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周邊國家對該理念的認識和傳播值得深入研究。中國一直將周邊關系作為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重點,本研究考察了俄羅斯、日本、印度三個中國重要周邊國家的媒體報道,發現三國媒體對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關注度在起伏中走高,中國在國際場合的大力傳播助推明顯;報道嵌入非沖突語境,儀式性重大活動是重要傳播渠道;聚焦國家間關系和宏觀建設路徑;本國視角突出,美國影響明顯等主要傳播特點。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周邊國家 媒體傳播
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周邊國家對該理念的認識和傳播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重點考察俄羅斯、日本、印度三個中國重要周邊國家的媒體報道,就媒體關注度的發展走向、嵌入的報道語境、關注的具體領域和建設路徑以及媒體審視的世界框架展開了具體分析。本文在Factiva全球媒體數據庫中通過關鍵詞搜索媒體文本,時間范圍為2015至2021年。經過相關性篩選,獲得俄羅斯媒體67篇涉及該理念的樣本,日本85篇,印度125篇,并總結出四大傳播特點。
一、媒體關注度在起伏中走高,國際場合大力傳播助推明顯
隨著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發展完善以及在全球范圍的廣泛傳播、積極宣介,俄日印媒體呈現出從報道數量極少,到逐漸給予更多關注的趨勢。日印媒體都在2018年出現了明顯的報道峰值。繼2017年底黨的十九大報告把該理念作為國家發展方略之一,2018年初我國憲法修正案也將其納入。之后中國在2018年的很多重要國際活動中都大力傳播,該理念被寫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以及諸多高層交往的成果文件,引起國際媒體廣泛關注。關注度走勢也與媒體所在國或區域的涉及度相關。日本媒體2018年關注了中日韓領導人峰會、中日韓國際合作論壇、中日首腦會談等重要活動對該理念的闡述。印度媒體在其另一報道峰年2020年涉及中印建交70周年、中印青年對話、中印俄外長會議、中國領導人與巴基斯坦總統會談、中巴戰略對話、中尼建交65周年等。俄羅斯媒體在報道相對集中的2019、2020年也更多聚焦中俄互動,如領導人互訪及“一帶一路”重大國際活動等。可見在針對性的雙邊互動中對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闡述較能引發對方媒體的關注。
二、嵌入非沖突語境,儀式性重大活動是重要傳播渠道
俄日印報道以非沖突為主,俄日媒體占比都超過70%,俄羅斯已接近80%,印度媒體超過55%。印度由于與中國的邊界紛爭,以及對中國發展崛起的復雜心態,混合內容相較更高,接近40%。三國大部分報道在推動國際社會合作與發展的語境下提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少部分沖突性質的報道出現在討論中國與其他國家如何妥善解決沖突時(如貿易沖突),或中國就國際沖突表態時。
可以看出,國際國內儀式性重大活動構成的媒介事件對該理念的傳播非常重要。儀式性媒介事件被認為能夠構建認同、整合社會、調和沖突。從三國報道來看,國際峰會、論壇、出訪、領導人會面等,是向國際社會傳遞相關理念的最重要途徑,這類報道占比都在40%至50%。對中國國內活動和事務的報道也是重要語境,如兩會召開、建黨百年、黨的十九大、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等,俄羅斯媒體此類內容的比例較突出,接近27%,日印媒體都在10%以上。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在宏觀分析中有所體現。俄印宏觀理念分析報道接近15%,日本近10%。對中國發展戰略尤其是對外戰略的分析是一個重要語境,如日本《每日新聞》的《中國:成為有自制力、有擔當的大國》、印度《星期日衛報》的《習近平努力實現“中國夢”》,俄羅斯媒體還專門就該理念進行深度分析,給予高度肯定,如《論據與事實》的《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有效貢獻》。此外,分析本國與中國關系發展是另一重要語境,如日本新銳媒體《記錄中國》(Record China)的《日本開始探索“一帶一路”合作》、印度《經濟時報》的《中印經濟貿易伙伴關系前景》。
三、聚焦國家間關系和宏觀建設路徑
從關注領域來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確在闡釋國家間關系和全球交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外交領域最多,占比都在60%左右,大大超過其他領域。一方面中國積極運用相關概念闡釋新型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體系,在與周邊國家外交活動和事務中提及度較高;另一方面也可看出該理念確實已被周邊國家媒體視作中國處理對外關系的重要思想。
