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瑞利



摘要:[目的/意義]中國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引起了美國智庫的廣泛關注,準確研判美國智庫的認知,能夠為中國順利推進CPTPP談判進程提供重要啟示。[方法/過程]本文選取美國7家主流智庫的18份代表性研究報告作為樣本,分析美國智庫對中國加入CPTPP的意圖、影響及前景所形成的基本觀點,并進一步剖析美國智庫產生負面認知的動因。[結果/結論]美國智庫總體上對中國加入CPTPP持負面評價,中國應理性看待這些認知,保持戰略定力,并采取多種措施妥善管控好中美關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最終順利加入CPTPP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美國智庫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拜登政府 中美關系
分類號:D8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1.1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本文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2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研究”(項目編號:NR202201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拜登政府東南亞政策研究”(項目編號:1023-YAH22013)、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印太戰略背景下‘東盟中心地位重構研究”(項目編號:20CGJ029)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1 前言
“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由“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改組而來,是一個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2009年11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加入TPP談判后,這一自由貿易協定進入迅速擴員階段,且影響力顯著提升。經過六年多的密集談判,2016年2月,美國、澳大利亞、文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等12個成員國代表在新西蘭正式簽署了TPP協議。然而,在等待TPP正式生效之際, 2017年1月23日,特朗普在上臺伊始就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退出TPP。面臨美國退出TPP的僵局,日本在極力游說特朗普政府重返TPP無果后,積極主導并聯合TPP的其他10個成員國繼續推進談判。2017年11月11日,以日本為首的TPP 11個成員國在越南峴港共同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決定將TPP更名為CPTPP。2018年3月8日,參與CPTPP談判的11個成員國簽署新協議,CPTPP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生效。與TPP相比,雖然CPTPP在經濟規模、貿易規模和國際投資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語,但是CPTPP沿襲了TPP高標準、高質量的“下一代貿易規則”的特征,并保留了大部分TPP的原始文本,仍然是一個高標準的區域貿易協定,未來將對亞太區域經貿格局和中國對外經貿環境產生重大影響[1]。2021年9月16日,中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的舉動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其中美國主流智庫圍繞中國加入CPTPP這一舉動展開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讀。鑒于智庫歷來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因此,研判美國主流智庫對中國加入CPTPP的認知就顯得尤為必要。這不僅有助于全面把握美國對中國加入CPTPP的輿論態勢以及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取向,也能為中國后續采取相關應對策略以順利推進CPTPP談判進程提供參考借鑒。
2 智庫樣本選取及文獻概況分析
2.1 智庫樣本的選取
本文主要選取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以及對外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等7家主流智庫的18份代表性研究報告作為分析樣本。本文選取上述7家智庫主要有如下三方面的考量。第一,這些智庫在美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和權威性。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2021年發布的《全球智庫報告》,這7家智庫在110家美國頂尖智庫排名中均位于前36名之列。不僅如此,這7家智庫在美國國防和國家安全頂尖智庫、外交政策和國際事務頂尖智庫中的排名也非常靠前。例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被認定為“國防與國家安全領域頂級智庫榜單”中的“卓越中心”,布魯金斯學會被認定為“國內經濟政策頂尖智庫榜單”中的“卓越中心”[2]。第二,這些智庫通常是美國民主黨精英的大本營,是拜登政府制定內外政策的重要參考來源。例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素有“冷戰思想庫”之稱,與民主黨較為強硬保守的政策路線基本一致;布魯金斯學會匯聚了一大批美國民主黨精英,擁有美國智庫中最權威、最全面、最具影響力的知華派群體;新美國安全中心作為新型防務智庫已經逐步發展成為民主黨的御用智庫[3]。第三,這些智庫與拜登執政團隊核心成員關系非常密切,很大程度上推動并主導拜登政府內外政策的走向。拜登執政團隊核心成員大多擁有智庫背景,其通過“旋轉門”機制實現了由美國智庫學者向政府官員身份的轉換。例如,現任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曾在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擔任過研究員;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是新美國安全中心聯合創始人并且曾擔任該中心總裁;美國財政部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曾任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等(見表1)。

