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在放射科的日常工作中,經常遇到患者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已經做了磁共振平掃還要再做增強檢查?是不是醫院故意增加檢查項目賺取費用?”什么是核磁共振增強檢查?做了磁共振平掃再做增強檢查的意義是什么?
什么是核磁共振增強檢查
核磁共振增強檢查是在核磁共振平掃檢查的基礎上,為患者做進一步檢查的一種診斷方式。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為患者推注造影劑(通常為非離子型含碘化合物),并在特定時間(包括動脈期、靜脈期與平衡期)內,再進行一次核磁共振檢查。在此過程中,造影劑會跟隨血液循環進入人體的各大組織臟器。由于不同組織臟器對造影劑的吸收能力不同,會使得造影劑的分布含量有所差異。之后通過核磁共振掃描,就能夠獲得信號強度不同的掃描圖像,與之前的平掃圖像進行對比,就能夠對相關病灶做更加準確的分析,如可以更為清晰地顯示出病灶器官與組織結構、發現平掃過程中未發現的微小病灶,以及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灶血供情況,從而幫助醫生對疾病,尤其是腫瘤病灶的良惡性進行準確判斷。
核磁共振增強檢查的價值
同CT檢查一樣,核磁共振檢查有平掃和增強掃描兩種檢查方式。通常情況下,需要先對患者進行平掃,若發現了問題但無法對病變進行區分,如要確認是占有性病變還是出血性病變,便需要通過增強檢查來進一步明確。在增強檢查中,造影劑對核磁電波有著較強的反應,能增強體內組織對比情況。例如在肝癌和肝血管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檢查中,平掃、T1加權像掃都表現為低信號,而T2加權像掃則表現為高信號,因此無法區分是肝癌還是肝血管瘤。通過注入造影劑的增強掃描,可以有效增加組織間信號差,更有利于病灶檢出和定性。為此,在臨床檢查中,需要通過平掃發現問題,并通過增強檢查來進一步明確、分析問題,從而更加準確地對疾病進行診斷。
什么情況下需要做核磁共振增強檢查
做核磁共振增強檢查的情況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做完核磁共振平掃卻未發現有明顯異常的患者,但醫生結合其他檢查結果依然懷疑其有病變時,便需要通過做增強掃描來進一步明確。因有些病變在平掃時與正常組織無差別,還有一些病變由于體積太小,進行單一檢查不能夠被明確顯示。但是,病變組織從血流量供應來看,或多或少與正常組織存在差異。故在做核磁共振增強檢查時,造影劑在流入靜脈后,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的差別就能夠得以清晰顯示。
(2)盡管核磁共振檢查具有良好的組織分辨率,但是對于很多病變的患者,僅僅依靠平掃不能有效完成診斷。如無法對病變部位進行定位、定性與定量分析,以至于無法對疾病做出準確判斷。此時,需要通過增強檢查對病變情況進行強化觀察,有效完善各種病變信息,達到明確診斷的目的。例如肝臟腫瘤及腫瘤樣變種類較多,良惡性腫瘤的治療方式是不一致的。平掃有時在不同病變的掃描方面圖像相仿,鑒別困難。所以,大多通過多期增強掃描以明確診斷,同時還可以發現平掃表現為陰性的腹膜轉移瘤。
(3)對于某些做完核磁共振平掃明確了病變性質的患者,如惡性腫瘤患者,需要通過進一步觀察腫瘤病灶周圍的組織結構情況,包括組織結構侵犯、局部轉移,判斷腫瘤分期,從而針對性地選擇最佳治療方式。
核磁共振增強檢查的禁忌證與適應證
禁忌證
(1)顱腦外傷、腦血管意外,以及存在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做核磁共振增強檢查。(2)存在有碘過敏反應,以及合并有其他過敏性反應疾病的患者,禁做核磁共振增強檢查。(3)口服二甲雙胍藥物的糖尿病患者,以及1歲以下的患兒和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需慎用核磁共振增強檢查。
適應證
(1)顱腦及頸部病變患者,包括腫瘤疾病、血管病變疾病、顱內感染性病變和先天變異疾病患者,以及腦出血后的復查等。(2)胸部病變患者,包括肺良性腫瘤疾病、肺惡性腫瘤疾病,以及肺隔離疾病患者等。(3)腹盆部疾病患者,包括肝臟占位疾病、局限性脂肪肝疾病、膽管及膽總管病變,以及消化道占位疾病患者等。(4)骨關節病變患者,包括關節滑膜炎、結締組織病變、骨骼腫瘤及椎管內腫瘤疾病患者等。
造影劑對人體有害嗎
核磁共振增強檢查所注射的造影劑通常分為兩種類別,即內源性造影劑和外源性造影劑。在現階段的臨床核磁共振增強檢查中,所使用的造影劑通常為釓類造影劑,屬于內源性造影劑的一種,主要是利用動脈自旋標記技術進行造影成像。相比于CT增強掃描所使用的造影劑,該造影劑在使用過后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更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除了釓類造影劑外,還可能會使用到一些器官特異性的造影劑,如對肝臟具有較強特異性的造影劑,其所獲得的造影成像效果相較于普通造影劑更好。總體來說,核磁共振增強檢查所使用的造影劑具有低粘性、無毒性與低過敏性等眾多特點,對人體的實際影響較小。
但在臨床實踐中,還是有部分患者會發生造影劑過敏現象,可分為輕度反應、中度反應與重度反應。
發生輕度反應的患者通常會表現出全身熱感,皮膚充血、瘙癢,且有少數紅疹,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等。針對這類患者,囑其保持安靜,以平臥狀態休息,保證新鮮空氣的供給。若患者出現蕁麻疹時,可肌肉注射撲爾敏10 mg。
發生中度反應的患者通常會出現類似于蕁麻疹一樣的全身皮疹,臉頰、面頰、耳部等位置有水腫現象。此外,患者還會有呼吸困難、聲音嘶啞以及肢體抖動的情況。針對該類反應患者,需要皮下注射0.3~0.5 ml的腎上腺素,但要避免對合并有高血壓、心臟病及甲亢的患者進行注射。
發生重度反應的患者通常會表現為四肢無力、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喪失知覺、心搏停止等,此時需立即通知相關科室進行搶救。
結束語
總之,醫生讓有些患者在做了核磁共振平掃后再做核磁共振增強檢查,是為了進一步觀察病變情況,判斷病變性質,從而做出更加準確的診斷,以便在后續治療中采取更具針對性、更加科學的治療方案。患者要做的是積極配合醫生檢查,從而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