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
[摘 要]文章著重探討目前公安院校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總結傳統警務人才培養體系的局限與不足,提出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背景下,公安刑事科學技術人才培養應基于公安工作改革需要和人才需求,深化刑事技術人才培養改革,推進“實戰化”教學改革,努力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實戰化教學;刑事科學技術;人才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05-0127-03
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公安院校和公安教育訓練工作者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警治警方針和教育方針,大力加強公安高等教育和民警職業能力建設,有效提升了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1]。教育部為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提出“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公安院校應緊密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準確把握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形式要求,在卓越工程師和拔尖人才培養方面,始終堅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鮮明主題。公安高等教育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安院校是公安隊伍補充警力的主渠道,應切實把教育訓練作為公安隊伍建設的源頭工程。公安院校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養,即為公安機關培養滿足服務公安中心工作和實戰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其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公安院校要牢固樹立公安教育為公安工作服務的戰略觀念,結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特點和內涵需求,以鑄牢忠誠警魂、提升實戰能力為目標,緊密對接實戰,制定以“打造最強實戰”為檢驗標準的實戰化警務人才培養方案,全面建設實戰化人才培養體系,深化刑事科學技術教育教學改革,打牢人才培養根基,提升隊伍能力素質,為公安工作培養并輸送更多優秀的高水平刑事科學技術人才。
一、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傳統人才培養體系存在的問題
公安院校具有明顯的職業性和突出的應用性,不能等同于普通高校。由于公安院校整體發展時間較短,大部分省屬公安院校興辦本科教育的經驗不足,所處的行業封閉程度比較高,傳統警務人才培養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課程教學實戰需求導向不明顯、與公安實務脫節現象較為嚴重、培養過程缺乏創新教育內涵、學生創新精神有待提升等,造成人才的能力素質結構與公安需求銜接不緊密,難以適應新時代公安中心工作和實戰對多樣化多層次人才的需求[2]。因此,公安院校要基于“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人才培養的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深入研究和實踐,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構建新型緊貼實戰化的復合型、應用型公安人才培養體系。
(一)人才培養模式亟待創新,公安實務的適應性不強
部分公安院校傳統的警務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以“專業對口”為目標、以專業教育為教學中心,與公安實務脫節現象較為嚴重,不符合我國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寬培養口徑、淡專業色彩”等人才培養理念,導致部分畢業生的綜合動手能力較弱,影響其整體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難以適應公安工作中的多變局面。公安院校應根據教育改革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修訂教學計劃,調整課程結構,優化課程體系。
(二)專業建設有待完善
部分公安院校專業建設有待完善,課程設置不合理。在教材建設方面存在內容與公安實務脫節的現象,特別是引進新技術、新方法不夠及時,與“立足公安一線需求、緊扣公安實戰任務”目標仍有差距。在專業學科建設上,全面建設與重點建設相結合方面仍有不足,對“教、學、練、戰、研”一體化的落實仍不到位。
(三)實踐教學體系有待健全
1.實踐教學設置不規范
部分課程驗證性實驗多,設計型、綜合型實驗少,教學研究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優良學風的形成。
2.部分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師資隊伍實戰教學能力較弱
部分公安院校對教師的業績考核方面,唯學術化的傾向十分明顯,致使部分教師忽略實踐而追求理論研究,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以填鴨式、灌輸式為主。部分教師還存在教學內容和案例陳舊、照本宣科等問題,導致學生綜合素質鍛煉不足,動手能力不強。
3.部分學生實踐能力水平和創新精神培養不足
當前部分公安院校存在學校的創新氛圍不濃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育引導不夠等問題,更缺乏科學有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和評價機制,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導致在實際教學中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部分學生實踐能力較弱。
二、刑事科學技術高水平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公安高校要落實人才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強技能”的總體要求,堅持提升隊伍整體素質,向素質要警力和戰斗力的現代警務理念,進一步推進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和公安需求的契合度,構建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兼備的高水平警務人才培養體系[3]。為此,應當重視對以下四條路徑的探索與實踐。
(一)加強對公安高校刑事科學技術高水平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
1.堅持把公安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作為公安院校的核心工作和基礎工作
公安院校作為應用型高校,始終堅持把公安專業本科人才培養作為核心工作和基礎工作,立足于公安工作和公安高等教育的發展需求,結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目標內容,落實人才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總體要求,綜合考量人才培養規律和實戰崗位需求,充分考慮素質與技能的融合,合理確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4],就是公安機關急需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主要是現場勘查及物證檢驗鑒定技術人員[5]。
2.構建“科教融合,協同教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背景下,公安院校應精心制定發展規劃和目標,為“科教融合,協同教育”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得以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根據刑事科學技術的學科發展特點、現有的師資隊伍和科研實力等實際情況,在政策、人員等多方面進一步進行補充和完善。
(二)積極改進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
1.完善實戰化教學體系建設