本文以“China Join CPTPP”為關鍵詞在上述7家智庫的官方網站進行檢索與甄選,最終共得到18份代表性研究報告。具體包括: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3份、布魯金斯學會3份、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各3份、新美國安全中心2份、對外關系委員會各2份、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4份、美國和平研究所1份。
2.2 文獻概況分析
從文獻內容來看,上述7家智庫關注的主題主要涉及中國加入CPTPP的意圖、前景、影響、美國應對中國加入CPTPP的政策措施等四個方面(見表2)。在18份代表性研究報告中,有將近1/2的文獻關注中國加入CPTPP的意圖及其前景,超過3/4的文獻聚焦于中國加入CPTPP產生的影響。
從文獻作者的背景來看,18份代表性研究報告的作者通常是中國問題研究領域的專家,具有較大的學術影響力。例如,美國和平研究所研究員傅瑞珍長期研究中國內政外交,是資深的中國問題專家;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葛來儀是知名的臺海問題專家。與此同時,部分專家學者具有在美國政府部門任職的經歷(見表3)。例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顧問威廉·賴因施曾擔任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委員;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主席溫迪·卡特勒曾擔任美國貿易副代表;新美國安全中心印太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雅各布·斯托克斯曾擔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等。
3 美國智庫對中國加入CPTPP的主要認知
通過評估上述18份代表性研究報告可以發現,中國加入CPTPP的意圖、前景及其產生的影響是美國智庫關注的核心內容。美國智庫從不同的角度對這3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
3.1 對中國加入CPTPP意圖的解讀
美國智庫認為,中國申請加入CPTPP背后的意圖既受到經濟利益驅使,也有阻止中國臺灣加入CPTPP的政治考慮,同時為了凸顯美國在地區經濟合作中的缺位,以塑造自身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良好形象(見表4)。
首先,中國申請加入CPTPP主要受到經濟利益驅使。美國智庫認為,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舉動將對中國經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雖然CPTPP的經濟體量比較小,但其擁有較低的關稅和較高的貿易自由度,這有助于中國牢固地處于地區和全球供應鏈的中心,提升其參與主導印太地區經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彼得·佩里(Peter Petri)和邁克爾·普盧默(Michael Plummer )的研究數據表明,中國加入CPTPP將獲得巨大的經濟收益。其認為:“如果不加入CPTPP,中國的總收入將會因為貿易轉移效應損失100億美元,而加入其中則能獲得2,98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在CPTPP持續擴員的情形下,中國不加入的經濟損失將會高達530億美元,而加入其中則能夠獲得大約3,250億美元的經濟收益。”[4]美國和平研究所中國研究資深研究員傅瑞珍(Carla Freeman)指出:“由于RCEP和CPTPP成員國存在大部分重疊,中國如果憑借自身的經濟影響力加入CPTPP,那么可以在未來十年內國民生產總值增加數千億美元。不僅如此,加入CPTPP也有助于中國與RCEP成員國共同擴大貿易伙伴網絡,增加供應鏈韌性,以抵御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經濟損失。”[5]
其次,中國申請加入CPTPP有阻止中國臺灣加入的政治考慮。CPTPP協議正式生效后,蔡英文當局一直竭力推動中國臺灣申請加入CPTPP,圖謀緩解島內經濟困境的同時,拓展臺灣“國際空間”、提升“國際地位”,從而達到與中國大陸“實質性脫鉤”的目的[6]。在美國智庫看來,中國申請加入CPTPP正是基于維護一個中國原則、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考慮。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杰弗瑞·肖特(Jeffrey Schott)認為:“中國申請加入CPTPP是一種防御性戰略,本質上是為了防止CPTPP將中國臺灣納入其中。”[7]美國和平研究所中國研究資深研究員傅瑞珍強調:“中國臺灣多次表達加入CPTPP的意愿,并積極與日本圍繞這一議題展開討論,這些給中國大陸敲響了警鐘。為了防止中國臺灣提前申請加入CPTPP,中國大陸搶先一步加入以避免陷入被動。”[5]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雷婭·索利斯(Mireya Solís)認為:“由于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經超過了現有CPTPP成員國的總和,這使其可以憑借自身影響力對CPTPP成員國施加壓力以阻止中國臺灣加入。”[8]
最后,中國申請加入CPTPP是為了對沖美國組建的新印太安全聯盟,以塑造自身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良好形象。由于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時間與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宣布組建的澳英美聯盟(AUKUS)的時間非常接近,因此,美國智庫的解讀普遍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強行將兩者聯系在一起,稱中國的舉動是為了“從經濟上削弱和打破美國的軍事圍堵”[9]。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喬安娜·謝爾頓(Joanna Shelton)認為:“中國在澳英美聯盟成立后的第二天提出申請加入CPTPP,意在表明對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努力和日益強硬的經濟行為的擔憂。”[10]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主席溫迪·卡特勒(Wendy Cutler)指出:“中國加入CPTPP可能受到澳英美聯盟的影響,這一舉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僅可以借此在維護貿易自由化問題上贏得道德制高點,也能樹立中國推動經濟合作和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堅定支持者形象。”[11]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威廉·賴因施(William Reinsch)也持類似看法:“中國加入CPTPP是一個明智的舉動,因為其可以塑造中國支持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的形象,而凸顯美國缺席印太地區經濟合作的弊端。”[12]
