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寧吉 馮進 畢文生 謝運東 黃林
(中化學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本文選取臨沂至滕州公路施工四標段崮山隧道開展試驗,通過與光面爆破效果對比,對超挖量、施工成本、安全、質量等進行了全面分析。
崮山隧道進口位于臨沂市費縣崮山東頭村以南約210m處,出口位于崮山西頭村以北約120m處。隧道左線起止樁號為ZA3K57+584~ZA3K58+491.5,長907.5m,進口設計標高158.57m,出口設計標高170.35m,最大埋深138m;右線起止樁號為k57+570~k58+496,長926m。隧道地質較復雜,巖體整體較破碎,結構面發育較好,結構面類型為節理、裂隙、層面,層間結合一般,為中、薄層狀結構,巖體穩定性一般,左洞拱頂圍巖較完整,右洞拱頂層理發育較破碎,層理發育較明顯,拱部無支護時可能產生坍塌、冒頂,爆破開挖后,找頂過程中拱頂出現較大超挖,拱頂右側局部出現“平頂”現象。集中降雨時,洞室可能出現點滴狀或淋雨狀出水。
2.1.1 動力學理論
炸藥爆破時,強大的沖擊波沖擊和壓縮周圍的巖體,在巖體中激發成強烈的應力波。當應力波達到自由面時,從自由面反射而形成拉伸應力波,當拉伸應力波的強度超過巖體的極限抗壓強度時,則產生拉伸片裂破壞作用。
2.1.2 靜力學理論
炸藥爆破時,會產生大量高溫高壓的爆生氣體,當這種氣體膨脹時所產生的壓力作用在周圍的巖壁上,會引起巖石質點的徑向位移。由于作用力不等引起不同徑向的位移,導致在巖石中形成剪應力,當剪應力超過巖石的極限抗剪強度時,會引起巖石的破裂。當爆生氣體的推力大到一定程度時,則會引起巖石隆起、拋擲。
2.1.3 動力學與靜力學聯合作用理論
應力波拉伸破壞與爆生氣體的推力、尖劈共同作用,根據巖體的性質不同,作用程度不同。在整體性較好、致密堅韌的巖體中,因其波阻抗較高,應力波傳播性能好,巖石的破壞程度主要取決于應力波拉伸破壞作用;在圍巖較破碎、完整性較差的巖體中,因其波阻抗較低,存在不同介質,應力波傳播性能較差,巖石的破壞程度主要取決于爆生氣體的作用。
預裂爆破先于其他炮眼起爆,預先形成貫通裂縫,裝藥方式為不耦合間隔裝藥,利用導爆索或多發雷管等方式,實現傳爆。待外圈輔助眼爆破時,爆生氣體及應力波到達貫通裂縫時,因介質發生變化,應力波穿過不同介質,會發生較大的衰減,作用于圍巖的應力將大大減弱,當應力波到達貫通裂縫時,因介質的改變,會發生反射作用,在相互疊加的作用下,破巖作用得到增強。一旦爆生氣體到達貫通裂縫,會沿已形成的裂縫尖劈,減小對圍巖的作用,且可以二次切割貫通裂縫。
對測量人員開展技術交底,明確開挖輪廓線尺寸,確保輪廓線、孔位標注準確;嚴格對司鉆工進行技術交底,保證周邊眼外插角不大于2°;調整雷管段位,保證拱頂周邊眼先起爆,掏槽眼、輔助眼、側墻周邊眼、底板眼再依次起爆;確保拱頂周邊眼僅有孔口一個臨空面,爆破效果不受制于抵抗線;預先在拱頂形成有效貫通裂縫,減小輔助眼對圍巖的擾動;引導輔助眼破巖外的爆生能量,二次切割貫通裂縫,提高預裂效果。
拱頂周邊眼貫通裂縫能否有效形成是重中之重,會直接影響整體爆破效果及超欠挖;拱頂處周邊眼炸藥單耗較光面爆破較大,炮眼間距較光面爆破較小,在保證炮眼間不欠挖的條件下,控制孔底超挖為關鍵所在。
左洞ZA3K57+842段設計為Ⅳ級加強襯砌類型,襯砌厚度40cm,初期支護I18工字鋼,噴射混凝土厚度24cm,設計預留變形量8cm。

