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鵬
(棗莊職業(技師)學院)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各界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要求相關人才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還應該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如此才能與現代崗位需求有效契合,而想要滿足這種要求,還需要相關院校做好教學改革工作,除了要對思政課程進行有效的落實以外,還要對課程思政教學保持高度的重視,要結合專業實際,對相關措施進行合理的應用,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教學的深度融合,在強化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幫助其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與就業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針對相關內容加強研究。
想要在專業課程當中對課程思政教學進行有效的落實,必須要根據專業課程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落實教學體系建設活動,專業課程方面的思政建設除了要對學生專業發展以及終身發展要素保持關注以外,還要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正確的引領,使其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形成較強的職業素養,為崗位、企業、行業,乃至國家發展提供支持。
機電一體化專業是社會機電技術人才有效培養的重要途徑,是較為關鍵的工科專業,而機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不僅關系到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于技術的安全、高效應用也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要求相關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需要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當然,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推動社會發展,還需要對其愛國精神、法制意識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培養。具體可以將相關教育目標分為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專業教學目標,即要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第一,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電氣接線圖,對電氣控制回路進行正確的連接;第二,要求學生能夠將氣動設備與PC 以及PLC 正確的連接起來,并展開調試;第三,要求學生能夠合理地連接或安裝各類傳感器設備;第四,要求學生必須要將PLC 方面的編程技巧及方法熟練掌握;第五,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際問題分析能力和處理能力;第六,要保證學生的各項操作都能符合國家、行業的相關標準和規定。
另一方面是課程思政目標,主要針對學生職業精神進行培養。第一,要對學生的適應能力以及抗壓能力進行提升;第二,要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第三,要強化其責任感,包括崗位責任感、社會責任感等等;第四,要對學生奮斗精神進行培養;第五,要對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行強化,培養其愛家、愛國精神;第六,要對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培養,包括執著專注、精益求精等;第七,要對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能力進行培養。
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必須要結合專業課程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應用,確保思政要素以及相關素質培養要求能夠與專業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的融合,在此過程中,同一門專業課程,也可以對若干思政素養要求進行應用。而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在教學實踐當中有著不同的側重點,所以,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關注學生實際以外,還要根據專業教學實際,對側重點進行合理的調整,如此才能確保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有效協調,形成同向協作關系,推動學校育人目標的有效落實。
課程思政教學的有效落實必須要有相應的準備工作作為支持,具體內容包括:第一,備教材;第二,備教法;第三,備教具;第四,備學生。每個環節都要對課程思政的切入點進行綜合的考慮。要盡可能地進行集體配合,使專業教師、班主任以及思政教師能夠共同參與其中,因為專業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相對較強,而思政教師能夠結合專業知識點對思政元素的應用進行準確把握,班主任對學生討論及分析活動進行參與,能夠保證教學活動更加契合學生實際。要立足課程知識,結合思政育人規律,進行恰當的選材,在潛移默化的教學活動中完成育人工作。具體可以對以下方法進行應用:
第一,借助討論對學生進行啟發。可以在課堂教學正式開始之前或者是即將結束以前進行問題討論,預留十分鐘時間落實該項活動。例如,在針對輸送機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可以問一問學生,輸送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現存的輸送機種類有哪些?這種機電設備對于現代工業發展有哪些貢獻?在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預留相應的資料查找時間或思考時間,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發言,并由教師進行總結。通過問題的設置與討論,一方面,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完成相關資料的查找和思考,從而對所學內容產生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能夠借助自動化輸送與人工運輸的對比以及相關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對科學世界觀加以樹立。例如,通過對皮帶輸送機機架進行拆裝實訓以后,讓學生討論操作成敗的主要原因,在討論過程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幫助學生真切地認識到“細節決定成敗”,從而達到培養其工匠精神的目的,使其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當中能夠盡可能地追求精益求精、科學嚴謹、認真負責[1]。
第二,在課程教學當中進行隨機滲透。所謂的隨機滲透,顧名思義,就是在課堂教學當中,隨時進行思政元素的滲透,具體教學時長可以控制在1-5 分鐘左右。例如,在針對機械手電氣控制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時,對于相關原理圖的繪制,要求必須要具有較高的對稱性,而對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對于對稱之美早有定論,即:大美者,其遠近、大小、內外、上下皆無害焉,固曰美。在教學活動中融入相關內容,有助于學生繪圖規范性的提升。又如,在編制機械手控制程序的過程中,由于機械手自身在動作流程方面相對復雜,為了降低指令故障排查的難度,一般不會對基本指令進行應用,大多會通過步進指令來完成編程活動,運用思政知識的思路來講解相關內容,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一切活動都應該以實際為出發點,盡可能地保證問題分析的針對性。這對于學生嚴謹認真精神的培養,以及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而且隨機滲透不會存在明顯的計劃痕跡,隨機性更容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專業教學和課程思政都能獲得意料之外的效果。
第三,通過專題測試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提升。通常情況下,專題測試大多會在某個工作任務完成以后,實施階段測試時應用。整個過程會消耗一節課的時間,這種測試主要采用隨堂開展的方式,可以使用開卷的方式進行測試,但不允許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完成測試以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試卷交換,在教師支持下進行批閱,并如實地進行打分和記錄。然后將試卷換回,由批閱的學生對相互之間的錯誤進行指出和解釋。通過該項測試活動,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誠信素質進行有效的考察,還能通過相互的講解,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語言表達能力等進行強化,最重要的是,對錯誤指出和糾正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和相互幫助的觀念[2]。