3.2 對中國加入CPTPP前景及影響的分析
美國智庫預判,由于距離CPTPP的高標準門檻甚遠,中國后續申請加入CPTPP的談判將會經歷漫長的歷程。不過美國智庫仍認為,中國加入CPTPP挑戰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主導權,加劇了CPTPP成員國內部的分裂(見表5)。
關于中國加入CPTPP的前景,美國智庫整體上對中國是否有能力進行國內經濟改革以達到CPTPP的高標準門檻表示懷疑。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威廉·賴因施認為:“中國后續加入CPTPP的談判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未來可能面臨3個選擇:根據CPTPP成員國的要求切實做出改變;承諾作出改變但實際上并不履行承諾;向CPTPP成員國施壓,迫使其降低準入標準。”[12]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杰弗瑞·肖特指出:“中國在勞工標準、國有企業補貼和數字貿易等領域與CPTPP標準存在無法彌合的難題。除非CPTPP成員國給予中國較長時間的過渡期,促使其履行具體條款義務或直接給予豁免,否則中國的申請很難獲得批準”[7]。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米雷婭·索利斯強調:“中國與CPTPP部分成員國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關系,是阻礙其加入CPTPP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規定,中國加入CPTPP必須獲得所有11個成員的一致同意,但中國目前與日本、越南均存在領土爭端,與澳大利亞的雙邊關系不斷惡化,而加拿大、墨西哥與美國簽署的美墨加協定(USMCA)包含針對中國等‘非市場國家的‘毒丸條款,這一系列因素均將加大中國加入CPTPP的難度。”[8]
關于中國加入CPTPP的影響,美國智庫普遍認為中國的這一舉動具有一石二鳥的“功效”,既能削弱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又能使CPTPP成員國內部產生分裂。一是中國加入CPTPP威脅和挑戰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主導權。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主席溫迪·卡特勒認為:“中國加入CPTPP的策略暴露出美國在對華外交政策制定方面的致命弱點,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在國際貿易體系規則制定及主導地位方面的最大挑戰者,這應該給拜登政府敲響警鐘。”[13]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與發展計劃高級研究員約書亞·梅爾策(Joshua Meltzer)指出:“中國加入CPTPP不僅會削弱美國貿易政策作為實現其對華戰略目標工具的效力,而且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在印太地區的領導地位。”[14]二是中國加入CPTPP可能使CPTPP成員國內部產生分裂。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主席溫迪·卡特勒分析稱,針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舉動,CPTPP成員國內部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立場:包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內的“倡導者”持歡迎態度,其認為這將倒逼中國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而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內的“懷疑論者”則并不相信中國已經做好準備去達到CPTPP所要求的高標準[15]。溫迪·卡特勒強調:“如果CPTPP成員國無法對中國做出共同反應,這個由理念相近國家組成的聯盟將會被弱化,其未來的運轉以及成員擴容均將受到阻礙”[11]。
4 對美國智庫認知的評析
在分析和解讀美國智庫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所持基本認知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剖析美國智庫產生負面認知的動因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4.1 美國智庫產生負面認知的動因
總體而言,美國智庫普遍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持消極觀點,主要受到以下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第一,美國智庫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持負面認知,很大程度上是近年來美智庫涉華經貿議題研究整體上趨向消極和對抗的產物。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智庫就掀起了一場有關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大辯論,對中國經濟體制和中美經貿關系前景表示憂慮,鼓吹美國動用冷戰期間遏制蘇聯時使用的一些經濟工具來對付中國的言論不斷涌現[16]。特朗普上臺執政,發起對華貿易戰之后,經貿問題逐漸成為中美關系中最敏感、最重要的核心議題,美國智庫支持特朗普政府發動對華貿易戰以及為打贏對華貿易戰積極建言獻策的研究更是非常普遍。可以說,美國智庫在這一時期對中美經貿關系、中國經濟形勢的認識已經發生顯著變化,質疑、曲解中國的對外政策、主張“遏制中國”的論調占據壓倒性地位,美國智庫對華認知態度和價值立場明顯呈現“新冷戰化”趨勢[17]。拜登上臺執政后,美國智庫對拜登政府貿易政策廣泛批評的一個問題就是認為其缺乏經濟支柱,導致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大幅度降低[18]。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舉動進一步促使美國智庫加大對涉華經貿議題的研究力度,大多數美國智庫認為,中國加入CPTPP導致拜登政府較為被動,因而紛紛建議拜登政府以新的方式加強與印太地區的經濟接觸[19]。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正是在美國智庫的極力推動下,拜登政府最終另起爐灶推出“印太經濟框架”以削弱中國的經濟影響力,達到重塑美國主導下的印太地區經濟秩序的目的。
