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馳
摘要:現今,各類高層、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同時高層建筑發生火災的概率也在不斷增加,相比其他建筑,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難度更大,給消防救援工作帶來了艱巨的挑戰。由此,在闡述高層建筑特點的基礎上,從高層建筑火災撲救的初戰指揮策略、建筑消防設施的應用、初戰指揮能力提升三個方面,對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初戰指揮進行了探討研究,以為消防隊伍處置同類事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初戰指揮;固定消防設施
1 高層建筑特點概述
1.1? 建筑設計特點
高層建筑的建筑特點首先是相對其他建筑的高度高、樓層多,體量龐大,空間結構復雜,形式多種多樣,同時內部空間大、通道多,方向不易辨認,從而影響救援工作的開展。其次是高層建筑的功能較多,各類設備密集,用電量大,豎井管道密集。最后就是為了減輕建筑結構自重,為建筑空間以及室內布局裝飾提供方便,大部分運用了可燃易燃的建筑材料和涂料,不僅容易燃燒,而且產生有毒氣體,危害極大。由于高層建筑樓層高、功能復雜、人員聚集密,所以滅火救援工作難度極大。
1.2? 固定消防設施特點
高層建筑的消防設施種類和聯動功能齊全,如消防噴淋系統,在火災發生初期會自動進行噴水滅火并同時發出警報信號;煙感、溫感報警器,通過對煙霧和溫度的檢測來實現火災防范。完整好用的消防設施在嚴格的定期維護保養情況下,一直處于備用狀態,在火災發生時就能及時發現火災,聯動功能能夠更快通知人員及時疏散,盡早處置初期火災,因此在滅火救援初期能有效利用消防設施尤為重要。
1.3? 火災特點
高層建筑火災易形成立體燃燒,主要是電梯井、樓梯間等豎向空間通道較多,導致煙囪效應特別強,煙囪效應會使高層建筑火災迅速蔓延,外墻絕緣體燃燒后迅速蔓延到樓層,大量建筑材料的燃燒會產生大量有毒煙霧,被困人員吸入有毒煙霧會嚴重影響生命安全,因此展開人員救援和滅火工作難度較大[1]。同時高層建筑樓層較高,縱向距離較長,人員疏散時間長且難度大。火災發生時,因樓層較高,垂直高度在數十米以上,從建筑外進行滅火救援難度比較大;登樓救援對消防人員體力消耗大,且大型滅火救援器材無法攜帶,從樓內進行滅火救援任務相當困難。
2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初戰指揮策略
一旦轄區內有高層建筑發生火災,初戰指揮員要及時了解建筑著火情況,根據處置程序做出相應初戰決策。
2.1? 高層建筑初戰處置原則
撲救高層建筑火災應堅持“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的戰術原則,應第一時間利用消防設施開展火情偵察、疏散救人、堵截控火、排煙散熱等作戰行動。必須貫徹“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明確任務分工,到場后的第一任務就是及時疏散和搶救被困人員[2]。遵循“起火層—起火層上層—起火層下層”的施救順序,全力搜尋被困人員。根據火場形式的發展,視情采取“強攻近戰、上下合擊、內外結合、逐層消滅”的戰術方法,及時控制火災發展蔓延。
2.2? 第一時間加強救援力量調集
及時調集舉高消防車、水罐消防車、壓縮空氣泡沫消防車、高層供水消防車、搶險救援消防車等車輛。根據需要調集公安人員、醫療救護人員、建筑結構專家、單位技術人員到場進行配合處理,依靠物業、居委會、樓層長提供住戶信息,配合處置。
2.3? 與指揮中心保持聯系,根據情況做出初步決策
當車輛出動之后,指揮員要與指揮中心保持聯系,確認起火樓層、燃燒部位、燃燒物質、火勢及人員被困情況;查詢起火建筑的建造時間,有無改建、擴建,建筑功能,層數,面積,水源情況等;當接近火場時觀察風向和風力情況,著火層位置和煙霧顏色,窗外有無明火,有無被困人員求救,建筑周邊是否有場地供消防車進行作業,并初步做出滅火救援方案。根據現場情況與起火單位進行溝通協調,提出滅火救援需要配合的事項,要求單位清理影響滅火救援行動的障礙。
2.4? 迅速對火場進行判斷和力量部署
到達現場后迅速在起火建筑周圍進行查看,判斷火勢情況,及時向指揮中心進行情況匯報,劃分戰斗分區,做出初戰力量部署。在建筑外設置指揮位置,負責指揮初期作戰行動,協調周圍警戒、滅火供水、作戰力量部署等作戰任務;提前設定撤退信號及撤退路線,保證發生突發情況能夠迅速撤離。及時組建偵查小組和滅火戰斗組做好深入火場內部進行疏散救助被困人員和火勢情況偵查的準備,設置緊急干預小組對突發情況進行處置。
同時撲救高層建筑初期火災要堅持以固定消防設施為主,輔以消防車出水滅火[3]。充分利用消防應急廣播系統、消防電梯、避難層、封閉樓梯間等途徑,加強對起火層、隱蔽區域的人員進行疏散和搜救,做到全覆蓋、無遺漏。
2.5? 組織火場內部偵查和施救
組織指揮偵查戰斗小組深入火場內部,重點對人員的被困情況和火勢發展情況進行掌握,明確內攻小組和救援小組[4]。偵查過火面積和自動滅火裝置啟動情況及效果,制定人員搜救、疏散方案和路線;偵查火勢蔓延方向和火勢發展情況,確定控火滅火方案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搜救路線,盡可能一次性將被困人員疏散救助至安全區域,對于一時無法轉移至安全區域的人員根據實際情況轉移至安全平臺或避難層伺機救助。
2.6? 組織指揮進行火勢控制和滅火行動
把著火層下兩層作為作戰行動的進攻起點層,在進攻起點層下一層進行力量集結,嚴格檢查作戰人員安全防護情況,確保個人防護裝備佩戴齊全,安全防護措施做實做細。依托防火防煙分區設置水槍陣地,組織梯次掩護行進方式進行內攻行進,對于屋頂、墻體破損較嚴重的區域應采取直流射流測試樓板強度,噴射吊頂、懸掛物,避免墜落砸傷;在進入室內滅火前應保持低姿,對房門進行射水降溫,開啟門縫后,發現煙霧濃、壓力大、溫度高時,應迅速用直流水槍向內部房頂射水,使水流呈擴散狀下落,沖擊積聚在室內頂部的氣體,對室內可燃物進行冷卻降溫,降低室內燃燒生成氣體的濃度,有效防止轟燃的發生。
3 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初戰指揮中建筑消防設施的應用
