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摘 要: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落實素質教育,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合理運用到課程教學中,使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多媒體工具,能夠協助教師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邏輯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本文基于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針對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并提出參考性意見與建議,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多媒體;高中語文;應用探究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教育投入的不斷增加,多媒體工具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若能根據新課改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將多媒體技術手段和方法靈活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創設課程教學新模式,并更新傳統教學觀念,尊重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建立起師生之間的雙邊互動交流模式,將會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文化素質產生極大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一、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盡管多媒體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極大地幫助教師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但是由于部分教師教學觀念較為落后,沒有與時俱進更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法,在使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對多媒體工具的操作不夠熟練,缺乏靈活性,從而導致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不高等情況的出現,長此以往會阻礙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不利于教學課堂的正常進行。因此,學校需要加強教師的互聯網技能培訓,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多媒體工具應用能力,從而避免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出現畏難情緒和守舊心理。此外,部分教師對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真正目的存在認知偏差。部分教師常常只是為了應對重要的課堂,如公開課、比賽課、觀摩課等而簡單使用多媒體工具,沒有合理選擇與課堂內容相匹配的多媒體工具,這樣的做法會導致教學模式單一、活動創新性不足等問題的出現,無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最后,教師在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時,常常只關注課本知識的演示,沒有理論聯系實際,這既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知識需求,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1]。
二、多媒體在課堂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件內容質量較差
雖然目前我國科技、教育和文化的普及水平都處在一個上升階段,但是上升速度較慢,且許多教師年齡較大無法快速適應新興事物,更難以學會新的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從而導致其無法熟練地選擇多媒體工具來制作多媒體課件,使語文教學內容難以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從而影響了多媒體課件內容的整體質量。此外,有些教師雖然具有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但是他們盲目追求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效率,制作教學課件時,常常復制粘貼,而在講授專業知識時,更是“照本宣科”,無法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難以向學生充分展示語文專業知識的魅力與樂趣,學生的綜合素養也難以得到有效提高,這會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育和提升造成極大的阻礙。
(二)多媒體的應用途徑單一
雖然,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為高中語文課堂的教育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但由于部分教師的創新能力較弱,在設計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時,不注重語文知識的拓展與更新,課件主要內容與書本知識高度重合,因此,看似因為多媒體有了更豐富的教學手段,卻在另外一個方向上又回歸到課本教學。例如:在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暝》一詩的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僅僅可能在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上,插入一些相關的圖畫、音頻,這不僅沒有進一步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情操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還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沒有起到較好的引導,難以培養出社會和國家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三)多媒體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和互聯網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能夠快速、便捷地在互聯網平臺上獲取各種教學信息資料和教學工具。然而,一個新事物的出現,往往是具有兩面性的,教學工具的使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另一方面也對教師的專業技能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響,部分教師可以不進行課件內容設計的思考與研究,直接利用網絡信息分享,下載、應用網上的多媒體課件。例如:《氓》《赤壁賦》等課文在網站搜索中輸入課文名以及課件等關鍵詞句,就能迅速得到許多制作精美的課件,這會導致教師的綜合技能逐漸下降,不僅不利于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對于教師來說,“拿來主義”雖然方便快捷,但也要具體分析課堂的實際情況、學校當地的經濟狀況以及科技發展水平對課件內容進行合理改編,以適合高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具體需求。此外,部分教師雖然不是直接“拿來”,卻常常套用一個模板,時間一長,缺乏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會讓學生難以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2]。
三、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多媒體的應用趨于形式化
基于現代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受應試化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地方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只是以分數為導向,并不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對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的使用流于形式。在公開課中,部分教師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成績和教學評價,經常會選擇使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課程教學。然而,對多媒體課件的選擇和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不佳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的出現。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選擇內容粗糙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課程教學,沒有對課件的內容和設計進行合理的審視、規劃與安排,不僅會使大量的教學資源產生浪費,還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與邏輯思維的發展。此外,在語文課程教學時,有些教師常常依靠解題技巧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獲取高分的能力,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的培養。另外,出于節約成本和提高教學速度的考量,一些教師采取“填鴨式”常規教學方法,在語文課程中融入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中處于被動認知的位置,“人灌”變為“機灌”,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制作新媒體課件時,有些教師并沒有將其與語文課堂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課件中加入各類玩樂性因素。這樣做不僅會使學生的視野和聽力上的感官刺激減弱,而且還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溝通,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教師對多媒體工具過于依賴
