堂觀察發現:由于高中語文教師對隨筆寫作的理論認知不足,重視不足,導致高中語文的作文課堂中,教師疏于對學生隨筆寫作方法的指導,導致學生對“隨筆”這一寫作模式的認知尚停留在比較懵懂的狀態,而學生“隨筆”寫作,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流水賬”的問題,忽視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行文特點。
(二)“學”的問題
1.缺乏“隨筆”的習慣
良好的“隨筆”習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語言敏感能力、文字駕馭能力。而在一線高中語文教學中,筆者發現:由于教師疏于對學生“隨筆寫作”的指導,導致在課內外學習時間,很多學生缺乏“隨筆”的習慣。同時,高中階段較重的學業負擔,也在無形中壓縮了學生“隨筆寫作”的時空。
2.疏于觀察素材積累
在語文教學中,積累與寫作之間往往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強化生活觀察與素材積累,有利于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而隨筆寫作,則是學生將所觀察和積累的素材內化于心的手段。持續性的積累,有助于夯實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在當前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疏于觀察生活和積累素材,從而導致作文內容空洞、情感真實性不足等問題出現。
綜合上述分析可見:就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而言,無論是“教”還是“學”,都存在對隨筆寫作重視不足;日常觀察、練筆和積累不足的問題。相關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學生語言文字的敏感和駕馭能力提升。
三、新教改視野下高中語文“隨筆寫作”教學對策
所謂“新教改”,即新的教育教學改革?;谛陆谈囊曇?,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以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不斷優化“教法”,指導“學法”,通過對學生“隨筆寫作”的強化指導,增強隨筆寫作意識,提高隨筆寫作能力,夯實高中語文習作基礎。
(一)隨筆寫作“學法”指導策略
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是新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針對當前高中語文教師對“隨筆寫作”理論認知不足、重視不足的問題,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基于新教改視野,充分認識到隨筆寫作于作文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強化隨筆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夯實學生的作文基礎。
1.深化隨筆內涵和特點的理解
在指導學生隨筆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化學生對隨筆內涵和特點的理解。針對這一點,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專題教學的方式,以改變學生對隨筆這一文體形式的懵懂認知。
首先,“隨筆”雖短小精悍,但以小見大。古人云:“嘗一滴水,知大海之味”,隨筆寫作可以發揮上述功能。在高中語文隨筆寫作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要充分把握這一特點,能夠從一件小事領悟“大”的道理和思想。這樣,學生的隨筆,才能做到: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
其次,隨意而言,言之有物?!半S筆寫作”的要點,在于學生隨意寫作和記錄。很多學生在隨筆寫作的過程中,對“隨意”一詞的內涵和外延把握不足,導致其“隨筆”泛泛而談,似“流水賬”。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隨筆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一個關鍵點:“隨意而言,但言之有物”,充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由此可見,“隨筆寫作”并非如我們理解上的那般“隨意”。學生在寫作隨筆的過程中,也要嚴格按照隨筆的寫作特點和要求進行,方能提高寫作效果。而作為教師,在指導學生隨筆寫作的過程中,應當深化學生對隨筆內涵和特點的理解,以全面提升寫作實效。
2.構建專題與日常指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強化學生隨筆寫作“學法”指導,教師可以采取專題教學方式,亦可將寫作指導貫穿于日常教學中,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把握隨筆的內涵、特點以及寫作方法,提高隨筆寫作能力。
首先,專題化的“學法”指導。專題化的“隨筆寫作”指導,即教師開辟專門的教學時間用于學生隨筆寫作的指導。一般而言,教師專題化的隨筆寫作教學,可以利用作文課的時間進行,在專題教學中,教師重點講解隨筆的內涵、特點以及寫作要領,以改變學生對隨筆懵懂的現狀。
其次,強化日?;碾S筆指導。在學生學習生涯中,一項能力的提升,一定得益于持之以恒的訓練。以高中學生的寫作為例,“隨筆”看似簡單,是“隨意寫作”,但要做到“言之有物”“以小見大”,實則很難。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注重學生日常隨筆寫作的指導,及時糾正其寫作存在的不足,讓學生在持續的練筆中把握隨筆寫作的要領,提高寫作能力。
(二)隨筆寫作素材積累策略
素材積累,歷來是提高學生作文質量的關鍵。因此,要想讓學生的隨筆寫作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教師要強化學生素材積累的指導,以夯實習作基礎。
1.讀書越多,落筆越奇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隨筆寫作看似是學生對生活的“隨意”記錄,但實則對學生知識儲備的要求較高。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隨筆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忽略閱讀積累這個關鍵的要素。尤其是于高中學生而言,其應當廣泛閱讀,如名家名著、報刊、新聞熱點等,唯有博覽群書,方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來。
2.關注生活,勤于思考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尤其是于“隨筆”這一寫作形式而言,學生所寫的,多是生活的瑣事、見聞感想等。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關注生活、勤于思考的習慣,促使學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夯實寫作基礎。
(三)隨筆寫作興趣和習慣培養策略
激發“隨筆”興趣,培養“隨筆”習慣,能夠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持之以恒地觀察和記錄生活。關于學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以激勵為手段,激發興趣
在學生學習道路上,激勵手段的應用,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因為,為了激發學生隨筆寫作的興趣,培養其良好的隨筆寫作習慣,高中語文教師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4]。例如:筆者在激勵學生隨筆寫作的過程中,在班級中精心布置優秀隨筆“展示墻”,將學生優秀的隨筆展示出來,得到展示的學生,平時表現成績將會得到加分。當然,教師的激勵策略是多元的,并不局限于某一種。高中語文教師可以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采取多元化的激勵策略,以激發學生隨筆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2.以任務為起點,培養習慣
作為教師,筆者歷來認為:學生一切習慣的養成,都是從“任務”開始的。以“隨筆寫作”為例,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從不要求學生隨筆寫作,也不強化學法指導,學生勢必很難養成隨筆寫作的習慣。因此,為了培養學生隨筆寫作的習慣,高中語文教師可以以“任務”為起點,促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漸養成隨筆寫作的習慣。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隨筆寫作具有篇幅短小、形式靈活的特點?;谛陆谈囊曇皬娀咧袑W生“隨筆寫作”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字駕馭能力。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學法”指導,強化素材積累,注重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以“隨筆寫作”為基礎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9.
[2]陸冬梅.優化隨筆寫作,讓作文變成一種表達的需要[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32):26.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邱慧娜.成就動機理論視野下的隨筆化寫作教學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