高層建筑的固定消防設施在滅火救援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1? 消防控制室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消防控制室可啟動和停止消火栓供給系統、自動噴淋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對防火卷簾、防火門等設備進行聯動,可以稱之為所有固定消防設施的“大腦”。
在火災發生時,指戰員可通過消防控制室的監控設備偵查人員被困情況、起火位置、火勢情況和蔓延速度。隨后通過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臺,啟動其他聯動設備,在初戰指揮中,可將前沿指揮所設在消防控制室,通過廣播、對講電話組織實施滅火救援指揮。
3.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火災發生時,燃燒產生的煙氣、熱量通過煙感、溫感等裝置將火災信息傳輸到火災報警器,并標記出著火位置,記錄起火時間。通過聯動控制器手動或者自動啟動滅火系統、防排煙系統、防火卷簾等設備裝置。可通過火災報警的位置、數量來確定起火位置和火勢情況,根據聯動控制器啟動的消防設施來制定相應的滅火救援作戰計劃。
3.3? 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室內消火栓給水系統是供滅火救援人員使用消火栓箱內的消防水槍撲救初期火災的消防設施,消火栓箱內有遠程消防水泵啟動按鈕,可控制消防泵向室內管網加壓、供水。
滅火救援人員可通過室內消火栓箱和啟動建筑固定消防泵進行滅火作戰行動,把水槍和水帶與室內消火栓進行連接,當壓力不足時啟動消防泵遠程按鈕進行加壓,當建筑管網壓力或流量不足時,也可通過消防車與水泵接合器連接、與建筑底層消火栓連接進行供水,保證管網供水流量和壓力。
3.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在火災發生時,由于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導致溫度急劇升高,導致自動噴水系統的熱敏元件損壞,噴頭開啟,水流由靜止變為流動,開始噴水,協助滅火救援行動。也可手動啟動噴淋裝置,保護未燃燒區域。
當滅火救援人員到達現場時,若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未啟動,滅火救援人員可利用水槍直流射流或簡易長桿破壞熱敏元件,啟動滅火系統;當火勢燃燒劇烈、蔓延速度快時,也可破壞其熱敏元件,啟動滅火系統,形成防火水幕,保護未燃燒區域。
3.5? 氣體滅火系統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氣體滅火系統儲存液體、液化氣體或氣體,以氣霧狀態噴射滅火介質,主要用在不適合以水為介質的滅火環境中,如計算機機房、電氣設備或配電房、圖書館或檔案館、通信基站(房)、柴油發電機房等。可自動開啟,也可手動開啟,火場運用方式與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類似。
3.6? 火災應急廣播系統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火災應急廣播系統具有廣播功能,在火災發生時,可在建筑內向被困人員發送信息,引導被困人員疏散逃生;在滅火救援行動中,也可以將前沿陣地設在消防控制室,利用應急廣播系統對滅火救援行動進行指揮。
3.7? 防火分隔設施和防排煙設施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防火分隔設施主要包括防火墻、防火門、防火卷簾等設施,防排煙設施主要包括防煙設施和排煙設施。防火分隔設施可將燃燒區域進行封鎖、分隔,避免火勢進一步蔓延,而防排煙設施主要用于使濃煙和火焰快速擴散蔓延到另一防火分區或將火場濃煙迅速排出,提高能見度,延緩火勢蔓延。
3.8? 安全疏散設施在火災中的有效應用
安全疏散設施主要包括安全出口、避難層、樓梯間、消防通道、停機坪、消防電梯等。當火勢較大,火場情況復雜,人員無法及時疏散逃生時,可在避難層、停機坪等場所臨時避難;當火勢蔓延速度慢、情況允許時,可通過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疏散逃生;而滅火救援人員可通過安全出口、樓梯間、消防電梯等進行內攻行進。
4 提高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初戰指揮能力的策略
4.1? 加強高層建筑熟悉演練,確保滅火救援行動有條不紊
消防熟悉演練主要是對重點單位的“六熟悉”和針對預案進行演練。
對于高層建筑,重點對建筑結構、消防車道、消防水源和消防設施設置等情況進行實地熟悉,重點查看消防車通道是否暢通、室內消火栓是否有水;對于大型商業綜合體,對綜合體的建筑結構、整體布局、消防設施、重點部位以及水源道路進行了深入了解,重點對消防安全疏散通道、消防水源、室內消防設施以及消防控制室等部位的情況進行熟悉記錄。
對重點單位熟悉后,應及時制定預案并進行演練,按照預案要求,對各個作戰環節進行實際實地演練,指揮員可根據現場情況隨機設置災情,臨時制定作戰任務,鍛煉應變處置能力,能夠進一步提高對建筑的了解程度。
熟悉演練能夠有效地增強消防救援人員對轄區內重點單位的熟悉程度,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清楚地知曉現場周圍的交通、水源、消防設施等情況,迅速制定出作戰方案,在初戰指揮中能夠從容不迫,迅速、準確、及時調派力量處置險情,對各個戰斗環節中技戰術和戰斗措施能夠靈活應用,提高應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4.2? 加強防消聯勤工作落實,筑牢轄區消防安全防線
防消聯勤工作是為了貫徹落實“防消結合”方針,提高社會火災動態監管和預警能力,及時發現并消除火災隱患,實現預防遏制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的目標而開展的一項綜合性工作。是由消防救援機構作戰訓練部門、防火監督部門和社會單位聯合開展的集執勤巡查、監督檢查、隱患整改、宣傳培訓相結合的新時代消防勤務工作。
