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婉 楊珊珊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增加,80歲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高達70%~90%。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積極的手段防治對保障高齡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什么是高齡高血壓
高齡高血壓是指年齡在80歲及以上,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三次診室血壓值(不在同一天內)均高于正常者,即收縮壓(高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低壓)≥90 mmHg。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血管彈性降低,動脈硬化加劇,加上腎功能減退、水鹽代謝能力下降等危險因素,導致高齡老年人的血壓管理難度增高,單純靠降壓藥物治療難以促使患者血壓達標。
高齡高血壓的特點
收縮壓升高,脈壓差增大
據調查顯示:高齡高血壓患者中,約有67.6%~90%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其脈壓差可達70~100 mmHg。這是因為80歲及以上群體的動脈壁增厚,大中動脈硬化加重,血管腔狹窄,彈性纖維斷裂、鈣含量增加、膠原物質沉積,致使動脈的順應性下降,加之靜態生活時間過長、缺乏運動鍛煉與體力活動等,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壓力值逐漸增加,導致此類群體的收縮壓(高壓)較舒張壓(低壓)增高更明顯。
異常血壓波動
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老年人發生跌倒、暈厥等不良事件的重要危險因素,指快速站立時血壓明顯下降,具體表現為由臥位轉變為站立位的最初3 min內,收縮壓持續下降≥20 mmHg,或舒張壓持續下降≥10 mmHg,或兩者兼有,可伴有低灌注癥狀。
餐后低血壓
餐后低血壓是指進食2 h內,收縮壓下降≥20 mmHg,或餐前收縮壓≥100 mmHg,進食后下降至<90 mmHg,伴低血壓癥狀。這是因為進食后,人體消化系統需要對食物進行處理,消化道收縮增加,胃腸道蠕動加快,大量血液會轉移至消化系統參與消化,而其他部位的血流量相對減少,人體有效循環血容量下降。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壓力感受器敏感性減低較為明顯,交感神經代償功能不全,血管活性肽分泌異常,容易因餐后重要臟器供血不足而出現餐后低血壓。
血壓晝夜節律異常
血壓晝夜節律異常是指晝夜時體內血壓出現的規律性變化,可分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據資料顯示,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血壓晝夜節律為反杓型的發生率高達83.3%。絕大多數高齡高血壓患者會出現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常伴有夜間血壓升高,夜間起床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容易出現體位性血壓波動,需引起足夠的重視。
高齡高血壓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
遵醫囑用藥
高血壓是一種可控制而不可治愈的疾病,一旦開始藥物治療,不可隨意自行停藥、換藥或調整藥物劑量,否則會使血壓再次升高,加重靶器官損害?;诖?,高齡高血壓患者應謹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并定期復診,向醫生反饋近期情況,并由醫生根據血壓變化,適當調整用藥方案,實現血壓長期平穩。服用藥物前,建議高齡高血壓患者自行閱讀藥物說明書,了解藥物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以及用藥注意事項?;颊呖梢再徺I便攜式分格藥盒,將藥品連著鋁殼剪下放入獨立分格內,或列一個清單貼在客廳顯眼處,或在日歷上寫好每天要服用的藥物,每次吃完后在日歷上打一個“√”,避免漏服、重復服藥。
日常病情監測
服藥期間,高齡高血壓患者應盡量做到每日監測血壓水平,詳細記錄每次測量血壓的日期、時間、血壓讀數、平均值。在復診時,盡可能向醫生提供完整的血壓記錄。建議選擇經過國際標準方案認證的上臂式家用自動電子血壓計進行家庭血壓監測。監測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測量血壓前排尿,禁飲咖啡、濃茶等,選擇安靜的環境靜坐5~10 min,取坐位測量血壓。(2)測量血壓前,盡量脫去束縛手臂的厚重衣物,保證衣物厚度<0.5 cm。(3)綁扎袖帶時,袖帶上的感受器固定于手臂內部、肘窩上約2 cm處,松緊度以可塞入兩根手指為宜。(4)測量過程中,手臂放松、伸直,不要握緊拳頭。
警惕異常血壓波動
盡量避免過度勞累、洗澡水過熱或洗澡時間過長、長時間臥床與站立等。睡眠時,可以采用頭部抬高的臥姿。由臥位轉換為站立位前,先做輕微的四肢活動,或睡醒幾分鐘后再緩慢坐起;在床邊坐1~3 min后,逐漸過渡至站立位。站立過程中注意動作放緩,避免短時間的體位改變,且站立后應避免劇烈運動。夜間起床時,嚴格遵循“三個半分鐘”原則,即夜間醒來后,先靜臥半分鐘,再坐起半分鐘,此后雙腳垂下床沿靜坐半分鐘。進餐前,飲350~480 ml的水。適當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養成少食多餐的良好進餐習慣;進食期間避免飲酒;用餐完畢后取坐位20~30 min,此后間斷進行低強度運動。
健康飲食
高齡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在烹飪食物時,建議使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食鹽,控制每日鹽攝入量<5 g,減少味精、醬油等含鈉量高的調味品使用量??紤]大部分人難以把控5 g的鹽量,建議家屬購買定量的鹽瓶、控鹽小勺,方便精準控制鹽量。限制高脂肪、高糖及過咸食物的攝入,如咸菜、熏肉等,嚴格戒煙限酒。適當增加膳食中的硒、鈣、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制品、脫脂奶等。鼓勵食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肉、雞肉、乳類及豆制品等。
規律運動
長期堅持規律的有氧鍛煉,可以促使收縮壓降低。通常情況下,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天進行至少30 min,每周至少5 d的有氧運動??紤]高齡患者的特殊性,建議在運動耐力允許的范圍內,選擇戶外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全身性有氧鍛煉。如果在鍛煉過程中出現胸悶或其他不適,需要立即停止,若休息后不適癥狀無明顯緩解,要及時就診。
保持情緒穩定
人在情緒波動時,血管可發生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因此,高齡高血壓患者需要保持情緒穩定,切忌過于激動。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長時間觀看電視節目,尤其是情節緊張或過于刺激的節目。在節目廣告期間,可緩慢起身在室內走動。建議學習自我心理調節知識,用合理的方式及時疏導負面情緒,多與朋友、家人相處,找到感情寄托。
注意保暖
老年人對寒冷的適應能力較差,容易受溫度影響而出現血壓波動?;诖?,高齡高血壓患者應注意保暖,多關注天氣預報,在晝夜、季節變換時適當增添衣物,或在夜間睡眠前使用溫水泡腳。對于部分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應避免在冬季氣溫最低時外出,可選擇在室內晨練。
結束語
高齡高血壓患者具有收縮壓升高、脈壓差增大、異常血壓波動等特點,應予以足夠重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遵醫囑用藥、日常病情監測、警惕異常血壓波動、健康飲食、規律運動、保持情緒穩定、注意保暖,從而最大程度降低高血壓所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