圖1 左洞設計斷面圖
施工中根據現場圍巖情況及監控量測數據,預留5cm變形量,采取正臺階法開挖,實際開挖輪廓線如圖2所示。鉆孔前測量人員使用全站儀對掌子面開挖輪廓線實施放樣,紅油漆標注孔位,保證鉆孔精度。

圖2 左洞開挖輪廓線示意圖
周邊眼爆破參數為炮孔間距E=50 cm,最小抵抗線W=60cm,線裝藥密度q=0.25kg/m,炮眼密集系數m=0.83,周邊眼采用MS-15非電毫秒導爆管雷管,孔內兩發雷管實現間隔裝藥,左洞周邊眼布置如圖3所示。

圖3 左洞周邊眼布置示意圖
左洞爆破開挖找頂后,掃描掌子面斷面,掌子面斷面圖如圖4所示。

圖4 ZA3K57+842掌子面斷面圖
從掌子面斷面圖分析,該循環超挖控制較好,線性平均超挖10.8cm,每延米超挖2.22m3。最大超挖18.2cm,位于拱頂處,通過現場跟班作業分析后得出,主要原因為開挖臺架高度偏低,作業人員鉆孔作業困難,角度偏大導致。
分析現場掌子面實拍影像可知,拱頂處存在部分欠挖、掛口現象,雖有部分殘孔,但孔間有炮茬,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欠挖。總體來說,超挖較可控,但輪廓線形有待提高。
右洞k57+789段設計為Ⅳ級加強襯砌類型,襯砌厚度40cm,初期支護I18工字鋼,噴射混凝土厚度24cm,設計預留變形量8cm。設計類型、開挖輪廓線、炮眼布置與左洞一致。
右洞爆破開挖找頂后,掃描掌子面斷面,示意圖如圖5所示。

圖5 k57+815.3掌子面斷面圖
從掌子面斷面圖分析得知,此循環超挖較大,最大超挖27.7cm,位于拱腰處,拱頂超挖較嚴重,存在多處20cm以上超挖,通過計算,線性平均超挖19cm,開挖斷面輪廓線弧長20.56m,每延米超挖3.91m3。經分析,拱頂圍巖層理較發育,爆破效果受地質條件影響較大,孔底爆破漏斗過大,因圍巖層理發育,爆生氣體無法完全有效作用于巖體,且受到應力波不規則拉伸破壞,致使拱頂整體超挖嚴重。
分析現場掌子面實拍影像得知,拱頂處全面超挖,尤其拱肩處超挖較大,現場分析為水平層理巖層,開挖后線形尚可,找頂后掉塊較嚴重,且圍巖平整度較差。經分析,內圈輔助眼、周邊眼對圍巖的擾動過大,致使找頂后超挖嚴重。
考慮左洞、右洞拱頂部分超挖較大,擬在拱頂處采用預裂爆破,側墻按原爆破設計采用光面爆破,為保證預裂區與光爆區之間能有效形成貫通裂縫,設計在預裂區與光爆區之間打設空眼,深度與周邊眼深度相同,起到導向作用。
左洞選取ZA3K57+845、ZA3K57+849段,設計襯砌形式、開挖工法、實際開挖輪廓線同ZA3K57+842段,實際預留量取5cm。
周邊眼爆破參數為側墻周邊眼間距E=50cm,最小抵抗線W=60cm,線裝藥密度q=0.25kg/m,炮眼密集系數m=0.83,周邊眼采用MS-15非電毫秒導爆管雷管,孔內兩發雷管實現間隔裝藥;拱頂周邊眼間距E=40cm,最小抵抗線W=50cm,線裝藥密度q=0.25kg/m,炮眼密集系數m=0.8,拱頂周邊眼采用MS-1非電毫秒導爆管雷管,孔內兩發雷管實現間隔裝藥,周邊眼布置如圖6所示。
拱頂預裂區周邊眼線裝藥密度與其他周邊眼相同,但因炮眼間距減小,總體炸藥單耗提高。

