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沖
摘 要:當前,全國各地的學校都在開展素質教育,但是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中高考的指揮棒并沒有完全改變的狀態。在此背景下,語文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提升,同時還要考慮到當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而對其進行多樣化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所以語文學科要高度重視群文閱讀的必要性,要充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效率,提高語文文化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語文教師應掌握群文閱讀的策略:一是延伸梳理脈絡,強化語言建構與運用;二是正確選擇文本,強化思維發展與提升;三是群文閱讀歸納,強化審美鑒賞與創造;四是多元載體閱讀,強化文化傳承與理解。高中語文教師要基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應用群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展開多元化教學,充分發揮語文學科教學價值。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政策隨著教學事業的發展正在持續推進,教師要在這個條件下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主要方向,同時還要在這個過程中圍繞核心素養這個主題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方案,并結合多種科學方式提升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接受度[1]。當前,雖然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了核心素養在學生發展時期的重要價值,但是由于對其相關概念理解得較為片面,因此在圍繞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教學時,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為此,教師要轉變以往授課思想,圍繞核心素養對學生進行群文教學。
一、基于核心素養下群文閱讀的必要性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生活當中處處都是群文閱讀的縮影。如看電影時,經常會因為一部作品聯想到另一部作品,由一個人物形象聯想到另一個人物形象。人們往往潛意識從主觀上將其進行比較。比如:由《你好,李煥英》聯想到《夏洛特煩惱》,都是穿越,都讓人笑中帶淚,從小人物平凡的生活中表現真實的情感,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共情。同樣,在高中課堂中,《沁園春·長沙》筆下的秋是生機勃勃、絢麗多姿的,與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結相比,學生品到了作者與眾不同的豪邁。再看人教版教材中的《雨巷》,可以聯想到波德萊爾的《給一位交臂而過的婦人》,兩者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具有象征主義特點,主題都具有多義性?!队晗铩樊斨懈鞘褂昧酥袊鴤鹘y意象“丁香”,由此還可以聯想到屈原的香草美人。
其實群文閱讀的素材有很多。需要學生能夠從身邊生活中發現素材。但是隨著成長過程中各種壓力尤其是學習生活中帶來的壓力,許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失去了充足的課余休息時間,這使得學生無法依據自己的需求以及愛好在課下找尋并閱讀自己喜愛的書籍,無法對優秀的文章或者著作進行有效閱讀,在這種條件下部分學生會逐漸對閱讀活動失去興趣,如此會限制學生文化修養的發展[2]。為此,教師在依據有關要求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群體的意愿,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如此能夠促使學生對文章結構、內容以及思想情感等進行自主思考,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并提出相應的問題,進而有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梢哉归_多維度的學習,促使學生參與到群文閱讀當中,進而感受群文閱讀的魅力。
(二)提升群文閱讀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有關政策的提出,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閱讀范圍得到了相應的擴大,同時有關政策對當前學生在高中階段的閱讀量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3]。當前實踐語文群文閱讀很有必要。但在高中學習過程中,無論是現代文閱讀,還是文言文,總體難度在增加,甚至文體的類型也在增加。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定式思維,很多學生沒有群文閱讀的意識。對文體的把握也比較單一,閱讀的速度更是堪憂。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如果再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最終會阻礙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從學情看來,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主閱讀與欣賞文本的能力。教師要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利用相關教學素材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另外,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學生開展群文教學,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教師可以定好一個議題,然后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分小組去討論交流,最后形成共同的成果呈現出來分享給大家,進行小組與小組的交流。群文閱讀的文本量很大,只要掌握了相應的閱讀技巧,比如對不同文體的閱讀方法的掌握,對文本結構的快速梳理,對文本主旨的準確概括等,這都有助于提升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要點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多種能力的共同發展,進而有助于實現學生群文閱讀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提高語文文化素養
在高中階段關注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實現學生思維拓展能力、語言組織能力、文學鑒賞能力等有效提升的重要條件。在當前新課程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活動時,更加關注學生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同時還十分重視學生通過閱讀對語言知識進行有效積累[4]。為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增加對群文閱讀教學的關注度,依據國家制訂的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精心制訂教學計劃,用心組織教學活動,全力做好教學反思,這樣就能夠在課堂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拓寬學生了解文本的渠道和視野,讓學生知曉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促使其對相關作者的寫作背景、生平經歷,以及崇高理想等進行深入感知,進而有助于幫助學生結合相應的關鍵點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和探索,實現學生語文文化素養的有效提升。
