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教學研究中心 白飛琴
新課標的提出使各個學段學科的教學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也對不同學段的教學銜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從初中到高中,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同時學科學習難度加大,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大,學習環境變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銜接過程需要教師予以充分重視,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這一階段,實現能力素養的充分發展,為學生將來能夠進入理想的學府做好準備。本文以英語學科為切入點,從不同的角度對如何做好新課標下的初高中教學銜接展開討論。
中考后,很多學生的學習心態會發生變化。有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好,在剛剛進入高中時還感受不到英語課程的難度,認為學習起來并不困難,因此放松“警惕”,在學習上“吃老本”,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還有的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就比較薄弱,而高中英語的學習難度在客觀上又必然超過了初中英語,這部分學生學習起來會有更大的困難,從而產生畏難情緒和逃避心理,認為英語只要“應付”一下,爭取在其他學科取得好成績就可以了。另外,學生即將成人帶來的身心變化等也會對教學銜接造成影響。
初中英語和高中英語在課程本身對學生的要求上有較大的差異,如單詞、短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量,高中比初中會有一個顯著提升。初中英語教材的閱讀內容很多時候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短文等內容比較少見,而且篇幅較短,涉及的詞匯量較少,閱讀難度較小;而進入高中后,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明顯增多,文章的篇幅更長,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除了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之外,往往還具有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功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必然會受到上述課程變化的影響。
課程的變化必然帶來方法路徑的變化。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進行深度理解的內容較少,大部分是英語基礎知識,學生通過記憶和練習基本可以掌握。而高中英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總結和問題解決能力,不能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還要實現主動應用。實際上,一些學生的英語能力就是在高中階段成型的,對將來是否能夠真正發揮英語知識的作用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在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中,教師必須注意整合變化前后的方法路徑,以免學生不適應。
在初中階段,英語學科教學效果的考查形式是相對固定的,范圍也比較有限,考查的內容基本來自課本和指定的課外英語閱讀材料,學生往往可以通過大量的重復練習達到一定的效果。然而,在高中英語知識的考核中,文本閱讀內容不再局限于課本,而且在高考改革等因素的影響下,更關注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很難通過死記硬背在考查中得到較好的表現。除了一些基礎非常好的學生之外,其他學生都會很快感受到高中英語效果考查的難度,學習興趣和信心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導致教學銜接不暢。
以上各種因素的存在使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成了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實踐成果不容樂觀,總的來看存在以下不足:有的學生本來初中英語學習成績較好,由于不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導致成績不理想,狀態一路下滑;有的學生本來英語學科的成績就比較薄弱,在初高中銜接期沒有得到教師及時指導和幫助,從而對高中英語學習產生畏難情緒;有的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態度則一以貫之,只是為了在中考或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沒有認真考慮過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不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學習基礎、學習環境及青春期等各種因素導致學生無法及時適應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在教師方面,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并沒有幫助學生做好迎接高中英語學習的準備;在高中英語教學初始階段,部分高中英語教師沒有花費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學生,從學生的角度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建立學習興趣和信心,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種種因素導致上述影響沒有得到及時處理。
基于以上討論可以明確的是,初高中英語教學做好銜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對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可以促進他們進一步發展;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能夠幫助他們盡快彌補之前的不足,以全新且積極的狀態進入新的學習階段,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進步,取得較好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學府,實現人生理想。為此,初高中英語教師都應努力尋找教學銜接的有效途徑,其中一個基本的途徑就是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工作,從學習和心理等各方面進行正確引導。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英語“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教學中,教師應從單元主題出發,與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成為“good learner”;進入高中階段,在英語學科又應該做出哪些努力,才能成為“good learner”,并向學生介紹高中的學習生活。教師還可以創設情境,組織情境表演活動,讓學生扮演高中生,增強學生的體會,鼓勵學生主動應用已有的英語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適當滲透新課標的內容,讓學生的模擬表演能夠有充實的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一味強調高中英語的學習難度,而是要將重點放在學生將具備更好的英語能力,可以初步實現常見場景的英語交流上。
