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鎖田
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可謂正當其時。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小學生科學教育水平及科學素質持續提升,青少年科學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演進的浪潮,《意見》的出臺旨在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需要,全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從而加快實現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目標。
強化中小學科學教育要打好基礎。中小學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創新素養的“黃金期”。各級政府一方面要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要重視科學教育教師的配備,確保中小學開齊開足科學教育課程。中小學也要緊緊抓住國家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的這一“窗口”機遇期,充分利用校內現有的科學教育資源,通過強化實驗教學、建立“創客”社團、開發校本教材等活動,讓學生在專業教師指導下接受科學教育,以此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增強科學創新意識,為將來獻身祖國科學事業奠定良好基礎。
強化中小學科學教育要整合校外資源。目前,西部地區中小學校內的科學教育資源相對有限,但校外的科學教育資源可以大大彌補校內資源不足的短板。中小學應加強和高校、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青少年宮、科研院所等教育場所的聯系,加大研學旅行、科技大篷車進校園等活動的力度,擴大教育資源供給,拓展活動空間,讓中小學生進行場景式、沉浸式體驗活動,推進學校主陣地與社會大課堂的有機銜接,為中小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科學教育。
強化中小學科學教育要建立全社會關心支持的協同機制。中小學是科學教育的主陣地,但爭取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支持也極有必要。相關部門要積極協調配合,同向發力,尤其要鼓勵社會有識之士為中小學捐贈設備、器材、圖書、軟件等,并提供專業技術指導,教育、科技等部門要建立舉辦人工智能大賽的長效機制,以賽促教,為小“創客”搭建展示才智的平臺,檢驗學校科學教育成果,努力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激勵他們樹立科技報國的遠大志向。