第二,美國智庫新老一代“中國通”代際轉換、旋轉門機制因素是美國智庫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產生負面認知的深層原因。作為政府的“外腦”,美國智庫學者最主要的目標是將自身的學術觀點和政策建議通過各種渠道傳遞給政府,并推動政府部門加以采納。拜登上臺執政之后,大量任用年齡在40~50歲之間、長期研究中國問題且曾擁有智庫工作背景的政壇新人,美國智庫新老一代“中國通”學者代際轉換的速度顯著加快。總體上,美國智庫老一代“中國通”大多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經歷過中、美、蘇戰略三角關系的轉換過程,對華認知相對較為客觀,懂得對華接觸政策和中美互利共贏的重要意義。相比而言,美國智庫新生代“中國通”在對華認知方面更多地關注當下、強調分歧,表現出鮮明的消極性和對抗性;其擅長語言表達、理論構架和技術性細節,但卻缺乏對中國社會的情感認知和換位思考精神[20]。例如,曾擔任新美國安全中心聯合創始人及總裁的庫爾特·坎貝爾就通過旋轉門機制進入拜登政府執政團隊,現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一職。在看待中國申請加入CPTPP問題上,庫爾特·坎貝爾主張“美國盡快提出比CPTPP擁有更廣泛優勢的貿易倡議以應對中國的加入”[21]。總之,隨著美國智庫老一代“中國通”相繼逝去或退出政治舞臺,而新一代對華持消極負面認知的“中國通”學者廣泛躋身美國政界和學界,美國智庫普遍質疑、曲解中國加入CPTPP的意圖也就不難理解。
4.2 美國智庫認知可能產生的影響
美國智庫的分析和解讀不僅會影響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美國社會對華輿論走向,而且對美國盟友及伙伴國家的決策也可能產生影響。
首先,影響拜登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鑒于智庫歷來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因此,美國智庫學者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認知以及提出的政策建議很可能被拜登政府關注甚至直接采納。目前,中國決定申請加入CPTPP明顯加重了拜登政府的危機感和戰略焦慮情緒。拜登政府選擇另起爐灶推出“印太經濟框架”,謀求在印太地區構建一個將中國排斥在外的俱樂部形態的“小多邊集團”就是突出例證。為了幫助拜登政府進一步推進和落實“印太經濟框架”,以實現削弱中國經濟影響力、重塑美國主導下的印太地區秩序的目的,一些美國智庫積極建言獻策。例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高級副總裁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建議拜登政府從4個方面完善“印太經濟框架”的具體細節:為印太地區盟友及伙伴提供切實的利益;制定一套具有約束力的規則及原則;以協調一致的方式管理“印太經濟框架”;履行政府對透明度和包容性的承諾[22]。美國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副主席溫迪·卡特勒建議拜登政府在“印太經濟框架”成員國的選取上重點拉攏價值觀及意識形態與美國相近的國家,并盡可能讓東盟國家加入其中[13]。美國智庫這些政策建議很可能體現在拜登政府后續推進和落實“印太經濟框架”的政策議程中。
其次,影響美國社會對華輿論走向。近年來,中美戰略博弈態勢日趨激烈,而特朗普政府時期又大肆借助新冠疫情問題丑化抹黑中國,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美國社會的仇外情緒,美國國內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急轉直下,反華情緒持續上升。拜登上臺執政后,很大程度上延續了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對華強硬政策,這促使美國國內民眾的對華認知進一步向負面滑動。2021年3月,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過去一年里,將中國視為美國最大敵人的美國人的比例翻了一番,由2020年的22%增至2021年的45%,這是該項調查自1979年開始評估以來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最差的一次[23]。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也顯示,67%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89%的美國人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或敵人[24]。在此背景下,美國智庫針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舉動不但沒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反而持續發表并傳播了大量負面的觀點,這必然會讓美國社會對華輿論走向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導致美國國內民眾對華負面認知進一步固化甚至升級為更廣泛的對華敵意。
最后,影響美國盟友及伙伴國家的決策。鑒于美國智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其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負面分析和解讀也將迅速傳播滲透至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及伙伴國,對這些國家的智庫研究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學術研究方面,美國主流智庫與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印太地區國家有著密切的學術交流,通過定期舉辦研討會、地區圓桌會議、報告會、講座等方式實現互通信息、交流學術觀點的目的。例如,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專門設置東亞政策研究中心,該中心不僅得到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的資助,而且大量邀請東亞國家的訪問學者做研究,并進行定期的學術交流,相關研究成果也會及時向公眾發布。在政策制定方面,在美國智庫負面觀點的影響下,印太地區相關國家可能會配合美國在中國申請加入CPTPP問題上施加壓力。有些美國智庫學者提醒印太地區相關國家關注中國申請加入CPTPP背后的“經濟野心”,積極呼吁日本、新加坡、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參與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框架”,與美國共同限制中國的地區經濟影響力。美國智庫這些政策建議很可能影響甚至干擾印太地區相關國家在中國申請加入CPTPP問題上的決策。