語文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聽說讀寫能力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至關重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生動的圖像、音頻等多媒體工具來領會中國文學的內涵和意義,但是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也會使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作品,從而難以體會到作者創造的美妙意境。從目前來看,新媒體工具已經進入大部分高中的教學課堂,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化運用本質上是為了幫助教師展開教學,更細致地分析課文內容與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然而,在開展實際教學的時候,一些教師卻產生了過度依賴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的情況,既沒有從文本知識的角度出發,利用作品展示來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也沒有從課文作者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寫作原因入手,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這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學習質量的提高產生了一定的阻礙。長此以往,學生針對文章中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的能力將會退化,想象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3]。
(三)多媒體技術課堂陷入模板化
在課程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為了節約時間,常常會使用相同的新媒體工具做更多有利于提升學生解題技巧能力的訓練,沒有及時進行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的更新,授課時無論講什么內容,都采用相同的講課程序。例如:在講解詩歌或者散文時,部分教師一般會通過動畫或者文字等方式引入課文,再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然后描述課文知識點,很少有創新性的內容,使原本具有創造性的新媒體,失去了自身原有的意義。隨著新媒體的智能化,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積極學習書本相關知識,拓寬自身的思維邊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分數,模板化教學課件,將課堂簡單化,答案唯一化,這種情況嚴重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育最好的方法是言傳身教,教師的行為舉止是語文教學課堂的第二課堂,教師的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學態度是學生的隱形課本,而過多地采用模板化的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會使學生難以與教師產生雙邊交流互動,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不符合新課改要求。
四、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優化措施
(一)巧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高中語文的教學課堂不僅是幫助學生簡單地理解和背誦書本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能力。現代化、科學化的多媒體技術正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在大班額的條件下,這種新型教學模式非常具有實用性。例如:在《小石潭記》一課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書本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動態展示潭水的獨特之處,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潭水的魅力,幫助其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多媒體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可視化的特點,讓傳統的語文課程教學模式變得更加情境化,更加具有生活氣息。語文課程是一個富有人文情懷和道德素養的領域,多媒體技術下的語文課程的教學也應保持這個特點。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技術提供的支持,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快速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不斷拓寬學習視野,提高語文素養,完善個性化發展,成為一個綜合型人才。只有這樣,語文課程才能真正成為一門有價值的學科,才能讓科技的蓬勃發展為教育帶來更多的福利,培養出更加健全的人才[4]。
(二)巧用多媒體,實現分層教學
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可以更好地分析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分層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選擇與文章內容相適應的新媒體教學工具,創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實現新媒體教學模式的靈活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程教學效率。語文學科的知識設置有基礎的部分和進階的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課文知識的難易程度來設計教學過程。對于基礎的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教授;而對于有難度的教材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將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有趣化、深奧的知識直觀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三)巧用多媒體,構建線上課堂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難以在課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與分析。而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化應用,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優勢,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進行線上課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線上課程預習環節,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新的知識點,加深學生對書本內容的印象與了解,以便第二天課程教學的順利開展。另外,教師可以合理設置課后線上作業,及時反饋學生當天的學習情況,以便制訂接下來的教學計劃。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將多媒體技術靈活融入課程教學中,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
結束語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已經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得到有效應用。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合理、規范使用多媒體技術擴充高中語文課堂的容量,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雖針對多媒體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一定的分析與探究,并提出了幾點參考性的意見與建議,但仍期望與各位語文教師一起交流學習,為多媒體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提出更多的有效建議。
參考文獻
[1]王連云.多媒體教學讓高中語文精彩綻放的路徑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122-123.
[2]李曉田.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2021,50(6):178-179.
[3]滿友華,秦佑霞.成才視野下的高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探索[J].中國新通信,2016,18(17):140.
[4]于洋.淺談高中語文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3):177-178.
[5]趙慧單.高中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應用誤區和合理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5):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