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榮
摘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英語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路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將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培養融入每一個教學環節。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其在核心素養培養中發揮“中流砥柱”的效能。對此,英語教師要站在英語核心素養培養角度去審視英語閱讀教學行為,優化常用的問題導學法,積極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問題;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0-0089-04
問題導學法是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模式,其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思考狀態,快速了解閱讀文本內容,從而高效掌握相應的語言知識。核心素養視角下,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是否得到提升,是評價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基準,此時的閱讀問題設置,就要考慮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語言能力鍛煉、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文化品格培育、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1]。作為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英語教師要以核心素養培育為基準,保證閱讀課堂的提問是有效益的、有效率的、有效果的。本文根據教學經驗,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問題設置優化的必要性及具體策略,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方法借鑒。
1.從核心素養培育的角度來看
基于素質教育理念,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問教學有效性進行評定的時候,要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基準,由此保證閱讀課堂實現提質增效。理想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一定是有效果的、有效益的、有效率的[2]。為此,教師要正確理解新課標對初中英語閱讀提問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其一,要滿足工具性的要求。也就是說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本內容,促進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發展。
其二,要滿足人文性的要求。問題導學法應用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是依靠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綜合素養以及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提升,讓學生以更開闊的眼光審視世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其三,要滿足提質增效的要求。在“雙減”背景下,英語教師可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使其清晰了解閱讀目標,發展閱讀素養,實現閱讀教學的提質增效。
2.從改變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提問教學格局的角度來看
以英語核心素養培育為尺度,對當前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判,發現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其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針對學生語言能力方面的提問處于不均衡的狀態,課堂提問的主要焦點放在學生的語言理解上,很少關注學生的語言能力鍛煉,由此,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并不理想。這種情況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英語教師只關注理論知識傳授而忽視實踐教學的做法,其在教學中以灌輸的方式為主,導致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閱讀教學效率也處于比較低的狀態。語言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漸進的,有的教師對此缺乏正確認識,沒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設計問題,不注重考查學生的語言輸入和加工能力,問題難度也比較低,且焦點放在字面意思理解上。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就難以有效提升。
其二,文化品格的培養與問題之間的聯系不緊密。部分英語教師在閱讀課堂上以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探討段落大意,即將提問的焦點放在語言知識運用上,而不注重引導學生思考文本涉及的文化內涵,不關注學生的情感升華。這樣,英語閱讀課堂的價值觀導向效能就難以發揮。另外,有的英語教師不注重構建文化傳播機制,只借助文化比較活動、文化理解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也沒有與對應的課堂問題關聯起來,導致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自然不利于學生文化品格的形成。
其三,在閱讀提問的過程中,部分教師不重視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鍛煉,設計的問題比較淺層,以讓學生去觀察、去比較、去分析、去判斷為主,學生簡單地用“yes”或“no”回答即可,很少讓學生去歸納、去構建、去批判、去創新,這就使得學生的思維僵化。另外,問題的層次性不強,自主思考類型的題目較少。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能處于持續激發的狀態,思維品質難以提升。
其四,閱讀問題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關聯性不強。在設計問題時,部分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忽視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忽略培養學生的意志、自信以及自主、合作等方面的能力素養,這就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處于低效化發展狀態,不利于其核心素養的提升,不利于英語課堂的提質增效。
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教師要積極優化閱讀提問策略,借助問題的科學設計、有效設計、精細化設計,引導學生進入理想的英語閱讀格局,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3]。
1.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的鍛煉,是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由此,教師可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引導學生完成語言輸入、輸出等語言加工任務,以改變英語教學的困境之一———“啞巴英語”格局。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的主要意思,分析段落大意,研判文章的行文脈絡,是閱讀的基礎性工程。對此,教師要高度重視,并通過問題鍛煉學生的上述語言能力。以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Playing sports Section C教學為例,教師可在教學伊始提出如下問題: Would you please give the article a name?以此引導學生判斷閱讀文本的大概內容。學生反饋:“Anns favorite sport.”可見,學生對閱讀文本的主題判斷是正確的,這可為后續的深度閱讀奠定良好基礎。然后,教師可以問題引導學生探討相應話題,促使學生在自身生活與文本之間建立聯系。例如,問題“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就可迅速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讓他們總結自己的運動經驗,并想象對應的畫面,實現畫面與詞匯、語句之間的對應,繼而表達出來。在此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與同桌進行交談,交談的內容以“favorite sport”為主,以此讓學生進入語言輸出狀態。另外,教師還可提出新問題,如“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ir favorite sports,now look at the students in the passage to find whats sports do they like. Please read it and summarize it in your own words.”,引導學生組織語言總結文本內容,使閱讀活動成為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平臺。在上述教學案例的各個環節,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用英語去表達,可使其精神處于高度集中狀態,語言組織能力、運用能力的提升效果較好。
2.在閱讀參與中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是英語核心素養的內容之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挖掘閱讀文本的文化內涵,實現文化品格的培養目標[4]。
其一,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將關注點放在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文化內涵上。語言學習的過程,也是文化信息接收的過程。由此,教師不能將文本看作簡單的文字信息堆砌,要以具體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文本背后的文化價值、文化內涵,促進學生的情感升華,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例如,在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5 Feeling excited Section C的閱讀理解教學中,教師可先在課堂上播放相應的英文影片讓學生欣賞,然后提出思考問題:What kind of inspiration do you get from such musical stories?有的學生這樣回答:A sad story conveys a beautiful emotion,they care about each other.很顯然,上述問題在于引導學生思考歌曲背后的情感內涵,使其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二,構建文化傳播機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向學生傳播文本涉及的文化,逐步提升閱讀教學的品質。這就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反饋,搭建師生交互的平臺,借助問題讓學生將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以此實現相應文化價值觀的有效傳遞。例如,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6 Our local area單元閱讀的主題是“my home”,文本的字里行間都表現出對家庭的熱愛之情。家不僅是一個空間,還是個人成長的區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Think about what your home looks like. How the author highlights his love to home?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與文本內容關聯起來,使學生進入深度思考狀態。
