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佳,李 若,張天恩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 山東青島266000)
下肢骨折是臨床常見骨折類型,患者多表現為骨折部位腫脹、壓痛以及活動受限等癥狀,多見于合并骨質疏松癥的老年患者[1]。目前,針對下肢骨折患者采取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傳統手法整復技術療效并未達到理想水平,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式,可有效復原骨折部位解剖結構,促進患者下肢功能改善,療效良好[2]。老年患者多合并基礎疾病,免疫力低,對手術及麻醉的耐受能力較差,因此手術期間加強護理干預尤為必要。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貫穿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全程,確保各環節銜接緊密,注重細節問題的把控,保障護理質量[3]。本研究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術室護理開展期間應用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我院8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實用骨科學精要》[4]中下肢骨折診斷標準;患者神志清晰、溝通順利;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危重癥或急需搶救者;精神異常不配合者;合并惡性腫瘤者;骨折愈合隨訪丟失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普護組41例和細致組42例。普護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74.22±4.73)歲;病程(12.91±1.36)h;骨折部位:脛腓骨12例,股骨19例,其他10例。細致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74.35±4.60)歲;病程(13.04±1.25)h;骨折部位:脛腓骨13例,股骨20例,其他9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普護組 開展常規手術室護理。護士術前做好相關準備,詳細告知患者術中注意事項,術中配合醫生完成各項操作,術后做好病情監測、基礎護理及生活指導等。
1.2.2 細致組 在普護組基礎上開展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
1.2.2.1 術前細致護理 ①病房護士陪同患者到手術室,與手術室護士一對一核實患者信息,交代重點注意事項。②手術室護士借助科普視頻為老年患者講解手術具體步驟,強調手術方案的作用及并發癥預防的重要性,對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進行多次健康教育,以確保其全面理解并積極配合。③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療法或聽音樂的方式緩解焦慮情緒;護士針對患者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以轉移其對手術的注意力;護士講解手術成功案例,以增強患者治療信心。
1.2.2.2 術中細致護理 ①保溫護理:護士提前在手術臺放置隔涼墊,術前1 h采用電熱毯加溫;術野區域外采用保溫毯覆蓋;術中沖洗液及藥液等均置于保溫箱內進行預熱處理,控制溫度37 ℃;采用氣管導管放置濕熱交換器,以確保患者吸入氣體溫濕度適宜。②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測,盡可能控制手術室內人員進出,嚴格執行無菌原則,以降低感染風險;手術醫生進行相關操作時,動作輕柔,減少肌肉牽拉及器械的碰撞,規避不良情況;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交談,注意降低音量,防止患者聽到手術內容而產生緊張、焦慮心理。
1.2.2.3 術后細致護理 ①患者術后清醒,及時告知其手術成功,放松心態。②并發癥預防:術前采用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度評分量表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提供術后早期床上主動與被動活動指導、合理應用彈力繃帶、抬高患肢、鼓勵大量飲水以補充水分等針對性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5]、恐懼視覺模擬評分法(FAVS)[6]、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7]評分。SAS共2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總分≥50分提示患者有焦慮情緒,評分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FAVS分值0分(無恐懼感)~10分(非常恐懼)。HAMD總分≥7分表明患者存在抑郁癥狀,評分與抑郁程度呈正相關。②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8]評分、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FPS分值0分(愉快舒暢表情)~10分(痛苦或哭泣狀)。③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認知功能障礙、切口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寒戰、低血壓。④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簡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9]評分。SF-36包括8個維度,各維度分值0~100分,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878。⑤比較兩組滿意度評分。發放手術室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分析患者對手術室護士信息核對、交談語氣、保暖措施、專業能力等方面滿意程度,單項滿分100分,得分與滿意度呈正相關。本次調查量表回收率為100%。

2.1 兩組護理前后SAS、FAVS、HAMD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SAS、FAVS、HAMD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FPS評分、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FPS評分、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2.4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分,
2.5 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 見表5。

表5 兩組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3.1 改善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不良心理 老年患者對下肢骨折相關知識及手術內容的認知水平普遍偏低,易產生恐懼、焦慮、抑郁心理[10]。既往臨床常規手術室護理干預中,護士未能及時關注患者情緒轉變,受環境、治療費用等因素影響而逐漸負面化,導致機體兒茶酚胺分泌過多,術中引發較強烈的應激反應,不利于手術順利開展。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致組護理后SAS、FAVS、HAMD評分低于普護組(P<0.01);原因可能為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包含全方位、各層面的細節干預,護士在術前為患者積極開展優質心理疏導及細致健康教育工作,術中給予精心照護,術后再次開展健康教育,向患者解釋出現不適感的原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恐懼感和不良情緒。
3.2 優化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圍術期指標 人口老齡化趨勢導致臨床老年患者人數占比增加,因機體功能逐步退化及鈣元素流失造成骨質疏松,易發生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受肢體腫脹壓迫、手術創傷等因素影響而加劇疼痛,若未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可能導致其對運動產生恐懼心理,不利于術后康復。結果顯示,細致組術后FPS評分低于普護組(P<0.01),住院時間及骨折愈合時間短于普護組(P<0.01);提示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要求護士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干預措施圍繞患者開展,建立護患信任關系,從而積極主動配合手術各項操作,避免術中產生不必要的創傷,以減輕術后疼痛程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3 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創傷較大,易引起強烈的機體應激反應,導致手術期間存在諸多護理風險,并發癥發生率較高[11]。骨折術后并發癥以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較多見,患者表現為肢體腫脹、疼痛、淺靜脈擴張等癥狀[12]。有報道指出,老年患者腦組織呈退行性改變,中樞神經體溫調節能力減弱,術后易出現低體溫,從而引發寒戰,增加切口感染發生風險,不利于術后切口愈合[13]。本研究中,細致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普護組(P<0.01);說明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模式下護士對并發癥的風險防范意識增強,積極評估風險等級并排除影響因素,以預防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3.4 改善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滿意度 常規護理模式存在各環節銜接不暢、護理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導致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差,從而影響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致組護理后SF-36評分及滿意度評分高于普護組(P<0.05,P<0.01);表明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模式通過對下肢骨折患者手術流程實施優化,加強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的聯系,使圍術期各環節護理配合工作均能夠高質量完成,為患者手術安全提供保障,提升其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此外,該模式下手術室護士與病房護士通過協作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使其感受到護士的尊重與理解,從而提升滿意度。黃素玉[14]研究結果顯示,三位一體無縫隙護理可提高高血壓合并下肢骨折患者關節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術后生活質量良好,整體護理滿意度處于較高水平。
綜上所述,開展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可快速緩解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負性情緒,優化圍術期指標,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此外,本研究存在不足:研究對象單一且缺乏剔除標準,可能存在地區差異;研究對象存在個體差異,如病例護理配合度不一致、護士技能水平不一,可能對護理成效造成影響。之后研究可考慮納入多地區病例,引用嚴謹的剔除標準,充分考慮各種可能影響護理成效的主、客觀因素并合理排除,更加深入分析無縫銜接式細致化護理對臨床老年下肢骨折手術患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