5 結論
鑒于美國智庫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負面認知在短時間內很難消除,因此,中國需要在理性看待美國智庫負面觀點的基礎上,及時采取多種舉措為最終順利加入CPTPP創造良好條件:一是在認知層面,中國應理性看待美國智庫對中國申請加入CPTPP的分析和解讀,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二是在戰略層面,中國應采取多種措施妥善處理及管控好中美關系,加強中美兩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誤解與摩擦,防止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三是在務實層面,中國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對CPTPP規則及條款的研究與論證,盡快啟動與CPTPP成員國的談判與對話等,為最終順利加入CPTPP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司晨. 新形勢下CPTPP的影響、前景以及中國的選擇[J]. 東北亞經濟研究, 2021, 5(2): 76-85. ZHANG S C. On CPTPPs impacts, prospects and Chinas choic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J].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Research, 2021, 5(2): 76:85.
[2] MCGANN J G.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21-01-28)[2022-06-30]. https://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 cgi?article=1019&context=think_tanks.
[3] 宋靜, 司樂如. 美國智庫因素影響下的拜登政府對華政策走向[J].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 2021(1): 56-79. SONG J, SAALAM L.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s China polic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American think tanks[J].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2021(1): 56-79.
[4] PETRI P A, PLUMMER M G. China should join the new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EB/OL]. (2019-01-30)[2022-03-21]. https://www.piie.com/publications/policy-briefs/ china-should-join-new-trans-pacific-partnership.
[5] FREEMAN C. How will Chinas bid to join a TransPacific trade pact affect regional stability?[EB/OL].(2021-10-07)[2022-04-03]. https://www.usip.org/ publications/2021/10/how-will-chinas-bid-join-transpacific-trade-pact-affect-regional-stability.
[6] 徐夢琪, 宮高杰. 臺灣地區申請加入CPTPP的動機與困境[J]. 閩臺關系研究, 2021(4): 98-108. XU M Q, GONG G J.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and dilemma of applying for CPTPP in Taiwan[J]. Research on Fujian-Taiwan Relationship, 2021(4): 98-108.
[7] SCHOTT J J. Chinas CPTPP bid puts Biden on the spot[EB/OL]. (2021-09-23)[2022-04-01]. https://www. piie.com/blogs/trade-and-investment-policy-watch/ chinas-cptpp-bid-puts-biden-spot.
[8] SOLíS M. China moves to join the CPTPP, but dont expect a fast pass[EB/OL]. (2021-09-23)[2022-04-05].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order-fromchaos/2021/09/23/china-moves-to-join-the-cptpp-butdont-expect-a-fast-pass/amp/.
[9] WEI L L. China seeks to join Pacific trade pact after U.S. forms new security alliance[EB/OL]. (2021-09-16)[2022-04-08].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a-seeks-to-joinpacific-trade-pact-after-u-s-forms-new-security-alliance-11631813201?mod=article_relatedinline.
[10] SHELTON J. Look skeptically at Chinas CPTPP application[EB/OL]. (2021-11-18)[2022-04-10]. https://www.csis.org/analysis/look-skeptically-chinascptpp-application.
