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瀕方 XU Binfang
以“融創·再生——功能融合、價值創新、活力再生”為設計理念,基于城市大數據收集開展科學有效的現狀分析,通過資源分析、指標預估、發展定位、設計理念等重要環節,打造“一廊、雙軸、四心”的空間結構,實現集高品質生態居住、文創配套商業、連續開放空間于一體的生態優質社區的規劃愿景。
城市設計;城市空間;大數據分析
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已進入轉型發展時期,不少學者針對新時代規劃設計理論、方法及路徑等進行研究。與以往的城市規劃設計相比,由于城市已經過漫長的建設期,故物質及非物質的環境因素更加多樣化、復雜化。多年的城市建設積淀了大量的社會經濟信息、歷史人文信息、部門管理信息、工程建設環境信息等,各信息分支組合將構成龐大且復雜的城市信息系統[1-2]。在未來的城市設計發展中,能否對信息進行科學且有效的處理和分析是決定城市設計成敗的關鍵。大數據和數字技術應用的出現為城市設計帶來新思路與新方法,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城市設計,既可科學性“整理歸納”城市信息,又能高效精準地解決城市問題,推動空間資源高效配置和城市創新發展[3]。
項目位于寧波市環城北路以南、大慶北路以北,用地北側鄰環城北路,西側鄰原供銷社用地,東側鄰居住用地,總用地面積約36.83hm2。基地內部用地性質、權屬、功能復雜。土地以市場用地、軍事用地、工業用地為主,存在部分三類居住用地和二類居住用地,土地利用雜亂、效率不高。各類產業規模較小且分布零散,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房屋年代久遠且質量較差;商業、教育等公共配套設施不足;內部道路多為斷頭路;生態景觀缺乏治理及綜合利用。基地位于寧波市中心城區,區位條件優越,公共交通發達,但現狀路況一般,潛力較大。東西部人口密集,南北部人口稀疏,缺少商業、教育及生活配套設施。
通過解讀《寧波2049城市發展戰略》《寧波市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寧波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2 0 1 8-2035)》,明確基地的相關定位,如“一樞紐、三中心、一家園”的功能定位,鏈接國際全球樞紐、開放包容的貿易中心、科技活力的創智中心、享譽亞太的文化中心、文化宜居的幸福家園,傳承新功能載體,在甬江走廊上承擔都市創新及產業孵化功能等。
1)商圈 基地位于寧波市中心城區內,坐落于寧波甬江發展大走廊,同時鄰近三江口核心區及灣頭休閑商務區,周邊商務設施完善,發展潛力較大。
2)教育 基地周邊高校林立,教育資源豐富,在地塊內設置服務周邊社區的幼兒園即可滿足教育類公共服務設施需求。考慮學生群體需求,更適宜在基地內布局文創休閑功能。
3)文化 基地周邊有多個文化重要節點,鄰近老外灘、寧波幫博物館等。周邊文化設施資源豐富,未來在基地發展文創功能將有利于與周邊文化資源聯合,打造“甬江科創大走廊”。
針對寧波市大慶北路段及其周邊地塊復雜的現狀環境,建立分析模型,以ArcGIS為主要工作平臺,利用手機信令、手機POI等獲取方法得到數據信息,對現狀權屬數據、城市建設信息等進行疊加分析,后運用層次分析法,針對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通等要素進行時空大數據分析,梳理片區現狀用地情況,最后針對片區的總開發容量、商業開發體量、用地適應性作出評估、評價,給出建議指標區間,針對規劃方案提出宏觀發展指導意見。
1)總開發容量 根據模型指標及道路路段服務水平分級標準,對未來交通進行預測,最終得出結論,即以增加中興大橋路和拓寬環城北路為雙向三車道的路網為基礎,當地塊開發容量達51.0萬m3,環城北路路況將由D級降為E級,其他道路飽和度明顯增加,故地塊最大開發體量建議不超過51.0萬m3。
2)商業開發體量 通過評價指標量化分析,選取不同商業體量區間的商業綜合體,利用時空大數據和GIS空間分析,統計2km范圍內各影響指標的具體信息,分析周邊常駐人口數量、周邊道路通達能力、周邊流動人口數量、周邊建筑體量分布的影響指標等信息,得到商業開發體量與經濟發展水平、人流量、常住人口及交通便利度的關聯程度數據,推薦商業規模為10~15萬m3。
3)用地適應性 通過前期的大數據收集整理,定量化各城市要素指標,實現商服配套、交通便利度、商業開發潛力等要素量化,最終得到用地開發指導意見,即地塊西部適宜居住區開發,地塊東部適宜商業服務區開發。
設計充分利用地塊作為“甬江科創大走廊”的無限潛力,最大程度地保留地塊原有的濱水資源及城市景觀特色。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深入貫徹綠色、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利用中央公園及濱水景觀的生態優勢,使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體現生態社區的低碳特色,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融的理想生活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從和諧、宜居的角度出發,為周邊社區打造工作、居住、休閑娛樂聯動循環的生活網絡,營造生活便利、環境優美的舒適家園,建設集高品質生態居住、文創配套商業、連續開放空間于一體的優質生態社區(見圖1)。