防消聯勤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防”,除了上面提到的“六熟悉”和消防演練之外,還應該對轄區內的單位進行安全檢查、消防安全培訓、消防安全宣傳。對轄區內重點單位進行安全檢查,檢查消防安全設施是否完善,消防通道是否暢通,消防安全制度是否落實,滅火器材的位置、數量、維護情況如何,自動滅火裝置是否設置為自動啟動等。定期對轄區內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責任人、住宅區物業及住戶、各個單位負責人進行消防安全培訓,如火災發生的原因、火災逃生的基本方法、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如何預防火災等。通過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互聯網途徑宣傳消防安全常識,增強公眾消防安全意識。
防消聯勤有利于預防火災的發生,把火災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或者及時撲救處置初期火災,防止火勢蔓延;有利于提高公眾的逃生自救能力,緩解初戰指揮時指揮員的壓力;增強單位人員與消防救援人員的配合能力,在初戰指揮時能夠有效地落實滅火救援方案,提高滅火救援行動指揮效能。
4.3? 實戰實練謀求提升,強化能力確保打贏
火災撲救不僅考驗消防救援人員的作戰能力,更是考驗指揮員對轄區情況的了解程度、作戰指揮能力、應變能力和與消防救援人員的配合程度,這就要求指揮員調查了解轄區重點單位相關等實際情況,以便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積極學習業務理論知識,通過實戰案例和滅火救援行動經驗,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期進行聯合演練,模擬實戰環境,杜絕演練隨意化、形式化,保證演練的有效性。通過訓練使指揮員切實掌握高層火災撲救組織指揮的程序和方法,不斷提高指揮員的組織指揮能力,為確保滅火救援作戰行動的順利、有序進行打下堅實基礎。
5 結語
研究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將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挑戰,尤其火災撲救中初戰指揮更是重點,這就需要重視基層消防站指揮員指揮能力的鍛煉和培養,能夠在火災發生初期,根據火勢和相應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決策部署,迅速開展滅火救援行動,解救被困人員,撲滅火災,有效避免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參考文獻:
[1]曹彥東.高層建筑火災的撲救方法研究[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3):
135-137.
[2]黃中杰.商場火災撲救初戰指揮的審視[J].廣東化工,2019(13):
123-125.
[3]張光俊.立足轄區實際提升滅火作戰能力的幾點思考[J].今日消防,2020,5(12):58-59.
[4]陳建.建筑火災內攻滅火救援安全的研究[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4(1):22-26.
Discussion on the initial battle command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fighting
Liu Chi
(Shijiazhuang Fire and Rescue Division,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
Abstract: Nowaday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various high-rise and super high-rise building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fire in high-rise buildings is also increasing. Compared with other buildings, firefighting and rescue in high-rise buildings is more difficult, which brings a formidable challenge to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work. Thus, on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initial battle command strategy of high-rise building firefighting,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firefighting facilit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itial battle command ability are discussed and research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irefighting teams to deal with similar accidents.
Keywords: high-rise building; firefighting; initial battle command; fixed fire fac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