另外兩個相對聚焦度較高的領域是經濟與內政。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發揮重要作用,俄日印都非常重視與中國的經濟互動,因此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會在報道中外經濟關系及合作時,作為中國對國際經濟關系的認知被提及。從經濟領域占比來看,俄印都在10%左右,日本略超7%;內政領域則對準中國國內重要政治活動和治理,俄羅斯接近15%,日本近13%,印度略超6%。
2020年以來的新冠疫情使得健康衛生領域在三國媒體都有所呈現,日本最多,占比近10%,尤其突出中日在抗擊疫情方面的互助合作。軍事國防、領土主權、文化藝術也都有所涉及,但占比普遍較低。
從關注的建設路徑來看,宏觀性路徑涉及度較高,其中“加深國家間關系和合作”最具引領性,俄羅斯媒體涉及比例近90%,印度超過50%,日本近30%。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一種全新的國際社會發展理念,多在中外儀式性活動報道中提及,而此類場合主要是在國家間宏觀關系層面闡述該思想。從本質來看,該理念也體現中國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和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探索,因此中國對改變不合理的舊秩序,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強調和努力也得到了關注,俄羅斯近三分之一篇章涉及該路徑,日印都是接近17%。
從建設領域來看具體路徑,與國際社會整體發展相關的推動經濟及安全的路徑涉及度相對較高。日印媒體推動經濟的涉及比例都超過20%,俄羅斯超過10%。與經濟發展相比,俄羅斯媒體更注重安全相關的路徑,涉及比例超過25%,鑒于中印邊境問題,印度媒體的安全路徑比例也超過15%,日本不到10%。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三國媒體對健康命運共同體達成一定共識,因此推動健康的路徑獲得關注,日印媒體都在10%左右,俄羅斯媒體近8%。此外,推動環保和文化、體育交流三國媒體也都有所涉及。
就推動國際關系和世界發展的具體路徑來看,一帶一路建設的涉及度較高。俄羅斯作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的大國,關注度最高,涉及篇章超過30%。印度既不愿錯過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發展機會,又對“中巴經濟走廊”多有擔憂,因此帶著復雜心態加以關注,涉及篇章超過20%。日本雖未具體參加,但較為關注該倡議的發展,一開始頻頻觀望,后續態度發生積極轉變,因此日媒也有超過15%的篇章涉及。
就中國自身發展的建設路徑而言,中國綜合實力的發展和整體性崛起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俄日印媒體都對中國如何在提升自身實力基礎上推動全球性治理變革予以關注,日印媒體涉及比例都在15%左右,俄羅斯也超過10%。
四、媒體審視的世界框架:本國視角突出,美國影響明顯
鮮明的本國視角是媒體審視的突出特點。俄羅斯超過90%的篇章涉及本國,日本接近70%,印度近三分之一。本國視角下,地緣視野也比較明顯。俄羅斯媒體主要涉及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日本、韓國、朝鮮,地區則涉及中東亞。國際機構組織方面,俄羅斯對上合組織提及度相對較高,有5篇涉及,超過聯合國的2篇。日本總體對其他國家關注度較低,但較關注韓國,有5篇涉及,并提到亞洲國際組織東盟。印度比較關注南亞國家,巴基斯坦有10篇,尼泊爾6篇,斯里蘭卡、不丹也有所涉及。對印度洋控制權的重視使其關注延伸至東南亞,印尼、越南、緬甸、泰國、新加坡、馬爾代夫都有所涉及。地區概念上,亞洲是印度媒體聚焦所在,有13篇涉及。國際機構組織方面,印度本國顯示度較高的“金磚國家”有13篇。
此外美國的重要影響值得注意,三國報道中美國的提及度都較高。周邊國家媒體對中國國際作用的認知常常在與美國比較、競爭的框架下展開,中美互動和中美關系亦是重要坐標系。沖突問題明顯的國家也較易涉及,巴基斯坦在三國報道都得到呈現,阿富汗、朝鮮則被俄印報道關注,由此可見中國參與解決國際沖突問題的努力也得到了關注和體現。
從國際機構組織來看,聯合國是唯一被三國報道都涉及的,中國在聯合國的努力,以及聯合國的相關反應比較受關注。印度的關注尤為突出,涉及篇幅有19篇之多。此外印度還涉及更多其他國際組織,包括世衛、世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折射了印度長期以來希望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擁有更大話語權的“大國夢”心態。(文中圖表均系作者自制)
本文系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國際輿論認同構建研究”(2018BXW005)的階段性成果。
嚴怡寧系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
責編:霍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