1 總平面
遵循“以綠為脈、水開商創”原則,明確線性功能軸線。
1)生態綠廊 現狀大通河的自然水系并不連通,無法利用水系景觀串聯各功能組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生態景觀系統的連貫性,阻礙功能組團聯動發展。控規在現狀河道基礎上進行梳理,使大通河貫穿姚江與甬江,形成開放空間通廊,沿水系打造生態濱水景觀綠廊,貫穿地塊東西向,提高生態景觀品質。
2)生態居住軸 以開放融合的社區新理念,匯聚生態資源,打造適宜生產、生活的三大生態社區組團。生態居住軸貫穿3個生態社區組團以及大通公園綠心,與生態綠廊平行,推動三大組團有機聯動發展。
3)文創商服軸 位于地塊北部,沿水系配置文創商業、娛樂休閑、生活配套、酒店式公寓等商業休閑服務設施,完善社區功能。
參照上位規劃,該地塊為“甬江科創大走廊”上的文創聯動發展區域,被劃分為“四區三組團”,其中“四區”主要包括文創商業休閑區、文創產業孵化區、濱水景觀生態區、中心公園景觀區,“三組團”主要包括3個生態優質居住組團。
1)文創商業休閑區 主要為文創聯動的商業街區,滿足地塊與文創港聯動發展的定位,以發展特色創新商業、休閑娛樂服務等功能為主。
2)文創產業孵化區 與西側文創商業休閑區聯動發展,布置文創產業孵化基地、酒店式公寓等,服務于文創港中心,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勢態,推動文創產業發展。
3)濱水景觀生態區 充分利用濱水景觀優勢,布局鐵路公園、文創紀念雕塑等,同時打造景觀節點,建設生態品質良好的濱水活動區。
4)中心公園景觀區 針對地塊生態社區的高品質生態資源需求,最大化地利用地塊資源,將中心公園片區打造為優質生態景觀區,服務于周邊生態優質居住組團。
5)生態優質居住組團 順應道路格局布置3個生態優質居住組團,為創造條件優越的居住環境,提供種類齊全、標準適當的生活服務配套,結合周邊文創商業聯動發展,綜合高效利用土地的同時為社區創造豐富的休閑、交流空間。
圍繞“‘景、住’與共、開放共享”思路,提出節點區域功能建設引導方案。其中,生態社區中心位于南面中間社區的中心部分;中央生態綠心與水系相互融合共生,成為地塊的中心生態節點;文創商業中心位于文創商業商務片區西部,內部設置大型特色商業綜合體;文創產業孵化中心位于文創商業商務片區東部。綜上所述,通過“片、線、點”布局集約利用用地,為人們打造合理的生活、工作及休閑娛樂環境(見圖2,3)。

2 生活居住、工作娛樂、休憩觀景流線分析

3 創客街區與生態社區設計效果
大數據技術以高質量的多源數據和強大的算法為基礎,實現了對城市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發展趨勢的分析和預測[4]。寧波市大慶北路段城市設計利用多元數據量化實現城市數據的可視化,并結合交通模型預測及商業體量開發預估評價等,針對規劃方案提出指標性指導意見,為全面、實時地了解城市發展變化,為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