3.閱讀問題設計中融入思維品質培養內容
對學生而言,英語閱讀活動有助于鍛煉其思維品質。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科學設計課堂提問的難度和梯度,使學生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發展,進入深度思考狀態,以此提升思維品質[5]。
其一,要設計有助于高階思維發展的問題,促使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從而真正理解文本內涵,實現思維品質的提升。在思維品質培養中,高階思維問題還可實現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共同發展,形成更加理想的閱讀教學格局。但從當前的英語閱讀問題設計來看,部分教師不注重師生交互,設計的問題難度也較低,學生簡單地回答“yes”或“no”即可。很顯然,這不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而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就必須優化問題設置,以高階問題作為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載體。例如,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Topic 1 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的閱讀環節介紹了主人公喜歡的各種運動。對此,教師可提出高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Who is the most healthiest person in one group?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在探討中,不同小組提出不同觀點,為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科學性,各小組積極借助各種渠道尋找相關資料,進行深度思考,而不是停留在對教材的思考層次。由此,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朝著更理想的方向發展。在上述問題思考中,教師還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運動經驗進行總結,使學生以批判性的角度去審視問題,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其二,在閱讀教學中設計問題時,英語教師要考慮問題的難度和梯度,使學生的思維能夠跟隨問題進一步發散、拓展。例如,在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2 Keeping healthy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以及認知特點,科學調整閱讀的難度和梯度,設定對應的層次性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化。第一個問題是:What happened to Michael?很顯然,這是根據相應的文本內容設計的,關注的是學生對文本內容的解讀。第二個問題是:Why do these accidents happen?其關注的是文本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以及經驗進行回答。當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發現其安全運動意識比較強時,可提出第三個問題:How can we keep ourselves safe from accidents when participating in new sports?這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運動經驗進行思考。上述三個問題充分展現出基礎-提高-發展的思維發展軌跡,可使學生的思考逐步深化。教師也可根據這些層次性問題,科學控制對應閱讀文本的難度,提升學生的閱讀參與積極性,使閱讀課堂的教學效果處于相對理想狀態。可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設計問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4.立足學習能力培養,優化閱讀教學模式
學習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并不注重借助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以講授的方式開展閱讀教學,也未合理地將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引入閱讀課堂。這不僅影響到提問教學作用的發揮,還影響到學生對閱讀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要立足學習能力培養,優化閱讀教學模式。
其一,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在解答閱讀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樂于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提問的時候,教師可嘗試引入一些非語言因素,如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相應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思考。這既能豐富提問的形式和內容,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閱讀復習教學中,閱讀文本的主題是“The History of Olympics”。教師可讓學生暫時放下課本,看一段介紹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短視頻,即以動畫的方式呈現文本內容,之后提出對應思考問題:請同學們用思維導圖總結剛才觀看的視頻內容,然后圍繞思維導圖回答“What do you think the Olympics look like?”思維導圖繪制環節的引入,實際上是在引導學生用這種方式去進行信息整理。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文本信息整理方法,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處理信息的過程,可對上述問題形成更全面的認知,這可為后續閱讀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其二,注重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構建積極的自主學習環境,使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朝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閱讀教學內容以及閱讀課程進度,科學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可將自己的疑惑講出來,然后與小組其他成員共同探討,以此正確回答教師的問題,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這可充分發揮提問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作用。例如,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Saving the Earth主要講述的是環境污染問題。在教學中,英語教師可設計一個小組合作探究環節:What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around us?How does thi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me about?What do you think should be done to avoid the pollution?首先,教師要將學生科學劃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讓各小組分頭開展調研工作,將每個組員看到的污染情況總結起來。在此基礎上,各小組可在組內探討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并思考解決污染問題的策略。通過這樣的合作閱讀活動,學生不僅可對環境污染問題形成深刻認知,還可學會如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學會聆聽,學會團隊合作,其合作意識、學習能力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英語教學的目標。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問題導學法對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積極作用,并優化問題設置策略,將其應用于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中,即將閱讀提問與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關聯起來,以此提升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白瑞.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10):79-81.
[2]李冬麗.聚焦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2(36):93-95.
[3]孫曉慧,李陽,車向軍.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基礎外語教育,2019,21(06):89-93+111.
[4]崔麗華.內容、語言、思維整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變革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9(11):93-96+88.
[5]樊川湘.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J].英語廣場,2018(11):129-131.
Exploration of the Strategies for Setting Question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Competence
Li Chunrong
(Shanghang County Rentian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Shanghang 364218, China)
Abstract: Develop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is an important path for the English subject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e such as language ability, cultural character,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into every teaching process.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teaching, whi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e. In this regard,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examine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core English competence, optimize commonly u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 a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ading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core English competence.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ore competence; reading teaching; problem; language proficiency; cultural awareness; thinkingquality;learning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