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穎



摘要:目的 分析造口??谱o士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對結直腸癌腸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自護能力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結直腸癌腸造口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以造口??谱o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干預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感和自護能力評分。結果 干預前,兩組造口護理自我效能水平、自我護理能力ESCA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自我效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各項自我護理ESCA分值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揭除造口底盤、涂撒造口護膚粉、按壓造口底盤操作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以造口??谱o士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結直腸癌腸造口患者的自護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提高造口袋自行更換正確率,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腸造口;延續護理模式;造口??谱o士;自我效能;自我護理
腸造口是臨床為了治療結直腸癌,在患者腹壁所做的人工肛門,代替原來的肛門行使排便功能。然而,腸造口的建立改變了排便方式,會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明顯變化;而且部分患者缺乏腸造口知識、護理要點等相關知識,出院后極易發生并發癥,增加再住院率。有研究表明[1],自我效能是影響腸造口患者自護能力的重要因素?;颊叱R驌脑炜跐B漏、自主排便改變等出現自卑、抑郁等心理,自我效能顯著降低,不愿意護理造口,甚至不肯面對腸造口的存在。因此,如何提高腸造口患者自我效能、自護能力,是腸造口術后護理工作的重點。
常規護理往往局限于時間、空間、專業而導致護理效果欠佳。延續性護理是住院護理的延伸,能夠讓患者在院外仍持續獲得專業的健康教育、生活指導等護理服務,從而更好地改善院外生存質量[2]。造口??谱o士是專門負責腸造口護理、防治并發癥工作,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心理干預、腸造口咨詢服務,使其達到完全康復目的的專業護理人員[3]。本研究將以造口??谱o士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應用于腸造口患者中,取得顯著療效。
1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結直腸癌腸造口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2~80歲,平均(62.40±11.84)歲;結腸癌15例,直腸癌15例;受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7例,高中7例,專科6例,本科及以上6例。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5~81歲,平均(59.93±10.21)歲;結腸癌17例,直腸癌13例;受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6例,高中8例,???例,本科及以上5例。兩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未見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病理活檢確診為結直腸癌;符合腸造口手術指征,首次行造口術;意識清楚,溝通交流正常;自愿配合院外延續護理工作,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認知功能障礙,或文化程度為文盲;伴有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疾病,或有嚴重血液系統疾病,或重癥感染性疾??;入組時出現吻合口瘺等并發癥。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腸造口術后由責任護士根據標準化造口護理流程對患者實施造口觀察、護理干預及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每月電話了解患者造口護理情況,并囑其定期到院復查。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以造口專科護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
(1)成立延續護理小組:由造口??谱o士、責任護士組成延續護理小組。患者出院前,延續護理小組成員共同對患者進行查房,給患者、家屬播放居家更換造口袋的操作視頻,并指導患者自行更換造口袋。以提問、評估、信息傳遞等形式向患者進行造口袋護理健康宣教,時間約為15~30 min,使患者和家屬能夠更好、全面地掌握護理知識。出院前1 d,對患者造口護理技能進行考核評估(主要評估患者造口袋更換操作的規范性),查缺補漏,調整宣教方案和隨訪計劃。
(2)微信延續性護理隨訪:科室建立“腸造口護理群”,由造口??谱o士作為該微信群的管理者,責任護士邀請患者或家屬加微信群。造口??谱o士每周在微信群內分享至少2篇腸造口護理科普文章或視頻。囑患者在院外遇到腸造口護理問題可及時在微信群內咨詢,由腸造口??谱o士答疑解惑,并鼓勵患者積極在群內分享交流腸造口護理經驗,提高自信心。造口??谱o士每2周以微信語音或視頻通話了解患者造口、造口袋更換狀況,指導正確的造口袋使用、更換流程及居家護理注意事項,并在溝通交流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適時應用心理疏導、情感支持等緩解其負性情緒。兩組均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自我效能水平:應用造口自我效能量表(SSES)[4]進行評價,該量表包括造口護理效能(13個條目)、社會自我效能(9個條目)2個維度及6個單獨條目(飲食、造口自理、性生活滿意度等效能),各條目應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為完全沒有信心,5分為非常有信心,≥88分為自我效能高,45~87分為中等水平,<45分為低水平,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效能越好。
(2)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變化:應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5]進行評估,包括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自我護理概念4個方面,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0~4級評分,總分0~172分,分值愈高提示患者自護能力愈高。
(3)比較兩組患者干預3個月造口袋更換操作正確率:包括揭除造口底盤、涂撒造口護膚粉、按壓造口底盤操作是否正確,均由造口??谱o士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進行統計學描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進行統計學描述,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自我效能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自我效能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自我效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干預前,兩組各項自我護理能力ESCA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各項自我護理ESCA分值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造口袋更換操作正確率比較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揭除造口底盤、涂撒造口護膚粉、按壓造口底盤操作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腸造口是當前臨床解決結直腸癌患者腸管切除后排便功能障礙的主要術式,但疾病治療、術后生理功能改變極易導致患者心理痛苦,產生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不利于術后恢復。腸造口患者術后至出院時間較短,造口護理主要由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執行,因此加強腸造口患者延續護理干預有重要的意義[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3個月后的自我效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自我效能指個體對執行某一行為并達到預期結果的自信心。部分腸造口患者由于對排便方式改變、臭味等感到厭惡,不愿自主護理,多依靠護士、家屬更換,而家屬與護士的關心會強化患者角色,導致其依賴性增強,即便在病情好轉后也不愿自行護理造口,自我效能普遍低下。以造口??谱o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會為患者提供持續性、專業的康復指導,有助于提高患者對??谱o士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谱o士在實施延續護理期間,會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并給予針對性的情感支持、心理疏導,幫助減輕心理負擔,進而顯著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
此外,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自我護理ESCA分值優于對照組,揭除造口底盤、涂撒造口護膚粉、按壓造口底盤操作正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造口專科護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腸造口患者的自護能力。造口專科護士為主導的延續護理小組會以視頻、示范等多種形式在患者出院前對其進行腸造口知識及護理要點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充分了解腸造口護理技巧、并發癥防治方法,增強其認知水平,還能夠提高患者對腸造口并發癥防治的風險意識,進而主動改善自身護理能力。在延續護理期間,腸造口護士建立微信群與患者、家屬保持持續聯系,及時解決患者居家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微信群的成立還有助于加強腸造口病友之間的交流,在調動患者自護積極性的同時,促進意識、行為的改變。造口護士會通過微信定期評估患者腸造口情況,針對性提供護理指導,使宣教更具個體化和有效性,促進患者疾病轉歸。
綜上所述,以造口專科護士主導的延續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改善結直腸癌腸造口患者自護能力及自我效能感,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趙煜華,王俊霞,張瑞星.自我效能在腸造口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20,34(4):683-685.
[2] 趙娜,鄭海平,馮美麗,等.多學科協作式延續性護理在直腸癌造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2,42(12):3099-3106.
[3] 周桂蘭,蘇梅芳,洪菁,等.以造口傷口治療師為主導的個案管理對腸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9,35(27):2129-2132.
[4] 沈燕,施新燕,鮑麗超,等.自我效能模式對腸造口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0,59(30):172-175.
[5] 岳園園,史曉嬌,柴秀紅.強化自我效能干預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中國肛腸病雜志,2020,40(10):60-62.
[6] 佐品.微信平臺延續性護理對腸造口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2,38(6):44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