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淑蓉
摘 要:作業設計是日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在“雙減”政策提出以后,對于教師的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提質增效的導向下落實分層教學的要求,發揮作業鞏固、反饋、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借助作業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增強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雙減;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生活中的干燥劑”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半p減”政策的出臺對學校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場針對學生課業負擔和培訓負擔的減負改革拉開帷幕[1]。以往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容易出現題海戰術傾向,即通過過多的作業數量和重復性的練習來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相關知識。在作業設計中,也存在著數量過多質量不高的問題,而在“雙減”政策的導向下,教師需要向作業要質量、要效率,要通過高質量的作業布置發揮作業的價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通過作業設計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2]。
一、基于“雙減”背景對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要求
(一)主體性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作業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大環節,科學合理的作業設計,能夠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也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3]。在化學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結合主體性原則,要考慮學生在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固有差異,設計個性化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自主選擇化學作業,從而使班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作業獲得進步與成長。
(二)實踐性
化學作為一門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連的學科,實踐性、應用性較強,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也要關注作業的實踐性和探究性,要立足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能夠參與實踐活動的良好機會。要借助作業挖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動腦思考,高質量完成作
業[4]。這不僅能夠夯實學生化學學習的基礎,也能夠進一步培育探究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開放性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布置個性化的作業,需要突出作業設計的開放性,要能使作業成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有效工具。這意味著教師要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要使作業設計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師布置開放性作業,能夠引導學生從多個視角展開思考與分析,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有利于真正使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5]。
二、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實踐——以“生活中的干燥劑”為例
(一)設計思路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基于學生的差異,設置不同梯度的作業形式。例如:對于一些學困生,如果教師為其布置的作業過難,則很容易導致其出現心理壓力,進而對化學學習產生排斥心理。長久的“一刀切”式的作業布置形式,也容易導致班內學習成績的嚴重分化,教師需要結合基礎型、提升型、實踐型等不同的作業形式,為學生開展作業布置?;A型是所有學生都應該完成的最基本的作業。基礎型作業需要教師以教材為依據,結合課上所學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內容,帶領學生通過作業鞏固所學知識,構建起基本的解題模式,借助基礎型作業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提升型作業主要針對一些化學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基礎型作業之上設置一些具有一定難度,且靈活性、綜合性較強的作業,使學生通過這部分作業解決問題,并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化學水平的進步與提升。實踐型作業主要是考查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更適合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通過實踐類作業設計,也能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6]。
在生活中的干燥劑這一模塊主要是結合了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干燥劑類型,結合化學中的酸堿鹽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通過創設真實的生活化情境,帶領學生更加充分地認識和了解物質的分類、鑒別以及檢驗,帶領學生結合化學知識分析生活問題。在作業設計方面主要從基礎性作業、提高型作業兩大方面進行展開?;A性作業面向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即每個學生都要完成,提高性作業則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性完成。在作業設計時,考慮到個性化作業的設計要求,在選取的素材方面也盡量貼近社會生活,貼近課本教材,或者貼近當前的一些熱點領域,選取難易適中的,學生在生活中易操作,可執行的,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探究點。這種素材選取方式能夠吸引學生,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選取完素材后,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標要求選取素材中與探究性內容相聯系的結合點,對作業進行多維度設計,從中篩選出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的部分,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并結合任務設計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分層設計。在將任務設計完成后,要對其進行適當優化,尤其要結合教師的教學經驗,對作業量和作業難度進行調整。例如:教師可以操作一遍作業,并記錄下自己完成的時間和作業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提前預設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對學生可能會犯的錯誤進行針對性的提醒[7]。
(二)基礎型作業設計
在“生活中的干燥劑”這一章節的作業設計上,首先以社會新聞為切入:曾經有媒體報道過一6歲男童在游戲中,將零食中的干燥劑放入飲料瓶后發生爆炸,導致男孩雙目失明。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事實上干燥劑爆炸的新聞也并非僅此一例,幾乎每年都有這類事件發生。結合這一情境提出探究的主題,為什么生活中常見的干燥劑會有如此大的安全隱患呢?干燥劑的主要成分包括什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干燥劑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結合上述內容,組織學生深入探究引起干燥劑爆炸的罪魁禍首是誰?結合課上所學的知識,干燥劑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氧化鈣的具體性質有哪些?并進一步開展實驗設計檢驗氧化鈣,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質來檢驗氧化鈣的堿性和腐蝕性。
2.在日常生活中干燥劑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物品,如何判斷干燥劑是否還有效。放置時間過長的干燥劑含有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如何設計相應的實驗來檢驗這些成分并畫出相關的物質轉化關系圖。
3.結合上述問題,談一談干燥劑爆炸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采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干燥劑。如果誤食了干燥劑或干燥劑不小心入眼,我們應該采用怎樣的措施進行補救?