圖6 預裂光面綜合爆破周邊眼布置
左洞開挖找頂后,掃描掌子面斷面,實際超欠挖如圖9所示。

圖7 ZA3K57+845掌子面斷面圖
分析掌子面斷面得知,此循環超挖較光面爆破略有增大,最大超挖25.2cm,位于拱頂處,線性平均超挖13.6cm,每延米超挖2.8m3。采用預裂爆破后,平均線性超挖和最大超挖均增大,經分析,左洞拱頂巖體較完整,周邊眼炮眼間距減小,炸藥單耗提高后,炮孔間爆破漏斗重疊,應力波作用加強,導致較大超挖。

圖8 ZA3K57+849掌子面斷面圖
從掌子面斷面圖分析,此循環超挖控制較好,最大超挖29.1cm,位于拱肩處,線性平均超挖12.6cm,每延米超挖2.59m3。同ZA3K57+845斷面分析,均因炸藥單耗增大所致。
分析現場掌子面實拍影像得知,拱頂處存在較大超挖,尤其是最大超挖達到30cm,經過數據收集與現場分析,主要原因為單耗增大所致,其次為司鉆工打眼時外插角度過大所致。初步結論判斷,預裂爆破不適用于巖體較完整的隧道。
右洞選取k57+794、k57+797段,設計襯砌形式、開挖工法、實際開挖輪廓線、炮眼布置、爆破參數等同左洞。
右洞開挖找頂后,對掌子面斷面進行掃描,實際超欠挖見下。
從掌子面斷面圖分析,此循環超挖較小,最大超挖11.3cm,位于左拱肩處,線性平均超挖7.6cm,每延米超挖1.56m3。

圖9 K57+794掌子面斷面圖

圖10 K57+797掌子面斷面圖
分析掌子面斷面圖可知,此循環超挖控制較好,最大超挖18.5cm,位于右拱肩處,線性平均超挖9cm,每延米超挖1.85m3。
分析現場掌子面實拍影像可知,右洞爆破開挖后,炮孔殘存率高,拱頂預裂區域達到100%,且超挖較小,較光面爆破超挖有所減小,但兩個循環最大超挖均出現在拱肩處,此處為預裂區與光爆區結合處,應適當增大預裂區與光爆區的周邊眼炮眼間距。初步結論判斷,預裂爆破適用于層理發育的隧道。
每循環進尺3.2m,拱頂區域光面爆破打設18個周邊眼,預裂爆破打設22個周邊眼,炮眼增加4個,雷管增加8發,炸藥增加3kg。增減成本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光面爆破與預裂光面綜合爆破成本比較
左洞采用預裂光面爆破后,平均線性超挖由10.6cm增大至13.6cm、12.6cm,超挖由2.22m3增大至2.8m3、2.59m3,平均每延米超挖增大0.495m3,超挖率增大22.3%;左洞最大超挖由18.2cm,增大至25.2cm、29.1cm,且隨機性較強,基本位于拱頂、拱肩處。

圖11 左洞爆破效果對比圖
右洞采用預裂光面爆破后,平均線性超挖由19cm減小至7.6cm、9cm,超挖由3.91m3減小至1.56m3、1.85m3,平均每延米超挖減少2.205m3,超挖率較小56.4%;右洞最大超挖由24.9cm,減小至11.3cm、18.5cm,且均位于拱肩光爆區與預裂區交界處。

圖12 右洞爆破效果對比圖
通過實踐表明,預裂光面綜合爆破技術可應用于層理發育隧道,但不適用于圍巖完整隧道。
從整體效果來看,預裂光面綜合爆破技術能有效減少拱頂處超挖,并可將線性超挖整體控制在10cm左右,最大超挖不超過20cm,爆破后掌子面圍巖輪廓較好,圓順平整,超挖率降低近60%,考慮因周邊眼外插角度造成不可避免的超挖因素,此爆破技術已從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超挖。
從成本來看,采取預裂光面綜合爆破雖增加了炸藥、雷管成本,但大大節約了噴射混凝土,每延米降低成本900元。同時減少了混凝土的總耗量,也減少了回彈量,按定額規定回彈20%來計算,節約成本180元,總體每延米降低成本1080元。
從進度來看,降低了超挖量,減少了出渣的時間,縮短了噴漿的時間,整體循環工效得到提升。
從安全來看,拱頂爆破炮痕保存率近100%,巖面圓順,降低了拱頂掉塊和地應力的集中,提高了安全系數。
從質量來看,巖面圓順,可減少找頂時間,第一時間對圍巖進行初噴,保證了應力的重分布,提高了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