實踐教學質量是衡量學校教育質量的關鍵之一。公安院校要將實踐教學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平臺,以實戰化教學為切入口深化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教學改革。按照公安部“融入實戰、服務實戰、引領實戰”要求,學校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都要緊盯公安一線工作需要,緊密圍繞公安實戰、貼近公安實戰、服務公安實戰,實現專業建設與實戰需求相對接,教學過程與實戰過程相對接。一是突出公安鮮明特色的教材建設,重點構建理論、實驗實訓和實戰案例相結合的貼近公安實戰的教材體系。二是突出公安需求,優化課程體系。在課程規劃上建立核心課程群,構建“數理基礎+學科基礎+專業方向+學科前沿”課程體系,優化課程之間的銜接,全面梳理授課內容,避免知識點重復,符合培養的基本規格和全面發展的共性要求。適應公安工作發展需求,按照“實戰、實景、實用、實效”原則對學生進行實訓教學,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貫穿教學管理全過程。三是加強實驗實訓室建設。高校實驗室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充分發揮教學儀器設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科研水平的作用,確保滿足實驗教學發展要求,這也是學校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要求。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條件、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要持續加大實驗實訓室設施的建設力度,切實加強對本專業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創造更好的條件。四是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是夯實應用型人才培養基礎的重要舉措,堅持把校、局、企合作人才培養擺到重要位置,健全校、局、企協同育人機制,要重點推進公安院校與同城公安機關深度共建、與警種部門“結對”共建,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最終形成多方互利共贏的局面。
2.提升教師隊伍實戰教學水平
教師是教育的重要資源之一,要切實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引進、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名師教學團隊。一是教師授課以實戰為導向,既要改進課堂教學“怎樣教”的問題,又要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優化“教什么”的問題。圍繞專業核心能力,模擬公安工作的實際環境、業務內容和技術應用等,將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的優秀科研成果、學科前沿動態以及成功案例引入課堂,基于OBE教學理念,采用翻轉課堂、情景模擬、混合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實現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實訓教學的一體化運作,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二是搭建校局合作平臺,完善實戰教官聘任制度。堅持專職與兼職、培養與引進“兩個結合”原則,努力打造一支理論聯系實戰、能教會干、能講會研的高水平教師隊伍。駐校教官開展專題教學和專項訓練指導,把豐富的辦案經驗、典型的案例素材和成功的技戰法提煉充實到教學和訓練中,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公安崗位核心能力。
(三)建立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系
1.堅持“寓教于研”的科研教學耦合型培養模式
科研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學過程與科研過程是一個人才培養的雙向動態過程[6],要努力實現高水平科學研究與高質量人才培養相互支撐的局面??蒲袆撔率翘岣吖苍盒H瞬排囵B質量的抓手,培養一支研究型、專家型專業人才隊伍,立足于公安實際,堅持實戰導向和問題導向,既能為公安實戰服務,也能為公安人才培養服務。同時,通過科研帶動教學,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斷引入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學與科研的有機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培養質量。
2.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搭建專業能力訓練平臺,“科教相融,教研相長”,開展專業理論知識教學和實戰能力訓練,樹立學生的科學意識和培育其創新能力,組織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各類科技競賽、大學生創新項目等活動,接觸專業前沿知識,培養科研興趣。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內容,構建科教有機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真正發揮出公安院??萍紕撔氯瞬排囵B的主陣地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
(四)落實刑事科學技術專業拔尖人才培養計劃
廣西警察學院的教改班是該校落實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的主要舉措,每年從新生中選拔優秀學生組建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卓越教改班”,堅持實戰化導向,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施拔尖人才培養計劃。任課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輔導與過程考核,實施精細化教學。
1.選拔原則
廣西警察學院每年擇優選拔40到50名學生單獨編班,因材施教,進行個性化培養,為有潛質的優秀人才成為拔尖人才營造更加良好的成長環境。
2.培養目標
通過本科兩階段的過程培養,立足于突出實戰、實用和實效,強化警務能力培養,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科研素質和專業學習能力,促進其核心技能養成。學生通過畢業后的繼續深造和實際崗位工作鍛煉,能有效提升職業素養、執法能力和實戰本領,成為刑事科學技術專業相關工作的技術骨干。
3.分段培養
第一階段,加強理科基礎課程教學,夯實學生理科基礎知識功底。第二階段,突出個性化培養,為學生配備經驗豐富、科研能力較強的專業導師,支持學生盡早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4.考核評價
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檢查和評價,提升學生學習的綜合性、有效性和創新性。嚴格學業考核管理,嚴把學生畢業出口關,完善學業預警、退出管理辦法,全面取消清考,嚴格實行淘汰機制。
三、結語
公安院校刑事科學技術高水平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本文結合“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的文件精神,總結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局限與不足[7],以其所面臨的問題為突破點,根據學科特點和社會需求,從實際情況出發,優化公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一套適應時代發展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符合公安工作需求,著力為公安一線培養輸送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紀律作風過硬、專業能力素質強的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邵磊.為新時代公安事業培養優秀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N].人民公安報,2022-09-10(4).
[2] 丁浩.高校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多維度改革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210.
[3] 趙鵬南.人工智能背景下公安院校人才培養路徑探討[J].武警學院學報,2020(4):80-83.
[4] 郭勇,李永勝. 以公安實戰化為導向的刑事科學技術人才培養共同體建設:以四川警察學院為例[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8,30(4):112-116.
[5] 辛大勇.公安院校刑事科學技術專業學生的目標定位及專業技能培養[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3,25(5):147-150.
[6] 董桂馥,王淑芬,孫娜.“科教融合”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及思考[J].科教導刊,2022(6):4-6.
[7] 顏磊,喻彥林. “新工科”背景下刑事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培 養模式探討:以西南政法大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4):170-171.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