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向紅

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教師往往直接向幼兒講解勞動的意義和作用,讓幼兒在枯燥和乏味的理論下學習勞動,這對幼兒的成長是不利的。因此,幼兒園要基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開展勞動教育,讓勞動教育與幼兒的生活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幼兒園勞動教育的有效性,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這對幼兒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一些家庭和幼兒園,都在盡量減少幼兒勞動的機會和可能。例如,很多家長不讓幼兒洗自己的襪子、內衣,甚至家中的任何家務活都不讓幼兒參與。這在無形當中讓幼兒形成錯誤的勞動觀念,從而變得懶惰。幼兒園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開展勞動教育,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引導幼兒參與勞動、體驗勞動,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積極的勞動觀念,讓幼兒愛上勞動。
一些幼兒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時,采用一些讓幼兒難以接受的教學方法,容易引起幼兒對勞動的排斥。例如,教師讓幼兒參與種植園勞動時,未采用生活化的勞動教育方式,而是采用抽象的、理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幼兒對植物澆水、施肥等。幼兒由于沒有種植經驗,經常出現各種錯誤,容易對勞動教育產生排斥心理。在勞動教育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就是把幼兒非常熟悉的生活場景運用到勞動教育中,例如,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幼兒通過掃地掌握了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幼兒在參與這類較熟悉的勞動時就會得心應手,從而消除了對勞動教育的排斥心理。
在幼兒園勞動教育中,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教學場景的理解。生活化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生活化場景開展勞動教育,而生活化場景在構建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生活經歷和生活經驗,這有助于幼兒教師更好地開展勞動教育,提升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在基于生活化視角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家園共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攜手家長一起開展勞動教育,讓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聯動。例如,教師在幼兒園組織幼兒大掃除,有的幼兒掃地,有的幼兒拖地,有的幼兒擦玩具,有的幼兒擦桌子。每一個幼兒都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參與勞動,并且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如果幼兒僅在幼兒園接受勞動教育,在家庭中仍扮演著“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那么勞動教育就喪失了應有的教育意義。因此,教師要和幼兒家長攜手合作,共同開展勞動教育。當幼兒在幼兒園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之后,家長可以讓幼兒通過做相同的家務鞏固勞動經驗。例如,幼兒在幼兒園擦了桌子,教師就可以把幼兒擦桌子的照片發給幼兒家長,從而引導幼兒家長也讓幼兒在飯后擦桌子,這樣就形成了勞動教育的閉環,增強勞動教育成效。
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構建一些比較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幼兒真切地感受勞動、體驗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生活場景的構建應當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實際生活經驗,讓幼兒快速地理解生活場景中的內容。例如,教師為了讓幼兒知道勞動的意義,理解勞動能夠給人們創造美好的生活,可以在教育過程中用多媒體給幼兒播放兩組圖畫:一組圖畫是非常勤勞的人家,家里非常整潔,看起來賞心悅目;另外一組圖畫是非常懶惰的人家,家里垃圾遍地。教師可以利用這兩種真實的生活場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讓幼兒真正理解勞動的意義和作用。
幼兒園要注重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園一日活動中,讓幼兒無時無刻地感受勞動教育。例如,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教師可以在幼兒園走廊等地點,張貼有關勞動教育的標語、照片、宣傳畫、兒歌、童謠等,讓幼兒時刻感受積極向上的勞動氛圍。又如,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前,篩選出有關勞動教育的繪本作為教學材料。
綜上所述,幼兒園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注重采取生活化教學方式,巧妙地創設情境,提升幼兒對勞動教育的認識,激發幼兒的勞動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