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5月19日,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對2021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本次《報告》共分為三大部分、十六個專題,圍繞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金融業穩健性評估和構建系統性金融防控體系進行了詳細解讀。
穩杠桿取得顯著成效? 資管行業呈現穩健發展態勢
《報告》認為,2021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諸多風險挑戰,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8.4%,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統籌指揮下,金融系統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強宏觀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全力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穩杠桿取得顯著成效。實施有力、有效、有度的宏觀經濟政策,以相對較少的債務增量支持經濟較快恢復增長。2021年末,我國宏觀杠桿率為272.5%,較上年末降低7.7個百分點。
統籌做好資管業務整改工作。資管新規過渡期于2021年底如期結束,資管整改成效顯著,通道類業務規模大幅壓降,產品凈值化比例明顯提升,資管行業呈現穩健發展態勢。
在精準拆彈、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推動高風險機構精準拆彈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持續推動“明天系”、海航集團等企業集團的風險化解工作。持續壓降高風險金融機構數量,2022年第二季度央行金融機構評級結果顯示,全國高風險機構數量較峰值已壓降近半,現有366家高風險機構總資產僅占全部參評機構總資產的1.55%。
全面清理整頓金融秩序。P2P網貸平臺全部退出經營,互聯網金融轉入常態化監管。堅決推進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嚴厲打擊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及亂辦金融、非法集資等非法金融活動。
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條件逐步具備。夯實債券市場法律基礎,持續加大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有效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
積極推動改革化險、抓前端治未病、建機制補短板
有力推進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建立地方黨政主要領導負責的財政金融風險處置機制,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發揮積極作用。發布宏觀審慎政策指引,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發布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制定實施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監管規定、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完善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出臺金融控股公司董監高人員任職備案管理規定,依法受理金融控股公司設立申請,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存款保險制度,早期糾正工作成效明顯。起草《金融穩定法》,積極推進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相關工作。
總體來看,金融穩定工作在精準拆彈、改革化險、抓前端治未病、建機制補短板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金融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金融業平穩健康發展。
構建更加強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網
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報告》提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我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國際方面,全球疫情仍在持續,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供應鏈和國際貿易受阻,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水平屢創新高,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不容忽視,全球經濟增長、金融市場和跨境資本流動面臨震蕩風險。國內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消費復蘇動能較弱,穩出口難度增大,結構性通脹壓力加大,疫情對經濟平穩運行造成一定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凸顯,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呈現區域集中特征。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條件沒有變,韌性足、潛力大、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變。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穩健的貨幣政策要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將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讓利,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提升監管協調效能,補齊制度短板。完善中小銀行公司治理,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加快不良資產處置。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為主線,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法制,及時防范化解債券市場風險,穩步推動債券市場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穩妥有序做好重點機構風險處置化解工作,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各方責任,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積極推動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相關工作,發揮存款保險制度和行業保障基金的作用,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進一步強化系統觀念,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加強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構建更加強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網,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