作為高中生,應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教材上的內容誠然是不夠的。包括歷來高考選材,實際上語文這個學科知識點都在課內,但材料往往在課外。比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環境描寫的作用,再如《祝福》當中祥林嫂的悲劇命運是什么導致的等。教師更多地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教材經典篇目的學習后,能夠拓展延伸到課外閱讀。比如蘇東坡一生行走在他的“浪浪山”,陶淵明卻早已在他心里藏了個“桃花源”,再到杜甫的詩句里寫下了“安得廣廈千萬間”。這些作品都能滋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從屈原到文天祥,愛國主義的情懷自然根植在中學生的心里。很多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甚至創新,都需要文化素養的積淀。因此,開展群文閱讀,有利于學生語文文化素養的提升。
(四)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逐漸進入深水區,教育行業的改革也勢在必行。國家的發展肯定離不開教育的進步。少年強則國強。過去的基礎教育教學制度雖然為我國各方面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國家必須從教育這個層面選拔優秀的人才。這就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在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背景下,新課改要求教師在依據有關要求以及課程標準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學培養時,要積極改變過往傳統的課程教學方法以及授課理念,結合現階段高中生的實際發展現狀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完善,要通過教學實踐探索出能夠促進學生綜合閱讀水平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進步的科學的教學模式[5]。為此,當前高中語文教師在依據課程教學目標以及有關要求對高中生進行閱讀教學時,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對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重點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閱讀能力,以及對相關文字的應用與組織能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可以群文閱讀文本為主線,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得到發展,最終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延伸梳理脈絡,強化語言建構與運用
通過對高中語文教學進行研究和分析不難發現,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時,不僅要關注學生本應該具備的各種優秀思維特質的發展狀況,還要引導學生對高效學習并深入理解語言知識等內容的方法和經驗進行充分把握。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實現群文閱讀教學效果的充分展現,就要結合科學有效的教學形式與手段,鼓勵學生依據素材內容在課堂中進行互助式的探討與交流,如此有助于學生對有關內容產生更多的認知,獲得更多高效的學習經驗,還可以促使學生在語言應用方面的潛能獲得高效的激發。為此,教師在依據有關要求以及標準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時,可以借助“群文分享”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上的交流活動中,如此能夠使得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體,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分享各自的經驗,進而能夠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進行取長補短,借鑒他人優秀的學習方法實現自身相關能力的提升。
以林語堂先生寫的議論性散文《論夢想》為例,通過詳細研讀可以發現林語堂先生在寫本篇文章時,主要是以散文的筆調對夢想的特征以及夢想的本質等諸多方面進行敘述。此外,通過閱讀與分析可以發現,《論夢想》這篇文章具有較強的批判性以及思辨性的特點。通過對其進行深入研讀與思考,學生能夠實現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還可以獲得有效的思維鍛煉。
但是通過對學生的自主閱讀情況以及學習情況了解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夢想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如:在閱讀后,有的同學得出“人們為他們的夢想而斗爭”,有的同學產生了“夢想能讓人憂郁,也讓人快樂”的觀點。為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依據自己對夢想的不同看法,借助各種渠道收集與之相關的資料或者文章等,展開相應的論證,尋找到相應的論據。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依據對夢想的不同看法自主組合成相應的小組,每個小組設置小組長一名,組織統籌工作,設一名書記員進行記錄,設一名中心發言人。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針對有關問題展開成果呈現。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引導學生結合《貝多芬百年祭》《民主斗士聞一多》《送東陽馬生序》以及《相信未來》這幾篇對相關觀點進行綜合性探討,并形成一個關于夢想的議題。這幾個文本涵蓋了古今中外,都和夢想有極大的關系。學生可以用《論夢想》里面的觀點作為論點,用其他幾個文本中的材料作為論據,來組織語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展現自己的語言建構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信息的收集、分析以及整合能力,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論夢想》這篇文章進行拓展性理解,這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正確選擇文本,強化思維發展與提升
以往教師在依據課程要求以及教學標準對高中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教學時,在進行文本的選擇時時常會以相同題材、相同作者以及相同內容為基礎進行相關文章的篩選。但是這種課堂教材內容的選擇方式較為刻板,不僅無法充分展現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育,同時還會限制這個時期高中生的個性化發展。為此,教師應該以點帶面,觸發學生通過教材增加閱讀渴望的心靈感應。教師要將教學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死記硬背作為主線任務的教材。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具備的思維能力簡單來講可以理解為對事物的辨識能力以及對相關語言邏輯的理解情況,若是學生擁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則能夠依據教師的引導對所學文章中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以及建議等進行高效把握,能夠依據自己的理解找到文章中對作者觀點進行合理論證的論據等,同時學生還能夠在對文章的主旨脈絡進行明確的前提下對文章內容的拓展與延伸進行有效的梳理。為此,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借助題材相近且主題相同的文章對學生展開群文教學。
以林語堂先生的《論夢想》以及葉兆言先生的《民主斗士聞一多》為例,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這兩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可以從二者的中心主題出發對學生進行引導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論夢想》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林語堂先生的《論夢想》進行自主閱讀,而后依據自己的理解對文章進行段落層次的劃分,同時要求學生對各個層次的大意進行概括,并對作者的觀點進行清晰的梳理。通過閱讀,學生在劃分層次的過程中知曉了“第一到第三段為‘夢想的本質,第四到第六段為‘個人夢想的特點,第七段為‘國家的夢想,第八段為‘國家夢想與個人夢想的關系”,如此有助于讓學生對文章的行文思路以及內容進行基本了解。很多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沒有梳理文本結構的思維習慣。針對不同的文體,梳理文本結構的方法不同。梳理文本的結構有利于迅速提高閱讀效率,把握文本的主旨。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同樣的方式對《民主斗士聞一多》進行分析,弄清楚該文的行文思路。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探究兩篇文章在語言應用等方面的特征,并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分析兩篇文章的作者提出的觀點以及批判的事物等??梢宰寣W生用筆寫,也可以口述,圍繞事先提出的任務群逐一解決問題。甚至讓一名學生提問題,其他同學幫助回答。這種授課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