[11] CUTLER W. China wants to join the trade pact once designed to counter it[EB/OL]. (2021-09-21)[2022-04-12]. https://asiasociety.org/policy-institute/china-wantsjoin-trade-pact-once-designed-counter-it.
[12] REINSCH W. China,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EB/OL].(2021-09-20)[2022-04-18]. https://www.csis.org/analysis/ china-again-and-again-and-again-1.
[13] CUTLER W. The needle Biden must thread: How to compete in Asia without a new trade deal[EB/OL].(2022-12-16)[2022-04-20]. https://asiasociety.org/policyinstitute/needle-biden-must-thread-how-compete-asiawithout-new-trade-deal.
[14] MELTZER J P. US economic statecraft adrift as China seeks to join mega Asian trade deal[EB/OL]. (2021-09-28)[2022-04-21]. https://www.brookings.edu/opinions/useconomic-statecraft-adrift-as-china-seeks-to-join-megaasian-trade-deal/amp/.
[15] CUTLER W. A trade pact faces a crucial test as China and Taiwan try to join[EB/OL]. (2021-10-27)[2022-04-24]. https://www.barrons.com/articles/a-tradepact-faces-a-crucial-test-as-china-and-taiwan-try-tojoin-51635282396.
[16] 新華網. 糾結、誤讀與臨界點: 美國對華戰略的認識與調整[EB/OL]. (2015-10-26)[2022-07-01]. 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6/c_128357540.htm. Xinhua Net. Entanglement, misreading and critical point: American understanding and adjustment of China strategy[EB/OL]. (2015-10-26)[2022-07-01]. 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6/c_128357540.htm.
[17] 宋鷺, 孫巧鈴, 李欣潔. 美國智庫涉華研究的“新冷戰化”趨勢[J]. 現代國際關系, 2021(4): 53-59, 9. SONG L, SUN Q L, LI X J. The trend of “New Cold War” in China-related research of American think tanks[J].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21(4): 53-59, 9.
[18] DOLLAR D, STROMSETH J. The US must urgently rethink its economic policies in Asia[EB/OL]. (2021-02- 17)[2022-07-01]. https://www.brookings.edu/blog/orderfrom-chaos/2021/02/17/us-must-urgently-rethink-itseconomic-policies-in-asia/.
[19] HUNG H F. After RCEPs launch, the US urgently needs to rejoin the TPP[EB/OL]. (2020-11-18)[2022-07-01]. https://thediplomat.com/2020/11/after-rceps-launch-theus-urgently-needs-to-rejoin-the-tpp/.
[20] 謝卉. 美國新生代“中國通”對華認知及其影響[J].國際研究參考, 2021(4): 1-7, 49. XIE H. The cogni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a hands in America on China and its influence[J]. International Study Reference, 2021(4): 1-7, 49.
[21] DREZNER D W. The policy gap in the Indo-Pacific[EB/ OL]. (2022-01-12)[2022-07-01]. https://www. washingtonpost.com/outlook/2022/01/12/policy-gapindo-pacific/.
[22] GOODMAN M P, REINSCH W A. Filling in the 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EB/OL]. (2022-01-26)[2022-04-24]. https://www.csis.org/analysis/filling-indopacific-economic-framework.
[23] YOUNIS M. New high in perceptions of China as U.S.s greatest enemy[EB/OL]. (2021-03-16)[2022-04-28]. https://news.gallup.com/poll/337457/new-highperceptions-china-greatest-enemy.aspx.
[24] GALSTON W. A momentous shift in US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China[EB/OL]. (2021-03-22)[2022-04-28]. https:// www.brookings.edu/blog/order-from-chaos/2021/03/22/ a-momentous-shift-in-us-public-attitudes-toward-china/amp/.
Comments on American Think Tanks Perception of Chinas Application to Join CPTPP
Xing Ruili
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Chinas application to join the 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American think tanks. Accurately studying and judging the perception of American think tanks can provid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to smoothly promote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with CPTPP member states. [Method/process] This paper mainly selects 18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reports from 7 mainstream American think tanks as analysi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basic views of U.S. think tanks on the intention, impact and prospect of Chinas application to the CPTPP,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negative cognition of U.S. think tanks. [Result/conclusion] American think tanks generally have negative comments 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CPTPP. In this regard, China should rationally view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American think tanks on Chinas application to join the CPTPP; maintain strategic concentration and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properly control China-US relations; mobilize all positive factor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nas eventual smooth accession to the CPTPP.
Keywords: American think tank CPTPP Biden administration Sino-US rel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