第四,引導學生合作攻克困難,以此來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在教學實踐當中,可以以任務為導向,讓學生自主構建學習小組將相關任務完成,各組人數要控制在2-5 人之間,借助實訓操作,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進行強化。例如,在工件分揀方面,教師可以先將相關傳感器靈敏度適當降低,然后讓各小組對工件分揀過程中的故障問題進行排查。而任務可以設置相應的時間限制,在此過程中,可能會有部分小組不能將任務順利完成,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任務失敗的原因進行組內分析,使學生能夠在團隊討論當中,學會傾聽、學會承擔,在強化其整體意識的同時,提高其團隊合作的意識與能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引導,讓學生認識到理想和現實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想要拉近現實和理想間的距離,必須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精神的目的。
第五,通過課程延伸,強化學生愛國精神。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一個人只有具備較強的家國情懷,才能夠為了國家及社會的繁榮發展而積極努力和奉獻,因此,愛國教育也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針對相關專業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然后在課堂當中進行分享和分析,讓學生通過調查、同學共享以及教師講解,明確認識到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情況,一方面,可以借助我國的世界前沿技術,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應用一些相對滯后的發展案例以及專利制約等,讓學生明確,在專業發展中我們也存在一些不足,還需要通過相關領域的積極探索,才能降低技術壁壘對于國家發展的制約,從而激發學生的斗志,使其能夠致力于國家發展,努力學習、深入研究、勇于奉獻,為國家科技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3]。
針對專業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單純的依靠個別教師是遠遠不夠的,想要提高課程思政教學的效果,還需要學校對專業教師團隊進行積極的建設,除了要強化其專業素養以外,還要求相關教師必須要具備較強的思政素養和思政教學能力,能夠明確把握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并通過課程思政元素的合理應用推動課程思政的有效開展。而在對教師團隊進行建設的過程中,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內強主體。要在學校當中對專業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平臺進行積極的構建,組織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建設活動進行積極的參與,強化其思政教育意識,在此期間,應該將黨員教師自身的帶頭模范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與此同時,要通過思政教師的引入和應用,培養教師團隊的思政能力,要求教師團隊應該定期學習思政理念,并針對優秀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進行交流和學習,使課程思政能夠與思政課程進行緊密的銜接,以此來形成全面育人局面,推動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落實。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對優秀的專業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入,盡可能地引入一批具有較強專業能力、課程思政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以此來提高整個教師團隊的水平,為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實提供支持[4]。
第二,外引強援。育人本身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除了需要校內團隊進行不懈的努力以外,還應該對校外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例如,可以從行業當中邀請一些專家、學者或者是企業精英進駐校園,為學生樹立典型。通過相關工作報告、精神事跡,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奮斗目標,潛移默化地落實思政教育活動。除此之外,還要做好教師團隊的教育工作,對于課程思政其實仍有部分教師無法理解,認為專業教學的目標就是為了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師的事情,在專業課程當中進行思政教育只會對專業教學時間和自身精力造成占用。對此,學校必須要通過先進教育理念以及權威專家學者的引入,做好教師團隊的教育工作,實現其教育觀念的有效革新,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落實課程思政教學,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活動的效果[5]。
專業課程加強思政建設是在專業知識有效傳授的基礎上,對各種育人資源進行引入和應用,使學生能夠在專業學習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可以說課程思政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種創新。所以,傳統形式的課程評價體系也無法滿足現代課程思政教學的相關要求,對此,想要提高該項教學活動的效果,還需要做好課程評價體系的創新工作。
要針對課程思政教學建立起長效的育人機制,其考評內容除了要包含期末考核等綜合性考核以外,還要設置一定的過程考核權重,要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實現對學生成長過程的動態記錄。在進行考核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過程考核至少要占據整體考核成績的40%,不僅要對學生日常的學習表現進行記錄,還要關注學生的課程任務完成情況、思政作業完成情況以及素質能力發展情況。而期末考核主要是由兩部分內容構成,第一,是小組合作狀態下的任務完成情況,主要考評小組內部的分工合作表現,在項目完成以后,要求學生必須對自身的學習心得以及項目成果進行分享,而教師則要根據學生的項目完成權重進行打分。第二,是思政作業方面。要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具有較強開放性的思政問題,借此來評價學生思想觀念的發展水平,從而為后續的課程設置與優化提供支持。
除此之外,還要對評價的方法進行創新,要改變以往片面強調教師評價的情況,這種評價方式無法保證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難以將考核評價的指導促進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因此,要在教師評價的基礎上,融入學生互評以及自評等方式。在階段性教學完成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身的專業提升情況以及素質能力提升情況進行自評和互評,然后再由教師給出相應的評價,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實踐當中的表現,包括專業能力提升在團隊合作中發揮的作用,素質能力提升對自身職業素養、崗位競爭的幫助等等,從而更為真切地掌握自身學習方向,實現其專業水平和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6]。
綜上所述,針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施課程思政教學,不僅能夠提高該專業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激發,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提高其綜合素質能力,還能對現代育人目標加以落實,滿足國家全學科育人的相關要求,為社會提供更為優質的人才。因此,相關院校應該對該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保持高度的重視,要結合實際對相關教學方法加強研究與應用,并對各種強化措施加以落實,使相關課程思政教學的質量能夠得到不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