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玲莉
妊娠糖尿病作為一種妊娠期發生的糖耐量異常疾病,會給母嬰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孕婦患上該病后,可能出現羊水過多、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自然流產等不良情況,發生早產、死胎、宮內窘迫、巨大兒的風險也更大。因此,要想實現順利分娩,保證母嬰身體健康,應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相關知識。
發病原因
(1)年齡。臨床研究顯示,孕婦年齡超過30歲,患病率約為60%,且年齡越大,在孕期面臨風險更高。
(2)肥胖。肥胖人群發生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的概率較高。而孕婦往往營養較好,運動量少,更容易出現肥胖,導致糖耐量明顯降低,胰島素抵抗明顯增強,最終患上妊娠期糖尿病。
(3)家族遺傳。現有研究顯示,1型糖尿病患者多是家族遺傳所致,2型糖尿病則與遺傳、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4)妊娠分娩史。孕婦如曾多次有先天畸形發育、畸胎、死胎等不良生育史,或是多次妊娠史、流產史,往往更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為了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存在上述病史的孕婦,應重視自身血糖水平的監測。
生活調整
合理飲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要保證三樣以上的主食,否則可能對胎兒正常發育產生一定影響。通常而言,孕早期建議食用羊肉、牛肉、魚蝦、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若在后期體重出現快速增長,為避免肥胖,降低血糖升高風險,可選擇獼猴桃、梨、蘋果等含糖量較低的水果;早餐不宜食用面包、饅頭和米粥,可選擇牛奶、雞蛋和谷物等;晚餐以高蛋白質食物與蔬菜為主,注意控油。需注意的是,不可為控制血糖而過度節食,以免造成營養不良從而影響胎兒的正常生長。為了保證飲食調配的合理性,可請營養師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飲食方案。
調節心理
妊娠糖尿病作為一種高危妊娠,可誘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因此,一些孕婦得知患有病后,易出現焦慮、緊張、恐慌等不良情緒,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糖升高。為了合理控制血糖,家屬應密切留意孕婦的情緒變化,及時予以有效的心理疏導;孕婦也可通過聽音樂、看電影和閱讀等方式,保持情緒穩定。
適當運動
適當運動有助于提升孕婦身體素質,對體重與血糖的控制管理均有很大裨益。可采用孕婦瑜伽、孕婦體操和散步等運動療法。運動時,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定運動量,運動時間不超過30 min,心率不能>120次/min,以免引起宮縮或宮內窘迫的情況。
科學用藥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經過飲食、心理和運動干預,能夠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但也有部分患者無法達標,則要采用藥物治療。但患者存在個體差異,用藥不存在絕對的最有效、最快和最好,應遵醫囑選擇合適的藥物。當前,中/長效胰島素與短效或超短效胰島素聯合應用的方式較為普遍,即三餐前注射短效或超短效胰島素,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由小劑量開始,逐步將血糖調整到理想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