(三)群文閱讀歸納,強化審美鑒賞與創造
要通過提升學生文化修養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文學鑒賞能力以及思維創造能力。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過程中要借助多元的方式讓學生對文章中涵蓋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向等進行深度把握,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語言邏輯,如此能夠促使學生清晰地感知到所學文章中的美好元素,進而能夠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想特質。
以食指的《相信未來》這首詩為例,作者在進行寫作時,運用了許多的反復手法,例如詩文的前三節,都運用了相似的語言闡述了作者相信未來不會改變的信念,并且這三節的最后一句都是以“相信未來”這句話作為結尾,同時還運用了冒號將其進行突出,其表現形式類似于音樂中的主題句,時常出現。通過運用反復手法,詩文的主旋律得到了強化,詩文主旨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時還實現了閱讀過程中感染力的增加。要引導學生對詩歌中的意象進行解讀。使得學生在閱讀過后,會不自覺地對詩文內容進行思考,嘗試將這首作品與夢想進行關系的搭建,完成思維的建模。為了幫助學生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深入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貝多芬百年祭》《民主斗士聞一多》《送東陽馬生序》以及《論夢想》這幾篇文章對其進行綜合性理解。而后,為了加深學生的感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這幾篇文章并結合自己的理解對夢想進行合理闡述,讓學生從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然后去體悟這些作者深埋于字里行間的情感,去感受他們發自肺腑、至死不渝、英勇無畏的夢想的聲音。只要教師引導到位,問題設置科學,課堂有效展開,這些文本的情感內容,必然能引起高中學生的共情,這些文本中的字符,必然會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在他們逐夢的大道上回響,如此必然能夠促使其鑒賞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多元載體閱讀,強化文化傳承與理解
通過對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知曉,教師在語文教學時要關注學生對涉及文章的理解深度,要結合恰當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以及個人感悟能力,如此才能夠讓高中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的進步,增強學生思維的深遠性以及發散性。為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利用多元化的群文載體,豐富閱讀教學內容,進而推動文化傳承,深化學生對有關知識的理解。
以《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言文為例,通過對文章進行閱讀可以知曉本篇文言文主要是圍繞作者的求學生涯進行敘述的,學生主要可以從其致書之難、從師之勞、奔走之苦以及生活之艱四個方面對其進行具體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立侍左右”“俯身傾耳”等感受到作者求學的艱難刻苦,激發學生在《論夢想》中找到觀點照應,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回到現實生活,這樣必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貝多芬百年祭》《民主斗士聞一多》以及《相信未來》對文章內容進行對比學習,如此有助于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作者為實現自身夢想而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進而有助于讓學生深刻感知到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推動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與弘揚。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相關主題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對《論夢想》《送東陽馬生序》和《民主斗士聞一多》等文本的理解,談談個人與國家的夢想,談談中國夢。除了以上文本,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拓寬選材渠道,引導學生又回歸教材,提出這樣的思考:以教材為觸發點,唐朝是民族大融合時期,文化上兼收并蓄,這種民族大融合在唐朝詩歌中的文化表現對我們當今社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什么借鑒意義。針對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從課本上去找,也可以借助網絡多媒體手段,實際上唐詩中有很多具體的表現,學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那么鑄牢這個“共同體”意識實際上有助于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夢的實現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所以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有夢想。要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夢想相統一。因此,通過群文閱讀的歸納拓展,可以強化學生的文化傳承和理解。
結束語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對教師的素養有很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自身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踐行群文閱讀,做好示范。群文閱讀這一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推動學校課堂改革、提升學生語言構建技巧、強化學生思維發展、提高學生審美創造能力和促進文化傳承的重要教學途徑。因此,為了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語文核心素養提升的強烈需求,高中語文教師應該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多元化教學。要嘗試摒棄過往舊式的單一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創新實踐,語文學科的發展才有未來。
參考文獻
[1]曾霞.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1(12):93-94.
[2]楊小榮.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41):10.
[3]馬亞輝.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99):37-39.
[4]茍曉明.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智慧,2022(8):88-90.
[5]賀敏.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2(36):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