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麗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已經從簡單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更加深入的道德教育。在此背景下,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除了傳授知識,還要管理一個班級,只有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德育能力,才能讓班級育人活動更加深入。筆者結合自己的班級管理經驗,談談班主任如何開展更深層次的班級育人活動,以期增強班級管理的效果,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一、當前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部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并未更深層次地意識到班級育人活動對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意義,也沒有認識到班級管理對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作用。同時,部分班主任缺乏對實踐層面的重視,使得班級育人活動僅停留在表面,難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具體來說,部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對德育的關注度不夠。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德育和學習同樣重要,班主任需要給予同樣的關注度。在班級管理的日常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常會因過于關注學校對學生成績的考核或家長對教學質量的要求而忽視對學生的德育,使學生的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除此之外,部分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形式較為單調,他們更關注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對實踐活動的關注,這無疑會影響德育工作的效果。
二是家校合作不密切。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部分班主任不夠注重家校合作,習慣依靠線上交流,且大多是一種單向的通知,如匯報學生在學校的各種表現,家長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較少。同時,在與家長進行交流的過程中,部分班主任通常只關注共性問題,很少對學生的個性化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這使得家校合作不密切,難以保證家校共育的效果。
二、開展班級育人活動的策略
(一)加強情感教育和德育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想將育人的思想觀念融入課堂教學,班主任就必須強化情感教育和德育,注重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對待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以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實現身心健康發展。同時,班主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鼓勵他們大膽展示自己的優點,正確面對自己的缺點,并積極改進,以實現全面發展。除此之外,班主任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聆聽他人的聲音,讓他們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理解他人,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進而推動育人理念的有效滲透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堅持“以生為本”的立場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立場,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相關管理方案的制訂,讓他們先自行討論出合理的管理條例,再根據投票選出合適的條例組成班規,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在此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引導學生并參與討論,把握班規制訂的大致方向,以保證班級各項規章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例如,在制訂新的班規前,筆者會先讓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由班委整理和總結這些觀點,最后全班學生共同投票選出最合理、最高效的管理條例,以建立學生對班級管理方案的認同,促使他們認真落實方案,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為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此外,班主任可以開展“值周活動”,通過每周一次的投票,選出一名值周生,負責監督和檢查其他學生的行為,以增強班級管理的效果,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輪值班委的方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工作,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體會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遵守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以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三)注重觀察與引導
有的學生比較調皮,規則意識薄弱,可能會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對此,班主任應明白這類學生其實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證明自己的存在感。班主任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動機,多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關注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表現,發現并肯定他們的進步,做到及時表揚,讓他們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與關注,從而促使學生主動遵守班級的各項規章制度,增強班級管理效果。有的學生比較內向,不善與人交流,在遇到問題時不會主動尋求幫助。對此,班主任要細致地觀察這類學生,如果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介入,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并解決生活或學習中的問題,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筆者班上有名學生比較內向,不喜歡和班主任、同伴接觸。有一次,筆者偶然看見這名學生在課間的時候對著卷子流淚,于是將他叫到辦公室詢問情況。原來這名學生是對自己的分數不滿意。在大致了解這名學生的想法后,筆者以非常肯定的語氣說:“我相信以你的實力,絕對不止考這個分數。”此后,筆者經常找這名學生談心,為他加油打氣。在筆者的鼓勵下,這名學生逐漸調整好心態,在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的同時,學著正確看待考試成績,實現了身心健康發展。
此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展開引導,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出彩。在發現學生因學習效果不佳而氣餒時,班主任可以借助身邊人的經歷激勵學生,告訴他們現實越殘酷,我們越要迎難而上,從而幫助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
(四)促進家校共育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庭是兒童生活的主陣地,學校是兒童學習的主陣地,班主任要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資源,以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班主任如果發現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突然做出與平時行為不符的事情,要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從其家長那里了解相關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措施,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原因,但更多取決于后天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要采取家校聯合、雙管齊下的方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分享一些育兒知識和教育方法,讓家長了解如何正確處理與孩子的關系、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問題、如何與孩子正確的交流等,以增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從而保證家庭教育的效果。在學校,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細心地觀察每名學生的狀態,在發現異常情況時及時與學生談心,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聯合家長進行教育,以保證教育引導的效果。
例如,筆者近期發現班上的一名學生在課堂上經常心不在焉,下課偶爾還會發脾氣,與同學爭吵。于是,筆者利用空閑時間單獨與這名學生進行了溝通,了解了他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他反映父母最近經常在家爭吵,甚至說要離婚,這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恐懼與不安。在得知原因后,筆者找到了這名學生的家長,并將其在學校里的表現告訴了家長。在聽到這個消息后,家長表現得非常吃驚,他表示只是遇到了一些小事,雙方意見不合才會爭吵,絕對不會離婚,沒想到會對孩子造成這么大的影響,并表示會跟孩子好好溝通。事后,該家長表示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省,也已經與孩子進行了溝通,說明了實際情況,并表達了自己對孩子的關心,讓孩子可以安心學習。從那以后,筆者發現這名學生上課時的狀態變好了,也沒有亂發脾氣了。
所以,班主任要多關注學生的日常表現,密切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并適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對于那些在生活或學習中出現問題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找到原因,必要時可以進行家訪,與家長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增強教育效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五)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其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對班級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想增強育人的效果,做好班級管理的所有工作,就必須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建設,推動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班主任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以保證班級管理的效果。
同時,班主任還是知識的傳遞者,必須擁有淵博的學識,為學生帶來高品質的課堂教學,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愛和尊重。特別是在信息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非常多,這對班主任的知識儲備、教學水平和專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多涉獵各領域知識,并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以全面提高育人質量,促進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結語
在整個基礎教育中,班主任工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實現個人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做到“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全方位的發展,不斷優化和完善班級管理,堅持與時俱進,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以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質量,為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舊城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