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萍
小學語文的人文性、綜合性、生活性強,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更應該立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讓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更具有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和效率。這意味著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改革和創新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采取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語文課堂更受學生的歡迎。基于此,筆者探討了“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要求和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方法,以供參考。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要求
(一)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需要迎合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更新和轉型。教師應該明白,學生是發展中的人,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部分方法和手段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下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展特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推動學生主動學習。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泉和動力,當學生對語文這一門課程擁有濃厚的興趣時,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并通過語文學習收獲更多的體驗和感悟,從而真正理解語文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改革和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形成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
(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特點,教師應該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采用更加新穎且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眼球,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語文學習,以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
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尋求更適合當下小學階段學生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帶來更好的語文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通過參加培訓、閱讀教育教學方面的相關書籍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二、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對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意義
(一)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替代了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轉變。在此背景下,教師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立足學生的發展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真正學到更具實用性的語文知識,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價值。當學習主體地位確立后,學生就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自然會更加主動地學習語文,他們會逐漸發現學習語文的樂趣,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改變了以往單一、機械的教學常態,使小學語文教學的形式和內容產生了由內而外的轉變。在這個模式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感受,著重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語文學習更加容易,形成語文學習的良性循環。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會有所減輕,不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太大的抵觸心理和反感情緒。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綜合學習能力表現在主動思考、主動創造、良好的語言表達、自主學習等多方面。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使語文教學不再是傳統課堂上單一的“教師講”和“學生聽”,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讓學生推動課堂前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大膽地提出心中的疑問,并運用創造性思維使語文學習更具生成性,這必然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學習能力。
(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不再單純地聽從教師的指令和安排,而是根據自身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自主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成果,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學習自信心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學生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自身的語文學習助力。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方法
(一)立足于課堂教學
1.創設多種情境,促使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情境教學法目前已被廣泛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情境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思考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更具主動性。同時,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情境可以促使學生不斷挖掘語文知識的豐富內涵,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和語文的藝術魅力。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立足課堂教學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情境。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展示連綿起伏、美不勝收的小興安嶺,突出小興安嶺的景色優美、物產豐富。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小興安嶺中一些有趣的動物,并借助視頻內容為學生創設生動的語文學習情境,讓學生仿佛身處小興安嶺之中,通過文字與畫面感受小興安嶺獨特的美,激發學生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能聯想到視頻中沒有展示出來的一些事物,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對此,教師可以加以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加強師生互動,促使學生大膽表達。在“雙減”背景下,為切實保證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全面轉型,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平等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探知學生的內心世界。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疑問、表達觀點,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動,先說一說自己游覽過哪些名山大川和亭臺樓閣,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游覽過的地方、游覽的先后順序、心得體會等。這種方法會讓學生更愿意大膽表達,他們可能會想起自己曾經和爸爸媽媽去過的一些地方,并在課堂上分享。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解讀文章的游覽順序,使學生了解游記的寫作手法,并能夠將自己游覽過的美景用游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立足于學生的發展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需求和發展,采用小組合作、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具生成性。
1.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大膽發表觀點,以實現共同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使小組成員通過精誠合作切實掌握知識,并對語文知識加深印象,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讓學生愛上語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麻雀》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分組、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等形式,理解和歸納課文的主題和中心思想,同時加深對生字詞的印象。學生具有個體差異,不同學生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學生擅長記憶生字,他們會引導小組成員這樣記憶“龐”字,“龍是很大的動物,上面加一個‘廣可以把‘龍蓋住,說明這個物體很龐大”;有的學生擅長歸納故事情節,能既精簡又準確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有的學生心思細膩,擅長總結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借鑒,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最終實現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
2.聯系生活實際,靈活運用知識。由于小學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和實用性強,為了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嘗試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語文知識做到學有所用、活學活用。這樣,學生可以通過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切實感受學習語文的意義,進而主動學習語文知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讓語文成為自己生活中的良師益友。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明白母愛和父愛的不同表達方式,理解課文中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都包含著愛。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自己的媽媽和爸爸分別是怎樣表現對自己的愛的。在教師的引導下,部分學生想到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媽媽會耐心地安慰自己,帶自己出去散心,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爸爸卻喜歡板著臉,表情嚴肅,但他還是會做自己喜歡吃的飯菜,激勵自己要不斷進步。通過回憶生活的點滴,學生會明白爸爸媽媽愛的表現雖然不同,但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并意識到爸爸媽媽都是愛自己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出發,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疼愛和關心,借此將語文學習上升到感性的層面,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
結語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上進行全方位的革新,如此才能更好地滿足當下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新鮮元素,讓學生對語文學習保持新鮮感。為此,教師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使小學語文課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收獲知識、收獲快樂、收獲成長。
(作者單位:蘇州工業園區東沙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