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作業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載體。在作業設計中,教師應注重優化基礎作業、豐富作業形式和重視作業實踐,切實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助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探究解疑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技能,發展高階思維。
小學英語作業是評價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方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長期以來,英語作業內容比較單調,以抄寫單詞、讀背課文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邏輯思維的發展和道德素養的提升,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如人意。在本文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體現高階思維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優化策略,以供參考。
一、優化基礎作業,發展辯證思維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每個單元都包含詞匯、對話、語篇等內容,它們緊緊圍繞單元主題構成了單元整體。教師要全面掌握單元文本內容,通過優化設計指向學生語言基礎能力的作業,培養學生聽、說、拼、讀、寫等方面的能力,逐步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發展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一)聽說結合,夯實基礎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聽說能力的基礎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多進行聽說練習,如模仿課文錄音進行跟讀,以此培養學生的語音、語調和語感。在設計基礎作業時,教師可借助微信等社交軟件布置口語作業,鼓勵學生在微信群中進行每日背誦打卡、跟讀打卡活動,讓學生自主跟讀、模仿課文錄音,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水平,夯實英語學習基礎。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運用英語流利說、趣配音等App開展英語配音比賽,以小組為單位,布置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口語作業,讓學生分角色進行合作配音。通過沉浸角色、反復訓練、合作展示,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聽說水平,增強語言感知能力。
(二)讀寫并驅,深入理解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延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手工制作單詞卡片,采用這種趣味形式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削弱學生對抄寫英文單詞的抗拒心理,促使學生好學、樂學、善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各單元的“Sound time”板塊,教師可以設計收集同類音節詞匯的作業,引導學生在學習發音規則的同時,歸納、整理同類發音的英文單詞,并在晨讀課上大聲朗讀。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Our school subjects”時,教師可以結合“Sound time”板塊的內容設計作業,充分挖掘課外自然拼讀資源,鼓勵學生積極閱讀拼讀繪本故事《攀登英語閱讀系列·有趣的字母》中的文章“Frank the rat”,通過反復跟讀來分析、對比字母a在不同單詞中的發音,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其學會歸納、總結發音規律。再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On the farm”時,教師可以結合“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通過展示動物、水果等不同情境的圖片,設計一份簡單的情境問答作業,引導學生描述圖片內容,表演圖片中的情境對話,再現課堂教學中的經典語用,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挖掘內涵,引導辯證
作業設計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任。因此,教師要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要基于故事整體深入挖掘文本內涵,設計有深度、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英語作業,鼓勵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發展思維,在思維發展中推進語言學習。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Then and now”時,教師可以結合“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設計思維類作業,通過提問“Do you like reading e-books or reading paper books? Why?”“Which shopping ways do you like better? Why?”激勵學生運用該課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思考,引導學生學會合理控制、規范自己的生活習慣,樹立健康成長的生活理念。
二、豐富作業形式,發展邏輯思維
作業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體現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載體。教師應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形式豐富多樣的作業,通過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以此深化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與認識。
(一)思維導圖,整合歸納
思維導圖類作業不僅可以輔助學生的課堂學習,還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歸納思維。教師要以思維導圖作業為抓手,引導學生通過分類、歸納、比較等方式梳理文本內容,在制作不同類型思維導圖作業的過程中,以形象化、直觀化、多樣化的方式呈現文本重點內容,展示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獨特見解。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An interesting country”時,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關于澳大利亞的思維導圖作業,引導學生從動物、天氣、體育活動、城市、風景名勝等方面整理和歸納文本內容,使學生在作業中再現故事框架。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創編文本,靈活語用
創編作業是有效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教材文本內容進行簡單的對話仿寫或者英文寫作。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Chinese festivals”時,中國傳統節日是這一單元的主題,教師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文本了解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以“the Lantern Festival”為主題的仿寫作業,引導學生結合已經掌握的關鍵句型仿寫元宵節的主要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語用曹霜能力。
(三)趣味繪寫,巧妙促思
趣味寫繪類英語作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指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在繪畫的同時配上相應的語言文字。教師可以基于單元主題設計創編英文小報、制作主題英語圖畫書、創作英文故事繪本的作業,使語言學習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力,積極探索英文學習策略。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At Christmas”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一份圣誕節英語手抄報,也可以讓學生制作一本關于圣誕節的英文圖畫書,讓學生在整合課堂內外知識資源的過程中開闊視野,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這類作業既是課堂學習的有效延伸,又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該單元主題的認識。
三、重視作業實踐,活躍創新思維
教師在設計優化小學英語作業時,應善于將教材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感受語言的魅力,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要深入挖掘單元故事的價值內涵,給予學生多元啟示,引發學生在深層認知和情感意識上的
共鳴。
(一)主題閱讀,開闊視野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注重基于單元整體,選擇和單元主題相契合的英文繪本,布置閱讀作業,鼓勵學生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開闊視野,發展發散思維,提升綜合素養。
例如,教師在設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Chinese New Year”的作業時,可以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讓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故事,制作故事英文小報、節日英文小報、主題英語閱讀小書等。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感受不同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信,并學會用不同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表演展示,綜合提升
表演展示類實踐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增強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當多設計表演展示類的實踐作業,鼓勵學生大膽用英語展示自我。
例如,在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The kings new clothes”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情景劇表演,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可組織學生開設讀者劇場,通過創編劇本、確定角色、反復排練、踴躍上臺展示等過程把童話故事搬上舞臺,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提升英語核心素養。
(三)自主探究,整合創新
在單元整體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基于學生的情感體驗設計形式多樣、指向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實踐作業,如自主調查探究作業、自制繪本作業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語言魅力。例如,在設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Our animal friends”的作業時,教師可以設計一項關于小動物成長觀察的作業,讓學生每隔一周用英文記錄自己所養的小動物的成長變化。學生通過親身養育小動物能夠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習得生活技能,也能夠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發展語言思維。
結語
教師應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教材文本內容,創新作業設計形式,聚焦學科核心素養,以指向高階思維的主題實踐類作業為設計目標,優化基礎作業、豐富作業形式,并以表演展示、思維導圖、創意設計為作業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教材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有效提高英語作業質量,實現語言知識的消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高新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