作業設計意圖:在基礎性作業設計中,主要以生活情境為切入,帶領學生層層遞進對干燥劑進行探究。基礎型作業以全體學生為作業對象,在探究中主要從新鮮的干燥劑和久置的干燥劑兩大方面進行展開,分別探究新鮮干燥劑的主要成分和放置時間過久的干燥劑其主要成分。通過深入的探究,帶領學生更加熟悉氧化鈣,氫氧化鈣以及碳酸鈣的性質有認識和了解,并結合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課本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遷移、應用。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究意識都得到了提升,最后,設置了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如果誤食了干燥劑或干燥劑不小心入眼,應該采取哪些緊急的補救措施?”這也啟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樹立安全意識,要辯證地看待干燥劑等化學物品。
從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在證明干燥劑主要成分時采用的都是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的現象來證明了其成分是氧化鈣。而在探究氫氧化鈣腐蝕性時,一些學生嘗試利用了生活中的物品,比如蘋果、桃子、雞蛋,將其放入氫氧化鈣溶液中,觀察其表面的腐蝕效果。在對久置干燥劑成分進行判斷時,由于久置干燥劑中含有的氧化鈣含量較少,在判斷時,其中氧化鈣與水的反應放熱現象僅憑觸摸精準度不夠,一些學生選擇利用溫度計來精準測試反應前后的溫度。通過基礎型作業,學生對于氧化鈣、氫氧化鈣,以及碳酸鈣的性質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三者的反應關系式也更為熟練,并且能夠建立自主探究意識[8]。
(三)提升型作業設計
在提升型作業設計中,主要結合了日常生活中不同類型的干燥劑其主要內容和使用性能,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選用干燥劑進行探究。
1.請將CaO、NaOH、CaCl2等干燥劑進行分類,并結合其干燥速度吸水量做出對比。
2.在日常生活中,針對茶葉、圖書、零食、字畫等不同物品,你分別會選擇哪些干燥劑,并說明選擇依據。
3.氯化鈣除濕劑是南方地區在潮濕季節中較為常用的一種除濕劑類型,請結合下面的氯化鈣除濕劑說明書,計算和判斷250克氯化鈣所能吸收的水量,并結合吸濕袋在吸濕過程中的變化,思考吸濕袋的吸濕過程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設計意圖:在這道題目中,主要是針對化學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設置的提高類作業,第一問中主要是考查學生的分類意識;第二問則重點從生活出發,啟發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第三問中,則是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并帶領學生深刻認識和體驗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層層遞進之下,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提升類作業設計中,學生既需要通過實踐檢驗,也需要定量計算。并且還要進一步思考除濕袋的除濕過程所發生的變化及現象,并進行判斷。
(三)實踐類作業設計
結合生活中的干燥劑設置的實踐類作業是帶領學生制作干花相框,結合硅膠干燥劑、鮮花、相框、保鮮盒等工具,為學生提供干花相框的制作步驟,使學生對比干燥劑制作鮮花和風干法制作鮮花兩種不同的制作方式哪一種更為方便?效果更好?這種制作干花相框的作業形式具有較強的趣味性、人文性。并且,對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要求較低,而通過不同方法制作干花,結合對比實驗,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干燥劑的實用性和便利性,也能進一步拉近學生與化學之間的距離,有利于通過實驗探究改變學生以往觀念中對化學試劑傷害性過強的片面認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化學審美情趣。同時,在干燥劑制作干花時,干燥劑可以重復,這也能有效啟發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對于學生來說,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而結合個性化作業,結合分層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充分感受到化學知識的趣味性、實用性和生活性,也能將學生從以往簡單枯燥的機械化作業中解放出來,能夠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被動式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記憶式學習變為理解式學習。并且,這種個性化的作業設計,能夠減少學生之間作業抄襲、上網搜題等情況,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力,也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樂意于體驗感知和應用
化學。
三、“雙減”背景下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反思
(一)結合生活情境設置作業
從近年來高考化學試題的趨勢來看,不僅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知識,還注重將一些科學精神、學科觀念等與化學知識相融合,更強調化學問題與現實情境的契合。教師在化學作業設計方面,也要從真實情境出發,結合學生基礎,設置難易不同、結構合理的問題情境,布置有區分度的作業,帶領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發展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講解氯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衛生間清潔場景,結合潔廁靈和84消毒液的使用,帶領學生探究潔廁靈和84消毒液能否混合起來清潔馬桶,并結合兩者的主要成分和化學反應式進行論證。在布置化學作業時,結合生活情境開展問題設計,能夠有效考查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也能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刻理解。
(二)結合實踐元素設計作業
在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中,結合實踐探究類作業,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使學生充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在作業布置時,要給予學生較大的發揮空間,為學生創設開放性作業,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真正得到鍛煉。
(三)結合合作內容布置作業
在布置作業時也可以將合作內容作為個性化作業的切入點,個性化作業并不是學生各做各的作業,而是要使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研究和學習化學,滿足自我的發展需要。在作業設計中教師將合作融入其中,帶領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彼此互助,實現更進一步的發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業,能夠有效提升作業的完成效率,也能夠使學生在相互探討與彼此互動中啟發思維,提升認識。
結束語
教師在作業設計上,要能夠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作業實際,設置具有探究價值的生活性問題。但在設計個性化作業時,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現實問題,例如:家長對學生的作業不支持,認為這種探究性作業屬于課外作業,或者一些個性化作業所需要的實驗藥品、實驗材料,在家庭實驗中難以充分獲得,以及學生的實驗現象不明顯等,這些都是后續需要進一步探索解決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葉雪梅.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作業設計策略[J].高考,2023(3):60-63.
[2]涂清蓮.雙減背景下優化高中化學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3(1):58-62.
[3]陸艷.指向核心素養提升的高中化學作業優化設計[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1):48-54.
[4]徐巖.基于核心素養下有效設計高中化學作業[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33):119-121.
[5]馬莉.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案例[J].青海教育,2022(Z3):88-89.
[6]魯翩翩,蔡開聰.“雙減”背景下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以“生活中的干燥劑”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2(13):38-40.
[7]陳曉雷.關于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評價教學的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0):90-91.
[8]孫永清.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設計[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