無論是體會到高中英語學習將發生很大變化的初中生,還是剛剛進入高中階段的高一學生,都會對新的英語學習感到困惑,只不過程度不同。從新課標的角度來看,教學工作要以學生為主體,而能夠幫助學生度過這個銜接期的關鍵就在于學生自身。教師應通過及時有效的幫助和指導,與學生共同制定學習計劃,并在計劃執行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整和更新,這樣既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發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學習計劃也要有所差異,要針對學生的不足及其優勢,讓學生盡快感受到計劃的效果,有利于其長期進步。
以高中一年級的英語教學為例,教學初期,教師應抽時間對學生進行一次摸底調查,結合課堂觀察、調查問卷、師生對話和家長訪談等多種渠道,盡可能從學習基礎、能力、態度、性格、興趣、習慣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作為今后教學的依據。完成這一步驟后,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和互相幫助中制定學習計劃,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增進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了解,優化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教師再對學生制定的計劃進行針對性調整,嘗試執行,考查效果,自然地實現與學生初中學習階段的聯動。
中學生正在經歷青春期,身心發育速度較快。初中生身上可能還帶著一些稚氣,但進入高中后,學生普遍會表現出強烈的獨立自主意愿,產生較強的自我意識,希望外界用成人的視角和態度看待自己。而在整個青春期,有的學生需要跨越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學習環境會有很大的不同,這些方面都會對學生的身心狀況產生影響,進而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狀態。所以,教師僅從學習本身的角度考慮初高中的英語教學銜接是不夠的,還要對學生的身心狀況予以真誠的關懷,幫助學生排憂解難,打消他們內心可能存在的疑慮。
例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好,但是性格內向,不善于與教師和同學交流,每換一個學習環境,狀態都會有所下滑,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調整過來。這類學生是比較常見的,有的教師認為他們遲早會跟上“大部隊”,不用過于關注,但是高中生的身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教師不能再單純地認為他們會像過去一樣完成自我調整。如果學生由于青春期的影響而產生了較強的希望外界認同的愿望,但沒有得到期望的反饋,就有可能“一蹶不振”。高中英語教師應積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活動,鼓勵這些學生主動發言,引導其他學生與他們交流,滿足他們的內心需求。
初高中的英語教學形式有所差異,這一點上文已經提到過。教師不能為了片面地適應學生的情況而沿用不合適的教學形式,采取新的教學形式時應實現自然過渡,這一點不僅需要高中英語教師的努力,初中英語教師也要參與進來。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應逐步滲透高中的教學形式,進行積極的教學創新。對學生在新的教學形式中出現的不太適應或效果不太好等情況,教師要予以寬容和理解,給予學生鼓勵。同時,初高中英語教師都要加強自身學習,了解當前初高中英語教學的形勢,豐富學生的經驗。
例如,在初中英語“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做好自主應用英語知識的準備,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內容組織一次“才藝表演”活動。學生自由報名,最好以英文歌曲的演唱為主,既可以獨立表演,也可以組成一個“小樂隊”,分別負責演唱和伴奏。教師要提醒學生在準備的時候與自主預習結合起來,表演只是課堂的一部分,表演之后還要分享自己的預習成果。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表演和分享情況,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疑問,提升活動的意義,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滿滿的成就感。長期堅持下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其英語應用能力,打消其對自我展示的畏懼心理。
進入高中后,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英語學科的知識量較大,難度也較大,學生的學習時間又比較有限,不可能將所有精力都放在英語學習上,只有養成新的、適合高中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才能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盡快適應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除了初中英語教師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為學生的自然過渡而努力外,高中英語教師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夠的耐心與學生共同去探索。
例如,在高中英語“Teenage life”教學中,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學習習慣很好,會主動預習,收集整理相關資料,但是可能因為初中時間相對寬裕,學生預習的效率相對較低,還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聯網等工具。還有的學生則缺乏這樣的習慣。那么高中英語教師就應在本單元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課前的小組合作預習,將學習習慣不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內,提醒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用于預習的微課視頻和網絡鏈接等,指導學生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快速抓住知識重點,以及怎樣繪制思維導圖等,全面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促使學生養成更適合高中階段的學習習慣。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教師培養學生所瞄準的重點。初中英語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與高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一致的,但是程度明顯不同。比如,語言能力素養,初中階段需要達到的目標是識別語調、節奏等傳達的含義,可以聽懂發音清晰且語速較慢的簡短的口語表達,抓住關鍵信息等;而高中階段的語言能力素養標準則是,學生要能夠在常見的語境中綜合性地應用已學的英語語言知識,理解口頭及書面語篇所表達的含義等,難度明顯增大,而且建立在學生已經達到初中階段目標的基礎上。
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銜接是必要的。高中英語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時,對學生在學習領域的表現,應按照核心素養進行分類歸納,確定不同的能力層次,協助學生制定分層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和目標等也要分層,使核心素養水平較低的學生盡快彌補短板,為高中階段的核心素養發展做好準備。比如,有的學生語言能力較差,那么教師就要針對這些學生制定更多口語交流類的學習任務,利用學習小組的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調動學生主動應用英語知識的意愿。越早采取行動,越容易實現核心素養培養的銜接,以節省寶貴的高中時光。
總之,在當今時代,英語能力對學生個人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初高中作為學生英語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必須做好教學銜接工作,使學生沿著較為順暢的路徑持續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